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运用双向指示种TWINSPAN分析方法将黄河三角洲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湿地植物群落划分为4个群落类型,分别是柽柳-翅碱蓬-青蒿-补血草-碱蓬群落(Tamarix chinensis Lour-Suaeda heteroptera-Herba Artemisiae Annuae-Limoninum bicolor Bunge-Suaeda glauca Bunge community)、柽柳-翅碱蓬-芦苇群落(Tamarix chinensis Lour-Suaeda heteroptera-Phragmites communis(L.) Trin community)、芦苇-罗布麻-苣荬菜-翅碱蓬-柽柳群落(Phrag-mites communis(L.)Trin-Apocyman venetum-Sonchus brachyotus-Suaeda heteroptera-Tamarix chinensis Lour community)和芦苇-香蒲-狐尾藻群落(Phragmites communis(L.) Trin-Lepiironia rticulate(Retz) Domin-Myriophyllum spicatumcommunity)。通过分析了解了影响芦苇湿地植被分布的关键因子,确定了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的主要环境梯度是水位和土壤盐分、Na+、K+、Cl-。根据各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确定黄河三角洲湿地土壤盐分的主要构成形式是NaCl、KCl,并指出引水提高水深可以显著降低土壤盐分。  相似文献   

2.
《林业资源管理》2017,(2):58-64
基于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核心区2014年3个月份的Landsat 8遥感影像及其矢量数据,采用基于CART算法的决策树分类方法提取研究区芦苇、碱蓬、米草、鱼塘、浅滩、海域等湿地信息,并分析2014年植被变化情况。其中采用植被指数NDVI,RVI,DVI时间序列光谱分析曲线获得湿地植被类型窗口期,通过各植被指数、第一主成分分量、缨帽变换、原始波段(红外、近红外)、非监督分类影像等因子构建时序因子集。结果表明:1)3—12月份为植被分类窗口期,芦苇、碱蓬、米草区分度最大;2)CART算法的决策树分类方法对盐城湿地植被区分度较好,3个月份影像分类总体精度分别为99.88%,99.18%和97.61%,Kappa系数分别为0.99,0.99和0.97;3)2014年间,芦苇的面积从61.69km~2增长到63.08km2,米草从38.01km~2增加到44.78km~2,碱蓬从26.37km~2锐减到19.63km~2。  相似文献   

