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棘胸蛙是广泛分布于我国南部与越南北部山区的大型蛙类,其对水质、地质、气候等环境因子的要求较高,是环境监测的重要指示物种。其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市场需求大,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蛙类。由于栖息地环境的破坏以及人为过度捕杀,导致其种群数量锐减。人工养殖棘胸蛙是缓解其野外生存压力、满足市场的重要途径,本文对棘胸蛙人工养殖过程中的成蛙驯养、种蛙繁殖、孵化与蝌蚪饲养、生态因子、疾病防控等几方面的内容进行总结概述,旨在为棘胸蛙人工养殖技术、养殖标准与养殖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当前棘胸蛙人工养殖过程中相关问题以及贵州山区产业化过程中难点和重点的剖析,总结了多年养殖试验过程中的一些经验积累和体会,提出了养殖场地选择与构建、环境调控、亲蛙来源与管理、产卵与孵化、蝌蚪变态期调控、幼蛙培育等关键技术及其注意事项。旨在为贵州山区棘胸蛙养殖的农户、企业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贵州山区在棘胸蛙育苗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点和共性问题,总结并梳理了在贵州山区棘胸蛙育苗过程中的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了环境条件及养殖设施、饲料、亲蛙的选择与培育、产卵与孵化、蝌蚪培育、幼蛙饲养、环境管理与调控、环境敌害控制与病害防治等相关技术环节和要点,以期为贵州山区棘胸蛙规模化的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棘胸蛙不同阶段蝌蚪机体性能与外形上会产生不同的变化,因此养殖过程中必须按照不同阶段针对性地进行科学养殖,确保蝌蚪在各个生长阶段都能够安全快速地生长发育。对此展开探究,概述了蝌蚪生物学特性,叙述了养殖池的建设条件,并围绕棘胸蛙特性对养殖技术进行了解析,提出了养殖技术要点与关键,以期为棘胸蛙蝌蚪期养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日前江津市天然棘腹蛙养殖场经过4年与有关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展开了广泛的合作,积极探索开发四面山野生棘腹蛙资源。现已基本掌握了四面山野生棘腹蛙的人工驯养繁殖和高密度养殖等技术,初步形成一套较为完整并适应当地林区生态条件的繁育技术体系。在商品化养殖、产品加工和贮运以及产业链的延伸等方面均取得了较为成功的经验。截至2004年底。  相似文献   

6.
采用样线(样带)调查的方法,对浙江省龙泉市辖区内的野生棘胸蛙资源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普查。经调查发现,龙泉市资源总量约7~9万只,种群平均密度为29.8只/平方公里;在典型栖息地内,种群密度超过1000只/平方公里,是目前已知的棘胸蛙最高种群密度区。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棘胸蛙资源存在着局部环境遭破坏、栖息地缩小、水体和噪音污染、非法捕捉等受胁因素。提出了应加大宣传力度、强化资源监管、完善监测体系、制定专项规划、治理水源污染、改善栖息环境、加大原种保护、合理开发利用等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棘胸蛙的人工驯养繁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棘胸蛙是可以进行人工驯养繁殖的,但成本较高;人工催情产卵效果明显,孵化率高,孵出的蝌蚪生长较快并且整齐,这有利于人工喂养;诱导刚变态幼蛙尽快开食,是幼蛙饲养成功的关键;水源的管道流水要直接冲向产卵、繁殖池,这对自然产卵是至关重要的,因静水不利蛙的自然产卵。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棘胸蛙野生种群分布与景观生态稳定性的关系,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采用样带、样方法对炎陵县境内不同生境中的棘胸蛙野生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结合湖南省"十三五"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应用稳定性评价模型对炎陵县景观生态格局稳定性进行分析,并与棘胸蛙野生种群分布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棘胸蛙野生种群数量较少,为82811只±26279只,主要分布于炎陵县东部景观生态稳定性较好的天然阔叶林生境中;景观生态稳定性较差且生境破碎化严重的区域分布较少甚至没有。  相似文献   

9.
从患病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中分离到三株细菌,将分离株制备的菌液分别采用口服、肌肉注射、皮肤损伤浸泡、皮肤不损伤浸泡4种方式回归感染棘胸蛙,结果显示,除口服方式外,其他各种感染途径均能使棘胸蛙发病并导致死亡,且对蛙有较强的致病性。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试验、16S r DNA序列等方法鉴定该致病菌株为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同时,通过抑菌圈法研究了该菌株对12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显示:该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奈替米星高度敏感,对青霉素、新霉素、林可霉素、先锋霉素、氯霉素、吡哌酸、头孢哌酮、庆大霉素、红霉素不敏感。  相似文献   

10.
铁力林蛙养殖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力林蛙养殖户在人工养殖林蛙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特别是近几年,在林蛙研究所的直接参与试验研究下,人工养蛙技术得到进一步完善,养殖规模逐年扩大,养殖数量逐年增加。为使人工养殖林蛙技术逐步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由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铁力市中国林蛙研究所起草的《铁力林蛙养殖技术规程》,经伊春市技术监督局批准,已在铁力区域范围内试行。《铁力林蛙养殖技术规程》对种蛙选择、蛙场建设、饲养管理、林蛙越冬、病害预防等诸方面均做了具体阐述和要求,对林蛙养殖业业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中国林蛙全人工养殖业发展现状,结合铁力全人工养蛙的研究成果,重点阐述了全人工养殖林蛙过程中的幼蛙育成管理、廉价饵料繁育、林蛙越冬技术、生殖休眠期管理及疾病预防等方面内容,旨在通过“分析”和“阐述”,能为我国林蛙全人工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和养殖技术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林蛙全人工养殖技术(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林蛙是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经济动物。林蛙油是我国名贵药材,蛙肉细嫩,味道鲜美,是宴席上的美味佳肴。但是,当前农村养殖林蛙,大部分采用半人工养殖,其缺点是蛙回收率低。章介绍了中国林蛙全人工养殖技术,其中包括场地选择;种蛙选择;蛙卵采集;卵的孵化;蝌蚪的饲养管理;变态期的管理;幼、成蛙的饲养管理;冬眠和越冬管理;林蛙的敌害;林蛙的病害;活饵料繁殖法等。  相似文献   

