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Kuchenbuch与Jungk所描述的根垫法,研究了两年生红松苗木根际变化过程。土壤样品长白山20mm土壤层,用不同形式的氮肥(NO3--N,NH4+-N和NH4NO3)进行处理,结果表明: 对照处理时近根pH值与有效P均低于土体;与对照相比,NH4+-N处理显著降低近根处pH值并促进了P吸收,产生更为明显的有效磷亏缺区;与NH4+-N处理相反,NO3--N处理使根际pH值相对于土体增加,延缓了P的吸收,近根处有效P含量与土体基本持平。NH4NO3处理时,根际pH值仅比对照略低,其对磷吸收的影响与对照处理相似。  相似文献   

2.
选取美人蕉、紫芋、黄菖蒲、千屈菜、再力花、花叶芦竹、石菖蒲、水芹、苦草、萍蓬草等10种湿地植物作为研究材料,人工模拟低、中、高浓度的污染水体,研究10种湿地植物对COD和NH4+-N的去除能力,以及不同污染程度水体pH值的变化.结果表明:通过30 d的试验,整个试验期间污染水体pH值均无显著差异,表明水体环境趋于稳定,水芹和花叶芦竹对COD的去除效果最好,萍蓬草和紫芋对NH4+-N的去除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明确毛竹幼苗无土栽培的最佳条件,阐明毛竹N形态响应差异的影响因素,加快毛竹实生苗的培育.研究超纯水、砂和蛭石3种栽培介质,2 mM不同N形态(NH4+-N、NO3--N)以及3种pH值(3.8、5.8、7.8)处理对毛竹幼苗地上部的苗高、叶片数、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及地上部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蛭石和水培时,毛竹生长表现出明显的喜铵性,并且在pH为3.8时生长最好;而砂培时,毛竹幼苗生长对NH4+-N和NO3--N以及pH的响应差异都不明显.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对地上部生长的影响为:栽培介质>pH值>N形态.毛竹幼苗生长及对不同N形态的响应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在蛭石中栽培,供应NH4+-N为主、pH值为3.8的营养液,其生长最好.研究结果可为毛竹幼苗的无土栽培和繁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浙江省东阳江流域存在的污染问题,结合东阳江流域水环境状况,在适宜地区建设A/O预处理、高效垂直潜流(二级)、表流串联人工湿地系统对制药废水进行深度处理。该湿地系统进水量16000t/d,运行情况表明:该系统对影响东阳江水质的主要污染物COD和NH3-N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COD、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5.4%、62.3%,出水COD、NH3-N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2.5mg/L、3.77mg/L,从而能有效改善东阳江流域的水环境质量,同时在经济和运行管理上也有较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不同林龄湿地松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秀娟  黄成 《林业科技》2010,35(3):16-18
不同林龄(5、10、15及20年生)湿地松人工林土壤养分(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有效磷(P)、有机质及pH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随林龄增长,土壤速效N(NH4^+-N+NO3^--N)含量呈增加趋势;有效P及有机质含量则随林龄增加而降低,但后者在后期略有增加;土壤pH值随林龄增长先上升后降,几种土壤养分的层次差异均较为明显(上层含量高于下层),有必要施入磷肥和石灰进行土壤改良。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基于3种饲料植物空心菜、水稻和水葫芦处理体系中猪场厌氧废液的pH值变化规律以及其与其它水质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植物生长,各处理体系中废水pH值总体呈下降趋势,在处理第15天时,空心菜和水稻处理体系中废水pH值从起初8.22降至约为7,水葫芦处理体系中pH值则降为5;随着处理时间增加,pH值变化量增大,COD、NH4 -N、TN、TP去除率也在提高.  相似文献   

