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林业科学》2021,57(7)
【目的】验证磷胁迫下添加外源乙烯对杉木幼苗根系生长的促进作用,提高磷素利用率以适应逆境。【方法】选取福建漳平五一国有林场种子园的同一个半同胞家系杉木幼苗作为试验材料,设置不供磷(P_0:0 mmol·L~(-1)KH_2PO_4)和正常供磷(P_1:1 mmol·L~(-1)KH_2PO_4) 2个磷水平,在不同供磷水平下设计3个试剂处理(E+:添加200 mg·L~(-1)乙烯利;E-:添加5μmol·L~(-1)乙烯合成抑制剂Co Cl_2;CK:清水),处理30天后用顶空法收集并测定根系组织内乙烯含量,测定杉木幼苗苗高、地径、根系形态、磷素含量与根系皮层细胞溶解率等指标。【结果】1)磷胁迫和外源乙烯均会促进杉木幼苗根系内源乙烯的增加,且在不同供磷水平下E+处理的根系乙烯含量高于其他处理,随着内源乙烯含量的增加,杉木幼苗根系觅磷能力增强,地上部与根系磷素含量均明显增加,磷素利用率提高;2)磷胁迫下,E+处理的苗高增量均明显低于添加乙烯抑制剂处理(E-)和不添加处理(CK),而地径增量则反之;3) E+处理有利于杉木幼苗根长、根平均直径、根体积增量的增长,各指标与根系吸收土壤中有效磷呈正相关关系,促进了杉木幼苗根系对土壤中磷的吸收;4)磷胁迫下,E+处理增加了根系皮层细胞溶解率,且3个处理间达极显著水平,正常供磷环境下差异不显著。【结论】磷胁迫下添加外源乙烯处理的杉木根系乙烯含量与根系形态生长具显著相关关系,杉木地径、根长、根平均直径和根体积明显增加,杉木苗木的磷含量与根系乙烯含量增加,根系皮层细胞溶解率提高。  相似文献   

2.
杉木对低磷胁迫的响应和生理适应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低磷胁迫对杉木幼苗各种抗氧化酶等生理指标的变化影响,探讨抗氧化酶活性与杉木耐低磷能力的关系,揭示低磷胁迫下杉木养分吸收的适应机制,阐明杉木体内生物大分子对低磷胁迫的响应。[方法]通过设置不同磷浓度(0、0.25、0.50、1.00 mmol·L~(-1))Hoagland营养液,模拟低磷胁迫试验,测定低磷胁迫对杉木幼苗的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低磷胁迫对杉木幼苗养分吸收的影响机制以及测定杉木幼苗不同部位的光谱特性。[结果]随着缺磷程度的增加,杉木幼苗中SOD活性、CAT活性以及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均先升后降,根系中POD活性呈现出升高的趋势、MDA含量先降再升后降,叶片中POD活性和MDA含量先降后升。低磷胁迫对杉木幼苗根系和叶片吸收利用营养元素有显著影响。杉木苗根系所含的Mn随着缺磷程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而Al和Cu先降后升,Fe和K则有所下降,Ca先升后降。此外,杉木叶片中Fe和Mn的积累量呈降低的趋势,Cu和K先升后降。低磷胁迫对杉木幼苗根系和叶片组织在3 367、2 924、1 736、1 630、1 380、1 150 1 000 cm~(-1)处特征峰吸光值影响不同。[结论]低磷胁迫下,杉木幼苗的根系和叶片会通过改变保护酶(SOD、CAT和POD)活性抑制MDA形成,降低膜脂过氧化对细胞膜系统的破坏,通过增加对其他养分元素的吸收来规避损伤以及通过改变不同部位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等物质含量来适应低磷环境。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铝胁迫下泡桐幼苗的生理变化,为泡桐幼苗逆境生长的抗性提供帮助。【方法】选取3年生9501泡桐和白花泡桐的根作为供试材料,采用砂培胁迫的方式研究在铝胁迫处理30 d和60 d条件下对照组以及0.3、0.6、0.9、1.2和2.4 mmol/L浓度在铝胁迫条件下2种泡桐幼苗的全氮和叶绿素等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随着铝处理浓度的升高,泡桐幼苗中的全氮、全钾、钙和锌元素含量均呈现下降趋势,磷元素含量随胁迫浓度增加逐渐增长,上述元素除0.3 mmol/L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硫、铁、铜元素含量各胁迫浓度间差异不显著;同时,两种泡桐幼苗的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先增后减;丙二醛、可溶性糖、过氧化物酶的含量和电导率不断增加,显著高于对照组;游离脯氨酸含量则呈现逐渐递减的规律,显著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胁迫30 d时递增,60 d时先增后减。