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柳杉锯材过热蒸汽干燥与常规干燥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柳杉锯材过热蒸汽干燥与常规干燥后锯材的干燥质量、微观构造和力学性能,探讨过热蒸汽干燥柳杉锯材的适用性,为柳杉木材的高附加值利用、降低加工过程能耗、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依据。【方法】分别进行过热蒸汽干燥和常规干燥试验,依国家标准对干燥质量和力学性能进行检测,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不同干燥条件下木材微观构造的变化。【结果】50 mm厚柳杉锯材过热蒸汽干燥的干燥周期为110 h,平均干燥速率为1.18%·h-1;而常规干燥的干燥周期为193 h,平均干燥速率为0.64%·h-1。从含水率和应力方面分析,过热蒸汽干燥锯材在终含水率、厚度上含水率偏差以及残余干燥应力指标上的干燥质量等级为一级,常规干燥锯材在厚度上含水率偏差和残余干燥应力指标上的干燥质量等级为一级,终含水率指标的质量等级为二级,2种干燥方法锯材在含水率分布和残余干燥应力方面无显著差别;从外观干燥缺陷质量方面分析,过热蒸汽干燥锯材在顺弯、横弯和扭曲指标上的干燥质量等级为一级,翘弯指标的质量等级为二级,常规干燥锯材的可见干燥缺陷质量指标等级均达到一级。力学性能方面,过热蒸汽干燥锯材的抗弯弹性模量均值为5 508.37 MPa,略高于常规干燥锯材均值(5 237.52 MPa);过热蒸汽干燥锯材的抗弯强度均值为32.35 MPa,略低于常规干燥锯材均值(34.13 MPa)。对干燥锯材微观构造进行观察发现,过热蒸汽干燥后木材的纹孔膜破裂及脱落的数量和程度大于常规干燥,因此可增加水分的迁移途径,提高木材的渗透性,从而使干燥速率显著提高。【结论】干燥方法对锯材干燥速率具有极其显著的影响,过热蒸汽干燥比常规干燥的干燥周期缩短43%,干燥速率提高84%;干燥质量和力学性质方面,除终含水率和翘弯翘曲度外,2种干燥方法的干燥质量无显著差别;过热蒸汽干燥锯材的孔隙度大于常规干燥是造成过热蒸汽干燥速率显著提升的原因之一。总体分析,过热蒸汽干燥柳杉锯材质量可满足木制品对于干燥质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以20 mm厚速生杨木锯材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常压过热蒸汽干燥和常规-过热蒸汽联合干燥两种方法对其进行干燥处理,系统研究了干燥方法和条件对杨木锯材干燥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过热蒸汽干燥的温度及含水率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联合干燥时间较常规干燥缩短2.5~3倍,能显著提高干燥速率;联合干燥质量均可达到锯材干燥一级标准,采用常规-过热蒸汽联合干燥方法可以实现杨木锯材的快速高效干燥处理。  相似文献   

