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项目用地与生态用地的内涵,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从土地规则,项目设计,项目生产等方面探讨了项目用地与生态用地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赵鹤 《中国林副特产》2015,(2):78-79,83
为了进一步科学利用林地资源,更好服务林下经济生态发展,基于TRIZ的技术矛盾理论,分析了在发展林下经济过程中科学合理用地的问题,确定了种养面积、密度以及土地利用时间与环境影响之间的技术矛盾可分别定义为静止物体的面积、物质或事物的数量、静止物体作用时间与物体产生的有害因素之间的矛盾,根据已确定的技术矛盾参数,通过查阅矩阵,得到代表解决矛盾的发明创新原理分别是22号变有害为有益原理、1号分割与切割原理、40号应用复合材料原理,从而提出了林下经济科学用地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在国家全力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的大背景下,建设用地污染修复治理已经成为增加建设用地面积、保证生态安全的重要途径。其中,如何利用完备的工程技术手段解决污染土地修复治理显得尤为重要。以某建设用地污染土体修复治理项目为例,全面阐述了污染场地调查评估、技术筛选、资金预算等重要环节和过程,为其他同类污染场地修复治理项目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生态用地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调节功能,是表征一个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好坏的"晴雨表",对国内外生态用地的概念、分类进行了系统的综述,提出了应根据研究区域的生态功能特点进行生态用地概念的界定和分类,探讨了生态用地的研究方法并比较它们的利弊,展望了生态用地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5.
周永兴 《林业调查规划》2020,45(1):164-167,172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是党中央治国理政坚强意志和决心战略,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3条控制线之一,科学评估生态保护红线是落实中央战略意志,实施国土空间管控,促进地方管理事务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文中阐述云南省现有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情况,分析尚存在着的生态保护红线与现状地类、规划、各类矿业权的交叉冲突以及与自然保护地矛盾冲突等问题,挖掘存在问题的原因,从评估目标、技术准备、评估工作的组织实施以及自然保护地调整、生态保护红线调整、3条控制线重叠的协调等方面对生态保护红线评估工作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6.
在城镇空间剧烈增长的态势下,基本生态控制线大量划定,成为规划区绿色生态空间保护和城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基于安徽省宁国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实践,探讨以生态敏感性评价、生态干扰分析为依据的基本生态控制线、规划区绿地系统分类规划耦合机制和实施路径,构建以绿地空间布局为依托和具体承载、以基本生态控制线空间管制要求为核心和实施依据的规划区绿地分类发展规划,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规划区绿色空间,适应高密度用地背景下高效多元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7.
在城镇空间剧烈增长的态势下,基本生态控制线大量划定,成为规划区绿色生态空间保护和城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基于安徽省宁国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实践,探讨以生态敏感性评价、生态干扰分析为依据的基本生态控制线、规划区绿地系统分类规划耦合机制和实施路径,构建以绿地空间布局为依托和具体承载、以基本生态控制线空间管制要求为核心和实施依据的规划区绿地分类发展规划,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规划区绿色空间,适应高密度用地背景下高效多元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近几年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极为迅速,这其中也包括城郊道路的建设,公路的修建促进并加快了沿线区域经济的发展,但同时道路的兴修势必造成沿线地区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的生态问题,甚至造成不可逆的影响。为解决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促进两者协调发展,以高坪区青莲至八角大田段道路建设工程项目为依托,结合项目工程施工特点,分析了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并定量水土流失产生的环境影响,提出了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和项目建成后合理可行的水土保持方案,以及生态恢复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协调"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提出"要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绿色一体化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措施之一。由于城乡自然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形成了城乡生态产品供给与需求矛盾加剧、绿色建设布局与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工程建设项目、地质勘查需要临时用地的需求日益迫切,及时有效地进行临时用地复垦不仅是对"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有效落实,也是恢复区域土地生态的重要举措。如何做好建设项目临时用地复垦工作,充分释放土地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土地复垦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以广东省为例,针对建设项目临时用地复垦的发展历程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部门协同联动、加强建设项目临时用地动态监测监管、加强"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效能、增加群众参与监督等建议,以期为今后建设项目临时用地复垦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周晓霞 《绿色科技》2012,(7):260-262
指出了旅游区规划是为了保护、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旅游区,使其发挥多种功能和作用而进行的各项旅游要素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旅游区总体规划的重要任务是解决开发项目与旅游区用地的协调关系,其编制的主要内容包括旅游区的开发定位、划定旅游区的用地范围及空间布局、安排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内容、提出开发措施等。  相似文献   

12.
