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分析了自然保护区野外巡护工作的作用、目的及任务,从制度建设、思想认识、记录工具、巡护数据的保存等方面探讨了提高保护区野外巡护工作水平和效果的方法,以使野外巡护工作更加科学和规范,为保护区保护管理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林业资源管理》2015,(6):149-154
针对黑龙江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际情况和业务需求,从信息化管理的角度出发,设计了该保护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框架结构和功能体系,重点满足保护区数据管理、珍稀动植物资源保护和防火防疫等功能的需求。综合运用功能组件化管理、基于数据仓库的数据整合集成(ETL)、基于CA统一身份认证和数据加密的安全保障等关键技术,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山西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库"是基于WebGIS技术,以保护区范围为空间范围界定,整合保护区基础信息及科研成果,促进保护区信息化管理为目标而建立的关系型网络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平台采用空间数据及非空间数据相结合,实现了灵空山保护区信息在机关内网的共享和可视化查询。通过介绍该系统中WebGIS平台的系统架构和功能模块,探讨了WebGIS在保护区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4.
艾山地区是我国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典型代表,为了保护艾山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珍稀物种及生物多样性,本文通过参与艾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调整工作,从自然保护区调整的原因、调整范围、土地性质、功能区划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保护区资源特点,提出发展面临管护难度大、组织机构不完善、人员配备不合理以及保护价值不高区域划入保护区等问题,同时提出顺应自然保护区发展的分区模式,并分析调整前后的生态影响。使保护区内的各类动植物资源和主要保护区对象得到了更好地保护,进一步推进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完善保护区管理体系和设施设备,提升保护区保护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维护生态平衡等功能,进一步改善周边环境,实现艾山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调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保护区划分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是其实施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保护区的功能分区不应是静态的、一成不变的,而应随着保护区自身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时进行动态调整,以充分发挥保护区多种功能和解决保护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保护区功能区调整的背景、总体布局、生态属性来构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识别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关键地段,确定自然保护区的资源利用及保护格局,为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调整提供借鉴,也为有效促进自然保护区功能区调整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林业资源管理》2015,(5):126-131
脱离传统的纸质数据与地图,在具备一般管理信息系统所囊括的数据查询、修改等操作的基础上,运用GIS技术、多媒体技术实现保护区资源数据、机构信息与办公信息的同步数据共享,以资源数据多维度批量处理分析、机构信息多媒体形式展现、办公信息人性化处理为目标,建立一套完整的用于保护区管理局内部使用的基于B/S模式的自然保护区信息管理系统,从而提高管理部门的分析决策效率,增强数据文件的安全性,促使数据得到规范的管理,在改善办公条件水平的同时,实现实时动态整合信息。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小五台保护区在取得原林权争议区域林权证后,通过范围调整,保护区总面积由21833.0hm2增加到26700hm2。从范围调整对小五台保护区面积变化情况、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情况、自然生态质量评价、对保护区完整性的影响、对保护区整体生态功能的影响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范围调整对保护区没有不利影响,保护区的整体生态功能和主要保护对象的保护得到了加强。  相似文献   

8.
利用了3S技术、计算机编程技术、数据库技术和三维建模技术,对TerraExplorer软件进行了二次开发,建立了哈腾套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保护区的三维场景浏览,数据的存储、修改、更新和删除等操作,有效地提高了保护区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利用TM数据得到NDVI数据进行植被变化监测的方法,并以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利用1987、1992、1997、2002年TM数据,分析了该保护区1987年至2002年间植被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从1987年到2002年,该保护区植被总体受到了有效的保护并向好的方向发展,但部分地区植被有被破坏变差的现象,尤其是在人为活动较多的海拔较低的地区。  相似文献   