3.
以江西省武功山山地草甸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海拔高度(1 600~1 900 m)和不同土壤深度(0~20cm和20~40 cm)条件下,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机质和p H的分布,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武功山山地草甸土壤氮素含量呈“W”型分布趋势,全氮含量、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的变异范围分别为1.81~9.34 g/kg、100.88~592.37 mg/kg和48.89~200.01 g/kg;土壤全氮、碱解氮和有机质三者之间呈极显著相关性;(2)武功山山地草甸在0~20 cm的上层土中对全氮、碱解氮和有机质均有一定影响,且上层土壤中的氮素和有机质水平均优于下层;(3)在高海拔(1 900 m)和低海拔(1 600 m)处,人为干扰较大,导致土壤容重减少,总孔隙度增大,质量含水量减少;(4)各理化性质之间:土壤总孔隙度与碱解氮、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总孔隙度与全氮、质量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研究揭示了武功山山地草甸土壤氮素分布格局和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相关性,同时也为退化草甸恢复治理提供理论参考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滨海湿地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的分布和季节变化,为揭示其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以江苏滨海湿地典型植被群落(光滩、米草群落、碱蓬群落、芦苇群落和刺槐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湿地不同植被群落DOC含量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情况以及季节变化规律,并且探讨了土壤DOC与土壤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水平方向上,江苏滨海湿地土壤DOC含量分布表现为大米草群落在3个研究土层均大于其他植被群落,这主要是由于大米草群落能够产生大量有机质,有机质进入到土壤中,经微生物转化形成DOC;在垂直剖面上,除碱蓬群落外,其余植被群落土壤DOC含量最大值均出现在表层,这是因为DOC来源的有机质首先进入表层土壤。土壤DOC含量受季节因素影响较大,不同植被群落土壤DOC动态表现出了相似的季节变化规律,均表现为从春季到秋季逐渐增加,在秋季达到峰值,然后在秋季到冬季的过程中逐渐降低。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DOC与土壤总有机碳、总氮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MBC)之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土壤pH与DOC之间表现出极显著的负相关。说明滨海湿地土壤性质与其DOC分布和动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阐明桃树果园短期自然生草条件下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草地地上生物量的关系。【方法】以信阳沙壤土五月鲜桃园为研究对象,在冬春季短期自然生草条件下,采用1 m×1 m网格采样法,以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半方差函数为工具,研究表层(0~5 cm)土壤水分和草地地上生物量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层(0~5 cm)土壤含水量和地上草地生物量符合正态分布,平均体积含水量为10.08%,95%置信区间为9.84%~10.32%,变异系数为16.36%,0.2 m×0.2 m草地地上生物量均值为9.17 g,变异系数为56.71%。区域田块尺度上,自然生草桃园草地地上生物量和表层(0~5 cm)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均符合指数函数模型,模型块金值/基台值分别为0.477 3和0.499 8,变程分别为7.20和2.51。即二者均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依赖性,草地地上生物量较表层(0~5 cm)土壤含水量具有更强的空间依赖性。克里格插值结果表明,表层(0~5 cm)土壤含水量和草地地上生物量空间上呈斑块状分布,且表现为距离树体越远值越大的分布特征。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地上生物量与表层(0~5 cm)土壤含水量之间极显著正相关(P<0.001)。【结论】果园短期自然生草有利于保蓄表层土壤水分,改善土壤水分条件,草地地上生物量是影响果园表层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不同密度山地速生工业原料林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4年生马褂木、邓恩桉、杜英3个树种不同密度条件下山地林分生物量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①4年生林分平均胸径5.08 cm,树高4.96 m,蓄积25.52 m3/hm2;平均单株生物量4.18 kg,其中树干2.95 kg,树皮0.36 kg,树枝0.73 kg,树叶0.20 kg;林分平均总生物量达到16.98 t/hm2,其中树干10.43 t/hm2,树皮1.29 t/hm2,树枝2.25 t/hm2,树叶0.71 t/hm2,凋落物2.53 t/hm2;②不同密度不同树种的林分生物量存在极显著差异,1.0 m×1.8 m密度极显著大于其它密度,马褂木极显著大于其它树种.1.0 m × 1.8 m密度的马褂木林分生物量达到41.71t/hm2;极显著大于其它林分,可以作为山地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的主要经营模式;③在空间分布上,山地工业原料林单株生物量由基部向上逐渐减少,呈塔形分布,树干和树皮生物量主要集中在树体的1/2树高以下,枝叶主要集中在中间区段,马褂木在3~6 m树高处,邓恩桉在3~5 m树高处,杜英在1~4 m树高处,是整个林分光合作用的主要层面.  相似文献   

7.
对江苏海门沿海当年造林的光叶楮生长及生物量调查结果表明:3种立地条件下,造林密度为1 m×1 m时,在林业站苗圃脱盐立地(全盐量0.046%,pH8.15)地上部分生物量干重最大,为8 981.40 kg/hm2,其次在盐碱地东灶港海堤(全盐量0.286%,pH9.09),为6 478.20 kg/hm2,最差在杨树混交林地(全盐量0.098%,pH9.05)为1 846.95 kg/hm2.地下部分的规律与地上部分类似,干重最大是林业站苗圃,为5 158.65 kg/hm2,其次在东港海堤,为1 948.95 kg/hm2,最差在杨树混交林地,为662.40 kg/hm2.总生物量干重最大在林业站苗圃,为14 140.20 kg/hm2,其次在东灶港海堤,为8 427.195 kg/hm2,最差在杨树混交林地,为2 509.39 kg/hm2.根系主要分布在10 cm浅土层.  相似文献   

