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4 毫秒
1.
通过引进太子参贵州施秉、福建柘荣和安徽广德种源共10个品种,在泗阳进行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广德种源成苗率最高,为93.6%;单株块根数最多,平均达9.6个;每100个太子参块根鲜质量最高,平均为35.75 g。选择广德种源广4品种在泗阳不同杨树林立地条件下,按不同的播种时间、播种量、整地方式、参种处理、基肥和有无薄膜覆盖等进行复合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年龄的杨树林及其林下立地条件对广4品种太子参产量有直接影响,应选择沙壤土或壤土,造林密度为270—405株/hm~2,造林4 a的杨树林地复合栽培较好;杨树林地太子参最佳栽培时间为9月下旬,垄状栽植、地膜覆盖、种根用多菌灵500倍液杀菌处理、整地前施入基肥和精细的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均有利于提高杨树林地太子参的产量,提高林地复合经营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杨梅在常规栽培模式下,栽植密度为330 ~ 400株/hm2,第4年开始少量投入产出,第8年开始获取纯利润,第13年产值达8.0万元/hm2;投资年平均效益系数为0.26元,年平均投入产出比1∶3.43.杨梅-茶-桃混交林模式,初植密度为杨梅200株/hm2,茶18 000株/hm2,桃600株/ hm2,造林后第3年少量产出,第5年即可获取纯利润,投资回收期比纯林栽培模式缩短3a,第13年产值达10.5万元/hm2;投资年平均效益系数为0.35元,年平均投入产出比1∶4.56.可见,与纯林相比,混交林模式具有投入产出早、投本少、投资回收快、投资效益系数高等特点.混交林尚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3.
白艳 《新疆林业》2011,(4):23-23
近年来,鄯善县加快由大田葡萄传统林果业向设施葡萄现代林果业的转变,效果明显。设施葡萄每667平方米投资约1~2万元,一般栽后第一年产量1500~2000千克,产值达3万元以上,相当于大棚蔬菜产值的2~3倍,推广前景看好。根据催芽时间的早晚,设施葡萄栽培分为促早栽培、标准促成栽培和常规促成栽培3种。依据鄯善县设施大  相似文献   

4.
为了充分利用设施的土地资源,提高果园的前期经济效益,在设施桃树促早栽培生产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了7种经济效益显著的设施桃树立体栽培模式,其中桃树间作2茬西(甜)瓜效益最好,每667m2净增收入12 800元。  相似文献   

5.
为给油茶低成本造林方法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分别以2年生油茶嫁接容器苗和嫁接裸根苗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的栽培方法进行了6 a的造林对比试验,比较了以不同方法栽培的种苗保存率、生长量(树高和冠幅)、产量及投资效益。试验结果表明:油茶栽培保存率的平均值,裸根苗造林新方法与容器苗造林方法的相差2.1%,其差值为1.2%~10.0%;但栽培后第5年的油茶生长量(树高和冠幅),裸根苗造林的油茶树高、冠幅生长量均值比容器苗造林的分别增大了44~86.8、70.4~129.7 cm;栽培第6年的油茶果产量均值,裸根苗造林比容器苗造林的提高了1 960.5 kg;投资效益方面,栽培6 a内,容器苗造林的需要投入6.94元才能收回1.00元的成本,而裸根苗造林的只需投入3.29元就能收回1.00元的成本。综合研究结果分析可知:在生产应用中,裸根苗造林方法比容器苗造林方法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为了积极推动和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增加退耕还林户的收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和充分利用现有退耕地还林土地资源,探索建立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路子,瓜州县林业局引进宁夏中宁优质枸杞进行栽培,在位于县城东石岗墩沙产业开发区,安敦公路人县城段以东1公里处,退耕还林大户陈兴元、陈兴才的地上,引进宁夏中宁优质枸杞品种宁杞一号、宁杞二号、宁杞三号和大麻叶进行栽培,引种栽培面积达到100亩,共投资12.3万元。今年6月,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山地油茶幼林下套种太子参的技术特点,探讨了高效立体林药的经营模式,通过提高林地土地的利用率,解决种植太子参中药材用地难问题,有效地克服了"林药"争地矛盾。同时提高了农民收入的稳定性,实现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指出了科学合理地利用当地的资源和环境的优势,在柘荣县因地制宜地开展林药经营模式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8.
山地大果杨梅良种栽培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技术经济分析方法,研究了山地大果杨梅良种栽培的成本构成和各项经济指标。结果表明:在15a一个生产周期中,其内部收益率为29.72%,投资回收期7.40a,每公顷财务净现值253363元,设计产量或价格收益率的盈亏平衡点为57.98%。按标准贴现率5%计算栽培良种和一般品种的动态经济指标,结果表明:在15a—个生产周期中,栽培良种比一般品种每公顷产值增加244574元,税后利润增加160979元,内部收益率高出10.02个百分点,多交税收80595元,投资回收期提早1.19a。在影响杨梅良种栽培经济效果的诸因素中,以销售收入变动影响最大,其次为生产成本,但从近期市场情况来看,投资回收期相对较长,其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都比较小。从长期来看,盲目大规模发展大果杨梅生产存在一定市场风险,因此,在生产上应注意推行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9.
对龙眼茶林下种植黄花菜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表明,种植第1年平均产鲜蕾7608 kg/hm2,第2年平均产鲜蕾14648 kg/hm2,第3年平均产鲜蕾22656 kg/hm2。种植黄花菜1.1 a即可全部收回造林抚育投资并开始获得纯利润;3 a可获得产品总盈利147464元/hm2。种植后前3 a,每投资1元平均每年可产生0.71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在龙眼茶林下套种黄花菜比未套种林分当年平均树高、平均地径、平均冠幅分别提高10.7%、5.9%、22.1%,明显促进龙眼茶的生长,同时还能吸纳当地富余劳动力就业,减轻环境污染和水土流失,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综合经营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大球盖菇生料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大球盖菇生料栽培进行层架式栽培、畦式栽培、地坑式栽培 3种栽培模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地坑式栽培明显优于层架式栽培和畦式栽培 ,地坑式栽培的生物学效率达 5 8 4 %、出菇产量 14 6kg/m2 、净收入 2 2 8元/m2 、投入产出比 1∶4 4 ,其生物学效率分别比层架式栽培和畦式栽培高出 12 2 %和 2 6 1% ,净收入分别比层架式栽培和畦式栽培提高了 33 3%和 12 3 5 %  相似文献   

