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梵净山石斛的适生环境,以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泗洲庙梵净山石斛生长地作为研究地点,调查其附生树种,并对梵净山石斛群落内光照强度、温度、湿度进行测定,对生长数量与其附生树种的胸径、树高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回归分析,以及对其群落内外的光照强度、温度、湿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梵净山石斛对附生树种的适应性较强,长有梵净山石斛的树木有14种,附生海拔在590—500 m的高度范围中山脚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树木上,群落郁闭度在0.7左右,群落内光照强度在5 000 lx以下,相对湿度在70%以上;梵净山石斛生长的数量与附生树树高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但不十分紧密(R~( 2 )=0.757)。可见,梵净山石斛是一种对附生树种适应性较强、喜湿、喜阴凉的植物。  相似文献   

2.
为全面了解梵净山石斛的药用价值,选取了2个铁皮石斛品种(森山和福建软脚)作为对照,采用瓦里安AA-240型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各元素含量,运用分光光度计法和液相色谱仪测量了有效成分。结果表明,梵净山石斛中铜、钙、镁、钾和硒5种元素的含量显著高于2个对照的铁皮石斛;醇溶性浸出物和石斛碱含量也以梵净山石斛为最高;梵净山石斛中的总生物碱含量与森山铁皮石斛没有差异,但显著高于福建软脚铁皮石斛;而粗多糖的含量则以梵净山石斛最低。综合试验结果认为,梵净山石斛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稀果杜鹃是贵州梵净山山顶杜鹃灌丛群丛特色物种之一,是构成梵净山杜鹃长廊景点的关键物种。采用常规群落生态学调查,对梵净山稀果杜鹃群落的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600 m2的样地中,共有维管植物15科25属27种,灌木层中稀果杜鹃重要值最高;物种多样性特征分析显示该群落多样性指数偏低,灌木层中优势种明显,物种分布随机性大,草本层物种较少,分布较均匀;群落垂直结构简单,高度集中在3~3.5 m,群落垂直结构稳定。  相似文献   

4.
对10个属、8种野生兰科植物进行引种栽培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兰属、兜兰属栽培存活率较高(80%~100%);白芨属白芨、小白芨的存活率分别为90%和88%;石斛属存活率较低(43%~79%);鹤顶兰属鹤顶兰的存活率也较低(33%)。引种的10个属兰科植物,石斛属整体开花率较高(44%~100%);兰属开花率在50%左右;兜兰属开花率较低(23%~50%)。38种兰科植物经过1a栽培试验,共发现3种病虫害,为介壳虫、根腐病和花叶病。  相似文献   

5.
基于样方调查,结合区系分析、重要值分析和物种多样性分析方法对白水寨景区红花荷(Rhodoleia championii)群落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1500 m2的样方中,共记录维管束植物65种,隶属于38科55属,植物区系以热带亚热带分布为主;群落层次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乔木层作为主要构成层次,物种最为丰富;红花荷在群落中处于主导地位,种质资源保存完好.  相似文献   

6.
2016~2017年,对贵州省德江县楠杆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兽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基本掌握了保护区内兽类资源状况。调查共记录兽类41种,隶属8目19科。区系上,以东洋界物种和广布种居多,其中,古北界物种5种(12.20%)、广布物种17种(41.46%)、东洋界物种19种(46.34%);分布型上,东洋型物种较多,共23种(56.10%),古北型8种(19.51%),南中国型7种(17.07%),全北型、季风型和不易归类型物种均为1种(2.44%);生态型方面,以地面生活型最多(18种),其次为半地下生活型(11种);国家I、II级重点保护动物10种,占保护区兽类总数的24.39%;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极危物种2种,濒危物种3种,近危物种8种,易危物种7种。贵州楠杆保护区与梵净山保护区(Jaccard相似性系数为0.42)和宽阔水保护区(Jaccard相似性系数为0.46)兽类物种均表现为中等不相似;与麻阳河保护区的兽类群落相似性则表现出中等相似的现象(C=0.53)。楠杆自然保护区内兽类物种主要体现东洋界亚热带物种为主的区系特征,保护物种较丰富,但受人为干扰较严重,管理机构应加强保护区内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并完善相应的管理法规,为保护区内生物资源保护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山玉兰(Yulania cylindrica)为研究对象,对其种群分布、物种多样性、生活型与生境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内黄山玉兰主要集中分布在干坑林区,数量相对不多;群落内共有50种植物(含变种),以蔷薇科(Rosaceae)、菊科(Asteraceae)、百合科(Liliaceae)、樟科(Lauraceae)为主,乔木层优势种是杉木(重要值43.86)与黄山玉兰(重要值25.81),灌木层优势种是阔叶箬竹(Indocalamus latifolius)(重要值17.06);群落垂直结构明显,物种生活型谱中高位芽占一半以上;群落内草本层的Simpson指数(0.897)、Shannon-Wiener指数(3.632),Pielou均匀度指数(1.234)均最高,乔木层的3个指数最低。综上所述,保护区内黄山玉兰资源较为珍稀,虽然目前群落结构较为稳定,但仍存在被群落内其他物种演替取代的可能,建议采取措施对其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现阶段广东乳源大峡谷省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的多样性状况,于2020年4月~2021年7月在该保护区设立5条样线和3个样点,并布设21台红外相机,进行鸟类专项调查。该次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5目45科146种,其中样线法和样点法记录到124种,红外相机记录到54种。记录到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31种。鸟类群落组成主要以东洋界(57.53%)、留鸟(64.38%)为主。保护区鸟类优势种为栗背短脚鹎(Hemixos castanonotus)、灰眶雀鹛(Alcippe morrisonia)、栗耳凤鹛(Yuhina castaniceps)。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该区鸟类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Margalef指数分别为:3.578、0.742、14.466,与广东省内同类保护区康禾、古田以及海岛型保护区上川岛对比结果较优。通过对以上的数据分析讨论,为保护区提出相应的保护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9.
采用样方调查方法,对云南轿子山自然保护区高山柏群落植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内高山柏群落均分布在海拔3000m以上的多风、多岩石的向阳坡,以禄劝县境内的雪山乡最为集中。在山体上段(高于3500m)主要形成灌丛,而于山体下段(低于3500m)则形成森林;群落内层次结构和物种组成都较简单,高山柏群落内的种子植物在属级水平上以北温带分布类型及其变型最多,占总属数的53.25%;在种级水平上以轿子山-西南共有变型最多,占总种数的31.86%;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是群落>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而Pielou均匀度指数是草本层>群落>灌木层>乔木层,三个层次中各指数皆以草本层为最高。  相似文献   

