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基于广州市儿童公园项目的建设背景,从工程选址、公园定位、选择儿童活动项目3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广州市儿童公园的空间布局和场地设计的要点。广州市儿童公园设计以"积木"为主题,"成长足迹、筑梦之路"为理念,突出自然生态、科普文化、亲子交流,围绕儿童成长的年龄层次和探索认知的规律,打造八大亮点,重点攻克儿童安全、配套设施的设计。建成的广州市儿童公园传承了老儿童公园的印记,符合新时代广州居民的需求,引领社会更关注儿童健康成长和后来的一大批儿童专类公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广州市建成并开放了13个儿童公园,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地形地貌及建设特色,依据不同的条件,因地制宜为儿童提供安全、生态、彰显天性的自由玩乐场所。在13个儿童公园中,广州市儿童公园是其中唯一的市级儿童公园,其设计建设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规模日益扩大,民间传统游戏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局限,与当代社会之间的断层也越来越明显。儿童天性好玩,而游戏则是他们认知这个世界的第一步,对于儿童的成长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根据对广州儿童公园、社区活动空间的现状了解,发现大部分公园与社区空间存在儿童的游戏器材单一、规则束缚、功能空间不合理、对于激发儿童的兴趣与启蒙儿童思想较弱等问题。民间传统游戏是中华民族文化优秀的瑰宝,是几千年来人们在实践、生活中而积累出来的,现代社会需要它们,儿童更需要它们。重点阐述了运用传统游戏的共性与特性结合贯穿全园的岭南醒狮文化,新旧结合,创新传承,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  相似文献   

4.
基于色彩心理学的广州儿童公园硬质景观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视觉是人类的第一感官,色彩对于儿童的成长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儿童公园中色彩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广州市新建成的13个儿童公园中选取5个代表性儿童公园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色彩心理学的原理,采用现场调研和问卷调研两种方法,对公园的硬质景观分类进行研究,其中针对入口及游戏设施进行重点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儿童公园色彩设计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儿童公园属于城市公园中的专类公园。目前国内对儿童公园的分区规划尚未形成明确的共识。文章针对国内一些城市即将开展多个综合性儿童公园建设的情况,归纳并讨论在较完善的综合性儿童公园体系下,全市性、区域性和社区性儿童公园应如何按照儿童不同年龄段要求合理地进行分区规划及设置内容,并提出相关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城市化的发展,中国多数城市普遍建设了轨道交通,如地铁等,这为居民出行提供了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由于车辆的运行而造成的地表振动、噪声等问题。作为景观设计师,借以合理的景观手段可以让振感这一"问题产物"变成可以去感受和体验的"新型景观元素",服务于城市居民,增加居民对城市有特色场所的感知。儿童天性活泼好动且具有好奇心,对于新事物有一定的探索欲,将振感与儿童公园融合无疑是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型景观,本文以上海市海伦公园景观改造为例,展示振感与景观设计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儿童公园公益性主题活动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更好地发掘城市儿童公园的社会效益,在对广州市儿童公园的公益性主题活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儿童公园参与主题活动的游客群体的特征和需求,并以其中3个典型案例探讨在儿童公园举行主题活动值得发掘的主题、内容、形式和策略,希望籍此帮助完善公园活动组织体系,提供公益性主题活动组织和公园管理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广州海珠儿童公园立体绿化的景观营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主打"生态性""自然性"招牌,号称"广州最生态自然的儿童公园"的广州海珠儿童公园,以园中立体绿化的景观营造为切入点,探讨公园四种立体绿化类型:塑石假山式立体绿化、柔性屋顶绿化、简式屋顶绿化、辅助构架式立体绿化。这些不同的立体绿化形式在公园中的运用对广州城市化景观的建设、园林景观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2013年广州市启动“2+12”儿童公园建设,即规划建设2个市级儿童公园、12个区级儿童公园。文章结合广州儿童公园建设现状,简要介绍了本次行动的发展进程,并在对政府公示的13个儿童公园方案进行归纳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儿童游戏场所的发展趋势;针对当前以“定型设施”为核心的儿童游乐场,提出以“自由场所”为核心的设计理念和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0.