8.
生物量是泛指单位面积所有生物体(动物和植物)的干重.一般以公斤/公顷、或克/米~2或能量以千卡/米~2表示.干重是指绝干重.本文作者因工作条件所限,测定了气干重量,特此说明.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南亚热带中山区的铁坚油杉天然林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的生物量和碳储量以及分配格局,为提高该地区碳储量提供参考依据。在天然铁坚油杉林内设定标准样地,采用标准样方收获法和标准木法测定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碳储量。(1)铁坚油杉天然林生态系统总生物量为239.61 t/hm~2,乔木层为237.65 t/hm~2,灌草层为0.18 t/hm~2,凋落物层为1.78 t/hm~2,生物量主要集中在乔木层。(2)植被层各组分有机碳含量相差不大,为介于465.22~512.17 g/kg之间;各组份间的碳含量无显著性差异,0~20 cm层土壤层碳含量高达12.55 g/kg,土壤层碳含量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随着深度增加碳含量降低程度变小。(3)生态系统总碳为134.55 t/hm~2,其中植被层为68.45 t/hm~2,乔木层为67.54t/hm~2,碳储量相对高,植被层的碳储量主要集中在乔木层,所占比例高达98.70%;土壤层碳储量为66.10 t/hm~2,该生态系统碳储量集中在土壤层和乔木层,且两者所占比例接近,分别为50.20%、49.13%。铁坚油杉天然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和碳储量相对较高,土壤固碳能力较强,应进行合理保护利用。  相似文献   

10.
不同林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垂直分布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福建三明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内的格氏栲天然林和格氏栲人工林、杉木人工林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及诸因素的垂直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明显下降,其中不同林地0~1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差异最大,格氏栲天然林和格氏栲人工林、杉木人工林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分别为1.502±0.16、1.035±0.103、0.82±0.076 g/kg,生物量N为别为0.27±0.031、0.172±0.018、0.147±0.016 g/kg;该层格氏栲天然林微生物生物量C分别是格氏栲人工林、杉木人工林的1.46和1.83倍,生物量N分别是格氏栲人工林、杉木人工林的1.57和1.84倍.相关分析表明:微生物生物量与土壤pH和土壤密度呈负相关,而与全N、全P、水解N和速效P含量呈正相关;与土壤有机C、轻组有机C、颗粒有机C含量及细根生物量之间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相关性,与土壤可溶性有机C含量的相关性未达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1.
油松与锐齿栎林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秦岭火地塘林区油松,锐齿栎林和草丛壤微生物Cmic,Nmic量及其分布特点,结果表明:(1)油松,锐齿栎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在土壤剖面中从上到下明显的下降趋势,0-20cm土层是土壤微生物生物量集中分布区;(2)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孔隙度,细根(死,活)生的量呈正相关,与土壤容呈负相关;(3)0-30cm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锐齿栎林,油松林和草丛的Cmic分别为565.87,87,502.64,292.25mg/kg,Nmic分别为89.48,79.34,46.38mg/kg,不同植被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排序为:锐齿 栎林>油松林>草丛。  相似文献   

12.
5种水生植物在低浓度污水中氮、磷固定能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避免盲目选择湿地植物带来的生物入侵问题,选择了大薸、水葱、茭草、芦苇和荇菜作为研究对象,将植物种植于TN、TP浓度分别为13~17mg/L、1~1.9mg/L的生活污水中,比较研究了这5种水生植物的生物量、TN浓度、TP浓度、TN累积量及TP累积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5种植物生物量都有明显上升,大薸最多为1599g/m2,荇菜最少为430g/m2;在低浓度污水中5种植物TN浓度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大薸(13.87mg/g)〉荇菜(8.27mg/g)〉茭草(7.51mg/g)〉芦苇(5.80mg/g)〉水葱(5.22mg/g);实验开始时植物之间TP浓度差异明显,结束时差异明显缩小:芦苇(0.87mg/g)〉大薸(0.83mg/g)〉茭草(0.76mg/g)〉水葱(0.65mg/g)〉荇菜(0.54mg/g);大薸对N、P的固定能力最强分别为1755.96mg/m2、105.92mg/m2,荇菜最低分别为673.10mg/m2、43.94mg/m2,水生植物对N、P的固定能力与生物量有关。  相似文献   