10.
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是原产于北美的恶性入侵植物,目前在辽宁省已广泛分布,主要分布于河流湿地周边,对原生植被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采用样地调查法对河流湿地的豚草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豚草优势群落和本土植物优势群落呈镶嵌分布格局;豚草的入侵对本土植被的植物物种多样性是有明显的不利影响,生物多样性指数平均下降34.3%;豚草对物种均匀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在人为干扰较重的区域豚草与原生先锋植物竞争中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群落内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和重叠以及群落结构,利用固定样地调查数据,以20 m×20 m为基本测树单元,用物种重要值等作为基础指标,对东白山省级自然保护区1 hm2木荷Schima superb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样地内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进行统计,应用Levins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公式对群落内15个优势物种进行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计算。结果表明:(1)根据树种的重要值信息,木荷和马尾松在群落中占有显著优势,为该群落的主要建群种。(2)群落中木荷的生态位宽度明显大于其它物种,在维护群落结构和功能、创造群落内部环境等生态功能方面起到了决定作用,在资源轴上占据主要的生态位置,同时,马尾松、柯Lithocarpus glaber等主要优势乔木种群的生态宽度也较大,而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山槐Albizia kalkora等种群的生态位宽度较小,反映出它们在资源位中的生态适应范围较窄,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较弱。(3)从生态位相似性比例来看,群落中各优势种对资源的利用相似程度较大,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在0.6以上的有5...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典型选样法,在湖北省利川市天然楠木群落设置了8个20 m×30 m的样地进行调查,记录样方内的物种及其株高、胸径、数量,对楠木种群内的物种组成、群落内植物属的区系分布特征、群落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北利川楠木群落具有四大特点:1)物种组成丰富,共有维管束植物338种,隶属于117科261属,物种多样性较高;2)群落属稳定型群落,具备天然更新能力;3)楠木群落是以楠木为优势种群构成的单优群落;4)群落生境较适宜,群落资源十分珍稀。  相似文献   

