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凉州灌区酿酒葡萄氮肥施用现状,设置酿酒葡萄氮肥施用量及施用深度试验,研究氮肥施用量及施用深度对酿酒葡萄产量、收获后土层氮素残留量及第2年酿酒葡萄萌芽期土层氮素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氮(300 kg N/hm~2)和中氮(240 kg N/hm~2)处理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相对于低氮(180 kg N/hm~2)处理显著增产28.6%和24.1%;2015年收获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0~2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不断增加,高氮处理达到165.1 kg/hm~2,相对于低氮和中氮处理增加了94.6%和53.8%;2016年萌芽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0~2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不断增加,高氮处理达到182.2 kg/hm~2,相对于低氮和中氮处理平均增加了76.0%和41.5%。10 cm与30 cm施肥深度相比,酿酒葡萄产量、2015年收获期和2016年萌芽期0~2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差异不明显。该研究合理分析了凉州灌区酿酒葡萄氮肥施用现状条件下土层氮素残留情况,为地区酿酒葡萄氮肥合理施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灌溉和施氮对硝态氮在毛白杨林地土壤中积累与分布的影响,为毛白杨速生丰产林科学精准施肥和减少硝态氮淋失提供依据。[方法]在华北平原毛白杨适生地河北威县,利用"十二五"毛白杨大径材培育研究长期试验地,研究了通过灌溉保持不同土壤水分状况(田间持水量45%、60%、75%)和施氮量(0.0、101.6、203.2、304.8 kg·hm~(-2))对土壤硝态氮分布与积累的影响。[结果]土壤硝态氮分布具有明显的表聚性,在0■200 cm土层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S"型变化趋势,且施氮量越大,硝态氮在60■100 cm土层累积的趋势越明显。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土壤硝态氮的淋洗峰所在土层深度分别在40■60、60■80、80■100 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灌水量的增加则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水氮交互作用对硝态氮的分布与积累影响显著。林地不同水氮组合土壤硝态氮积累量为86.11■259.29 kg·hm~(-2)。[结论]施氮量与土壤水分含量对毛白杨林地土壤硝态氮的分布与积累影响显著,在0■200 cm土层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硝态氮的积累量呈上升趋势;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硝态氮积累峰所在的土层呈逐渐下移的趋势。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试验林地0■200 cm土层内硝态氮积累量较低,林地生态系统庞大林木根系对硝态氮吸收作用值得重视。同时,为了减少硝态氮的淋失,建议减少氮肥的施用,并将田间持水量控制在60%■75%。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东北部香梨园土壤无机氮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库尔勒市梨园6年树龄库尔勒香梨为试材,采用土钻分层取土的方法对香梨整个生育期的香梨园土壤取样,研究土壤无机氮含量及累积特征。结果表明:香梨园土壤中无机氮的分布具有表聚效应,不同层次土壤无机氮的含量都随着生育期的推进而呈现递减趋势。施用氮肥可以增加土壤中无机氮含量,且土壤中无机氮含量与氮肥施用量呈正比关系,会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在香梨年生育末期,0~120cm土层土壤中硝态氮累积量达到15.1kg/hm~2,铵态氮累积量达到13.43kg/hm~2,无机氮的累积量共计28.53kg/hm~2。  相似文献   

4.
不同施氮水平对库尔勒香梨园土壤无机氮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香梨种植生产过程中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以树龄为6 a的库尔勒香梨树为试材,在香梨年生长周期内的不同时间段,采用土钻分层取土法取样,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下香梨园土壤无机氮的含量分布及累积特征。结果表明:施氮对库尔勒香梨园土壤中无机氮的含量和累积均有显著影响,同时土壤中无机氮的含量因土层深度和香梨生育时期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不同施氮处理下,土壤中无机氮的分布均具有表聚效应,硝态氮还具有明显的向下淋洗的作用,但铵态氮的淋洗作用较弱;土壤中无机氮的含量随着氮肥施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随着香梨生育期的推进这种影响逐渐减弱;在库尔勒香梨年生育末期,施氮处理N1PK、N2PK和N3PK的0~120 cm土层土壤中无机氮的总累积量与不施氮处理N0PK的相比分别增加70.81、74.39和133.39 kg·hm~(-2);施肥处理中的N1PK和N2PK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而其与N3PK处理间的差异均较为显著。文中因此建议,为了减少土壤中无机氮的累积,降低硝态氮向下淋洗污染地下水和环境的风险,库尔勒香梨园的施氮量应控制在300 kg·hm~(-2)以内。  相似文献   