13.
基于江西中部天然马尾松林不同生长阶段细根生物量及土壤性质的调查,分0~20 cm、20~40 cm土层探讨细根生物量的分布规律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龄组土壤细根总生物量大小表现为:过熟林幼龄林成熟林中龄林近熟林,同一土层不同龄组生物量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龄组细根生物量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中。各土层不同龄组间土壤含水率均表现为成熟林显著大于幼龄林(P0.05),容重与土壤碳氮磷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且碳氮磷大部分都储存在0~20 cm土层中。0~20 cm土层中,活细根生物量与土壤含水率、容重、有机碳、全氮含量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P0.05),而死细根生物量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细根总生物量与土壤含水率、容重相关性显著(P0.05),与全氮含量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P0.01);20~40 cm土层中,活细根生物量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但全氮含量与细根总生物量相关性显著(P0.05),与死细根生物量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P0.01);活细根总生物量、死细根总生物量及细根总生物量与全磷含量相关性在两土层中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库布其沙漠沙柳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的沙柳生物量模型,探究不同建模因子下的沙柳生物量估算模型变化,以期探究沙柳生物量估算模型的最优形式。[方法]选取6种沙柳生长因子,并根据与生物量相关性大小加入输入变量,从而组成6组不同输入变量,输入变量包含因子数量逐步增加(1~6种)。对比BP神经网络沙柳生物量模型不同输入变量所拟合模型的性能,确定最佳输入变量,并在最优输入变量的基础上,确定BP神经网络隐层数量,经过反复训练,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的沙柳生物量估算模型。[结果]基于BP神经网络的沙柳生物量模型最优结构,即输入层节点数(Nin)∶隐层节点数(Nh)∶输出层节点数(Nout)为:4∶9∶1。其中训练数据R2=0.97,RMSE=0.67,MAE=0.50;测试数据R2=0.96,RMSE=1.10,MAE=0.77。[结论]基于BP神经网络的沙柳生物量,随着输入变量中输入因子的数量不断增加,发现其R2、RMSE、MAE所表现出的模型性能逐渐...  相似文献   

15.
飞播造林作为沙漠化地区植被恢复的重要手段,在沙漠化治理工程中得到广泛运用。以内蒙古自治区毛乌素沙地飞播造林地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植被恢复年限样地植被恢复特征及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结果表明:植被恢复过程中,植被盖度、植被密度、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都有了明显的增长,植被恢复前5 a,植被盖度年增长为5.87%,物种密度年平均增长量为8.20株/m2,植被地上、地下部分生物量分别达到295.33 g/m2、579.00 g/m2。经过17 a的植被恢复,植被地上、地下部分生物量分别达到963.83 g/m2、1 741.67 g/m2;0~10cm土壤的砂粒含量由94.90%下降到57.95%,粗粉粒和物理性黏粒含量分别由3.33%和1.77%增加到29.22%和12.83%,土壤容重由1.48 g/cm3下降到1.33 g/cm3;0~10 cm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分别增加了700.54%、254.55%、248.33%、234.84%和203.30%,土壤理化性质得到了明显改善,特别是表层土壤更为明显。植被盖度、密度、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0~20 cm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粗粉粒、物理性黏粒呈线性正相关(p<0.05),和土壤容重、砂粒呈线性负相关(p<0.05),表明在植被恢复过程中,植被和土壤有着相互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常规理化分析研究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森林公园的土壤质量状况,结果表明,森林公园土壤容重大,平均为1.50 g/cm3;石砾含量高,除2个黑土样本外,石砾质量分数均大于20%;盐分偏低,Ec值在0.1~0.2 m S/cm;p H值较高,在8.8~9.1,均为强碱性土壤;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均较低,分别在0.6~10.5 g/kg,3.9~43.2 mg/kg,2.6~6.7 mg/kg,且上层土壤含量大于下层土壤;有效钾含量在26.4~87.2 mg/kg,多数处于较低水平,土壤上、下层含量差异无明显规律。总体上说,森林公园土壤质量较差。根据森林公园土壤质量状况,文中提出了加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绿地土壤科学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林业资源管理》2015,(4):39-44
以景谷县思茅松天然乔木林为研究对象,以2006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DEM为信息源,在前期实测120株思茅松单木生物量建立思茅松单木生物量估测模型基础上,对研究区思茅松天然林乔木生物量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思茅松单木生物量模型以幂函数模型精度最高,决定系数R2=0.952 8,估测精度p=85.4%,均方根误差RMSE=14.81kg,可用来进行思茅松天然林生物量估测;在空间分异上,研究区思茅松天然林乔木生物量集中分布于海拔1 000~2 000 m,在海拔1 500~2 000 m时生物量密度最大,为73.33 t/hm2;坡度对生物量影响主要集中在陡坡、缓坡和斜坡上,其中,在急坡上生物量密度达到最大,为76.17 t/hm2;生物量在各个坡向上的分布相对较均匀,生物量密度在阴坡上最大,为74.13 t/hm2,在阳坡上最小,为70.42 t/hm2。  相似文献   

