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针对2015年大连市的一次高浓度臭氧污染过程的气象条件、污染物浓度和污染气团轨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该次臭氧污染过程中浓度变化规律、本地生成特征、区域传输特征及污染成因。结果表明:4月25日,臭氧达到中度污染,高温、强光照下本地光化学反应生成大量臭氧是内因,低压辐合、逆温、风速小等不利气象条件导致高浓度臭氧难以扩散是外因;4月26日,臭氧维持轻度污染,是由于前一日臭氧本底值较高,叠加白天光化学反应生成导致;4月27日,臭氧维持轻度污染,并出现凌晨持续升高的现象,这与区域输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根据2018年遂宁市4个国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分析了臭氧污染的现状,研究了臭氧污染变化特征及污染原因。结果发现:2018年遂宁市城区臭氧小时平均浓度为147μg/m~3,在全省排行第11位,较全省均值高出15μg/m~3;臭氧高值浓度主要集中在4~9月,呈现出夏秋季节显著高于春冬季节特征;臭氧浓度日变化呈现出倒U型分布,一般在14~15时达到峰值。结合臭氧污染的现状,从全国污染状况、区域污染、氮氧化物浓度变化以及治理4个方面分析了臭氧污染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4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东北6个沿海城市大气中臭氧浓度变化为研究对象,选取2018~2020年6个城市共计77个国控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24 h连续监测数据,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分析了臭氧年均浓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8~2020年东北沿海城市臭氧浓度和臭氧污染日逐年下降,春夏季节臭氧浓度较高,超出二级标准,秋冬季臭氧浓度较低,符合二级标准。臭氧污染日基本集中在4~9月,其中,5~6月的臭氧污染日最多,臭氧日浓度最高;1~2月和11~12月臭氧日浓度最低,臭氧污染日为0;臭氧小时浓度6~7时为最低值,15~16时为最高值。  相似文献   

4.
根据2019年空气自动站监测数据,对比分析了东北沿海城市与我国其他污染防控重点区域的臭氧污染特征,并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阐述了东北沿海城市与内陆城市以及其他沿海城市臭氧浓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东北沿海城市受光照时长影响,臭氧小时浓度峰值出现时段较晚;在海陆风影响下,夜间可能也出现一次峰值。虽然臭氧年均值达标,但臭氧污染日占比较大,东北沿海城市的臭氧污染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5.
根据国家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2018~2020年监测结果,统计分析辽宁省14个城市77个监测点位的监测数据,重点分析大连市、丹东市、锦州市、盘锦市、营口市和葫芦岛市6个沿海城市。空间分布分析表明,臭氧污染空间上呈现西高东低的特征,2018~2020年全省臭氧污染逐年改善且高值区范围逐年缩小,沿海城市臭氧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持平;季节上臭氧污染春夏季高于秋冬季,空间上除冬季外均呈现西高东低的特征,沿海城市春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秋冬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20年1、4、6、10月作为四季的典型月份,全省及沿海城市臭氧空间分布符合相应季节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6.
利用激光雷达对东北沿海城市高空臭氧浓度进行了垂直观测,发现可以分析高空臭氧污染气团是否沉降至地面,进而判断臭氧污染来源是否为外部传输。结果表明:激光雷达垂直观测技术可以较好地应用于臭氧污染分析,尤其在判断臭氧污染来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大连市和营口市作为东北沿海城市的典型代表,在本地生成臭氧和外部污染传输单独发生时,臭氧污染情况较少,只有在二者共同作用下,才会发生臭氧污染较重情况。  相似文献   

