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改变茶园的种植密度,降低茶树定型高度,加强密植茶园的土、肥、水管理,经对不同种植密度茶园的茶叶产量构成因子的对比分析,矮蓬密植茶园是北方茶树引种区较理想的种植方式,能有效地提高茶树本身的抗逆能力,使3年生密植茶园667m2产干茶25kg,4年生密植茶园667m2产干茶75kg以上。  相似文献   

2.
<正> 茶煤病是茶树中较常见的一种病害,它是以黑刺粉虱、蚧类和茶蚜等害虫的分泌物为物质基础而为害茶树的。因此要防治茶煤病,应针对病源害虫进行防治。首先要加强茶园管理,做到合理修剪,勤除茶园杂草,合理施肥,增进茶园的通风透光和茶树长势,  相似文献   

3.
探讨薄壳山核桃与茶间作后安吉白茶生长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特性差异,为构建薄壳山核桃和安吉白茶高效复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薄壳山核桃与安吉白茶间作分别以乔木树冠下(T1)、树冠缘(T2)、树冠外(T3)和纯安吉白茶园(T0)等4个测定点,测定10年生安吉白茶茶树新芽数、新稍生长量和单位面积产量等生长指标,结合茶树速生期(7—9月)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指标,分析探讨林茶间作不同光照条件下安吉白茶生长与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1)林茶间作茶树的新芽数、新梢长度等生长指标均显著高于纯茶园,其中乔木冠缘茶树生长指标较优;间作茶园茶树的百芽鲜(干)质量显著高于纯茶园,单位面积茶树新芽鲜质量以冠缘、冠外显著高于冠下和纯茶园,茶树新芽干质量为冠缘处最高,其次为冠外,冠下与纯茶园较低;(2)通过各测定点叶绿素荧光动力学OJIP曲线分析,7—8月高温强光下薄壳山核桃冠缘处茶树的荧光信号强度较强,8月纯茶园茶树的荧光点位显著低于间作茶树,9月各测定点茶树荧光曲线重合度较高。薄壳山核桃冠缘、冠外茶树相对可变荧光差异曲线(ΔVt)波动较小,冠下茶树荧光的J相在7月快速下降但在9月却陡然...  相似文献   

4.
张永坤  牛毅  谭光荣 《林业调查规划》2020,45(2):132-134,148
勐海县种茶、制茶、用茶历史悠久,古茶树资源丰富,但近年来随着古茶树茶叶价格不断攀升,古茶树死亡和树势衰退现象变得多发。笔者认为造成勐海县古茶树的死亡原因主要有古茶树生境遭受破坏,管理不规范,私下流转现象严重、造成林权管理和服务不到位,没有规范操作规程、导致采摘过度,茶园土壤营养缺乏等;提出修复古茶树生境,加强古茶树科学研究,细化古茶园管养技术措施、制定管理规程,运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改善土壤养分结构,加大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控知识宣传力度等实现古茶树资源可持续经营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茶园间种泡桐生态及经济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倪善庆  竺肇华 《林业科学》1990,26(6):561-566
前言茶树原产于我国云贵高原亚热带—热带湿润季风地区。在强光、高温、低湿条件下,茶树生长不良,茶叶品质下降。近二十多年来,世界主要产茶国家先后致力于改变茶园生态环境而提高茶叶品质的研究。我国早在唐代、宋代就有了茶粮间作、茶桐间作的记载。1959年云南普文农场在热带茶园成功地建立了橡胶与茶树间作的胶茶人工群落。1970—1985年唐荣南、王融初分别成功地建立了湿地松与茶树、葡萄与茶树的人工群落。本试验试图选用强阳性、深根落叶阔叶树——泡桐与茶树间作,建立多层次的复合生态系统,改善茶叶品质,促使茶叶稳产高产,同时提供部分优质木材,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间作茶园中茶树生态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小牛  李宏开 《林业科学》1991,27(6):658-664
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tze.)是亚热带常绿阔叶灌木,具有喜光、耐荫、喜湿、畏寒的特性,其生长发育与茶园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尤其在强光、高温、低湿条件下,对茶芽的生长带来不利的影响,致使夏秋茶低产劣质。为此,近20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广泛地开展了间作茶园生态效应及效益的研究,认为适度遮荫(即种植遮荫树)能明显地提高茶叶产量和绿茶品质。但是,对间作茶园的生态条件与茶树主要生理活动(诸如光合、呼吸、蒸腾作用等)的关系报道甚少。为此,我们研究了茶园间作对茶树主要生理活动的影响,并与单作茶园比较,以揭示生态生理特性,从而为建立茶园复合生态系统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山东泰安部分茶园做了间作板栗和银杏试验,结果表明,茶林间作郁闭度在0.3~0.4之间时,茶树叶片较对照上表皮增厚27%、栅栏组织增厚15.3%、全叶增厚3.1%,有利于抗旱、抗寒;茶林间作郁闭度在0.4~0.6之间海绵组织与栅栏组织的比值大、叶质柔嫩、持嫩性好,夏季茶叶产量可较对照提高89.8%;茶园间作银杏对茶树生长和鲜叶产量较有利。  相似文献   

