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年限毛竹-灵芝复合系统土壤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以不同年限(0 a、1 a和2 a)毛竹—灵芝复合系统为对象,对比分析灵芝不同种植年限的毛竹林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等17个土壤质量指标的差异,并基于主成分分析对其土壤质量进行评价,旨在为毛竹林下种植灵芝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随着灵芝种植年限的延长,毛竹林土壤含水率、孔隙度和通气度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土壤容重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土壤pH值随种植年限的延长逐渐升高,有利于缓解土壤酸化;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均随种植年限的延长呈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且种植2 a显著高于0 a (P<0.05)。综合分析土壤理化性质以及酶活性等指标,毛竹林下种植灵芝后,其土壤质量指数均显著高于未种植的毛竹林地,且随种植年限的延长逐渐升高,说明灵芝种植有利于提高毛竹林地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2.
滇中坡改梯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云南省坡改梯后不同种植方式对农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滇中澄江县东大河流域内已实施4年的坡改梯的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选取经果林(TT)、玉米单作(MM)、大豆单作(DD)、玉米-大豆间作(MD)4种作物种植方式,并以坡耕地裸地(LD)作为对照,研究坡改梯后耕地土壤有机碳、土壤脲酶、淀粉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及蛋白酶活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不同种植模式下各土壤酶活性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模式(MD)能有效地提高土壤酶活性,从而改善土壤性状;(2)土壤酶活性随土层深度的加深而减少,具有很强的表聚性;(3)土壤酶活性与土壤中的速效氮、有机质、全磷、全氮、速效磷呈极显著相关(P0.01),表明土壤酶活性受土壤肥力的影响较大;(4)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较大,合理的种植方式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及有利于作物生长。  相似文献   

3.
融资需求     
正优质无公害川明参规范化种植技术示范及推广股权融资:1000万主导项目/产品简介:2010年在运用植物分类学与药材形态学、植物化学分类学、分子生物学多学科配物进行物种确认的基础上;通过试验手段运用种源纯化及种苗复性研究,选择优质川明参品种2个培育脱毒试管川明参种苗万株。各田间试验种植10亩。通过对此、遴选出最优品种1个。2010~2011年间,运用微生物学,结合生态适宜性(土壤、大气、水质)与经济适宜性(质量、产量)采取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长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土壤微生物在林业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功能,解析油用凤丹牡丹长期人工种植后根际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变化情况,为揭示油用凤丹牡丹长期连作后根际病害抑制性土壤形成的机制奠定基础。【方法】试验采集种植2、4、5、10和32年生凤丹牡丹的根际土壤,应用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细菌16S rRNA基因V3+V4区域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研究连作对凤丹牡丹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源于不同种植时间(年限)的15个根际土壤样本共获得2 366个涵盖24门、79纲、113目、117科、103属的OTUs。凤丹牡丹根际土壤中心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34%)、酸杆菌门(14%)、浮霉菌门(14%)和放线菌门(10%)等。纲层次上的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的δ-变形菌纲(26%)、α-变形杆菌纲(25%)、β-变形菌纲(15%)和γ-变形菌纲(15%);酸杆菌门的酸杆菌纲(44%)和Solibacteres(14%);浮霉菌门的浮霉菌纲(27%)和Planctomycetia(60%);放线菌门的放线菌纲(25%)、酸微菌纲(18%)、嗜热油菌纲(17%)、MB-A2-108(15%)、红杆菌纲(10%)。【结论】不同种植年限凤丹牡丹土壤中细菌优势菌群组成结构变化较小,但菌群多样性呈下降趋势;不同种植年限的土壤具有特异性、高丰度和低丰度细菌种属。