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重庆主城区生态用地的变化发展进行了探究,主要通过对重庆2001、2004、2007和2010年4个时期的Landsat~5遥感影像进行了处理和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0年间城市生态用地变化较大,农用地和林地在逐年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城镇工矿用地逐年膨胀;城市生态用地空间变化有阶段性,且在研究时段内一直呈现负增长,在2001~2007年,生态用地减少幅度有所变小,而在2007年以后,随着城镇工矿建设速度加快,生态用地面积进一步减小;城市生态用地空间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经济的发展,同时还受人口的增长,城市规划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安吉县为例,利用2005年和2015年夏季二期TM卫星影像数据,通过相关的热场和植被信息的定量遥感反演,探究安吉县域热场与植被的空间变化特点与过程,了解生态现状,明确今后生态建设中的区域重点,并提出重视区域分异、分区引导施策,从"水、田、村"入手、拓展生态用地空间,划定城市"生态绿线"、巩固扩展生态建设成果等增加安吉绿色空间、减弱城市热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了内蒙古森工集团在协调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的问题,并通过深入剖析这些问题之间矛盾与统一关系,提出了合理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5.
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重庆主城区生态用地的变化发展进行了探究,主要通过对重庆2001、2004、2007和2010年4个时期的Landsat-5遥感影像进行了处理和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0年间城市生态用地变化较大,农用地和林地在逐年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城镇工矿用地逐年膨胀;城市生态用地空间变化有阶段性,且在研究时段内一直呈现负增长,在2001~2007年,生态用地减少幅度有所变小,而在2007年以后,随着城镇工矿建设速度加快,生态用地面积进一步减小;城市生态用地空间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经济的发展,同时还受人口的增长,城市规划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潘世东  张卉 《绿色科技》2023,(4):235-239+271
准确地预测公路用地需求量,可以更合理地安排市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特别是公路用地项目,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以宣城市为例,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2020、2025及2030年公路用地的需求量,结果表明:(1)模型预测用地数据远小于规划用地数据;(2)其原因包括3个方面即规划设计层面、地方政府层面以及模型本身。公路建设是适应经济发展的必然所需,但若建设过度则造成资金和资源浪费以及养护成本的增加,同时也不利于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因此,建议在规划层面应以集约节约用地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对交通基础设施特别是公路项目进行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陕西省林业用地分类原则和依据的7个因子,并就依据诸因子区划商品性林业用地生态公益性林业用地的操作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我国森林公园绿色转型,引导森林公园绿色发展建设,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运用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等构建了森林公园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用此对湖南省天际岭国家森林公园2016年的绿色发展状况作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其绿色发展水平为良。为促进其绿色发展,提出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促进企业清洁生产、培养生态旅游新业态和完善绿色发展管理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林浆纸一体化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是解决造纸行业与森林资源稀缺矛盾的有效办法。金光集团APP通过将制浆企业、造纸企业、板材企业与营林造林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林板浆纸一体化产业链,达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划定自然保护区对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保护物种多样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保障人类生存发展所需的物质材料,而保护区的发展离不开合理、科学的管理规划,以及大量的资金投入。以本溪市和尚帽自然保护区为例,查阅了相关资料,探究了保护区内开展生态旅游的可行性,意在解决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增强区域范围内保护区的自给能力,完善区域内综合生态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