上述生理指标在除0.3 mmol/L处理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结论】泡桐幼苗在铝胁迫条件下各营养元素吸收过程受阻、生长受限,生理指标出现显著降低,泡桐幼苗的铝毒可适浓度为0.3 mmol/L,通过对铝胁迫条件下泡桐的各项生理指标比较分析得出,9501泡桐的铝胁迫抗性优于白花泡桐。  相似文献   

4.
低磷胁迫下杉木幼苗生长特性与内源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低磷环境中,不同磷利用效率杉木家系幼苗生长特性与其叶片和根尖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相关性,为进一步揭示磷高效利用杉木基因型对低磷胁迫响应策略的内在调控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在缺磷环境下磷素利用效率较低的No.4与磷素利用效率较高的No.41杉木半同胞家系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3个供磷水平(P0:不供磷,0 mmol·L~(-1)KH_2PO_4;P_1:低度供磷,0.5 mmol·L~(-1)KH_2PO_4;P_2:正常供磷,1.0mmol·L~(-1)KH_2PO_4)的室内沙培模拟试验,分别测定2个家系幼苗在不同供磷水平下的生长特性以及叶片与根系内细胞分裂素(ZT)、赤霉素(GA_3)、生长激素(IAA)和脱落酸(ABA)含量的变化。【结果】1)不供磷条件下,41号家系杉木幼苗根长、根表面积和根平均直径的增量以及根冠比均明显高于4号家系(P0.05)。2)低度供磷条件下,4号家系杉木幼苗叶片内ZT和IAA含量显著高于41号家系,而这2个家系杉木幼苗在不供磷条件下根系内ZT含量与正常供磷处理相比显著降低(P0.05),IAA和ABA含量则显著增加(P0.05),且41号家系杉木幼苗根系ABA含量显著高于4号家系的任意供磷水平(P0.05)。3)正常供磷条件下,2个家系叶片、根系内源激素含量与幼苗生长特性指标均无显著相关(P0.05);低度供磷条件下,4号家系仅叶片IAA、GA_3含量与根长增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41号家系叶片ZT含量与根长、根表面积增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苗高增量与IAA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ABA呈显著负相关(P0.05);不供磷条件下4号家系叶片IAA含量与苗高增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根系ABA含量与根长、根表面积和根平均直径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41号家系仅有根平均直径与ZT和GA_3呈一定的相关性(P0.05);从根冠比来看,这2个家系在低度供磷和不供磷条件下,叶片内源激素含量与根冠比未达到显著相关(P0.05),但4号家系根冠比与根系ZT含量却成极显著正相关,与GA_3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41号家系根冠比与根系ZT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IA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低水平供磷条件下,磷素利用效率较低的杉木家系(No.4)幼苗根系生长量明显低于磷素利用效率较高的杉木家系(No.41);不供磷条件下,不同磷素利用效率杉木家系(No.4和No.41)叶片和根系内ABA含量均显著增加,而根系仅有ZT含量显著降低,并分别与磷素利用效率较低家系(No.4)和磷素利用效率较高家系(No.41)的根冠比呈显著正、负相关性,这可能与不同磷利用效率杉木家系幼苗在低磷环境下根系皮层组织溶解并释放磷营养的能力有关,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万泉 《林业科学》2007,43(11):21-26
