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橡胶林下种植望天树、羯布罗香、格木、铁力木、降香黄檀、高阿丁枫等雨林树种,进行7种配置模式的种植试验,通过调查不同配置模式的生物量和碳贮量与橡胶纯林对比,选择出最佳的配置模式,结果表明:橡胶林下种植以格木为最佳模式,同时可以适当配置羯布罗香、望天树和铁力木。  相似文献   

2.
由于广西是桉树造林大省,其种植主要采用纯林集中连片种植的模式,而随着桉树的大面积种植,单一无性系造林所引起气候灾害和病虫害袭击等的生态问题也日益凸显。且混交林具有改善林地土壤、增加生物多样性、调整林分小气候等作用。因此,选择马尾松、格木、红锥3种广西洪潮江水库周边常见乡土阔叶树种,对不同混交模式下桉树与马尾松,格木,红锥的林木生长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桉树与马尾松(3∶1)混交模式下,桉树树高、胸径生长量明显高于桉树纯林。混交模式下,马尾松和红锥生长量增加,而格木的生长量降低。故认为,混交能促进桉树生长,但最佳混交造林模式则因混交树种而异。  相似文献   

3.
格木为国家Ⅱ极保护树种。章分析了格木母树林建设意义及建设思路,提出格木母树林营建的技术措施、环境保护措施、项目经营管理意见,为格木规模造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珍稀濒危树种格木更新障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2方面详细阐述格木出现天然更新障碍的原因。格木生境要求苛刻,如温暖、光照强和水分好等;格木更新依赖种子,其种子不透水性和抑制物质导致难以萌发,且幼苗易遭病菌和虫蛀,这些均为格木天然更新能力弱的原因。人们过度砍伐也成为格木种群更新障碍的原因之一。针对格木濒危现状和原因,提出加强对格木原地保护,做好迁地保护工作,开展培育技术方面的研究等5方面格木种群资源科学保护对策。提出今后格木重点研究方向为格木天然更新障碍机制研究和格木大径材近自然高效培育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林业科学院热带雨林研究中心的一块桉树林地,间隔种植着由两条不同树种林带组成的纵向林带。行距4米的林带内种植降香黄檀、格木等珍贵树种,行距2米的林带内种植桉树。两条林带高度、颜色各异,并列成行,远远望去犹如“双龙出海”。  相似文献   

6.
在普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育苗大棚内采用L_9(3~3)正交试验,用圈肥(腐熟羊粪)、复合肥和微生物肥(阿维菌素)进行3因素3水平对3个月龄格木播种苗生长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圈肥和复合肥施肥量的增加,格木苗高生长呈递增趋势,处理9对格木苗高的生长效应影响最显著,是处理1的2.03倍;影响格木地径生长最显著的是处理7,是处理1的1.59倍。综合不同施肥处理对苗高和地径生长的影响,处理7是格木幼苗培育过程中适宜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格木的种子催芽处理,营养袋育苗,苗期水分、温度控制,幼苗施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法。  相似文献   

8.
格木 格木材质十分坚硬,经年不朽,故有“铁木”的别名.广西容县的“真武阁”建于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全部采用格木搭建,历经400多年的风雨仍雄姿依旧、屹立如山.还有广西合浦的“格木桥”,亦全部用格木建成,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依然完好无损.可见格木坚固耐用.  相似文献   

9.
天鹿湖郊野公园天然格木林的植物群落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样方调查的基础上,通过计算各群落植物的重要值,研究了广州市天鹿湖郊野公园的天然格木林植物群落。根据《中国植被》所述的植被分类原则及命名方法,通过确定各层片中的优势种或优势组,将该公园内的格木林划分为三个群系:格木 中华楠林;格木 藜蒴林;格木 华鼠刺林。在分析其群落结构的基础上,对如何保护本区的天然格木林和将其改造成“近自然森林”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来宾市兴宾区,一块2000亩较为平坦的土地上种植着珍贵的降香黄檀、沉香、格木及金桂等。穿行在这片名贵树木林中,犹如置身于绿色海洋,绿色一直延绵至远方,看不到尽头。这就是维都林场珍贵树种种植基地。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格木的育苗技术,包括种子催芽处理方法,营养袋育苗,苗期水分、温度控制及幼苗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方法等。  相似文献   

