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加之惠农助农、美丽乡村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进,农村城镇化及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农村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加,农村地区水污染现象日趋严峻。由于农村地区的生产居住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农村区域内大部分溪流、湖泊等水体普遍污染严重,农村居民用水的水质安全也受到了严重威胁。结合我国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现状和特点,针对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与研究,并对几种创新的处理技术进行了简要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由水污染造成的中国农村居民健康价值损失呈增长趋势,来源于不断增长的污染状况,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利用2004~2009年中国19个农村肿瘤登记地区数据,采用修正的人力资本法和医疗费用法,评价了由水污染所致的中国农村居民健康价值损失,并探讨了这种与水污染相关的农村居民健康价值损失在时间上的变化趋势与地区间的差异状况。  相似文献   

3.
王利娟 《林产工业》2019,46(2):J0010-J0010
当前,家庭教育支出已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对于贫困地区而言,为了更好地提高农村地区子女入学机会,切实减轻农村家庭在教育方面的支出负担,我国实施了一系列奖学金和助学金计划。但是,在我国农村地区,农村家庭教育负担依旧较为沉重,家庭教育支出结构和类型都与其他地区相比尤其是城市地区相比存在着许多不同特点。《贫困地区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一书由余漫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2015年出版发行。作者逻辑思维非常清晰,对当前农村居民家庭教育现状进行分析,阐述农村居民家庭教育支出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农村居民家庭教育支出对策。除此之外,作者在进行写作时还深入到农村贫困地区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事实和数据来反映当前农村居民家庭中教育支出的现状。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随着武汉市农村地区农副产品加工和水产、牲畜养殖的规模化发展,农村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的排放量与日俱增。随机对武汉市农村地区6个村庄,每个村庄3户农家的水样进行了取样和检测,分析了水质的COD、BOD、T N、T P、T SS ,结果表明:各地区水质特征基本吻合,整体波动幅度不大,提出了使用STCC工艺处理武汉市农村种植户综合污水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为了比较清晰分级河段水质,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河段水质进行了评价,应用分段线形法对样本进行了归一化处理,并在原有公式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针对关联分析法分辨率较低的问题,采用了级别内插法来提高灰色关联评价法的分辨率。以清河干流为例,分析得出了清河干流2010年水质级别为1.8,0.4,0.5。  相似文献   

6.
隋缘 《绿色科技》2019,(4):133-134
为减少北方农村地区采暖散煤带来的环境污染及天然气供应不足问题,调研和分析了不同的清洁采暖模式。设计出了以太阳能热水器为热源的自动控温采暖系统。该系统由太阳能热水器、管道、阀门、疏水器、管道泵、管道电磁加热器、温度传感器感应开关、温度传感器等组,用于农村居民采暖。使用结果表明:农村150余户应用后能达到既满足采暖需要,又节约采暖费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农村地区的人口上升,由此产生的污水量也随之增加,传统农村污水处理设施面临巨大挑战。对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进行了综述、分类和比较,结果表明:目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主要可分为生物、生态和组合处理技术3种,其中组合处理技术在经济角度和处理能效及对环境的改善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应因地制宜选取污水治理技术,其低成本、低碳氮磷排放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该研究以期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供参考,进而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走马塘拓浚延伸工程为一系列太湖长江水系引排工程之一,该工程的建设主要为改善望虞河西岸地区排涝条件和水环境影响的重要工程之一,工程通水运行后对与其水系沟通的主要支流及工程本身河道水质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对工程建设前及建成通水后主要支流及工程本身河道水质进行了对比调查,并对该工程建设对水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同类型水利项目的水环境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河南安阳漳河峡谷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地考察及资料收集,对该地区水环境条件和水质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提出了这一地区关于水质净化处理的措施、方法和原则,以期为其他同类型的景观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川西高原地区农村生活污水产污特征,掌握该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污染现状,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抽样选择了德格县的3个行政村的21家农户,对川西高原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和监测,得到该地域农村生活污水产生量和污染物浓度数据。川西高原地区农村生活污水人均日产生量为27.7 L/(人·d),COD、NH_3-N、TN、TP浓度分别为286.7、14.4、37.3和2.7 mg/L,pH值为6.93,在实地调查并掌握基础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适合川西高原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怀化市境内山脉纵横,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是农业大市。但受地理及气候等因素影响,怀化地区农业灾害易发多发,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从怀化市农业保险实施的现状出发,研究了农业保险在山区环境下实施所处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切实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保障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推动新农村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分析了当前农村环境问题及产生原因,针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巩义市大黄冶村为研究对象,对农村基础设施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构建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分为6个准则层、17个指标因子层。并从农村居民的角度出发设计调查问卷,根据居民自身愿望与现实感知的差异程度来探索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突破口,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通过对给水排水、道路交通、电力供暖、环境卫生、防灾、通讯设施6个方面,以及其包括的16个指标因子进行了满意度评价,了解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实状况。得出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满意度的评价结果为2.8586,村民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满意度为一般。最后对数据统计结果进行了特征分析,并针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4.