龙眼幼苗铝胁迫试验表明:铝胁迫导致龙眼幼苗根区分泌物含量发生变化,根系细胞膜透性增加,细胞质成分外渗加重,与对照相比较,根区分泌物中K 、Ca2 、Mg2 的渗漏量、可溶性糖、柠檬酸、苹果酸、草酸均有所增加,增加幅度随铝胁迫浓度的提高而提高.单株K 渗漏增加13.7%~94.9%,Ca2 渗漏增加26.9%~2 088.5%,Mg2 渗漏增加89.5%~871.1%,电导率增加14.6%~109.9%;可溶性糖增加了25.9%~855.6%,还原糖增加了27.8%~847.9%,蔗糖增加了29.2%~921.9%;柠檬酸分泌量增加了21.4%~200.0%,苹果酸分泌量增加了14.3%~142.9%,草酸分泌量增加了4.9%~97.6%;氨基酸量和种类在低浓度铝胁迫(数量在≤0.185 mmol·L-1铝处理时、种类在≤0.074 mmol·L-1铝处理时)时增加,随铝胁迫浓度的增大,根系分泌的氨基酸数量和种类都减少.  相似文献   

6.
高铝低磷对油茶生长及其根系分泌有机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野生油茶和人工栽培油茶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培试验研究高铝低磷胁迫对油茶幼苗生长及其根系有机酸分泌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无磷(-p)情况下,铝毒对油茶幼苗的生长不利,而在铝胁迫下,磷的加入(0.2 mmol· L-1)能够显著降低铝的胁迫;无论是野生油茶还是人工栽培油茶,土壤中铝达到一定浓度,会显著降低油茶根系有机酸总量...  相似文献   

7.
秋华柳对镉的积累及其亚细胞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d在秋华柳各器官及叶片亚细胞组分中的分布特征,为深入了解秋华柳的耐受解毒机制,进一步指导其在Cd污染地区的植物修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培试验方式,设置CK(0 mg·L~(-1)Cd~(2+))、T_1(2 mg·L~(-1)Cd~(2+))、T_2(10 mg·L~(-1)Cd~(2+))、T_3(20 mg·L~(-1)Cd~(2+))、T_4(50 mg·L~(-1)Cd~(2+))5种Cd处理浓度,测定秋华柳各营养器官和0、6、12、18天叶片中亚细胞组分的Cd含量。【结果】1)不同浓度Cd处理下,秋华柳根部积累的Cd含量远高于茎和叶,表明秋华柳通过根系对Cd的滞留效应,可降低Cd向地上部分的转运,从而减少Cd对地上部分的毒害。2)时间和浓度处理均显著增加秋华柳各亚细胞组分中的Cd含量,但细胞壁和细胞质中Cd含量的增幅远大于细胞器,且其亚细胞组分中Cd含量的分布为细胞壁细胞质细胞器,表明细胞壁的固定和液泡的区室化均为秋华柳的重要解毒作用,但细胞壁对Cd的结合和固定作用占主导。3)相同处理时间下,与CK相比,低Cd浓度处理时,细胞壁组分中的Cd含量显著增加,而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细胞壁组分中的Cd含量及百分比呈降低趋势,细胞质组分中的Cd含量及百分比显著增加。同时,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秋华柳细胞质组分中的Cd含量百分比上升,而细胞壁组分中的Cd含量百分比下降。高Cd含量和长时间胁迫时,细胞壁对Cd的固定能力有所下降,而液泡的区室化作用显著提高,这可能是秋华柳耐受高Cd含量和长时间胁迫的一种策略。4)时间和浓度的交互作用对秋华柳亚细胞组分中Cd含量的增加效应大于单一时间处理或单一浓度处理效应,表明在Cd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双重影响下,秋华柳细胞壁的固定作用和液泡的区室化作用更加显著。【结论】1)器官水平上,秋华柳通过根系对Cd的滞留效应限制其向地上部分的转运,从而降低Cd对地上部分细胞器的毒害,增强秋华柳对Cd的耐受能力。2)在亚细胞水平上,细胞壁固定和液泡区室化是秋华柳对Cd胁迫的重要解毒机制,且以细胞壁的固定作用占主导地位,这是秋华柳为确保其核心细胞器免受Cd毒害而产生的耐受策略。  相似文献   

8.
