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山东省李资源和产业发展情况及存在问题,借鉴国内其它省(区)李产业发展的经验,针对新时期李产业发展的特点,提出山东省李产业发展的建议。建议加强李生产的技术指导和监管,引导李产业向生产高品质水果发展,创建品牌;在大中城市周边建立规模化李产业发展区;加强营养保健功能的研究宣传,加强李的研究工作,为李产业的升级发展提供品种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对山东省杏主产区的栽培面积、产量、主栽品种、价格、病虫害、保护地栽培和杏产后处理能力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影响杏产业发展的因素,提出了发展建议,即积极培育开发优势新品种,带动地方的杏产业发展;研发新的栽培技术,加强各产区的技术交流和技术培训,大力推广新技术和一些主产区成熟的高产栽培技术;加强杏加工产品的研发。拓展杏的销路。  相似文献   

3.
杏是我国最古老的栽培树种之一.杏早熟品种过多、晚熟品种相对较少是山东杏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为此山东省果树研究所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多次去国外考察筛选,引进了一批完全花比率高,抗晚霜的欧洲生态群品种,特别是1998年选出的早熟品种金太阳和中熟大果品种凯特,因综合性状好,抗晚霜,在生产上得到大面积推广,但生产中尚缺乏晚熟、大果的欧洲杏品种.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杏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是我国杏主产区,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分析了河北省杏产业现状、生产上存在的问题,从加大政府引导、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地方特色品种保护和新品种选育推广、引迚加工企业和推迚杏产业化发展迚程等方面对河北省杏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苹果优势产区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瑞雪 《落叶果树》2007,39(3):15-18
根据山东省各苹果产区的气候特点、地貌特征、土壤类型、经济基础、栽培历史、品种资源、果品质量、管理技术、营销市场等,依据相关的区划资料,经过综合研究,划分出山东省生产苹果4个栽培优势区,即半岛丘陵晚熟苹果优势区、沭东丘陵早中晚熟苹果优势区、鲁中南山地丘陵中晚熟苹果优势区和鲁南丘陵早中熟苹果优势区.分析了山东省苹果生产各优势产区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优势,提出了山东省苹果生产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丰富的杏种质资源中,许多地方品种资源随着新育成的优良杏品种的出现而被淘汰或流失。为此调查了山东省杏栽培发展现状,论述了山东省杏种质资源的广泛收集、科学保存、深入评价、有效利用等问题;提出了杏种质资源的利用,丰富品种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于立娜  张萌  王恒 《中国果菜》2020,(2):54-56,63
近年来,山东省桃的栽培面积和产量快速增加,已成为省内果树的主要栽培品种和优势产业,在我国和世界上也逐渐占据了重要地位。本文分析了山东省桃的产业现状,发现随着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桃产业逐渐出现了盲目追求高产、品种结构不合理、栽培技术不够科学、市场开发和协作不完善等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提出了优化桃园的种植面积和布局、优化品种结构、转变培育方式、加强品牌建设以及加强对冷链物流技术研究等建议,以期助力山东省桃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果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李、杏等果树品种不断推陈出新,品种特点由原来的产量优先转变为品质优先。近年来,大宗水果市场低迷,而杏、李特色水果是果树中比较少有的供不应求的树种,且好管理、易结果,呈良好发展态势。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生产上栽培应用的多为引进品种和地方老品种,存在着丰产性不稳定、口感较酸、风味较差、成熟期较为集中、中晚熟品种种植比例偏大、优质早熟品种比例偏小、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河南省杏、李产业现状及各地市近年来杏和李的种植面积、栽培分布、资源品种、产量、加工情况及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等进行调查和分析,并针对性地了提出了今后杏、李产业发展相关意见和建议。为发挥河南省的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保护和利用杏、李特色和珍稀资源,为制定河南省杏、李产业发展规划,解决杏、李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牡丹江地区主栽杏品种资源进行初步调查,针对杏品种资源果实性状以及营养成分的初步分析,为果树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和果树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为农民种植抗寒、优质的杏品种提供有效的依据,同时也为今后杏的选育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忠县专注橙汁产业发展,十年磨一剑,成为国内少有的早中晚熟甜橙配套发展主产区.晚熟柑桔在全县柑桔产业发展规划中种植比例高达40%。抓好晚熟品种配套发展意义重大。文章就忠县晚熟柑桔发展中存在品种单一、成熟期集中、生产模式落后,以及德尔塔夏橙挂果率低,蜜奈夏橙冬季保果困难、落果率高。夏橙附生绿球藻病害较为严重等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杏是原产于我国的果树,栽培历史悠久.由于种种原因一直被作为杂果类栽培,近年来受市场经济带动,才有了较大发展.但多为成熟期在6月中旬以前的早熟品种,晚熟品种的良种和栽培较少.为此,我们于2001年从山西省果树研究所引进了中晚熟杏品种亚美尼亚杏进行试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1)裂果原因。裂果是一种生理性病害,与品种遗传特性有关,在早、中、晚熟杏品种上均有发生。温室杏发生裂果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温室生产周期中水  相似文献   