7.
For understanding the reasons that caused the degradation of water quality in lower order streams, systematic sampling was conducted at different spatial locations aiong the low order streams (1 st-5th) of Ashihe River continuum in Maoershan Experimental Forest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Sharlgzhi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China. The indexes of stream water quality, i.e., the pH, dissolved oxygen(DO), turbidity, temperature, PO43-P, NO3-N and NH4^+-N concentrations, total 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 (TDIN-N, including concentrations of NO3^+-N and NH4^+-N), and total phosphorus (inorganic and organic phosphorous, TP) were measured and analyzed. The stream order, related environmental settings and land-use type were recorded for each sampling location. The indexes of stream water quality at different locations with different stream orders and land use types were compared by ANOVA analysis. The indexes of stream water quality at different sampling locations were analyzed by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 Result showed that water quality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ifferent stream orders and land use types; some locations with different stream features (stream order and land use type) were grouped into same clusters, indicating that random disturbances produced the variations in water quality, which made the spatial variances of stream water quality inconsistent with the general rules.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不同产区木荷种源在 NH4+-N或 NO3--N沉降下的生长表现和响应差异,揭示不同形态氮素对木荷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在大气氮沉降环境背景下,选育营养高效利用的木荷速生优质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木荷北缘种源区-浙江杭州种源、中部种源区-福建建瓯种源和中部靠南边缘种源区-江西信丰种源3个有代表性的木荷种源作为试验材料,模拟不同形态氮沉降( NH4+和NO3-)增加对不同土壤磷素处理下木荷幼苗生长和叶片氮、磷元素含量的影响。盆栽试验设置土壤低磷(1.1 mg·kg -1)处理和高磷(25 mg·kg -1)对照,以人为喷施 NH4 Cl和 NaNO3溶液进行氮沉降模拟,分别设置3个氮沉降量水平:0,80和200 kg·N·hm -2·a -1,试验按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每种源每处理重复12株苗。2013年11月收获,测定苗高、地径等生长指标,并分别测定根、茎、叶各部分干物质量和磷、氮含量。【结果】不同形态氮沉降对木荷苗木生长影响差异显著,磷素可提高种源间对氮素的响应差异。在低磷环境下,不同氮处理下木荷植株生物量和根冠比变异系数较大,这为氮沉降下木荷耐受型植株的选择提供了可能。低磷环境下,NO3--N 对木荷苗木生长促进作用显著,苗高、地径和生物量分别较 NH4+-N处理高4.5%,17.8%和75.2%,叶片氮、磷含量提高,叶片 N:P 比下降。NH4+-N 对木荷植株的生长抑制作用较强,导致叶片磷含量下降,N:P升高,植株受到磷胁迫增强。而在高磷环境下,NH4+-N的促进作用增强,苗高、地径和生物量分别较 NO3--N处理高13.5%,10.4%和25.4%。无论土壤在高磷还是低磷环境下,NO3--N 降低叶片N/P比,而 NH4+-N增加叶片 N/P比。木荷种源间对不同形态氮沉降响应差异显著,在土壤低磷环境下,NH4+-N处理抑制了福建建瓯种源和江西信丰种源生长,生物量下降,而杭州种源却在 NH4+-N80处理下,苗高和地径生长较对照分别增加19%和20%。【结论】在低磷环境下,NO3--N对木荷不同种源幼苗生长促进作用更强,而当土壤磷含量提高时,NH4+-N的促进作用增强,同时苗木生长差异增大。浙江杭州种源对 NH4+-N 的适应性更强,而福建建瓯和江西信丰种源则对 NO3--N适应性更强。  相似文献   

9.
陈永亮 《林业科学》2012,48(3):51-57
用根垫-冰冻切片法研究不同氮源对石灰性潮土中黑松幼苗根-土界面无机磷形态转化及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铵态氮(NH4+-N)处理后幼苗根-土界面pH值较对照处理明显降低,而硝态氮(NO3--N)处理后幼苗根-土界面pH值较对照处理升高,不同氮源引起的幼苗根-土界面pH值变动的幅度取决于氮源的质量分数。铵态氮处理明显降低了幼苗根-土界面Ca2-P,Fe-P和Al-P质量分数,100,200和400mg·kg-1的铵态氮处理后,距根表0~1mm处Ca2-P较土体亏缺率分别为37.1%,45.9%和57.7%,Fe-P较土体亏缺率分别为23.4%,29.1%和38.2%,Al-P较土体亏缺率分别为25.1%,28.0%和33.2%;硝态氮处理增加了幼苗根-土界面Ca2-P,Fe-P和Al-P质量分数,但不显著。铵态氮与硝态氮处理后幼苗根-土界面Ca8-P的亏缺程度较对照分别加大或降低,但不明显。铵态氮与硝态氮处理后幼苗根-土界面Ca10-P和O-P质量分数较对照处理变化很小。铵态氮引起的黑松幼苗根-土界面pH值的降低,促进了幼苗根-土界面处无机磷的形态转化,提高了根-土界面无机磷的生物有效性,显著增加了根系对磷的吸收。  相似文献   