低磷胁迫对赤皮青冈幼苗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赤皮青冈幼苗对低磷环境的耐受性。【方法】选取1年生和2年生赤皮青冈Cyclobalanopsis gilva实生幼苗,进行室内控制条件下的低磷胁迫试验,分析赤皮青冈幼苗叶片在低磷胁迫条件下的生理响应情况。【结果】低磷胁迫下1年生、2年生赤皮青冈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磷元素浓度降低而下降,膜脂过氧化最终产物丙二醛(MDA)含量上升、体现植株面对胁迫时自我调节的主动响应物质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明显升高,赤皮青冈内部相应的增加吸收磷能力的酸性磷酸酶(APA)活性升高。特别是POD、SOD和APA含量的变化情况可以间接说明赤皮青冈能通过自身生理调节来适应一定程度的缺磷环境。2年生赤皮青冈幼苗较1年生赤皮青冈幼苗具备更强的抗氧化能力和耐低磷能力,磷利用效率更高。正常情况下,赤皮青冈幼苗低磷耐受浓度为0.01 mmol·L-1,外界环境的有效磷低于该含量就可能会造成幼苗发育不正常或者死亡。【结论】低磷胁迫一方面刺激赤皮青冈叶片产生更多的MDA,进而引起赤皮青冈叶片细胞活性氧自由基代谢失衡;另一方面由于低磷胁迫后赤皮青冈活性氧自由基积聚刺激了保护酶系统的提升,能清除自由基,削弱了膜脂过氧化,进而降低赤皮青冈体内MDA的含量。这两方面形成一种动态平衡是赤皮青冈耐低磷胁迫的主要抗性机制。缺磷的林地进行造林作业时要尽量选取苗龄较大的赤皮青冈幼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菌根化植物在田间条件下对酸性铝胁迫的抗性和营养机制,并筛选出抗铝性强的菌根苗,为我国酸性土壤林区的造林和植被恢复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方法】选用双色蜡蘑的3个菌株(Lb S238A、Lb S238N和Lb 270)分别接种马尾松,形成3种菌根苗,并以非菌根苗为对照,在酸性山地冷砂黄壤中培养4周,每周分别施入p H 3.8的不含A1和含1.0 mmol·L-1Al的Hoagland营养液,连续处理12周后取样检测并分析接种双色蜡蘑对酸性铝胁迫下马尾松幼苗生长、养分和铝吸收与分布的影响。【结果】酸性铝胁迫促进Lb S238A菌根苗的生长及对磷、钙、镁和铝的吸收,抑制Lb S238N和Lb 270菌根苗的生长及Lb 270菌根苗对钙和镁的吸收。与非菌根苗相比,接种双色蜡蘑均能促进酸性铝胁迫下马尾松幼苗的生长及对磷、钙和镁的吸收,抑制或不影响铝的吸收。其中接种Lb S238A的效果最好,可使酸性铝胁迫下苗木的生物量提高69.9%,磷、钙和镁吸收量分别增加68.9%、69.7%和81.5%。酸性铝胁迫下,接种双色蜡蘑对马尾松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地上部分尤其是茎的生长上;接种Lb S238A或Lb S238N降低根、茎、叶中的铝浓度,而接种Lb 270降低根和茎中的铝浓度,尤其是降低茎中铝浓度;接种Lb S238A和Lb 270分别使茎和根中钙浓度减少,但接种Lb S238N却提高叶中钙浓度;3株双色蜡蘑的侵染均使磷浓度在根中降低而在叶中增加,使磷、钙和铝的分布在根中减少而在叶中增加。【结论】接种双色蜡蘑通过促进酸性铝胁迫下马尾松幼苗对磷、钙和镁等养分的吸收,推动磷、钙和铝向地上部转运,抑制或不影响铝的吸收且稀释铝浓度来提高马尾松苗木对铝毒的抗性。供试苗木中,抗铝性和养分吸收能力最强的是Lb S238A的菌根苗,适于在铝浓度较高的酸性土壤上种植;Lb S238N或Lb 270的菌根苗虽对铝敏感,但却能在铝浓度较低的酸性土壤上生长优良。  相似文献   

10.