随种植年限延长,酸杆菌门等细菌群落逐年积累,绿菌门和纤维杆菌门等特异性菌群出现,放线菌门、变形菌门、浮霉菌门等菌群丰度逐年降低,疣微菌门等菌群消失的现象可能是造成多年连续单一种植凤丹牡丹土壤细菌选择性抑制生长以及土壤病害发生、土壤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凤丹牡丹根际微生物对维持根际土壤微环境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以便了解土壤质量状况,为实现不同植被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小陇山山麓区移栽至耕地(前期种植柴胡)后生长3年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苗木土壤为对象,并以长期种植柴胡Bupleurum chinense的耕地作对照,采用对比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2种人工植被类型下不同土层(0~10、10~20和20~30 cm)土壤养分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油松苗地3个土壤层的有机质、全磷和全钾含量均小于柴胡耕地,除0~10 cm土层有机质外,其余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 <0.05);3个土壤层的全氮含量在油松地和柴胡地两者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 0.05)。油松苗地3个土壤层的速效钾均显著大于柴胡地(P <0.05);而有效磷含量却小于柴胡地(10~20 cm除外),且仅在20~30 cm土层两者差异达显著水平(P <0.05);同样,3个土壤层的碱解氮含量在油松地和柴胡地两者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 0.05)。2)2种植被类型下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表现出"表聚现象",即养分含量从表层向下层呈递减趋势;而全钾含量在2种植被类型下均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即从表层向下层呈递增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P> 0.05)。3)主成分分析表明:速效钾和全磷是影响油松苗地土壤质量的最主要土壤因子,而全氮和全磷是影响柴胡地土壤质量的最主要土壤因子,且土壤养分综合得分表现为油松地(1.467)<柴胡地(1.504)。可见,油松人工苗明显地降低了耕地土壤养分含量,长期栽植将会导致土壤养分处在较低水平,因此在大苗培育期间要因土施肥,提高土壤肥力,尤其需要及时补充土壤有机磷肥;而对柴胡耕地也应该补充有机氮肥和磷肥。这些结论可为小陇山山麓区域耕地进行土地合理利用和土壤科学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明广西引种台湾桤木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桂东、桂南、桂西、桂中4个区域试验点6 a生台湾桤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其土壤理化性质差异及土壤养分丰缺状况。结果表明:(1)不同区域台湾桤木人工林土壤物理性状差异显著;不同区域台湾桤木人工林土壤物理性状均处于中等变异程度,大部分偏向于较弱变异性。(2)不同区域台湾桤木人工林土壤有机质、水解氮含量差异不显著,其它指标均差异显著;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有效磷含量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土壤全钾、速效钾含量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土壤全磷含量和p H值变化规律不一;不同区域台湾桤木人工林土壤化学性状均处于中等变异程度以下。(3)广西不同区域台湾桤木6 a人工林土壤透水性、通气性和持水能力比较协调;土壤水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处于缺乏状态,土壤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存在缺乏或过量现象。  相似文献   

7.
选取新宾满族自治县赵家林场后山贫瘠区域开展苔藓草木樨伴生在紫穗槐造林中的应用试验,测定了不同处理的林下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有机碳及造林苗木叶片生化指标,结果表明:4种苔鲜和草木樨混合物伴生下,紫穗槐成活率均较对照有所提高,平均成活率达到92.76%,平均较CK提高了2.07个百分点;对紫穗槐保存率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以M2处理(苔藓和草木樨混合物质量比1.0∶1)保存率最高,达到86.1%,较CK提高了3.73个百分点;紫穗槐地径较CK平均提高0.75%;苔藓草木樨伴生造林能有效促进紫穗槐根系萌发和保苗,对固定土壤表面、稳定土壤团粒结构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不同种植密度及土壤养分含量下马尾松苗木根系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马尾松根系呈直线下降趋势,当种植株数达到一定株数(6株)时,根系生长对土壤养分产生竞争;胁迫促使根系增加,而在土壤空间足够的条件下随着土壤养分含量的增加,其根系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9.