10.
坡度与施肥密度对毛竹林氮素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杰 《广西林业科学》2021,50(3):259-266
为研究坡度与施肥密度对笋用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氮素流失的影响,在典型的笋用毛竹林内建立径流场,收集并检测不同类型毛竹林径流水中的NH4+-N、NO3--N、TN和TP含量.结果表明,施肥后短期内,毛竹林径流水中的NH4+-N、NO3--N和TN含量升高,之后缓慢下降.坡度对NH4+-N、N...  相似文献   

11.
张胜利 《林业科学》2008,44(2):15-22
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天然林分布区--秦岭南坡中山地带,选择火地塘林区2个小流域及2个支沟集水区,对8年间径流水化学成分年际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火地塘林区径流pH值年际变化总体上呈降低趋势,NO-3、NH 4、Ca、Mg及Cd 浓度呈上升趋势,主要与当地汽车尾气排放等交通污染有关;Pb浓度上升为土壤吸附Pb解吸或含Pb矿物的溶解所致;K、PO3-4、Na、Mn及Zn浓度呈降低趋势缘于森林植被的逐渐恢复. 据此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天然林水质发展趋势进行初步预测,结果表明:中线水源地天然林径流pH值将呈降低趋势,NO-3、NH 4、Ca及Mg浓度会上升,但均不会对水质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K、PO3-4、Na、Mn、Zn浓度亦将呈降低趋势,其中PO3-4浓度降低有利于缓解丹江口水库水质富营养化的威胁;Cd、Pb浓度可能上升,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天然河流是由深潭-急流-河滩不断重复出现构成的系统,深潭-急流-河滩是河流的基本结构单元。在清水江上、中、下游选取9个基本结构单元为对象,测定水质指标、模拟底质氮磷释放,分析了山区典型河道基本结构单元与水质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深潭和急流水体中各指标浓度TN(0.900.84)、NO3--N(0.500.45)、NH4+-N(0.2250.195)、TP(0.01720.0148)、DO(8.5010.54)、BOD5(1.362.67)和COD(11.3011.35),F检验除TN、NO-3-N、NH+4-N差异性不显著外,其余均显著。用蒸馏水模拟河水,底质氮磷释放量小于原河水模拟河水氮磷释放量,并且见光模拟释放要小于避光条件模拟释放。河流形态结构变化影响着水环境质量,深潭-急流-河滩不断重复出现使河流水质得到改善,在河道生态修复中需要遵循河流形态结构规律以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  相似文献   