NaCl胁迫下构树幼苗液泡膜生理生化响应(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构树幼苗根组织和叶组织为试材,测定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液泡膜H+ -ATPase的活性、液泡膜脂肪酸组成和膜的流动性.结果表明:在低浓度NaCl胁迫下,根组织中液泡膜H+ -ATPase的活性有所增加,当胁迫浓度为150 mmol·L-1时,活性又有所下降,但接近对照水平.而叶组织液泡膜H+ -ATPase的活性在100 mmol·L-1时降低,高浓度NaCl(150 mmol·L-1)处理后又有所升高.液泡膜脂肪酸基本组成为C16:0,C16:1,C18:0,C18:1,C18:2和C20:0.盐胁迫后构树幼苗液泡膜脂肪酸组分相对含量发生变化.根组织液泡膜脂肪酸不饱和度下降,150 mmol·L-1 NaCl处理后有所升高;而在叶组织中,液泡膜脂肪酸不饱和度在50 mmol·L-1 NaCl处理后下降,随着盐胁迫浓度的增加,不饱和度又高于对照.NaCl胁迫下,构树液泡膜流动性和脂肪酸不饱和度的变化趋势相一致.脂肪酸不饱和度下降时,膜流动性下降,反之则膜流动性上升.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木本植物液泡膜H+ -ATPase活性、脂肪酸组成和膜的流动性在盐胁迫下的适应及其3者的相互关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外源柠檬酸对铝胁迫下马尾松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受铝毒的马尾松幼苗施加外源柠檬酸后的一系列生长及生理特性变化,确定柠檬酸最佳缓解浓度,揭示柠檬酸缓解马尾松铝毒的生理机制,为土壤酸化地区马尾松的生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种不同家系马尾松幼苗(耐铝型FJ5、铝敏感型GD20)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不同浓度柠檬酸对铝胁迫下马尾松幼苗株高增量、根系形态及其针叶中抗氧化酶[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活性氧(H_2O_2和O_2~(-·))、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外源柠檬酸缓解马尾松铝毒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生理指标。【结果】铝胁迫下2种家系马尾松幼苗根系总长、表面积、体积、直径及株高增量均降低,针叶内抗氧化酶活性增强,H_2O_2、O_2~(-·)、MDA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均有所升高。经柠檬酸处理后,2种家系马尾松根系总长、表面积、体积、直径及株高增量均有所增加,其针叶内抗氧化酶活性增强,H_2O_2、O_2~(-·)、MDA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均相应减少,且GD20变化幅度大于FJ5。主成分分析得出第一主成分中各指标贡献率大小为MDAH_2O_2脯氨酸GR。【结论】活性铝对马尾松幼苗生长产生一定的毒害作用;外源柠檬酸能有效缓解马尾松的铝毒作用,且对铝敏感型马尾松的缓解效果好于耐铝型。柠檬酸缓解铝毒的效果因浓度不同而存在差异,0.02 mmol·L-1的柠檬酸解毒效果最佳,当浓度大于0.08 mmol·L-1时,缓解效果受到抑制。MDA和H_2O_2可能是外源柠檬酸缓解铝毒作用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12.