3.
为获得高效节能的柚木干燥工艺,以人工林柚木间伐材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不同过热蒸汽温度(110、120、130、140℃)对柚木锯材干燥过程中的传热、传质速率及干燥质量的影响规律,获得柚木过热蒸汽干燥预热恒湿应力释放、慢速升温恒速干燥及减速升温减速干燥三个不同阶段的临界干燥温度,分别为110、130℃和120℃。研发了分段梯度控温的柚木过热蒸汽干燥工艺,并进行工厂中试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过热蒸汽干燥能有效提高人工林柚木间伐材的干燥质量,缩短生产周期并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4.
以速生马尾松锯材为研究对象,采用常压过热蒸汽对其进行干燥脱脂一体化处理,系统研究了干燥脱脂过程中马尾松木材内部温度及含水率变化规律,讨论了过热蒸汽温度对锯材干燥速率、干燥质量、颜色、表面溢脂及微观构造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过热蒸汽干燥脱脂过程中,锯材内部温度及含水率变化可分为快速升温加速干燥段、恒温恒速干燥段和升温减速干燥段三个阶段,干燥速率介于0.14~0.26%/min,过热蒸汽温度对干燥速率影响非常显著;过热蒸汽干燥脱脂材可达到锯材干燥质量指标二级以上标准,与常规干燥材相比,发生的表裂缺陷少,140℃时出现内裂缺陷;过热蒸汽干燥脱脂处理对木材颜色的影响不显著;过热蒸汽干燥材表面不发生溢脂,达到一级脱脂松木锯材标准;过热蒸汽干燥处理破坏了树脂道内的薄壁细胞,处理后的树脂道内残存有固态松香。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樟木锯材过热蒸汽干燥工艺,笔者在干燥介质温度为110、120、130℃及140℃条件下进行樟木过热蒸汽干燥,系统研究了干燥介质的过热温度对樟木锯材干燥过程传热、传质及干燥质量的影响,并初步得出了樟木锯材过热蒸汽干燥工艺,为樟木高温过热蒸汽干燥产业化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以25mm厚栓皮栎锯材为对象,研究制定合适的常规干燥工艺基准,根据国家锯材干燥质量标准,检测分析干燥速率、终含水率、厚度方向含水率偏差、残余应力、外观干燥质量等。结果表明:25 mm厚栓皮栎干燥周期为19.5 d,平均干燥速率为0.096%/h,厚度方向含水率偏差达一级要求,终含水率、残余应力、外观干燥质量等达二级及以上要求,参照GB/T 6491—2012《锯材干燥质量》判断干燥锯材综合等级为二级。  相似文献   

7.
预冻及压缩预处理对尾巨桉干燥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桉木在干燥过程中极易发生皱缩,使木材降等严重甚至报废,有效地解决桉木干燥皱缩问题是桉木资源高附加值实木化利用的重大难题之一。对桉木进行适度的预处理能够改变其内部细胞的微观结构,形成新的水分迁移通道。以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为试材,对其进行预冻、压缩及预冻-压缩预处理,然后进行常规干燥,研究预处理条件对桉木干燥速率、干燥应力应变及皱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预处理条件都能有效提高桉木的干燥速率,其中,预冻-压缩预处理后试件的干燥速率提高20%,幅度最大。预处理材与未处理材残余应力指标变化趋势一致,干燥后期预处理材指标值小于未处理材,残余应力小。3种预处理方式都不同程度地改变了细胞壁微观构造,破坏了皱缩发生的条件,抑制了木材的干燥皱缩。其中,预冻-压缩预处理材全干缩率最大减少15.8%,抑制木材皱缩效果最为显著。预冻-压缩预处理能够改变木材的微观结构,改善了木材的干燥特性,是一种有效抑制木材干燥皱缩的预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8.
对40 mm厚杉木锯材制定两个高温干燥工艺并进行试验研究,检测和分析干燥周期、干燥速率、锯材干燥质量等指标。干燥工艺I采用高温湿空气进行干燥;干燥工艺II在干燥前期高含水率阶段采用过热蒸汽条件,干燥后期低含水率阶段采用高温湿空气进行干燥。结果显示:两个干燥工艺在各阶段的干燥速率差异明显,干燥前期工艺II的干燥速率为1.30%/h,较工艺I低约37.2%;但干燥后期工艺II的干燥速率为1.89%/h,较工艺I高约70.27%。干燥工艺II可以有效避免锯材内裂的发生,干燥质量满足GB/T 6491—2012《锯材干燥质量》二级材的指标要求,干燥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9.
对40 mm厚杉木锯材制定两个高温干燥工艺并进行试验研究,检测和分析干燥周期、干燥速率、锯材干燥质量等指标。干燥工艺I采用高温湿空气进行干燥;干燥工艺II在干燥前期高含水率阶段采用过热蒸汽条件,干燥后期低含水率阶段采用高温湿空气进行干燥。结果显示:两个干燥工艺在各阶段的干燥速率差异明显,干燥前期工艺II的干燥速率为1.30%/h,较工艺I低约37.2%;但干燥后期工艺II的干燥速率为1.89%/h,较工艺I高约70.27%。干燥工艺II可以有效避免锯材内裂的发生,干燥质量满足GB/T 6491—2012《锯材干燥质量》二级材的指标要求,干燥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水热预处理对枫香木材干燥性能影响规律,枫香木材先通过水热处理,再利用常规与降温干燥方法对其进行干燥,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比分析预处理材与未处理材的微观组织结构变化,评价不同干燥方法的干燥速度与干燥质量。研究结果表明:干燥初期,预处理后枫香木材的常规干燥速度与降温干燥速度较未处理木材的干燥速度分别提高9.2%和12.8%。干燥中后期,常规干燥速度与降温干燥速度分别提高28.7%和15.5%。同时,预处理枫香木材厚度方向含水率偏差及残余应力指标均低于未处理木材。  相似文献   