7.
基于国控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数据分析了2017~2018年江津区城区大气中臭氧变化规律,研究了其浓度变化特征及相关气象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2017年、2018年,全年中臭氧(O3~8h)作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分别为53d和27d,臭氧污染问题比较突出。江津区O3小时浓度在日、月、季均呈明显的单峰分布。从4个季节平均峰值来看,臭氧浓度由高到低的季节依次是夏季、春季、秋季和冬季。臭氧污染以本地排放为主,臭氧浓度与气象因素的关系密切,O3浓度随太阳辐照、温度增高有明显的增加趋势,高温低湿有利于臭氧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根据盐城市大丰区2020年1月~2021年2月环境空气自动站臭氧数据,对臭氧质量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在2020年盐城市大丰区大气污染以臭氧污染为主,且污染较严重的情况集中在气温较高的4~9月份;臭氧浓度月变化呈双峰形,峰值分别出现在6月和9月,12月浓度最低。季节上,臭氧浓度呈现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变化特征。臭氧浓度的日变化趋势呈现出显著的单峰形特征;在空间上,人类活动量较大、周边建筑较密集区域的臭氧浓度高于远离"闹市"、地势较为开阔的区域;臭氧浓度与二氧化氮浓度呈显著的负相关;臭氧浓度与气温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并对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2019年5月与2017年、2018年同期威海市臭氧浓度特征,利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研究了威海市夏季臭氧浓度异常升高过程的气团来源及传输途径,对威海市臭氧污染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威海市自2019年5月以来,臭氧浓度超标天数达20 d左右且出现四次污染过程。通过综合分析表明,海陆风局地环流,西部或西南部污染气团的影响,以及NOx的外来输送或区域积累是造成臭氧浓度升高的重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臭氧防治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16~2019年宿迁中心城区四个国控站点O3浓度监测数据和欧洲中心(ECMWF)0.25°×0.25°的NetCDF资料和本地气象部门提供气象数据,分析了宿迁市O3浓度的分布特征,探索了研究气象条件对O3生成和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16~2019年宿迁市臭氧超标越来越重,臭氧超标开始时间提前至2月,臭氧超标结束时间延长至10月,整体臭氧污染态势严峻。结合气象资料分析,在无明显大尺度环流系统控制的稳定经向环流形势下出现臭氧污染的天数最多;在同时满足T平均不低于27℃且T最高不低于25℃、RH平均不高于70%且不低于50%和WS平均在2m/s^4m/s区间且风向为偏南风向时,臭氧易发生超标现象,超标率达75%,而三项均不符合时,臭氧超标率仅为9%。  相似文献   

11.
以滇西高原山地城市德宏州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德宏州近年来污染物变化特征,利用后向轨迹模型对关键污染过程主要原因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2015~2018年,芒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较好,各年度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2018年污染天数最多,2017~2018年污染程度相对其他年份较重,污染出现时段主要为1~5月,环境空气质量出现污染的天数中,首要污染物主要为细颗粒物和臭氧,典型污染时段环境空气质量受到一定外来生物质燃烧带来的传输贡献。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臭氧污染是当今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研究臭氧对植物作用的机理,并筛选出对臭氧污染抗性较好的植物材料在城市绿化上具有重要意义。抗性试验选择华南地区的乡土树种13种,对其抗臭氧污染能力进行了筛选,为城市环境保护林建设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树种质膜透性值增幅变化存在个体差异,麻楝、幌伞枫和大花第伦桃的升幅最大,分别为42%、30%和37%;杨梅、竹柏和桂花3个树种处理之间的差值最小,升幅为7%、9%和1%。这说明臭氧使植物细胞膜结构受到伤害,选择透性机能受损,质膜透性增大,不同树种对臭氧的抗性和适应性不同。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随着我国在低温脱硝领域研究力度的不断增强,涉及臭氧氧化脱硝等创新方式得以推广和落实。在此背景下,针对臭氧氧化脱硝的技术原理、优势作用,以及对臭氧污染的影响作用等内容,进行了细致性论证解析。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14~2017年九江市环境监测站环保资料和手工采集资料分析了九江市2014~2016年O_3时空分布。结果表明:九江市O_3浓度以年均20.9%的速率增加,九江市污染物超标(轻度污染)的60 d中有17 d为臭氧超标,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占全年的26.3%,且夏季臭氧污染呈现爆发性增长趋势。庐山气象台站O_3浓度始终高于其它站点。大量的植物源VOCs排放及适当的NO_x,及庐山的半山谷环境是致使其O_3浓度维持较高的原因;较低浓度的NO,较弱的滴定作用是其无明显日变化趋势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20年遂宁市城区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分析了2020年遂宁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和污染特征,从小时、月、季度及年现状对各污染物参数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20年遂宁市城区空气质量大幅改善,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5.1%,臭氧为首要污染物,大气中SO_2、NO_2、CO、O_3、PM_(10)和PM_(2.5)的年平均浓度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污染程度最重为春季的1月份,空气质量最好为秋季的7月和冬季的10月份;22时至第二天凌晨1时是每日污染峰值。最后结合本地大气污染特征,提出了4条防治措施:一是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严格控制工业能源消费总量;二是加强扬尘管控;三是严控露天焚烧;四是加强大气环境精细化管理,以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  相似文献   