铝胁迫对感染丛枝菌根真菌的樟树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明  钟章成 《林业科学》2007,43(4):59-65
采用不同浓度的铝(Al)溶液胁迫接种和不接种丛枝菌根的香樟幼苗的方法,研究生长10周后的植株幼苗的形态、生物量以及不同器官的磷(P)含量和植物激素水平对环境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在Al3 浓度为0和0.5 mmol·L-1的轻度胁迫下,接种植株的形态、生物量、P和植物激素水平等大部分指标要显著好于不接种的植株;而在Al3 浓度为8和15 mmol·L-1的中、重度胁迫下,则略好或接近不接种的植株.菌根显著增加轻度和中度胁迫下植株叶片细胞分裂素(ZR)含量以及根部生长素(IAA)和ZR含量,降低叶片和根部脱落酸(ABA)含量;同时,樟树幼苗的形态、生长与P含量和不同器官植物激素含量之间显著相关.接种丛枝菌根给予植株一定的抗Al毒特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林地除草导致的草甘膦残留问题,通过杉木盆栽探究杉木对土壤残存草甘膦的形态学和生理学响应,分析土壤残存草甘膦对杉木养分吸收的影响机制,为林业生产中草甘膦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为杉木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参考土壤残存草甘膦含量在培养基质中添加不同浓度草甘膦(0、2、5、10、20、50 mg·kg~(-1)),通过盆栽试验,测定杉木对草甘膦的形态学和生理学响应,分析草甘膦对杉木养分吸收的影响机制。【结果】草甘膦对杉木幼苗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在高浓度草甘膦处理下,杉木幼苗生物量增量显著低于对照,同时叶片出现黄化现象。不同浓度草甘膦处理下杉木幼苗叶片生理学指标表现为:随着草甘膦浓度增加,叶片相对电导率、MDA含量、SOD活性、POD活性、脯氨酸含量总体均呈上升趋势,可溶性蛋白呈下降趋势,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均先升后降,而莽草酸含量无显著变化。草甘膦对杉木根系和叶片元素的吸收和利用影响显著,随着草甘膦浓度增加,杉木幼苗根系Cu、Mg和C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杉木叶片Cu含量增加,Mn含量先上升后下降,Zn含量则呈先降后增。【结论】高浓度草甘膦对杉木生长有负面作用,造成杉木幼苗生理紊乱,引起其养分吸收失衡,最终导致杉木幼苗生长量和成活率降低,因此在林业除草过程中应合理控制草甘膦用量,且在抚育过程中喷施草甘膦应远离杉木根系,以减少根系对草甘膦的吸收,降低其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PHT1基因家族是影响植物吸收磷营养的重要磷转运子之一。从杉木32号磷高效家系c DNA中克隆得到PHT1基因家族的1个杉木磷转运蛋白基因ClPht1;1,并对不同程度磷胁迫下ClPht1;1的时空表达进行研究,为杉木PHT1基因序列特征和功能结构的研究以及磷高效利用杉木基因型的选育奠定基础。【方法】根据PHT1基因家族序列保守性设计简并引物,以32号磷高效杉木基因型根系c DNA为模板进行扩增获得目的基因ClPht1;1的c DNA序列,使用RACE技术对目的基因进行全长克隆,并对其序列特征、同源性和编码磷转运蛋白结构进行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lPht1;1在32号磷高效杉木家系根、茎、叶中的表达,检测中度缺磷胁迫下ClPht1;1在不同磷利用效率杉木4号、15号、25号、27号、28号、32号家系根系中的表达差异,以及在中度、重度缺磷胁迫下ClPht1;1在32号磷高效杉木家系根系中随时间序列的表达量变化。【结果】克隆得到1个杉木磷转运蛋白PHT1基因,命名为ClPht1;1(Gen Bank登录号:KX302006),基因序列编码区长1 638 bp,编码545 aa的蛋白质。ClPht1;1所编码蛋白质由12个疏水的跨膜区域组成,1个疑似跨膜域。