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花境在广州市城市园林景观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存在可持续性差、资源消耗量大、养护成本高等问题。通过实地调查广州市14处公共绿地,包括5处公园绿地、4处广场绿地和5处道路绿地,共计70组公共绿地花境,并拍照记录,总结出花境营造常用植物种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常用植物的节约性进行评价,筛选出节约型花境植物,以期为广州市节约型花境建设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广州公共绿地常用花境植物共计131种,隶属于59科117属,其中节约型花境植物共72种,值得在节约型花境营建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北京与广州城市公园花境植物应用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植物材料是花境景观效果的基础,花境植物种类多样、色彩丰富、配置灵活,南北城市的花境植物不同,直接影响了其在城市园林植物配置与景观效果。以北京、广州两地各5个效果良好的花境为实例,对比与分析两地花境营造的植物选择、配置与造景效果等,结果表明:调研的北京公园花境植物应用了63种,隶属36科59属,其中常用的有49种;广州公园花境植物应用了71种,隶属40科62属,常用53种;两地共有种16种,隶属14科16属;北京公园花境素雅而富有野趣,广州公园花境精致而色彩斑斓。  相似文献   

3.
根据调查,广州锦绣香江花园的花境植物种类丰富,以彩叶植物为主,注重花境植物形态的组合和色彩搭配;主要的花境应用形式是因地制宜的林缘花境、路缘花境、路中双面花境、阴地花境等。在调查的基础上总结花境目前存在维护费用高、花境植物未专业化供应、四季季相不分明及花境植物种类品种须进一步选择等问题,建议广州园林管理部门通过重点市政工程推广花境,逐步发展花境植物供应市场,在花境推广中对花境植物作长期的选择,并建议广州可因地制宜发展阴地花境。  相似文献   

4.
宿根花卉在现代园林景观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解宝鸡市园林花境中宿根花卉的应用现状,选取10个具有代表性的花境,对宿根花卉的观赏特征(花色、花期、叶色、株高等)、生长适应性、使用频度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宝鸡市园林花境中常用宿根花卉有20种,分属12科;宿根花卉较其他花卉种类具有明显的优势,并从植物生长适应性和造景等方面提出多选用乡土树种、多年生球宿根植物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2018年春节期间深圳综合性公园花境景观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2018年春节期间对深圳市10个全市性、区域性的综合公园进行了调研,分析了公园花境的植物种类、色彩、花境种类和景观提升效果。结果显示,深圳公园花境植物应用种类丰富,隶44科64属68种,多以颜色鲜艳的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和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乡土植物应用不高,花境种类以路缘花境为主,景观效果良好。建议花境的打造尚可从丰富花境植物种类、增加园区特色花境、转变花境设计理念和绿化主管部门统筹评比4个方面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6.
广深地区市政类花境的应用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市政类花境是应用于城市公园、道路、广场等区域的花境。通过实地调研与分析市政类花境在广州和深圳的应用情况,得知广深地区常用的市政类花境植物共有173种,隶属于56科134属,其中灌木66种,草本106种,木质藤本1种,分析了单色系组团、双色系组团、多色系组团3种的花境应用配置模式。同时从城市绿化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强化花境植物种类选择,加大乡土草花植物培育力度;优化花境配置结构,确保合理的种植密度,加强病虫害的监控与防治,提高养护管理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花境是一种极具美感的自然式植物配置形式,它起源于西方,在国外的应用历史悠久,但在我国的应用还不多。通过对长沙市典型的一些公园、居住区、道路和休闲广场等地的植物景观进行调查,发现长沙市的植物景观设计开始注重花境的运用,目前长沙市应用的花境形式主要有草坪花境、路缘花境、林缘花境、墙垣花境、滨水花境,花境植物种类共43科59种,其中应用较多的有22种。针对目前长沙市花境的应用不广泛、品种单调,植物种类少,设计手法不成熟等问题,提出政府管理部门应给予重视,大力开发乡土野生植物,适度引进新优品种,并提高花境设计师设计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广州地区花境植物资源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罗造  张芬  周厚高 《广东园林》2012,34(5):52-55
根据国内外资料和实地调查初步了解广州地区的花境植物资源状况。由研究可知广州地区现有花境植物种类207种,隶属68科167属,可分为镶边或前景植物、中景植物、远景植物3类,并提出值得在广州地区推广的花境植物种类。  相似文献   