通过半人为控制模拟试验研究了土壤含氮量及黄花鸢尾、睡莲、芦苇、杞柳4种湿地植物含氮量不同月份的差异及土壤含氮量对植物含氮量和生物量的影响,分析了土壤含氮量与植物含氮量、生物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当土壤施氮量为80g·m-2时,黄花鸢尾和睡莲含氮量达到最大,分别为(19.93±4.63)、(60.49±7.75)g·kg-1;种植黄花鸢尾和睡莲筛选池内土壤含氮量整体呈下降的变化趋势,杞柳和芦苇筛选池内土壤含氮量先降低后升高,9月份达最低值,分别为(0.89±0.14)、(0.82±0.15)g·kg-1;4种湿地植物生物量的变化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异;湿地土壤含氮量对不同植物生物量的影响不同,睡莲和杞柳生物量与土壤含氮量之间呈线性相关.4种湿地植物含氮量与土壤含氮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杞柳、芦苇含氮量与土壤氮含量之间呈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0.
北京城区内白皮松多种植在沿街绿地内或公园内,成行成列或孤植均有。城区绿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其浇灌方法也由以前单一的水管浇灌变为现在的喷灌、滴灌、浇灌或者两种及以上方式相接。考虑到白皮松属于深根性常绿乔木,长安街沿线绿地内浇灌方式的变化是否引起土壤中含水量的变化,从而影响白皮松的长势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作者调查分析了不同浇灌方式下长安街绿地内白皮松种植区域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30cm处)的含水量变化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浇灌方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白皮松周围植被的种植类型及该绿地所处的位置;分析结果表明,喷灌易造成表层土壤含水量较高,深层土壤含水量不足,直接造成白皮松根系整体上浮,水管浇灌(拉皮管子浇水)能够做到浇足浇透,表层和深层土壤都能够达到一定含水量,适宜白皮松根系对水份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昆明市土壤水分常数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昆明7个郊县(市)的山区、半山区及坝区土壤进行随机取样,在测定土壤容重、孔隙度、凋萎系数、田间持水量等土壤水分常数的基础上,分析土壤水分常数在昆明市不同区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昆明地区土壤的平均容重为1.245 4~1.439 0 g/cm3,总孔隙度为45.73%~51.79%;在不同区域,土壤最大有效含水量变化明显,坝区的土壤最大有效含水量高于半山区和山区,0~20 cm的表层土壤最大有效含水量较大。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碳化硅工业集聚区对周边不同距离葡萄建园地重金属含量和果实品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离集聚区中心沿主风向不同距离的葡萄园土壤和果实重金属含量由近及远逐渐降低,土壤pH值、果实品质和产量由近及远逐渐提高。离集聚区中心沿主风向5km的葡萄园土壤砷(As)和镉(Cd)含量超过无公害葡萄产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限定值,果实砷(As)含量超过无公害葡萄果实重金属含量的限定值。离集聚区中心沿主风向5、10、15、20km的葡萄园土壤铅(Pb)含量均超过绿色葡萄产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限定值,果实镉(Cd)、含量均超过绿色葡萄果实重金属含量的限定值。建议在离碳化硅工业集聚区中心沿主风向5km外规划和建设葡萄无公害种植园,20km范围内不宜规划和建设葡萄绿色种植园。  相似文献   

13.