11.
对落叶松髓心方材采用不同温度的过热蒸汽预处理,再利用前期试验得出的高频/真空干燥参数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常压105℃过热蒸汽预处理31 h,高频/真空干燥后试材的表裂明显减少,且终含水率分布更加均匀;过热蒸汽预处理工艺使高频/真空干燥周期有所延长,但综合考虑干燥周期和干燥质量,认为此工艺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过热蒸汽对马尾松锯材进行干燥处理,研究干燥条件对木材颜色、厚度含水率偏差和脱脂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过热蒸汽干燥对木材颜色影响不显著;试材厚度含水率偏差小于1%:木材内部的松脂排出至木材表面或固着在其内部,可以达到干燥和脱脂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13.
以常压过热蒸汽为干燥介质,对马尾松板材进行干燥处理。研究了过热蒸汽温度对马尾松木材干燥速率、力学性能、尺寸稳定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过热蒸汽干燥可以有效提高马尾松板材的干燥速率,增大板材的弹性模量及静曲强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板材的尺寸稳定性。随着过热蒸汽由120℃升至130,140和150℃,干燥速率显著从014%/min增大至018,019,020%/min,其显著水平为99%。除150℃处理试件表现出大量的內裂和最低的力学强度外,当过热蒸汽温度分别为120,130和140℃时,静曲强度分别增加了2990,3259和3787 MPa,弹性模量分别增加了2 275,901和780 MPa。与常规干燥材相较,过热蒸汽处理材表现出更强的吸水能力,在120℃时获得的最大弦向、径向和体积膨胀率分别显著增加了2089%,1918%和4026%,而150℃处理材各向尺寸分别降低了2051%,1258%和1610%。从微观结构观察发现,过热蒸汽处理试件出现了大量破裂的纹孔膜及树脂重新分布后的树脂道间隙。  相似文献   

14.
以白橡锯材为研究对象,采用平板热压机对其进行干燥处理,系统研究了初含水率对木材温变特性、干燥速率、干缩特性、干燥缺陷和微观构造的影响规律,探明白橡锯材的热压干燥特性。结果表明:热压干燥是一种高效快速的干燥方法,将初含水率为14%~75%的木材在温度为140℃、压力为0.1MPa的条件下干燥到2%以下终了含水率仅需120~210 min,木材干燥速率随着初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初含水率较高的木材在热压后会产生严重内裂和皱缩缺陷,当木材初含水率降至15%以下时,热压后无内裂缺陷产生,截面变形也明显减小;随着初含水率的增加,木材厚度干缩系数呈增加趋势,而宽度干缩系数则呈下降趋势。通过观察木材的横切面微观结构发现,高初含水率试件的内裂沿木射线生成,其早材大管孔部位可观察到明显压缩。  相似文献   

15.
为寻求南方珍贵阔叶树西南桦木材的最适干燥方法及工艺,采用百度试验法,研究了西南桦木材干燥特性,并通过测试干燥前后试材的色差变化、干燥后的干燥质量和物理力学性能等指标,分析比较了常规、降温、蒸煮预处理的常规和降温4种不同的干燥方法的干燥效果.结果表明:未进行蒸煮预处理的西南桦木材综合干燥特性为5级,处理材综合干燥特性为4级.4种方法干燥的试材平均终含水率均达到国家3级标准,厚度含水率偏差和应力指标均达到国家1级标准.干燥初期常规干燥较降温干燥的干燥速度稍慢,而中后期常规干燥较降温干燥快60%以上;处理材的干燥速度较未处理材约快1倍.对西南桦木材而言蒸煮预处理的常规干燥是较为适合的干燥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百度试验法研究小径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 urophylla)的干燥特性,制定巨尾桉材干燥基准,进行干燥工艺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小径巨尾桉材初期开裂等级为3级,内裂等级为2级,截面变形等级为5级,属中等难干材;采用制定的巨尾桉材干燥基准,试件从初含水率115.13%降至8.50%的干燥周期为16.3 d,除瓦弯变形外,其他可见干燥缺陷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GB/T 6491—2012 《锯材干燥质量》规定的一级要求.  相似文献   