11.
青石山区石榴地堰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发利用青石山区梯田地堰土地资源,研究探讨了各项丰产栽培措施对在该地栽培的地堰石榴造林成活率、生长及结果情况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5年生石榴百米地堰可增产228.7kg,增加收入914.8元,总产值比对照高出43.8%。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双城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南,属第一积温带,年活动积温2800~3000℃。境内土壤肥沃,多为黑土、黑钙土。在这种自然条件下,结合本地区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特点,从1998年开始对马铃薯收获后复种秋菜栽培技术进行试验示范推广。由于马铃薯复种秋菜技术省工、省时、投资少、效益大、栽培管理简便,适于一般农户,因此深受广大农民欢迎。近几年面积不断扩大,2001年栽培面积扩大到147hm2,两茬产量5500kg/667m2,产值1500元/667m2,高产地块达6500kg/667m2,纯收入2000元/667m2,经济效益显著,其栽培技术如下。 1 品种选择 做好市场调查…  相似文献   

13.
沈阳宏发企业集团不久前召开董事会,决定追加投资制定新的发展规划,投入5亿元人民币扩大生产规模。购置125亩土地兴建一个3万m^2的家具生产分厂,建一座东北规模最大的地板生产企业。届时需要招收新员工近千人。  相似文献   

14.
台耳即中国台湾白背木耳,是许多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支柱产业之一。其栽培技术难度不大,生产设备简单.不仅适宜家庭式业余和专业生产,更适合空闲的仓库、学校、厂房等室内及大棚工厂化规模发展,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湖北当阳市中心食用菌研究所,每年工厂化栽培台耳20)万袋,每万袋原料、菌种成本4000元,收入4万元,比黑木耳节省投资50%;产干品2吨,产量是黑木耳的:3唐,投入产出比为1:9~10。现将200平方米厂房栽培1万袋台耳的生产技术介绍如下:1.栽培料准备:麦秸、稻草、玉米芯、木屑、棉籽壳、棉…  相似文献   

15.
猕猴桃的乔化栽培陈沪生(福建省明溪县林委,明溪,360200)猕猴桃属猕猴桃科猕猴桃属落叶木质藤本植物,传统栽培,它象葡萄一样架设大棚架让其藤蔓攀爬生长,栽培投资大,成本高,不易于大面积推广种植(每亩栽培要4500多元,乔化栽培每亩不足1500元)。...  相似文献   

16.
"我坚持科技栽培李子,个大香甜,今年赶上了多年来最好的价钱,每斤高达10元至12元,仅李子一项就收入6万余元,比上年翻了一番。桃子已收入2万多元、枇杷收入3000余元,柑橘预计收入2万余元,今年水果收入超过10万元。"重庆市巫山县曲尺乡柑园村退伍军人彭德贵这样对笔者说。科技栽培"摇钱树"曲尺乡柑园村家家有果园,彭德贵的...  相似文献   

17.
利用牛粪和秸秆栽培双孢蘑菇投入少、效益可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一般每棚占地100平方米,投资700元左右,产值6000到8000元,每棚纯收入5000到7000元.该项技术变废为宝,净化了环境,治理了目前农村普遍存在的牛粪等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是农民合理利用资源,增收环保的好项目.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8.
对酒泉市枸杞栽培中应用的大田漫灌、滴灌、喷灌、沟灌等节水灌溉技术进行调查研究,以灌溉量、水电费、人工费、一次性投资等参数对各种灌溉技术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在各种指标综合对比下,滴灌为枸杞栽培中最适宜的灌溉方式,其相对于大田漫灌、喷灌、沟灌节水率分别达到了79.2%、56%和63%,但滴灌一次性投入每667m2为1 500元,远高于其他灌溉方式。建议现阶段采用沟灌方式,既可达到节水目的,又能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9.
油茶新品种丰产林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油茶高产新品种丰产栽培的经济效益分析表明:造林后第7.4年可收回造林和经营的全部投资;造林后第8年,可产球果7 500 kg.hm-2,产油450 kg.hm-2,开始进入丰产期;随后年产量不断增长,造林后的第10年即实现丰产目标,纯收入达到1.5万元.hm-2。  相似文献   

20.
选择3种不同立地质量的土地:Ⅰ类地(坡底旱田)、Ⅱ类地(中下坡旱田)、Ⅲ类地(中坡荒地),进行黄甜竹造林试验,并分析不同立地质量经营黄甜竹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黄甜竹在不同立地质量土地上生长效果不同,笋、材产量从大到小的排序为Ⅰ类地 > Ⅱ类地 > Ⅲ类地,Ⅰ类地上的笋产量和竹材产量分别是Ⅲ类地产量的1.38倍和1.93倍;从经营黄甜竹的经济效益上看,通常在造林后5年内可全部收回前期的投资成本,造林后第8年不包括已建成的竹林价值,可获利6 079元/667 m2,在造林后的8年期间每投资1元平均每年可产生0.3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可见,生产上黄甜竹宜种植在山坡中下部土壤较肥沃的土地上,经营黄甜竹经济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