13.
《技术与市场》2001,(11):34-34
1.生活习性 泰国虎纹蛙为水陆两栖动物,喜欢群居,不怕人,适合高密度养殖,其貌如本地田鸡(中国虎纹蛙),体重可达350克,蝌蚪为肉食性,自然条件下,以浮游生物为食,人工饲养可投喂含动物蛋白为主的配合饲料,成蛙食陆生昆虫,可投喂配合饲料。 2.蛙苗的繁殖 2.1种蛙的选择。选体表光滑,皮肤富有粘液,体格强壮,无病无伤,生长发育良好的蛙作为种蛙。母蛙要求达250克。 2.2种蛙抱对、产卵与受精。水温上升到20C时,雄蛙开始浮于水面鸣叫并追逐雌蛙,最后雄蛙跳到雌蛙背上,前肢搂紧雌蛙腋下,两泄殖孔相互靠近。…  相似文献   

14.
中国林蛙是一种具有高级营养价值的经济动物之一。其林蛙油是我国名贵药材,蛙肉细嫩,味道鲜美,是宴席上的美味佳肴,但是,当前农村养殖林蛙,大部分采用半人工养殖,其缺点是蛙回收率低。该介绍了中国林蛙全人工养殖技术,其中包括场地选择;种蛙选择;蛙卵采集;卵的孵化;蝌蚪的饲养管理;变态期的管理;幼、成蛙的饲养管理;冬眠和越冬管理;林蛙的敌害;林蛙的病害;活饵料繁殖法等。  相似文献   

15.
中国林蛙全人工养殖技术(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林蛙是一种具有高级营养价值的经济动物之一。其林蛙油是我国名贵药材,蛙肉细嫩,味道鲜美,是宴席上的美味佳肴,但是,当前农村养殖林蛙,大部分采用半人工养殖,其缺点是蛙回收率低。该介绍了中国林蛙全人工养殖技术,其中包括场地选择;种蛙选择;蛙卵采集;卵的孵化;蝌蚪的饲养管理;变态期的管理;幼、成蛙的饲养管理;冬眠和越冬管理;林蛙的敌害;林蛙的病害;活饵料繁殖法等。  相似文献   

16.
隆肛蛙是我国中西部林区较常见的大型无尾两栖动物,体型肥硕,屠宰胴体重超过40克,肉味鲜,躯体、胆汁入药,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利用林区丰富的溪流资源,半野化养殖隆肛蛙,合理猎捕,能够增加林区群众的收入。一、生态习性和试验地概况隆肛蛙栖息生活环境为海拔500—1800米山地林区中的小型溪流,需水质清纯,水流稍急,溪底多石,岸边苔多草密,四周林灌丰茂  相似文献   

17.
水蛭的医用价值被广泛受到关注。水蛭体内含有多种药用成分。以水蛭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中成药,已投入大量生产。仅国内每年就需上千吨,日本等国也从我国大量进口,但由于化肥、农药的广泛使用,以及人们对野生水蛭的掠夺性捕取,造成了货源奇缺,有价无货,价格连年攀升,人工养殖有利可图。 山东省沂水县道托乡刘家上庄村村民刘元堂利用闲置的沟渠、池塘养殖水蛭,每年纯收入三万元以上。据刘元堂介绍,水蛭生活于坑塘里,生命力极强、繁殖也快。水蛭易饲养管理、食性广,主食螺类等无脊椎动物。人工饲料主要是各种动物血液,每周喂一次即可。种蛭以早春放养为佳,一亩水面投20千克左右的种蛭。种蛙以金钱蛭为最好。水饺雌雄同体、异体授精。种蛙5月初开始产卵,每条种蛙一次可繁殖60条~80条幼蛙。幼蛙于6月大量出现。幼蛙生长迅速,约经9个月即成商品蛙。亩产干蛙240公斤~320公斤,除去人工、承包费,亩可收益三万余元。当年饲养当年受益。 人工养殖水蛙,规模可大可小,几乎不需要投资,管理也简单,效益甚高。国内开展人工养殖才刚刚起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联系人:王宪起 单位:山东省沂水县道托乡中心小学 邮编:276400养殖水蛭奔小康  相似文献   

18.
郑辉 《防护林科技》2014,(9):122-123
阐述了中国林蛙半人工养殖的基础设施设置和种蛙选择、产卵孵化、饲养变态、放养上山等技术措施,旨在为中国林蛙养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国林蛙人工养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中国林蛙人工养殖技术的研究,对林蛙在各生长发育阶段如卵的孵化、蝌蚪的饲养、幼蛙的饲养及成蛙的越冬等技术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资建勋  蔡智 《中国林业》2011,(16):42-42
近日,两名湖南省林业厅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专家专程来到湖南省桃源县九溪乡村民向治中的蛙田里,为其指导生态养蛙技术。据悉,向治中的养蛙项目.是桃源县重点推荐的桃源首家生态养蛙项目,目前养殖规模达12亩,采取人工养殖蚯蚓和诱蛾灯为青蛙提供食源。通过专家现场鉴定,其养殖规模和养殖技术已基本成熟,省林业厅将为其颁发桃源首家青蛙《重点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