17.
杨木实木地板坯料两种干燥工艺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产于江苏宿迁美洲黑杨25 mm厚的地板坯料湿材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干燥工艺、气干窑干联合工艺对试材进行干燥质量对比。结果表明:采用气干与窑干联合干燥工艺,使杨木的含水率降低到25%左右时,再进行窑干,不仅没有降低干燥效率,还能克服杨木髓心板直接窑干带来的易端裂、皱缩、变形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讨论小径木白桦锯材在连续加热和间歇加热方式下含水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径木白桦锯材的干燥速率在含水率15%以后明显降低,前期干燥过程锯材的干燥速率比后期的高2~3倍;间歇加热方式有利于内部水分向外扩散,间歇时间对干燥速率的影响很小;干燥过程中锯材厚度方向上的含水率梯度呈不对称分布,这与小径木的心材占较大比例有一定关系;间歇加热减少了锯材内含水率梯度的变化值,同时减少了应力的产生,从而提高了干燥质量.  相似文献   

19.
小径级柞木干燥试验结果表明:在干燥初期干球温度为35℃、干燥末期干球温度为70℃、干燥周期中进行两次中间处理和末期终了处理、干燥周期为15 d的工艺条件下,板材干燥前总平均含水率41.6%,干燥结束后总平均含水率11.7%,板材厚度上含水率偏差<3%;干燥结束后伸长应力和压缩应力甚微,板材表面的颜色轻微变暗,除髓心材和水纹材有少数裂纹和轻微变形外,其余木材并没有发生翘曲、变形、开裂等干燥缺陷,干燥质量满足了GB6491—86《国家锯材干燥质量标准》二级以上的指标要求。本次试验确定的干燥工艺满足了小径级柞木板材的干燥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针对木材干燥耗时长、效率低的问题,以改变司职水分疏导功能的木材分子关键部位的微观结构为手段,通过改善木材的渗透性和水分的流动性,建立易于水分移动的新路径,达到缩短木材干燥时间的目的.在描述蒙古栎导管分子细胞壁构造变异的形态、数量和程度以及表征处理材在常规蒸汽干燥全程和各阶段干燥速率变动的基础上,探索并建立辊压预处理工艺条件、构造特征变异与干燥速率三者的相关关系.[方法]依托木材的黏弹性和水分移动机制,以蒙古栎为试材,对其含水率47%~55%、900 mm(长)×100 mm(宽)×30 mm(厚)的径切板和弦切板施行2个压缩方向(径向和弦向)、3种压缩率(10%,20%和30%)和3种压缩次数(1,4和9次)的辊压预处理,使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Fei Quanta 200)观察研究辊压处理材的导管分子微观构造特征变异,并在常规蒸汽干燥全程和各阶段测试和分析处理木材的干燥速率变动规律.[结果]环境扫描电镜观察表明,辊压压缩预处理使蒙古栎导管分子纹孔膜破裂和细胞壁出现裂隙,可形成水分移动的微观新路径;随着压缩率增大、压缩次数增加,纹孔膜破裂的数量和程度、细胞壁破坏的规模和尺寸增加,木材的渗透性和水分的流动性得到改善,缩短木材干燥时间.在常规蒸汽干燥的6个阶段和干燥全程,辊压预处理材的干燥速率均大于未处理材;压缩率和压缩方向相同时,干燥速率随压缩次数的增加而增大;压缩方向和压缩次数相同时,干燥速率随压缩率的增加面加快;压缩率和压缩次数相同时,径向压缩的弦切板干燥速率快于弦向压缩的径切板.[结论]以试材初含水率50%、终含水率15%计算,辊压预处理材的全程干燥时间均少于未处理材,弦向压缩径切板干燥时间缩短6.67%~23.64%,径向压缩弦切板缩短4.55% ~ 13.02%.辊压预处理可在蒙古栎试材内部形成微观的水分移动新路径,改善水分的渗透性和流动性,缩短木材干燥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