18.
无瓣海桑作为潮间带红树林外来树种,在有长年淡水排放条件的中高潮间带红树林生态恢复生境中具有优良速生特点。2001年5月对雷州半岛附城岚北的6年生无瓣海桑人工林进行了调查,林地样地和标准木调查结果显示,该人工林年平均树高生长为2.03 m,年平均胸径生长为2.35 cm;地径与胸径呈极显著相关性。标准木单株总生物量干重为95.647 kg,群落单位面积生物量为22.955 kg/m2;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之比为1.60;当年平均生物量积累为9.337 kg/m2;单株材积为88.23 dm3、当年材积的年生产力(PA)为0.407。群落单位面积热能积累为424.851×103 kJ,年太阳辐射能固定成生物量的转换率为40.68 ×10-7%。结果表明无瓣海桑在红树林树种中具有突出的高生物量生长积累特性,应作为我国南方海岸滩涂的优良速生造林树种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研究了3个盐分梯度对盐地碱蓬株高、生物量、种群密度以及种内竞争的影响,并通过所得数据建立了一种计算生态位的新方法用以分析盐地植物群落中盐地碱蓬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低土壤盐分梯度的环境虽然适合盐地碱蓬个体的生长,表现为株高较高,生物量较大,但并不适合盐地碱蓬种群的生活,表现为种内竞争激烈,种内生态位很小,所以当与其他物种共存时并无明显优势;而在中高土壤盐分的环境中,盐地碱蓬由于受到盐分胁迫而使个体生长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同时这种环境胁迫也降低了种内竞争,所以最终结果是种内生态位比低土壤盐分时要大,也就是当与其他物种竞争时很可能会形成单优势种群落或盐地碱蓬的纯群落。  相似文献   

20.
不同立地条件下栓皮栎人工林群落生物量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业资源管理》2016,(3):67-73
比较了河南省境内不同立地条件下栓皮栎人工林5个分布区生物量的分配特征。结果表明:黄棕壤上的栓皮栎林生物量最高,为138.63 kg/m2,棕壤其次,褐土上的栓皮栎人工林生物量最低,仅为黄棕壤的72.62%;不同坡向的栓皮栎林生物量平均值大小顺序为西南南东南东北北西北;不同的土层厚度对栓皮栎林的生物量影响显著,不同土壤厚度的生物量大小顺序为(60~80cm)(40~60cm)(20~40cm)(0~20cm),随着土层厚度的加深,林地生物量迅速增加;不同坡位生长的栓皮栎林生物量有所差异,林分生物量大小顺序为下坡上坡中坡,但差异不明显;海拔对栓皮栎人工林生物量没有显著的影响,栓皮栎林在海拔700~1 300m之间生长状况最好,随着海拔的升高,生物量呈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