对东部山地沼泽湿地土壤化学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1)3个区域沼泽湿地土壤有机质变异系数大小排序为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其中张广才岭和老爷岭的变异系数较完达山高,说明其受人类活动因素影响较大;(2)土壤全N含量排序为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因土壤全N变异系数均大于10%,说明3个区域均存在中等程度的空间差异性;(3)土壤Hg含量排序为老爷岭张广才岭完达山,Pb和Cr含量排序均为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说明3个区域均不同程度的受到重金属污染;(4)土壤可溶性盐分变异系数大小排序均为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这表明张广才岭地区可溶性盐分对湿地植被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太行山低山丘陵区不同水土保持林地土壤渗透性能及其影响因素,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该区域3种30年生的侧柏、刺槐和栓皮栎水土保持林地土壤的入渗特征并进行综合评价,同时进行入渗过程模拟及土壤入渗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3种水土保持林地土壤初渗速率、平均入渗速率、稳渗速率、前30min入渗量均大于相同土层裸地土壤入渗数值,同时也表现为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样地0~20 cm土层土壤渗透速率均呈现侧柏刺槐栓皮栎裸地的趋势。(2)不同样地土壤渗透性能综合评价结果为侧柏(2.414)刺槐(-0.817)栓皮栎(-1.169)裸地(-1.180)。(3)土壤入渗模型拟合结果表明Philip入渗模型对不同恢复阶段土壤入渗过程拟合效果最好,Kostiakov入渗模型拟合效果次之,Horton入渗模型拟合效果最差,不适合用于描述该区域土壤入渗特征。(4)土壤渗透特性指标与土壤密度、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有机质质量分数、根质量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密度、根平均直径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和根系结构指标中对土壤渗透性能产生影响作用最大的分别是总孔隙度和根表面积密度,典型相关负荷量分别为21.029和0.713。  相似文献   

15.
热带地区橡胶林土壤退化特征及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双版纳勐腊县为研究区域,分别对茶树林地、10a橡胶林地、20a橡胶林地、30a橡胶林地和次生林地土壤理化性质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并以次生林地土壤性质为背景值,采用土壤退化指数法与土壤综合质量指数法分别对不同林分土壤质量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林分不同土壤性质也不相同,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全磷、全氮和速效钾含量最高值均出现在茶树林地。其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全磷含量的最低值均为30a橡胶林地,全氮、全钾和速效钾含量最低值分别为10a橡胶林地、茶树林地和20a橡胶林地。2)不同林分之间土壤质量有显著的差异,土壤质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茶树林地次生林地20a橡胶林地10a橡胶林地30a橡胶林地。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砍伐后,以次生林地为基准值,茶树林地土壤质量有所提高,而不同种植年限橡胶林地的土壤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湿地土壤重金属富集现状,探索其解决途径,为污染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系统调查采样,测试和研究了醴陵官庄湖湿地土壤中3种不同土壤类型(自然土壤、季淹土壤、常淹土壤)0~20cm土壤层中铜(Cu)、锌(Zn)、铅(Pb)、镉(Cd)、和铬(Cr)等重金属的含量。通过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污染负荷指数法,对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3类土壤中,除自然土壤中的Zn和常淹土壤中的Cr之外,其他重金属含量均值都在不同程度上超过了湖南省土壤背景值,其中自然土壤中的Cd超过了背景值的52.2倍;(2)3类土壤中,Cd都达到了重度污染,Cr处于安全范围,其他3种重金属则在常淹土壤中均达到警戒限;(3)土壤区域污染负荷指数在自然、季淹、常淹土壤中分别是2.42,2.55,2.22,均为中度污染水平,其中Cd的贡献率最大,3类土壤中均达到75%以上;(4)自然土壤的潜在生态危害最严重,达到了429.28,属于强潜在生态风险态势,季淹土壤次之,常淹土壤最低,其中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威胁最大的元素为Cd,达到很强风险程度,其他元素则处于轻度风险程度。由此可见,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已经对醴陵官庄湖湿地的环境维护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醴陵官庄湖湿地的土壤及周边环境急需综合整治。  相似文献   

17.