9.
广州素有"花城"之称,花境植物在广州城市公园的应用广泛,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文章对广州市6个城市公园的花境植物应用及其配置模式进行调研分析.结果显示,广州公园常用花境植物95种,隶属61科88属;常用的4种配置模式分别是观叶灌木+观叶草本+观花草本、观花灌木+观叶灌木+观叶草本、观花灌木+观叶灌木+观叶草本+观花草本、观叶灌木+观叶草本;运用乡土植物或热带亚热带植物进行花境配置,能体现岭南特色及亚热带风情,然而花境应用中存在乡土植物较少,人工痕迹较为明显,自然野趣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2019年11月30日—12月3日,广东园林学会联合国内优势单位,在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成功举办第三届花境营造师研修班。来自9家单位的35人参与培训。本次研修班授课内容分为理论讲授、实地考察、设计指导及实景施工4部分,通过对深入介绍国内外花境发展历程、特点、优势,赏析华南地区常用花境植物种类与优秀花境作品,提高学员花境美  相似文献   

11.
华东地区花境植物的选择与基本布置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数年深入调查,根据花境特点筛选了部分适宜华东地区应用的花境植物种类、探讨了花境植物的选择和基本布置手法,对发挥花境的优势,提升其应用水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园林绿化的快速发展,花境园在园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北龙湖湿地公园54个花境园为研究对象,对该区域花境植物种类、使用频次、应用情况以及花境色彩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花镜植物共80科、213属、320种,优势科为菊科、禾本科、唇形科、蔷薇科、百合科、马鞭草科、玄参科;花镜园中使用植物主要以多年生草本为主,其次是灌木,使用频次较高的植物为亮晶女贞和松果菊;花镜整体以紫色系植物居多,其次是黄色系、红色系植物。结合北龙湖花境植物的分析研究,对花境植物优化配置以及花境材料的选择提出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3.
罗真  杨柳青  朱小青 《绿色科技》2014,(3):215-216,218
对长沙3个大型城市公园进行了实例调查,结果表明:混合花境在长沙城市公园中的应用形式主要有单面观赏、双面观赏和独立式观赏,运用的植物种类34种,存在的不足主要是应用不够广泛,植物种类过于单一以及后期养护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包括公园管理部门应推广混合花境的种植,建立专门的花境养护小组,在混合花境设计时要注重草本植物与灌木的搭配种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第6届江苏省园博园花境建设的特点、常用花卉植物以及施工养护的调查分析,对园博园及其它园林景观中花境的配置与应用提出具体做法,并对创新花境类型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5.
百花山野生花卉在夏季花境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百花山野生花卉资源的调查和整理,筛选出了可在夏季花境中应用的种类,重点介绍了在夏季花境的色彩设计以及立面设计提供的植物素材。  相似文献   

16.
对贵阳市登高云山公园中的花镜植物进行了调查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登高云山公园中,花镜植物种类53种,隶属34科47属,在所有类别花境植物中,禾本科植物优势最大、菊科其次。针对本土植物运用较少,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对花境植物群落景观提供植物选择和结构优化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广州园林绿地节庆主题花境与花坛为研究对象,通过对7个代表性园林绿地花境或花坛的实地调查,分析其应用的植物种类与配置、设计手法等。结果显示,应用的植物共78种,隶属45科72属;节庆主题花境与花坛根据主题可梳理为传统节庆、红色节庆、大型会议与活动、城市生活4类。基于对不同主题花境与花坛的应用特点与配置手法的分析,以及创新表达方式、合理选择植物、融入地域文化等的优化策略,凝练出具有广州花文化、岭南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的节庆主题花境或花坛的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出适合广州夏季花境应用的植物,对广州花境植物资源展开实地调查,运用层次分析法,从观赏性、适应性和种植养护3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广州夏季花境应用频度较高的植物有80种,隶属于45科71属,筛选出其中16种观赏价值高、生态适应性强、养护管理投入少的Ⅰ级花境植物;在准则层中,观赏性的权重值最大,在指标层中,花色和花量的权重值较大,因此在花境的植物配置中应重视色彩设计;广州夏季应用的花境植物以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为主,乡土植物应用较少。  相似文献   

19.
对近10年国内发展较快的省市花的境植物种类选择和适应性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提出了国内花境植物种类选择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针对花境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意义,进一步阐述了花境植物材料的选择、可用于花境的植物材料、花境的设计要点等,并在城市园林造景中推广花境的应用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