每个跨膜结构域基本由17~2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螺旋,同时跨膜蛋白的N端和C端均位于细胞质内,保守序列位于第4个跨膜域。构成蛋白质的主要骨架是α-螺旋,无信号肽序列。ClPht1;1基因编码蛋白与日本柳杉PHT基因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达到87.0%,与胡杨、油茶、马尾松等PHT家族基因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均在75%以上。ClPht1;1基因在杉木的根、茎、叶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根中的表达量最高,在叶中的表达量最低。在中度缺磷胁迫下,ClPht1;1基因在杉木不同家系根部的表达量为25号27号4号15号32号28号。在中度和重度缺磷胁迫下,ClPht1;1基因在32号杉木家系根部的表达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上升;恢复供磷后,ClPht1;1基因表达量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重度缺磷胁迫下,ClPht1;1基因表达量要高于其在中度缺磷胁迫下的表达量。【结论】ClPht1;1基因具有PHT1基因家族的典型结构,其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日本柳杉等磷转运蛋白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相似性,为杉木高亲和磷转运蛋白PHT1基因家族成员。ClPht1;1基因主要在杉木的根部表达,在叶片中的表达量较低;杉木磷利用效率越强,ClPht1;1基因在其根部的表达量越高。在不同磷利用效率的杉木家系中ClPht1;1基因表达量存在较大差异。ClPht1;1基因的表达受低磷胁迫的诱导,缺磷胁迫下ClPht1;1基因表达量明显升高,恢复供磷后ClPht1;1基因表达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龙眼幼苗铝吸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祥希 《林业科学》2005,41(3):43-47
铝胁迫下龙眼幼苗铝吸收特性试验表明:龙眼铝吸收特性取决于介质中铝的浓度,介质浓度≤0 3 70mmol·L- 1 时,龙眼铝吸收主要受代谢控制,属于主动吸收;介质浓度>0 3 70mmol·L- 1 时,则主要受非代谢因素影响,即为被动扩散。铝胁迫下,龙眼吸收的铝主要集中于根系,根的铝含量是茎的3 5 4~5 6 6倍,是叶片的3 .6 0~5 80倍,其积累量占全苗铝总积累量的5 8 85 %~75 0 7%,且随铝浓度的提高根中铝含量、铝积累量均大幅度增加,根吸收的铝转移到地上部的比例随介质铝浓度的提高而减小。铝在龙眼叶片细胞中主要分布在细胞壁,铝胁迫下龙眼叶片细胞壁中的铝含量占86 2 0 %~88 5 8%,依次是细胞质、叶绿体、线粒体,核蛋白中最小。  相似文献   

16.
盐胁迫对青钱柳根部离子分布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0、1、3和5 g·L-1NaCl处理下,采用X-射线微区分析法对安徽黄山、江西九江及云南昆明3个种源青钱柳的幼苗根部离子分布及幼苗生长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3或5 g·L-1 NaCl胁迫下,根部组织中Na 、Cl-的相对含量增加,K 、Ca2 、Mg2 相对含量降低;随着盐浓度增加,根部表皮和皮层中的Na 含量增加,而Cl-在根部中柱和皮层中的相对含量明显增加.根部组织中的离子失衡,K /Na 和Ca2 /Na 值减小,Na /(K Na Ca2 Mg2 )值增大;根部组织中K /Na 值的减小和Cl-的显著增加导致幼苗存活率降低,幼苗叶面积、苗高、地径及生物量增量减少;供试种源幼苗耐盐能力为黄山>昆明>九江,且青钱柳幼苗的耐盐阈值在1 g·L-1左右.  相似文献   

17.