10.
黑颈鹤为我国濒危珍稀鸟类,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黑颈鹤自然保护区是黑颈鹤最主要的越冬栖息地。分析原有保护区在区划范围和功能分区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保护区的保护范围和功能区的调整方案。调整结果:将非保护区黑颈鹤越冬栖息地的湖泊湿地和河谷农田湿地划入保护区实验区,将保护区范围内的山地、干线公路两侧和人口密集区等无黑颈鹤活动的区域划为非保护区。分析保护区范围调整后的生态影响,并就如何促进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了使保护区区划更加科学合理,提高管理效率和保护效益,文章分析了抚顺猴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调整方案,探讨了区划调整原则,并对保护区调整后带来的各方面影响进行了分析,以期推进保护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保护区功能区的规划是保护区科学管理和有效保护的重要环节。根据"三区"划分模式,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各功能区有着不同的功能和作用,怎样处理好保护生物和适度开发的关系是保护区功能区划工作中的难点和关键所在。文章重点讨论保护区各功能区的功能,以及各功能区在保护与开发时涉及的多种因素和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功能区划和调整的建议,为更加科学地管理保护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佛坪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对野生动物活动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坪自然保护区草坪—黑龙潭—大城壕属保护区实验区,是保护区境内最主要生态旅游线路。通过2004年至2010年对该区域入区人员的统计和日常巡护及定期监测中收集的野生动物活动数据分析,研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对野生动物活动的影响,探索了保护区生态旅游方向,使之既能实现一定的旅游收入,又对自然环境和野生动物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贡嘎山自然保护区高等植物的野外调查数据整理和已有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贡嘎山自然保护区有高等植物151科688属2 472种(含种下单位,下同),种子植物有120科631属2 323种。保护区植物科、属、种组成丰富,被子植物占有明显优势,科、属、种分别占总数的77%、90%、93%;2)保护区地质历史悠久,生态环境复杂多样,单种属和少种属数量较多,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北温带分布类型、东亚分布类型及泛热带分布类型占据着不同的地域和海拔,并彼此交汇渗透,使该地区植物区系组成复杂;3)保护区各类温带性质的区系成分共计237属,热带性质的区系成分共计162属,表明该地区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4)保护区东亚分布类型明显高于全国水平,结合保护区所处的地理环境以及与其它植物区系间的关系,表明保护区是某些植物分布的过渡地带,特别是东亚分布类型具有明显的过渡性。  相似文献   

15.
该文通过对保护区范围与功能区调整必要性的分析,目的是巩固管理成效,增强森林生态系统完整性,缓解社区矛盾。通过调整,保护区总面积由21 833 hm2增加到26 700 hm2。核心区面积由5062.3 hm2增加到9458.0 hm2,调整后的核心区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5.4%,较调整前所占比例提升了12.23%,保护区的核心区更加充实和完整。新调入部分正是位于核心区域,植被以针阔叶混交林为主,树种主要有青杨、青杄云杉、华北落叶松、臭冷杉、白桦、红桦等,是褐马鸡、金钱豹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将会显著提高保护区的整体生态功能,为调整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6.
曾祥玲 《绿色科技》2020,(6):56-57,60
为了使朝阳清风岭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区划更加科学合理,对自然保护区的调整原则、调整理由、调整必要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调整方案,并对保护区调整后的适宜性进行了评价,以期提高管理效率和保护效益、推进保护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物种资源调查是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工作的基础,但广东乳源大峡谷省级自然保护区物种多样性编目工作滞后。为此,2020年4月至2021年8月,在该保护区开展了两栖爬行类资源实地考察工作。保护区现有两栖动物27种(1目7科),爬行动物65种(2目15科),对比2008年保护区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数据,两栖类新增5种,爬行类新增20种。其中受胁物种达22种,包括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虎纹蛙(Hoplobatrachus chinensis)、平胸龟(Cuora trifasciata)、乌龟(Mauremys reevesii)、蟒蛇(Python bivittatus)、眼镜王蛇(Ophiophagus hannah)。调查发现,该区域的两栖爬行动物资源仍面临诸多威胁。基于实地调查数据,结合保护区物种资源情况及保护管理现状,提出4点保护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天津八仙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健康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获取了其在1992年和2002年的生态系统信息数据,分析该保护区10年间生态系统健康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保护区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变化很小,仅略有降低;活力及弹性值小幅上升.说明保护区整体植被良好,部分地区经过开发变为无植被地对生态系统健康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9.
对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野生草本植物进行了专项调查,研究表明,该保护区野生草本植物共有86种,隶属于24科69属,其中优势种26种。保护区内野生草本植物种类组成丰富,许多种类具有药用、食用和园林应用价值、根据对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草本植物资源普查结果,分析该保护区野生草本植物群落的保护现状,对于如何将野生草本植物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出建议,为后续保护区的工作提供技术帮助。  相似文献   

20.
视频监控系统在保护区具有较为丰富的应用,为保护区保护和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文章阐述了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楚雄片区视频监控系统的组成、结构和信号流程,结合保护区实际情况分析了视频监控系统在保护区保护及管理方面的应用,指出了该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为其他保护区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及应用方面提供技术支撑和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