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土绿化》2009,(3):12-13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生态文明,促进青少年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广大青少年生态文明意识,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形成广大师生植绿、爱绿、护绿、兴绿的良好社会风尚,加强校园绿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校园,  相似文献   

2.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以人为本,全面推进我国城市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创造良好人居环境,弘扬城市绿色文明,提升城市品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构建和谐城市的重要载体。其宗旨是:宣传和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大力弘扬生态文明,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3.
<正>"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成果的总和,是人与自然交流融通的状态。党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良好社会的高度重视。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和主力军,其工作面对大自然,承担着生产生态产品、物质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的重大任务,具有巨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发展林业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关键和纽带,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现实选择。发展现代林业需要确立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公正的意义在于保证规则的正当性,公平正义是生态文明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的重要依据。针对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代内之间的权责不公、代际之间的资源占有和分配不公以及种际之间的地位不等进行了分析,通过生态经济制度、自然资本投资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的建设形成公正、良好的生态文明环境,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平等、协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指出,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和美化生活环境,改善公益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段深刻论述,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生态文明是一种崭新的独立的文明形态从文明多样性的角度看,人类从野蛮过渡到文明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同时常常表现为多层次性、多形态性、多系统性。从社会经济形态看,人类创造了奴隶制文明、封建制文明、资本主义文明和社会主义文明。从地域和生…  相似文献   

7.
发展生态林业,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和时代发展赋予我们的重要历史使命。当前,邵阳市正处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级党委、政府要以创建“一流的水质、一流的空气、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机制”为目标,将科学发展观统领生态林业建设全局,努力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确保邵阳青山常在、绿水常流、资源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就是在实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富裕的同时,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和谐发展,使全面建设的小康社会不仅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社会.同时还是生态良好的社会,生态文明的社会.生态安全的社会。“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这一重要的“三生态“林业实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日前.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江泽民教授就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三生态”林业实践回答了本刊记者提问。  相似文献   

9.
传统经济增长模式是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黄色文明和黑色文明,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是21世纪的绿色召唤.环境脆弱地区生态修复就成为人们关注的课题.本文运用恢复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了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损伤的现状,探讨了生态修复的迫切性,筛理了生态修复的基本内容,论述了生态修复工程中的反馈效果,并根据西部环境恢复与治理的远景发展目标,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正>生态一词常用来描述自然环境与生物生存状态及其相互关系,文明一词更多出现在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领域。生态文明,存在于自然状态与社会状态之间,是经济发展方式与自然社会相调适和匹配的一种理想模式,它的最终目标是──生态稳定环境良好,民生改善福祉提高。梳理中国的生态文明脉络,不难发现,早在几千年前的《易经》、《礼记》、先秦诸子学说中就有生态文明的思想萌芽。《易经》说:"天  相似文献   

1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就是在实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富裕的同时,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和谐发展,使全面建设的小康社会不仅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社会,同时还是生态良好的社会,生态文明的社会,生态安全的社会.“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这一重要的“三生态”林业实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日前,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江泽慧教授就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三生态”林业实践回答了本刊记者提问。  相似文献   

12.
声音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生态文明是人类发展的第四种形态,是人类反思工业文明的弊端而提出的新的发展方式。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对人口、社会、经济、资源等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发展密切相关,林业可持续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良好的生态文明建设又促进林业的发展。通过对昭通市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进行分析,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以期对我国的基层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生态文明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高级文明形态,而发展生态经济却承担着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的使命,要建设生态文明就得要务实地发展生态经济。就生态经济的理论基础、价值分析及现实路径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自然生态系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基础。生态系统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本源基础。没有良好的自然生态,就没有生态安全,人类自身就会陷入生态危机,就没有生态文明。历史上,由于生态破坏而导致国家衰亡、文明转移的例证屡见不鲜。南太平洋的复活节岛原来是一个生态优美的地方,曾经居住着7000多居民,随着生态的破坏,最终失去了人的生存条件,成为人类无法居住的荒岛。无数的事实证明,失去森林,就会失去水之源、土之本,就会失去良好的生态,失去人类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初,贵州省作出“生态立省”的重大战略举措,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发展生态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为主要内容,全面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在“生态立省”建设中要注重和培养新发展意识的文明观——生态文明观,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态文化体系,包括生态环境、生态意识和生态制度。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史上的一种新的文明形式,是当代环境与发展形势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生态化形式。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和美化生活环境,改善公共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江总书记的论述阐明了开辟文明发展道路是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那么,在开创文明发展道路的进程中,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处于何种地位?发挥什么作用?如何发挥?下文进行了论述。文章分两期刊登。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作支撑,要建设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鸟更多,花更美的友好环境,实现张掖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首要任务是建设五大生态屏障。构建祁连山水源涵养生态屏障争取启动实施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积极推进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补偿试验示范区建设和生态移民工程。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就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许多精辟论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中国梦",生态兴则文明兴。作为生态建设重要内容之一的林业建设,兰州如何为生态文明建设创造必要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0.
声音     
<正>实践表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不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只要我们转变发展理念,尊重和顺应自然演变规律,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加强科学研究,重视成果转化,动员人民群众,人类一定能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在资源能支撑、环境能容纳、生态受保护基础之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