盐胁迫下臭椿和银杏叶片细胞离子区域化研究(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盆栽银杏和臭椿苗木经 10 0mmol·L- 1和 2 0 0mmol·L- 1NaCl胁迫处理后 ,采用透射电镜X 射线能谱微区分析技术 ,对叶片表皮层、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细胞不同部位Na+ 、K+ 、Cl- 含量与分布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在NaCl胁迫下 ,臭椿和银杏叶片各组织细胞的细胞壁、细胞质和液泡中Na+ 、Cl- 含量上升 ,K+ 含量下降 ,Na/K比上升 .银杏Na+ 主要积累在液泡中 ;臭椿Na+ 在 10 0mmol·L- 1NaCl胁迫下 ,液泡区隔化 ,2 0 0mmol·L- 1NaCl胁迫下 ,细胞质Na+ 含量高于液泡 .银杏在10 0mmol·L- 1NaCl胁迫下 ,Cl- 在液泡区隔化 ,2 0 0mmol·L- 1NaCl胁迫下 ,Cl- 未被液泡区隔化 ;臭椿在NaCl胁迫下 ,细胞大量吸收Cl- 的同时液泡未对Cl- 区隔化 .NaCl胁迫下 ,银杏对Na+ 的吸收大于对Cl- 吸收 ,而臭椿对Cl- 的吸收大于Na+ 的吸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铝胁迫是限制植物生长的重要非生物胁迫因子,严重制约我国南方酸性土壤森林生产力水平。为探明酸铝环境下马尾松幼苗生长变异规律,筛选出适应酸性环境耐铝毒家系和敏感性家系,为马尾松耐铝胁迫遗传改良提供依据。[方法 ]以55个马尾松二代优良家系(201~255)幼苗为材料,采用沙培方式研究酸性环境(pH=4.0)不同铝浓度(0、0.1、0.3、0.6、1.2、2.4 mmol·L-1)马尾松苗生长和根系形态变化规律,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马尾松耐铝特性进行分等定级,筛选和鉴定马尾松幼苗耐铝优良家系。[结果 ]苗高、地径、高径比、生物量(地上生物量、根生物量、总生物量、根冠比)、根系形态(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在家系间和铝浓度处理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5)。随铝浓度增加马尾松幼苗地径、苗高、生物量和根系形态指标均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在0.6 mmol·L-1铝浓度下最大,显著高于0、2.4mmol·L-1处理,而与0.3 mmol·L-1处理无显著差异,其中根生物量、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的变异系数...  相似文献   

19.
杨乐  张秀娟  吴楚  涂逸 《绿色科技》2022,(2):14-17,21
以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实生幼苗为试材,设置正常供磷170 mg/L(HP)和低磷胁迫0.68 mg/L(LP)两种处理,采用沙培盆栽的方式,探讨了沙棘幼苗对低磷胁迫的响应,分析了沙棘幼苗生物量、根系构型及光合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低磷胁迫显著(P<0.05)增加了植株的根冠比,高达45...  相似文献   

20.
以接种褐环乳牛肝菌和未接种的马尾松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不同浓度铝(Al^3+)处理(0、0.2、0.4、0.8和1.2 mmol·L^-1)对菌根化和非菌根化马尾松幼苗生长、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揭示菌根化马尾松苗木对Al^3+的适应机制,为减轻马尾松苗木铝毒害现象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结果表明,在相同浓度Al^3+胁迫下,接种褐环乳牛肝菌的马尾松幼苗苗高、生物量、根系形态以及对氮(N)、磷(P)、钾(K)的吸收能力均优于不接种的马尾松苗。马尾松幼苗苗高、干物质量积累以及根系生长随着Al^3+浓度的增大均呈现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随着Al^3+浓度的逐渐增大,马尾松幼苗根、茎、叶中的N、P、K含量呈现出低促高抑的趋势,根、茎、叶中Al^3+含量的分配为根>茎>叶。Al^3+胁迫下,接种褐环乳牛肝菌的马尾松幼苗,通过改变马尾松幼苗根系结构,促进了幼苗的生长,特别是根系的生长,以及对N、P、K等营养元素的吸收,抑制了根系吸收Al^3+,提高了马尾松幼苗的耐铝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