12.
高州水库林分改造树种选择试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高州水库生态现状进行分析,并阐述高州水库林改技术要点,对已引种的10种阔叶树种植试验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高山榕、格木、红花荷是水库森林群落林相改造的首选树种。  相似文献   

13.
珍贵树种格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是我国南亚热带地区的乡土阔叶树种,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观赏价值、生态效益和药用价值。从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培育技术、种质资源及生态效益等方面阐述了国内外格木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当前我国格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优先研究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格木为广西乡土珍贵树种,其天然林资源已遭受严重破坏,但对格木人工造林和野生资源保护的研究还十分有限。通过对格木试验林样地调查和嫁接试验,研究坡位对造林3年的格木生长影响和格木嫁接成活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坡位格木长势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下坡的地径、树高、冠幅长势最好,其次为中坡,上坡的长势最差;不同坡位对格木的枝条生长也有极显著的影响,一级分枝数、枝条长度、枝条粗度、枝条角度均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3年生格木下坡和中坡的林分开始郁闭;格木的自然整枝能力差,用材造林需要为其人工修枝。2)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除枝下高外,地径、树高、冠幅、一级分枝数量等生长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的协同促进的作用。3)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格木嫁接时,(砧木粗度在11.29~50.79mm,接穗粗度在3.84~13.00mm,接穗长度在24.64~94.68mm,嫁接高度在16.00~50.00cm)选择的砧木和穗条越粗壮,成活率越高;砧木越粗,萌芽长度生长越快;接穗越长,则穗条萌芽越粗,叶子越多。而嫁接高度对嫁接成活没有影响。本研究为格木人工林营建和通过收集野生格木种质资源嫁接保存保护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5.
格木种子休眠和萌发生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我国珍贵用材树种格木种子休眠和萌发的生理进行了研究,指出种皮的不透水性和抑制物质的存在是格木种子休眠期长,不易萌发的原因。格木种子的不透水性与种皮的栅栏细胞层以及种脐裂缝的开关特性有关。纸层析、薄板层析和生物测定的结果表明,格木种子中存在的主要抑制物质似是ABA,而主要促进物似是GA。通过浸种、漂洗,种子内含抑制物和促进物出现消长变化,从而促进了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16.
珍稀植物格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文章介绍了近年来有关格木的研究进展,包括生物学特性、育苗造林技术、群落学特征、濒危机制和保护对策等,为格木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格木的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文章介绍了格木的育苗技术,包括种子催芽处理方法;营养袋育苗和大田育苗方法;苗期水分、温度、施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方法等。  相似文献   

18.
格木是热带树种,为豆科常绿乔木,主产非洲及澳大利亚,台湾和广东、广西也有分布,我省南部有引种栽培。格木是国家保护的珍稀树种之一。格木材质非常硬重,故有“铁木”之称。其木材又极耐腐,亦抗虫耐水;心材红褐色或黑褐色,纹理致密。有光泽,是建筑、船舰、桥梁、机械工业和高级家具的优良用材。格木还具有树形优美,  相似文献   

19.
通过介绍近几年来有关柚木和格木的研究进展,包括它们的生物学特性、育苗技术、造林技术等,为柚木和格木进一步的研究和保护提供了一些数据和资料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橡胶林下铁力木和格木生长节律及栽培模式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8 a橡胶林下定植1 a以后的铁力木和格木作为观测对象,对两个树种分别在3月、6月、9月、12月进行4次树高观测.结果发现两个树种树高的生长高峰期都是在6月~9月,此期间树高生长量最大,铁力木平均树高生长量为14.97 cm,格木平均树高生长量为34.65m,铁力木和格木生长表现最好的栽培模式为铁力木+格木+望天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