8.
信阳毛尖是我国的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系列,颜色清淡,入口醇香,是很多爱茶人士的选择。茶是我国南方的主要产物,好茶多出自生态良好的山区丘陵地带。因为这些地方,常年云雾缭绕,水分充足,气候温润,适宜茶树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优良品种铁观音茶叶,无性繁殖压条苗木和扦插苗木与蜜柚苗木进行混交栽培,形成茶叶蜜柚混交多样性茶园.结果表明:铁观音茶叶与蜜柚混交,铁观音茶树生长良好,病虫害少.扦插荼苗栽培的茶树生长比压条茶苗栽培的茶树生长较好,茶叶产量高,制茶茶叶质量好.  相似文献   

10.
<正>北方茶业发展过程中,茶树主要种植在大田中,面临着茶粮用地竞争、大田纯茶园茶叶品质下降等诸多问题。随着耕地保护政策的严格实施,以及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大田茶发展受到制约。研究不占用耕地、茶叶品质上乘的茶树林下种植方式凸显出其重要性。本文以山东省日照市为例,对北方茶树林下种植的发展背景、发展现状、以及所产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调研,分析出北方林下茶所具有的发展潜力和价值,为北方茶树林下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乔木茶生态系统是传统管理机制下形成的一类独特的农林生态系统,其碳储量状况是REDD+传统农林生态系统整合与补偿策略的重要依据,本项研究对景迈山布朗族传统乔木茶生态系统与现代台地茶生态系统中的非茶乔木、茶树、地被层、土壤等各个方面进行碳密度计算和比较,结果表明,乔木茶生态系统碳储量明显高于台地茶生态系统,其碳储量顺序为轻干扰乔木茶园(470.83 Mg.hm-2)>重干扰乔木茶园(350.81 Mg.hm-2)>台地茶园(239.99 Mg.hm-2),乔木茶园明显的碳汇贡献来自非茶乔木和大龄乔木茶,茶树幼苗与地被层对生态系统碳密度的直接贡献很小,但是对生态系统更新和生物量积累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茶园喷灌系统茶树生长对水分有一定的要求,在自然条件下,茶的水分来源主要是降水供给。我国多数地区的降雨量可以满足茶树对水分的需求。但也有一大部分茶区严重缺水,且各月份降水不平衡,加上茶树夏秋两季需水较多,而此时常常出现茶园干旱,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3.
针对甘肃陇南文县低产低效茶园的茶树树势衰老、茶园土壤肥力下降的共性特点,以“龙井长叶”30年左右茶园为试验材料,开展了不同树体改造、不同配方肥培管理效果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重修剪、台刈的方法改造茶园,在达丰产期后,百芽重、产量均显著高于其它两种处理,能较好的恢复低产茶园树势;施肥可增加茶树芽密度,提高百芽重,茶鲜叶产量与不施肥相比最高可增加400 kg/hm2左右。因此,修剪和施肥对低效茶园提质增效有效,可在文县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四川山丘型血防疫区林茶复合效应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试桉树纯林、茶树纯林和桉树-茶复合林3种模式的光照强度及土壤、茶叶及桉树叶中的主要元素含量,评价了林茶模式复合效应。结果显示:桉树-茶复合模式中,桉树对茶树遮阴强度介于26%-40%之间;林茶模式中茶叶内的氮、磷、钾、锌含量高于茶树纯林的,而在土壤中的有机质、全N、全P、水解N、有效性P等含量又低于后者,这说明实施林茶复合经营后,因茶园内光照度减少及桉树枯叶产物杀螺作用而营造了抑螺生境。茶园引入桉树后,通过桉树适当遮阴,提高了优质茶叶产量,但实施林茶复合后,桉树与茶树之间对养分吸收存在一定竞争关系,因此,合理施肥是林茶模式经营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进入10月,天气渐凉,西双版纳各茶区陆续进入封园阶段。封园季节的茶园管理工作对来年茶叶的丰产及品质极其重要。加强冬季茶园管理,可以增强茶树机体抗病虫能力,预防和减少来年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使茶叶发芽期提前,芽叶粗壮整齐,有效提高茶叶产量、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但传统的民间耕作方式疏于封园季节的茶园管理。笔者根据实践中积累的技术经验,就西双版纳地区投产茶园入冬封园管理技术简要归纳如下:1茶树修剪修剪的目的是增加茶梢密度,除去鸡爪枝、病虫枝以及阻碍营养输送的枝叶,形成平、弧型茶蓬面,促进芽叶健壮。1.1轻修…  相似文献   