13.
湛江湾及其附近海域近5年海水中氮、磷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1~2015年湛江湾海水质量调查数据,对该海域中的无机氮、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以及活性磷酸盐的浓度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磷酸盐呈明显上升趋势,2015年较2011年平均浓度增加了1倍;2015年无机氮的年平均浓度比2011年略有增加,增加的主要因素为亚硝酸盐和氨氮,而硝酸盐的浓度低于2011年。根据近5年的监测数据,湛江湾海水中无机氮年平均浓度最高为2013年,活性磷酸盐年最高浓度为2015年。N、P的原子比值可以表征水体接收营养盐输入负荷的结构特征,2011~2015年间湛江湾海水中N/P比值范围在4.02~9.88之间。2011年C_(DIN)/C_(PO4-P)的比值范围为4.19~14.62之间;2012年为2.26~19.46之间;2013年为6.31~31.78之间;2014年为3.15~26.12之间;2015年为2.04~13.17之间;五年间站位1#、11#、12#、13#、14#的N/P比值范围在11.10~14.24之间,接近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的营养盐结构,具有赤潮暴发的潜在风险。应用DIN和PO_4-P值结合潜在性富营养化分类分级模式对湛江湾海域富营养化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湛江湾海域在时间上处于氮中等限制潜在富营养(Ⅴ_N)。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滨海浴场旅游环境容量,以三亚最大滨海浴场——三亚湾滨海浴场为研究对象,从沙滩和海水资源及基础设施等角度,定量研究了该滨海浴场的旅游环境容量。结果表明:三亚湾滨海浴场在满足游客舒适的空间使用面积的前提下,沙滩资源旅游环境容量为99000人/d,高峰时段(13:30~17:30)则为33000人,海水资源旅游环境容量为176000人/d,高峰时段则为58700人。2019年春节期间的统计数据表明,旺季高峰时段三亚滨海浴场瞬时游客数量预计约为2.72万人,考虑到游客在三亚湾滨海浴场为斑块式分布特征,局部沙滩和海水区域处于超载状态。此外,针对基础设施中公厕和垃圾桶等数量目前并不能满足游客的心理需求,提出了通过拓展沙滩外延休闲娱乐空间和开展有特色的海洋节庆活动来提高三亚湾滨海浴场的旅游环境容量的建议,以期解决旺季局部区域超载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该文模拟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在太湖西山岛上某农庄营建了1个柳树特色的污水处理系统,该系统由3级慢渗带(垂直型)和1级表流湿地组成,总长度100 m,平均宽6.5 m。模拟农村实际生活污水中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和铵态氮(NH+4-N)等富营养盐浓度,人工配制污水累计290 t,在5 d内陆续灌溉到处理系统中,观测结果表明位于系统末端收集池中富营养污染物TN,TP,COD和NH+4-N(铵态氮)去除率分别达到75.4%,99.2%,89.9%和95.4%,其中TP,COD和NH+4-N含量均优于或达到五类水标准。净化效率总体呈现出随着柳林处理级数的增加,污水的净化效率也增加;同一天同一级柳林湿地不同时间段出水中TN,TP,COD和NH3-N的浓度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单莉莉  郑红  张健  庄凯  刘婷岩 《森林工程》2011,(5):20-23,57
在CO2人工气候箱(Pervical,PGC-9/2)内,用水培的方法研究了CO2浓度和NO3--N/NH4+-N对白桦幼苗NO3--N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白桦幼苗根系、叶片NR活性以及叶片NO3--N、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随NO3--N供应比例和CO2浓度的增加而有所增加。在NO3--N/NH4+-N≥50/50时,CO2浓度倍增显著提高了白桦幼苗根系和叶片NR活性。CO2浓度倍增显著提高了白桦幼苗叶片NO3--N含量,且促进程度随营养液NO3--N比例的增加而加大。除NO3--N/NH 4+-N为100/0外,CO2浓度倍增并未显著提高白桦幼苗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CO2浓度与N素形态的交互作用对白桦幼苗根系、叶片NR活性以及叶片NO3--N含量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三门湾位于浙江沿海中部,为半封闭式海湾,三面群山环抱,一面临海,海湾呈西北—东南走向,是浙江省三大半封蔽型海湾之一。2000年以来三门湾内围填海速度更明显加快,其对海洋自然环境的累积影响也逐渐增大。近年来针对三门湾围填海的影响分析多以海床演变、水动力或者是水质环境中单一因子影响分析为主,尚未有将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评价。采用历年现场采集调查资料成果对比的方法,首次从海底岸滩演变、海洋水动力环境、海洋水质、沉积物环境几个方面综合分析了三门湾近期大型围填海工程的海洋环境综合效应。同时利用三门湾实际冲淤状况验证了海床冲淤数值计算模型,并对海床冲淤进行了预测。通过三门湾海床整体淤积概况、水体的流速减小程度、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变化以及水域富营养化历年和季节性变化的综合特征分析认为:三门湾水域富营养化逐年增加的成因与陆域污染源的相关性较小,主要是因为三门湾围填海规模的持续发展导致湾内水动力环境减弱而使得水体环境的自我稀释能力下降引起的。  相似文献   