13.
对安康市野生兰科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安康市共有兰科植物37属66种,分别占陕西省兰科植物属种的82.6%和68.4%,其中戟唇叠鞘兰(Chamaegastrodia vaginata)、大根兰(Cymbidium macrorhizon)为本次调查发现的陕西省新记录种;肾唇虾脊兰(Calanthe brevicornu)等10种兰科植物陕西省仅在安康市有分布,应作为重点保护对象;镇坪、平利、宁陕三县种类数量最多,依次为53种、44种和30种,应作为重点保护区域;曲茎石斛(Dendrobium flexicaule)等12种陕西省新记录还没有纳入省级重点保护植物名录,应尽快纳入。此外,本文还分析了安康市兰科植物资源保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16年6月,在天台鹅耳枥Carpinustientaiensis原生地浙江省天台县天台山,采用样方法对现存19个野生植株分布区内的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调查,同时分层采集样地内土壤样品,对其理化性质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天台鹅耳枥植株分布区域内土壤理化性质良好,适宜植物生长;样方调查数据表明,天台鹅耳枥生境地群落的物种共有124种,隶属于55科,91属;按照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划分,天台鹅耳枥生境地群落植物属可划分为13个类型;样地中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的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显著度和重要值均为最高,分别达到40.12%,21.77%,43.51%和35.13%,其生长状况对天台鹅耳枥群落环境影响较大;不同样地的物种多样性存在一定差异,物种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的最大和最小值分别为56(1号)和11(2号),0.943 2(1号)和0.808 9(2号),2.397 9(1号)和1.714 6(3号),0.832 5(2号)和0.426 0(3号)。调查显示,天台鹅耳枥自然分布的植株所处群落环境复杂多样,伴生植物种类和生态类型十分丰富。研究结果将为天台鹅耳枥种群的原地保护、迁地保护以及野外回归等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作者采用样方调查的方法,对湖南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黄杉保护区内海通植物群落的乔木层进行调查,运用多样性指数,对其群落的组成,结构特征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群落内乔木类植物共有12科13属14种,马鞭草科、壳斗科、槭树科、樟科为该群落主要组成科;物种的区系分布较集中,主要为在热带亚洲分布和北温带分布,具有一定的过渡性;该群落以小高位芽植物72.27%占优势,叶级以微型叶为主42.85%,叶片特征以单叶78.57%、革质叶42.85%为主;通过重要值的分析可知:海通在该群落内具有绝对的优势,但这也造成物种的单一性,不利于群落内部的系统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典型生境抽样法,首次对江苏省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昆虫物种调查,对该保护区昆虫群落多样性、区系组成、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和昆虫-植被群落组成关系等内容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保护区共有昆虫11目101科233种,其中鳞翅目(Lepidoptera, 68种,占比29.18%)、鞘翅目(Coleoptera, 47种,占比20.17%)、半翅目(Homoptera, 44种,占比18.88%)、直翅目(Orthoptera, 20种,占比8.58%)和膜翅目(Hymenoptera, 20种,占比8.58%)物种较多,为主要群落构成种,其余类群累计34种,占比14.60%;(2)保护区昆虫区系与盐城市在动物地理区划中情况相似,以东洋-古北共有种为主,东洋种较古北种略占优势,即东洋-古北共有种占比为69.23%,东洋种占比为20.71%,古北种占比为10.06%;(3)保护区昆虫多样性空间分布格局呈现由内陆向沿海,由实验区向核心区逐渐降低的趋势,实验区昆虫多样性最高,核心区昆虫多样性最低;(4)昆虫群落结构受植被群落结构影响,5种不同植被群落中,乔木群落和其他植被群落下的昆虫种群...  相似文献   

17.
采用植物群落学方法对梵净山的原生水青冈属Fagus植物群落木本植物进行了调查,并对其组成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梵净山水青冈属植物群落并非单优势种群落,其物种组成丰富,共有木本植物47科,93属,178种,与温带地区单优势种的水青冈属植物群落具有显著区别。(2)从区系成分来看,该地水青冈属植物群落在地理分布上具有从热带分布向温带分布的过渡性,其木本植物物种组成具有偏热带性,其群落组成具有古老性、复杂性和多样性。(3)木本植物层片结构分析表明,层片结构较稳定,4类一级层片植物种均以常绿树种占优势,丰富了世界水青冈属植物群落的常绿物种成分。(4)从树高、胸径的分析显示,树高等级大致呈反"J"型分布,成层性明显;小胸径乔木占优势,但大乔木或超大乔木的相对显著度反而更高。研究认为,梵净山水青冈属植物群落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植物组成特征已具有世界遗产价值。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龙岩市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Dunn)Henry et Thomas〕天然林与人工林的种群分布格局、群落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福建柏种群在龙岩市域内7个县(市、区)分布广泛,现存天然林县域分布71.4%,且毛竹林群落类型占99.2%。综合计算,40a人工林平均胸径19.9cm,比天然林大3.6cm,人工林平均树高14.1m,比天然林高2.4 m,差异显著。(2)天然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82种)高于人工林群落(26种)。(3)天然福建柏大径级居多,后续资源贫乏;人工林径级与株数呈正态分布。(4)福建柏林分各层次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高于人工林,但各层次的Pielou均匀度指数均低于人工林。因此,必须建立龙岩市福建柏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并采取福建柏与乡土树种等多树种混交方式造林,以增加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使群落层次更加丰富,森林群落结构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9.
从1998~2001年连续4年对浑善达克沙地南缘飞播固沙植物群落特性研究的结果表明,其主要影响因子是土壤含水率。沙蒿(Artemisia arenaria DC.Prodr.)飞播8年后群落基本趋于稳定。其密度为1500株/hm2左右,盖度为10%左右;杨柴(Hedysarum mongolicum Turcz.)和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 Pall CV.'shada wang')群落密度为800~1000株/hm2,盖度为12%左右。  相似文献   

20.
根据7000 m2的样地调查资料,分析了高黎贡山南段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和生活型谱。结果表明:(1)群落内共出现维管植物315种,隶属于88科164属,樟科、杜鹃花科、百合科、壳斗科为主要组成科,山胡椒属、荚蒾属、蓼属、山矾属为主要组成属;(2)群落分层明显,附生、半附生植物丰富,说明生境潮湿;(3)生活型谱以小、中高位芽植物为主,具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特点。叶片以小型叶(49.84%)、单叶(81.27%)、纸质(44.13%)、非全缘叶(55.87%)、渐尖叶(59.68%)为主,且地面芽植物比例较高,1 a生植物和地下芽植物的数量较少,体现了典型的云南亚热带山地森林群落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