16.
夏茶上连春茶,下接秋茶,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茶季。由于春茶生长消耗了树体内大量养分,加上夏茶又适逢茶树部分腋芽孕育和分化成花芽时期,茶树体内养分消耗增大,亟需得到补充。夏茶期间,茶园温湿度变化大,前期正好是“梅雨”季节,后期却多为高温干旱天气。这种不利的环境气候一方面导致病虫危害猖獗,另一方面促使杂草繁殖生长,与茶树争夺养分、水分,从而影响茶树生长。针对上述特点,在夏季茶园管理上可采取如下技术。1 中耕除草采摘春茶后的茶园,行间土壤经采摘人员踩踏后多板结,不利雨水渗透和气体交换。由于夏季气温高,水量增多,有利于杂草…  相似文献   

17.
信阳茶区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通过对信阳7县2区茶叶生产状况的调查,利用9个气象台站1971~2000年气候整编资料及局地农业小气候观测资料,在对信阳绿茶产区自然地理和生态环境进行考察的基础上,按照茶树栽培环境和茶园地理特征将其细分为淮南丘陵茶区、豫南山地茶区两种类型,并对茶区光、热、水等农业气候资源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信阳茶区茶树生长季节的热量条件适宜,降水量适中且分布均匀,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5%,日光散射辐射的比例高,云雾天数最长可达160 d,光、热、水气象要素同期协调递增,其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过渡气候条件,是造就“信阳毛尖”名品绿茶质量的真正原因.并提出了"信阳毛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栗茶间作模式下茶树根系的基础特性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对安徽枞阳县周潭镇大山村中国森林生态网络大山试验示范区的栗茶间作茶园和单作茶园茶树根系的特征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栗茶间作促进了茶树根系的生长。间作茶园茶树根系的干重、吸收根比例、比根长和根系生理活性明显大于单作茶树根系;间作茶园茶树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比单作茶树根系更深、更均匀;间作茶园内茶树和栗树根系在土壤空间中各自具有相对不同的生态位。栗茶间作具有较好的生态学基础,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茶园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9.
古丈毛尖茶是湖南省著名的历史名茶 [1] ,是湖南出口名茶的骨干品种 ,占湖南名茶出口总量的 90 %以上。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茶叶卫生品质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作者对古丈毛尖茶中铅(Pb)、汞 (Hg)、铜 (Cu)、镉 (Cd)、铬 (Cr)、砷 (As)和氟 (F)等有碍人体健康的限制性微量元素进行了测定分析 ,旨在探明古丈毛尖茶的限制性微量元素含量状况 ,为提高古丈毛尖茶卫生品质、促进出口提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从有代表性的古丈毛尖茶产地——湖南省古丈县龙天坪茶场、狮子口茶场和高峰茶场抽取茶样。所有茶样的嫩…  相似文献   

20.
日照地区位于山东东部沿海,适宜的温湿度和壤质土条件很适合茶树的生长。近十几年来茶树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日照绿茶”已享誉全国。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茶园内害虫危害也逐年加重。据调查,害虫主要有如下几种:茶小绿叶蝉(Empoasca flavescens),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uspersa),茶尺蠖(Ectropis oblique),茶蓑蛾(Cryptotnelee minuscule),茶卷叶蛾(Homona coffearia)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