18.
会同第二代杉木林集水区水质生态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会同第2代杉木林集水区的大气降水、穿透水、树干茎流水、地表水、地下水,集水区旁的小河水、水库水,县城河流水的水质进行了连续5个水文年的定位监测,研究了该集水区水质生态效应.结果表明:集水区地下水、集水区旁小河水、水库水、县城河流水之间的水质无显著性差异;大气降水中各元素含量按高低排列的顺序为K>Zn>Ca>Org-N>NH4-N>NO3-N>Fe>Si>Mg>Mn>P=Cu,穿透水和树干茎流水中,除Zn以外,其余元素的含量均比大气降水中的含量高,地表径流水中K、Ca、Fe、Si元素含量高于穿透水,地下水中NO3-N、P、Mg、Si元素含量高于地表径流水,而NH4-N、Org-N、K、Ca、Fe、Cu、Mn低于地表径流水;大气降水中K、P元素含量变动明显,穿透水和树干茎流水中NH4-N、NO3-N、Org-N、P、K、Cu、、Mn、Si元素含量变动系数均小于大气降水,而Ca、Mg、Zn含量变动系数却大于大气降水;林冠层对大气降水的化学淋溶量按大小依次为Ca>Mg>Fe>K>NH4-N>Mn>NO3-N>P>Cu>Org-N>Zn,Org-N和Zn为负淋溶效应;杉木林生态系统对大气降水中NH4-N、Org-N、K、Cu、Zn、Mn产生有效贮虑效应,其强度依次为Zn>Org-N>NH4-N>Mn>K>Cu>NO3-N,而P、Ca、Mg、Fe元素的贮滤强度为负值.  相似文献   

19.
以墨兰企剑白墨为材料,设计2组L9(34)正交试验,研究了NH4NO3、KH2PO4、6-BA、NAA、AgNO3、GA3等因素对墨兰根状茎分化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墨兰根状茎诱导分化出苗需要较高浓度的6-BA,以10mg/L较为适宜;MS培养基的NH4NO3常规含量比较有利于墨兰根状茎分化出苗,1/2倍MS含量的NH4NO3则有利于根状茎的增殖;将培养基中的KH2PO4浓度提高到340mg/L,可促进墨兰根状茎的成苗;AgNO3对墨兰的分化成苗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培养基中添加GA3不利于墨兰根状茎的分化出苗.  相似文献   

20.
2006年7月~2008年5月,在广州流溪河地区采集了70次空旷地降雨水样(雨量范围0.7~184.2 mm)和对应的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的林内穿透雨水样,用于分析当地的雨水酸化特征和林冠影响穿透水中主要离子浓度的作用规律.结果显示:(1)流溪河的酸雨率为64.29%.(2)林冠的缓冲作用使得穿透雨的pH值升高,但穿透雨的多数离子浓度高于林外降雨,表明有离子从林冠淋出或者淋洗.(3)对多数离子而言,冠层作用随雨水酸度变化存在一个转折点,即pH值<5.0或者(SO42++NO3-)>100 μeq·L-1时,冠层增加离子浓度的作用随雨水酸度增强而增加;而在pH值>5.0或者(SO42-+NO3-)<80 μeq·L-1时,穿透水离子浓度的冠层贡献率随雨水酸度减少而增加.(4)林冠层作用的月波动明显.在雨量较大的4~7月间,雨水中离子含量较小,冠层对穿透水离子浓度增加的贡献率小.(5)在单次降雨过程中,有些离子(尤其是NH4+、PO43-、NO2-、和NO3-)出现负淋溶现象,说明森林对这些离子具有吸附或者吸收作用.(6)混交林的林冠对穿透水中F-、Cl-、NO2-、NO3-、PO43-、SO42-、Org-C、NH4+、Al3+、Ca2+、Mg2+、K+、Na+的浓度增加贡献率年值分别为112%、288%、-8%、46%、28%、66%、222%、-35%、82%、413%、770%、790%和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