《广东园林》2017,39(1)
<正>2017年1月25日—2月19日,第23届广州园林博览会在广州市儿童公园及流花湖公园举行。本届园博会由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主办,以立体花坛、艺术园圃、花海、花带、艺术插花、盆景、奇石等形式展示并配合植物造景。布展面积达25万m~2,以石竹、金鱼草、郁金香、冰岛虞美人为主题花卉,配以天竺葵、矮牵牛、紫罗兰、万寿菊、一串红、凤仙花等,共布置花卉60万盆。其中,广州市儿童公园会场以"绿野仙踪花城逐梦"为主题,以立体花坛、花海等公共景观为主线,辅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儿童公园及儿童游戏类型,儿童公园设计应注意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儿童公园按儿童年龄段和游戏性质进行的功能区划分与规划,以及场地、设施、植被等设计。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目前儿童公园很多只是单调的娱乐设施添加的初级设计阶段,不能很好地培养和锻炼儿童未来所需具备的各种能力及儿童对娱乐的复杂要求,总结了儿童公园设计发展三大新背景:适应"少年儿童友好型"的城市建设、积极探讨游戏与儿童发展的关系、深入儿童心理学,并从主题创意性、游戏艺术性、空间趣味性、自然互动性四方面初步探讨了儿童公园设计发展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
采用网络文本分析法,从大众点评、携程网、高德地图、百度地图、新浪微博5个网站抓取评论文本,以此为研究样本,利用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从游客认知、情感等方面挖掘游客对广州市儿童公园的旅游形象感知。结果表明:游客对广州市儿童公园的旅游形象感知主要呈现出积极的态度,尤其对于在公园开展的休闲娱乐活动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而消极感知主要来自自然环境、设施服务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设施服务质量、发挥公园优势、加强人员培训管理3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广州市儿童公园中植物科普教育类活动项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广州市13个儿童公园中植物科普教育类活动项目的类型、管理形式、使用状况和使用评价,并结合广州家长及儿童对植物科普教育活动项目的偏好与需求调研结果分析,探讨该类型活动的组织模式和开展方式,总结成功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丰富植物资源、规划科普场地、增加活动项目、完善公园管理、培训科普人员等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儿童公园自然教育内容与形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科普教育作为自然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对广州市6个儿童公园的实地调研,了解以植物科普为主的自然教育现状,并总结现有的儿童植物科普教育内容及形式;结合优秀植物科普案例,梳理、分析获得植物科普内容可分为植物基础知识、养护栽植、自然审美、文化精神4类。此外,对科普实现形式进行重点分析,探讨"展示型"科普展示牌的设计思路以及科普植物选材,以及对"参与型"植物科普课堂活动的实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张晓燕  李宝丰 《绿色科技》2012,(12):130-132
指出了儿童公园的设计需遵循儿童的特点和天性来进行,使之成为孩子的乐园。通过探究亨廷顿植物园中的一小型儿童公园的设计理念及方法,对现代儿童公园的设计进行了研究,以期对我国儿童公园设计有所启发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调查广州市萝岗区香雪公园、创业公园、玉树公园和儿童公园的植物生长状况及景观特点发现,4个公园里营造的植物景观在植物种类应用上相似,但因定位不同,所形成的景观又存在一定的差异。游园人数对植物景观有一定的扰动,影响景观的维持。建议丰富公园内的植物种类,充分发挥植物的空间隔离作用,并且加强公园的内部管理,以营造舒适的游憩环境。  相似文献   

18.
公园是供大众游玩、欣赏、休息以及开展文明宣传及锻炼身体等活动的场所,因其具有较完备的服务设施和舒适的绿化环境的公共绿地,因而具有改善城市生态、防火、避难场所等作用。榆林市东沙生态公园为了提高居民的归属感,将榆林市传统文化与其巧妙的融合,以开放性、生态性和民俗文化传承为设计理念,公园规划了不同的景观节点,布置了丰富的景观小品,将传统文化元素在公园中全面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凤凰文化是中国吉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凤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保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酒店景观设计的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营造离不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撑,如何将凤凰文化融入酒店景观设计是实现其传承和创新的一种良好途径。以桂林阳朔丽水酒店景观设计为例,为将中国传统凤凰文化应用于酒店景观的设计中,重点从设计理念、设计原则、设计主题与目标、设计文化元素提取、功能分区、组团景观文脉解析、景点营造等方面探讨了凤凰文化在酒店景观中的传承与创新应用。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儿童心理及在环境中的特点,结合儿童公园设计的原则,指出了出现有儿童公园设计的不足,从心理需求、细节设计等方面探索了儿童公园创新性设计思维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