随着鄂西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逐步发展,鄂西地区农村的经济发展有了较好较快的进步,在GDP步步攀升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影响了该地区的生活环境,而且严重损害了该地区农民的身体健康。笔者提出鄂西地区农村环境治理应遵循统筹兼顾、科学规划、政策引导、以人为本的原则,并从落实目标责任制、治理水体污染、防范空气污染、保护优良土壤和处置生活垃圾等五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为推动鄂西地区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工作提供参考,同时也对该地区新农村建设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随着西部农村地区传统的养殖业不断规模化,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分析营运期养殖场产生的大气、水质、噪声及固体废弃物对地下水、居民居住环境污染的影响成因和影响大小,提出了对应的污染防治措施和环境风险的防范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韩龙  武丹  卞少伟 《绿色科技》2014,(7):211-213
为研究海河夏季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2013年8月对海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质因子进行了监测,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浮游植物丰度与环境因子关系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海河夏季浮游植物丰度从上游至下游呈降低趋势:最高点出现在金汤桥,为12021×104ind/L;最低点出现在二道闸,为583×104ind/L。灰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对海河浮游植物丰度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是氮磷比,因此,控制氮磷输入对海河水质健康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云浮市农村饮用水水质状况,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和改善农村饮水水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SPSS 17.0软件对全市5个涉农县(市、区)2012年农村饮用水水质检测数据进行了相关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全市农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为77.74%,其中枯水期水质合格率(83.00%)高于丰水期水质合格率(72.52%)( P<0.01);经消毒处理的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高于不消毒的( P<0.01);各单项指标合格率最低的前5项是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肉眼可见物、浑浊度、氨氮,枯水期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氨氮的合格率均高于丰水期的(P<0.01)。云浮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安全问题仍然突出,水质微生物超标仍较严重。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农村水源地区划定原则、依据,提出了应以准确把握主要区域的划定范围,不断优化农村饮用水源地划分,深入解决农村水源地水质状况差、水环境恶化等问题,以促进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案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云南省陆良县为研究区域,采用问卷调查、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究我国西部农村家庭生活碳足迹现状,剖析其影响因素,旨在将低碳生态理念贯彻应用到农村环境治理体系中,为改善农村生活耗能方式、降低农村碳排放量,恢复农村自然生态提供决策参考。结果表明:(1)研究点农村居民人均每年因家庭生活的直接消费及间接消费产生684kg的碳足迹,其中以直接能源的消耗所产生的碳排放为主;(2)城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城镇居民间接消费碳足迹的比重高于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城镇;(3)农村家庭生活碳足迹与居民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饮食结构、交通出行方式、家庭能耗方式、家电类型以及用水习惯等因素显著相关;(4)针对研究点农村居民家庭生活碳足迹的特征,提出当前应改善居民生活能源消耗结构、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引导农村居民践行低碳节能生活方式等措施,可以对农村居民碳足迹增长起到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佳木斯地区农村环境问题的调查,分析了该地区在环境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对策,以达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