14.
新疆杏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杏产业在新疆林果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研究可为新疆杏产业发展战略布局提供参考。采用实地调研、查阅资料等方法探讨新疆杏产业的发展方向。新疆杏产业发展经历了盲目扩张,增速放缓,收益、规模双重下降到稳定的历程;新疆杏产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田间栽培管理粗放、加工和销售模式单一、杏自身品质特性等一系列问题引起的杏产业效益低下,竞争力较弱的现状。针对以上问题分别从高效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杏产品挖掘等技术层面及与政策引导支持、相关产业调研评估、物流体系建设、产业链延伸、品牌建设等方面综合分析、探讨提质增效方案与对策,为新疆杏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山东桃产业现状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山东省桃产业的现状、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对山东桃产业的发展提出如下建议:稳定面积,调整品种结构;提高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出口量;扩大设施栽培面积,拉长桃成熟期,提高效益;增强采收后至销售流通中的冷链建设;加强果农经济组织建设;强化品种苗木管理,政府予以指导和支持等。  相似文献   

16.
苹果和梨是保障我国水果市场周年供应的大宗水果。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消费习惯等角度分析了国内外苹果产业品种结构的差异、产生原因及我国梨熟期育种、品种结构及产业现状。结果表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果消费国,以优质、晚熟、耐贮品种为主的品种结构是助力我国苹果和梨产业高效发展、保障我国高端水果市场周年和稳定供应最为经济有效的技术途径。优质、耐贮、晚熟‘红富士’苹果品种的引种和持续多代的芽变选种,有效推动了我国苹果产业的高效发展,保障了我国苹果消费市场的周年供应;以晚熟‘砀山酥’为主栽品种的梨产业,果农和经销商的盈利空间有限,建议进一步加大力度,选育和推广优质、耐贮、极晚熟梨品种(如‘山农酥’),以满足优质大梨市场的周年供应,提振消费者信心,撬动我国梨产业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烟台地区桃产业的现状、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对烟台桃产业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发展新优特品种,优化品种结构;加强科技攻关,促进成果转化;创建标准化示范基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强化科技推广,全面提升从业者的技术素质;加强品种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苗木经营市场;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三产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桃是山东省主要水果树种,栽培面积和产量仅次于苹果,居全省第2位,分别占全省水果总面积的16.9%和总产量的17.7%,是部分地区的支柱产业之一。山东省沂水县现栽植桃面积10 500 hm2,但生产过程中存在着早熟和中熟品种比例过大、晚熟优良品种极少的缺陷,因此选育、引进优良耐贮的晚熟桃品种成为生产中的急需。金秋红蜜桃作为最新的晚熟桃品种,以高甜、色艳、晚熟、个大、耐贮、丰产等特点填补了国内晚熟优良品种极少的缺陷,迎合了目前市场的迫切需求。沂水县自2009年引进金秋  相似文献   

19.
桃是山东省的优势水果产业,栽培面积仅次于苹果,产量和种植面积均占我国首位[1]。烟台是山东省的主栽区域之一,受气候条件影响,早、中熟品种成熟时间晚于鲁中南山区,市场销售竞争优势不明显,因此生产中应合理配置早、中、晚熟品种,增加晚熟品种比例。‘福秀’是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采用‘瑞光19’和(‘北京晚蜜’+‘冠华雪桃’等)杂交选育出的极晚熟油桃新品种[2],具有极晚熟、硬脆、甘甜、离核、耐贮运等优点,2015年12月通过省级审定。现将‘福秀’在烟台地区的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介绍新疆新和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总结当前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食用菌生产缺乏技术和资金;当地消费市场容量小;劳动力缺乏,雇工难;缺乏科技队伍。并提出产业发展的6项对策建议:抓好产业规划,扩大种植规模;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科技含量;优化品种结构,提高产业效益;抓住发展机遇,加强资金扶持;组织两地交流,壮大产业发展;狠抓企业培育,强化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