16.
本世纪初叶加拿大和美国部分地区森林苗木上有些不常见的病害就已归因于本地区工业生产所发出的气体。今天,空气污染的急性和慢性两种状态对森林苗木的安全更具有严重的威胁。臭氧、氟化物和二氧化硫这三种主要危险物质目前可能越来越广泛了,它们是导致苗木严重疾病的因素。还有从现代化技术所造成的新的污染的化学形成物与气流中微小污染粒子结合,也给苗木带来更多的毒性。臭氧(O_3)臭氧是都市近郊所形成的化学烟雾中的主要组成物。在北美温带地区,这种氧化物比较其他污染物给植物带来的灾难更多些。  相似文献   

17.
敏捷 《云南林业》2006,27(2):22-22
霉菌是水果蔬菜贮藏中最常见的有害微生物,它具有较强的耐受力,在0℃左右的冷库内仍能生存繁殖,对消毒剂具有较强的抵抗力,是引起果蔬腐烂变质的主要原因。臭氧具有杀菌力强、菌谱广、可自行分解,不产生残余污染的优点。因此,用臭氧杀菌防霉,能延长果蔬类贮藏期,同时,臭氧能快速氧化分解果蔬呼吸排出的乙烯气体,降低了果蔬的新陈代谢,减慢了生理老化过程,因而可以保鲜。用臭氧保鲜的水果出库后,保鲜时间长于一般冷库保鲜的水果。同时,臭氧还能去除库内的异味。  相似文献   

18.
《技术与市场》2005,(12):10
霉菌是果蔬储藏中最常见的微生物,它具有较强的耐受力,在0℃左右的冷库内仍能生存繁殖,成为引起果蔬腐烂变质的主要原因.霉菌对消毒剂具有较强的抵抗力,而臭氧具有杀菌力强、菌谱广、可自行分解不产生残余污染的优点.因此,臭氧能对果蔬类杀菌防酶,延长储藏期;另一方面,臭氧气体能快速氧化分解果蔬呼吸排出的乙烯气体,乙烯是催熟剂,会增强果蔬呼吸,加速成熟过程.乙烯被分解后降低了果蔬的新陈代谢,减慢了生理老化过程,因而实现了保鲜作用.臭氧保鲜的水果出库后保鲜时间长于一般冷库保鲜的水果.同时臭氧还能去除库内异味.  相似文献   

19.
采用2015~2017年咸宁城区空气自动监测数据,对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6种主要大气污染物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其现状污染特征和变化规律,对咸宁市城区大气污染成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0.
目前,桶装水用饮水机存在严重的污染问题,这种污染主要是饮水机放水时桶内产生负压使外面的空气进入水桶所致。臭氧是广谱、高效、快速杀菌剂,它可迅速杀灭各种细菌、病毒、病原体及微生物,当臭氧溶于水中后能更强、更快的杀菌消毒,从而有效地解决了桶装水的消毒、灭菌、保鲜。但是,由于其存在手动控制不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