城市园林中竹类植物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上海地区土壤pH值为 8 7的盐碱性土壤上 ,进行竹类植物栽培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人造地形结合改良土壤 ,营造竹子生长的有利环境 ,是解决盐碱地竹类植物栽培的关键。人造地形高度为 12m ,坡度小于 5°,上铺pH 5 6的微酸性黄土 0 9m。按照城市园林绿化的要求 ,采用全秆通梢竹子进行种植 ,固竹防风 ,加强养护管理。共种植 9个属的 32种竹子 6 1410株 (丛 ) ,成活率达到 96 4 %。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土壤酶活性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对土壤微生物养分的限制和土壤养分有效性的指示作用。[方法 ]以神农架地区水杉、柳杉、落叶松和华山松4种人工林纯林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林分土壤酶活性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和土壤化学性质。[结果 ]柳杉林、华山松林和落叶松林土壤β-葡萄糖苷酶(BG)活性显著高于水杉林,落叶松林土壤β-乙酰葡糖胺糖苷酶(NAG)活性显著高于其他3个林分,不同林分间土壤磷酸单酯酶(AP)差异不显著;水杉林土壤BG:NAG和BG:AP显著低于其他3个林分,落叶松林土壤BG:NAG显著低于柳杉林和华山松林,落叶松林土壤NAG:AP显著高于其他3个林分,其中,本区域4种林分土壤NAG:AP(1.01±0.22)指示4种类型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可能受到土壤氮限制。冗余分析显示:土壤有机碳和pH值是土壤酶活性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林分是土壤酶活性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的重要影响因素,其对土壤有机碳和pH值的影响是调控土壤酶活性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为制定合理的核桃园管理制度,以新疆林业科学院佳木试验站6个核桃园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树龄及管理措施对核桃园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以树龄最高且不施肥的1号核桃园最高,其值分别为23.97和86.67 mg/kg;土壤全氮和全磷含量以施肥量最高且采用免耕法的5号核桃园最高,其值分别为1.13和0.82 g/kg;土壤速效磷及全钾含量以树龄及施肥量较高且采用落叶覆盖的3号核桃园最高,其值分别为61.5和62.59 g/kg;土壤速效钾含量以施肥量最高且采用少耕法的4号核桃园最高,其值为158.93 mg/kg。基于隶属函数法的土壤肥力质量综合指数评价结果显示,6个核桃园土壤质量综合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5号(0.81)、1号(0.71)、4号(0.56)、3号(0.37)、6号(0.20)、2号(0.02);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土壤质量评价结果显示,6个核桃园综合排名为:5号(1.97)、1号(1.02)、4号(0.31)、3号(0.10)、6号(-1.44)、2号(-2.10)。2种评价方法结果一致,且土壤质量与有机质含量基本呈正相关。从土壤质量来看,高施肥量及免耕法的管理措施较利于土壤持续利用,其次落叶覆盖的无人为干扰的树龄最高的核桃园土壤质量也较好。  相似文献   

20.
昆嵛山不同林分类型土壤质量状况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究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4种不同林分类型(日本落叶松林、蒙古栎-日本落叶松混交林、赤松林、杉木林下土壤质量状况。[方法]采用野外调查结合室内分析的方法,对不同林分下土壤剖面各层次土壤理化及生物学性质进行测定分析,运用土壤质量综合指数法结合主成分分析对不同林分土壤质量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随土层深度的加深,不同林分土壤密度随之增加,总孔隙度随之显著降低(P0.05);日本落叶松林、赤松林土壤毛管孔隙度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显著减小,蒙古栎-日本落叶松混交林、杉木林反之;不同林分土壤p H值均介于4.135.07之间,为酸性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钾含量总体上均呈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呈现出土壤养分的表聚性特征;4种林分各土层全钾含量总体上无显著差异(P0.05),日本落叶松林2040 cm、4060 cm层土壤全钾含量(2.22 g·kg~(-1)和2.34 g·kg~(-1))显著高于其他林分;除杉木林外,其他林分各土层有效磷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除土壤蔗糖酶外,其余3种土壤酶活性在不同林分中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4种林分土壤质量综合指数大小排序为:日本落叶松林(0.792)蒙古栎-日本落叶松混交林(0.639)杉木林(0.353)赤松林(0.267)。[结论]不同林分对土壤剖面各层次理化性质影响显著,不同林分类型土壤质量状况各异,其中日本落叶松林土壤质量最好,赤松林土壤质量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