5.
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对黑果枸杞生长及品质的影响,为黑果枸杞人工栽培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对黑果枸杞生长有显著地促进作用,以施氮肥40 g/株时,株高、茎粗、冠幅和叶面积均较大,表现最优;黑果枸杞叶片叶绿素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当施氮量超过60 g/株时,叶绿素含量有下降趋势;黑果枸杞百粒重和单株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增加后减趋势,当施氮量为40 g/株或60 g/株时,百粒重和单株产量最大,不同施氮量处理间差异显著。综上所述,适量施用氮肥可促进黑果枸杞植株生长和产量,施用量以40~60 g/株尿素为宜。  相似文献   

6.
黑果腺肋花楸配方施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施肥配比和施肥量对黑果腺肋花楸树体抗寒性和果实产量有较大影响。单一施用氮肥使新梢抗寒性降低,氮、磷或氮、磷、钾配合施用能够提高新梢抗寒性。推荐最佳年施肥量为:氮肥(N)60kg/hm2、磷肥(P2O5)60kg/hm2、钾肥(K2O)40kg/hm2,施肥配比为N:P2O5:K2O=1:1:0.66。建议有机质高于2%的土壤年施氮20kg/hm2或免施氮肥。  相似文献   

7.
我国设施土壤硝态氮累积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国内学者对设施土壤硝态氮累积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指出了随着设施栽培年限增加,土壤硝态氮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在垂直剖面上从表层向下总体呈减少趋势。影响设施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因素主要有水热条件、施肥状况、耕作制度等。硝态氮累积是引发设施土壤酸化和盐渍化的重要原因,可以通过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滴灌施肥等水肥管理措施,多种作物轮作的耕作制度,覆膜、覆草或施用微生物菌肥和碳调理剂等方法减少设施土壤硝态氮的累积。  相似文献   

8.
2010—2012年在贵州干热河谷开展芒果氮磷钾田间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氮肥效应符合方程Y=-6.3602X2+13.981X+26.22,最佳施尿素量为1.099 kg·株-1,最佳产量为33.9 kg·株-1;磷肥效应符合方程Y=-3.5094X2+15.063X+22.249,最佳施钙镁磷肥量为2.146 kg·株-1,最佳产量为38.4 kg·株-1;钾肥效应符合方程Y=-8.3243X2+15.735X+22.249,最佳施氯化钾量为0.945 kg·株-1,最佳产量为34.4 kg·株-1。增施氮磷钾肥分别增产3.1%、16.1%和4.9%,肥料增产效应依次为:磷>钾>氮。  相似文献   

9.
对永丰县油茶采穗辅不同施肥措施下穗条产量与质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油茶采穗圃进行施肥处理后,单株穗条数量较CK提高10.74%-36.79%,穗条长度增长4.85%-23.36%,穗条直径提高10.13%-32.16%,单穗芽数增加11.37%-25.76%;施肥后的增产效果显著;2)油茶采穗圃采取全年施肥2次,每年11月施油茶专用肥0.15 kg/株,并施用N、P、K元素配方为N1P3K3的配方肥0.3 kg/株,次年2月下旬施尿素0.1 kg/株,穗条产量可获得最大收益,建议推广施用。  相似文献   

10.
对尾巨桉DH32-29容器苗苗期进行5个水平的指数施氮肥处理,研究不同施氮量的指数施肥方法对苗木的生长、SPAD值和苗木质量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施肥处理的苗木其苗高、地径、生物量、SPAD值和苗木质量指数分别为不施肥处理的260.7%、228.7%、654.8%、129.9%、571.2%;尾巨桉幼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SPAD值和苗木质量指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施氮量为50mg·株-1的苗木苗高最大,施氮量为100mg·株-1的地径、生物量和苗木质量指数均为最大,SPAD值在施氮量为150mg·株-1时达到最大;不施肥处理的根冠比最大,苗高、地径、生物量、SPAD值和苗木质量指数均最小;施氮量为100mg·株-1的苗木质量最好,为最佳指数施氮量。  相似文献   

11.
本论述了森林抚育间伐的效果,结果表明:森林经过抚育间伐后,促进了保留木的高生长和直径生长。  相似文献   

12.
毛竹施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过13年的毛竹系列施肥试验研究,初步掌握了毛竹施肥的关键时期和方法,同时证明了毛竹增产潜力很大,只要采取综合措施经营毛竹林,容易达到毛竹高产优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壳聚糖液膜处理对板栗贮藏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河南确山板栗为试验材料,研究在(-1±1)℃条件下,壳聚糖涂膜处理对板栗贮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处理能降低板栗的呼吸强度,抑制淀粉水解,抑制POD、CAT活性下降,抑制PPO活性升高。综合分析表明,以1.5%壳聚糖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林木种间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化感作用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在农作物耕作、杂草控制、病虫害防治以及林木营造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树种搭配是成功营造人工混交林的关键, 林木种间的化感作用在混交树种的选择上起着重要作用。文中从化感物质的收集与提取、化感物质的鉴定以及化感作用的表达等方面, 对人工混交林常见树种间化感作用的研究情况和成果进行综述, 以期为混交林选择树种组合提供科学依据, 为生态公益林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5.
油茶尺蛾(Bistonmarginata Shiraki)是近年来广东省中山市阔叶混交林内出现的重要害虫。在林间,森得保原药与钙粉比例1:16,1:20,1:24和1:30的杀虫率分别为91.71%,87.28%,84.71%和81.90%。用30倍钙粉稀释的森得保粉剂防治1113.5hm^2林地的油茶尺蛾幼虫,平均虫口减退率为80.13%。  相似文献   

16.
麻竹人工林水文生态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福建南靖连续4a对1995年春在杉木采伐迹地上营造的株行距为3m×4m、4m×5m和5m×6m3种密 度的麻竹试验林进行水文生态效应观测。结果分析表明:(1)麻竹林冠截持量与降水量和林分密度均呈正相关,而 秆茎流和林内降水量与降水量呈正相关,与林分密度呈负相关。密度为825丛·hm-2的麻竹林的年林冠平均截持 量和截持率为155.2 mm和14.61%,林内平均降水量和降水率为829.0 mm和78.11%,竹秆茎流量和茎流率为 77.3mm和7.31%。(2)麻竹林地表枯落物具有吸持其自身干质量2.8倍水量的潜在能力。(3)3种密度麻竹林的 0-60 cm土壤层最大潜在蓄水量为315.3-326.3 mm,略低于毛竹林367.9mm。(4)麻竹林地表径流和泥沙流 失量与降水量呈正线性相关,与林分密度呈负相关;竹林密度为825丛·hm-2的麻竹林年地表平均径流量、土壤侵 蚀模数是密度为330丛·hm-2的麻竹林的0.55、0.45倍,其NO3-、NH4 、PO43-、K 等养分年流失量则分别是密 度为330丛·hm-2的麻竹林的0.58、0.49、0.36、0.49倍。  相似文献   

17.
拖拉机集材对林地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晓磊 《森林工程》1999,15(4):12-13
本文从环境保护的观点出发.分析了拖拉机集材造成的林地土壤压实、水土流失。并对集材前后迹地土壤营养成份流换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拖拉机集材对森林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不符合生态效益对林业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红蜘蛛药剂防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青  李秀梅 《河南林业科技》2003,23(3):14-14,17
用三氯杀螨醇、杀虫脒、乐果乳油、氧化乐果、敌敌畏、呋喃丹6种常用农药对红蜘蛛进行防效试验。以 三氯杀螨醇的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燃煤烟气脱硫副产物对桉树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和大田试验,探讨脱硫副产物及以其为原料制作的土壤调理剂对提高桉树生长量的作用,结果表明:(1)适量施用脱硫副产物可有效提高桉树生长量,将其制作成土壤调理剂施用,可进一步提高产量。(2)供试物量过高或过低会导致肥效下降而引起桉树生长量下降。(3)适量施用供试物可有效防治因桉树微量元素供应不足导致的缺素垂梢病。  相似文献   

20.
比较了根部施药、钻孔注药、插药瓶、挂药袋以及从虫孔注入药液和药膏等方法对蛀干害虫的防效。挂药袋仅对孵化初期的臭椿沟眶象防效较好,从虫孔注入药液对向下或上下串食的害虫防效较好,SGY药膏对向各种方向蛀食的害虫防效均高于90.0%,其他方法防效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