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鸟类栖息地的保护、恢复和重建已成为全球湿地保护中广泛关注的问题。文中从湿地公园建设中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出发,以赤山湖白水荡区为例,在介绍场地中鸟类资源及栖息地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鸟类栖息地营建的方式,以期对湿地公园建设中的鸟类保护做出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2.
根据迎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的自然生态特点,阐述了湿地公园保护的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并对湿地公园的水系水质、水岸、栖息地(生境)和湿地文化保护等提出了一系列保护工程建设规划,以发挥迎龙湖湿地公园的保护功能,探索了湿地公园保护规划的具体落实内容。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栖息地植物群落特征的季度变化规律,探讨其对鸻鹬类水鸟群落的影响机制,为鸟类栖息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07—2020/07期间,在天福国家湿地公园鸟类栖息地,利用样方法和样线法分别获取植物群落特征数据和鸻鹬类水鸟群落数据,通过转换变量,构建回归模型。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鸻鹬类水鸟进行鸟类集团划分。[结果 ]统计分析发现:(1)天福国家湿地公园共记录到草本植物30科72属77种,鸻鹬类水鸟18种230只;(2)植物群落高度和植被覆盖度的比值与鸻鹬类水鸟个体总数和鸟类个体总数的比值呈显著正相关;(3)不同性状的鸻鹬类对植物群落特征的季度变化响应程度有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将鸻鹬类水鸟划分成4个鸟类集团,其中集团4即中翼长、中嘴裂长、中跗跖长的鸻鹬类水鸟受植物群落特征的季度变化影响大于其他鸻鹬类鸟类集团。(4)目前天福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管理中心未进行区分不同植物群落而采取有差别的管理措施,属于无区别化干扰。[结论 ]天福国家湿地公园鸟类栖息地植物群落特征对鸻鹬类水鸟群落特征有显著影响,且对不同鸻鹬类鸟类集团的影响机制具有差异性;研究区无区别化的栖息地管理措施须结合植被群落演替规律及不同性状鸻鹬类水鸟的生境需求而精准改进,建议针对不同鸻鹬类鸟类集团的差异性生境需求,精准管理不同的植物群落特征,同时增加不同类别的栖息地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2014年12月,湖南泸溪武水国家湿地公园获批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通过8年持续有效的湿地保护和管理,截至2022年,湖南泸溪武水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明显,良好生境为鸟类提供了优质栖息地、繁殖场所,鸟类物种数持续增加。为了解湖南泸溪武水国家湿地公园鸟类物种多样性增加的具体情况,应用中国观鸟中心记录软件,通过样线法和固定样地法相结合的方法,于2019—2021年对湖南泸溪武水国家湿地公园中的鸟类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过程中共记录鸟类17目55科162种,相较于2014年建立国家湿地公园之前,鸟类物种数量增加了77种,增加的鸟类中包括黄胸鹀、黑冠鹃隼和黄腿渔鸮等8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此外,分析了湖南泸溪武水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湿地公园鸟类保护的路径,为未来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与管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芦仙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在芦仙湖实施的湿地公园的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工程为例,探究湿地公园的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措施。通过补种护坡植物减少农田土壤流失,保护水岸生物多样性的多种生态功能;以打捞清理和污染治理实现改善水质;以局部塑造微地形的手段实现公园内水系连通,水系修复;以鱼塘生态改造与鸟类栖息地营造实现生境保护与恢复,逐步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6.
以鸟类状况作为湿地公园内环境评价的重要指标,在对苏州市湿地公园鸟类调查的基础上,依据各鸟种的居留类型、中国保护等级、IUCN红色名录等级和稀有程度4个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各因子的权重,分别赋予分值后,再根据各鸟种4个标准属性的重要度,合计得出各鸟种的分值。最后将每个湿地公园鸟类相关分值累积,以确定各湿地公园分值所处的等级,并在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苏州太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苏州太湖三山岛国家湿地公园和常熟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环境评价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7.
多美林卡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四川、青海和甘肃三省交界处,为永久性河流湿地公园。为系统掌握多美林卡湿地公园的鸟类资源情况,2017年至2019年,采用样线法与样点法对湿地公园进行9次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76种,隶属于17目44科116属。湿地公园以留鸟(90种)和夏候鸟(43种)为主,共计133种,占公园鸟类种数的75.57%;古北界鸟类占优势,共计111种,占公园种数的63.07%。湿地公园有各级保护鸟类44种,其中国家Ⅰ级11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25种,四川省重点保护鸟类8种。利用G-F指数对湿地公园鸟类多样性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湿地公园鸟类在科属水平上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此外,湿地公园内不同生境鸟类物种多样性和群落构成表现出较大差异性,但也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本研究为多美林卡国家湿地公园鸟类保护和后期管理工作提供了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阐述国内外对湿地公园的研究现状,城区型国家湿地公园概念,城区型国家湿地公园规划理论框架及其水源涵养、净化水质、防洪调蓄、固碳减排、保护生物栖息地、科普宣教、生态旅游、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等主要功能,以及湿地植物、动物、水文、土壤、气候等构成要素。对区位、生态环境、功能、经济效益、科普宣教等城区型湿地公园的特色进行分析,提出其规划的主要目标和原则、主要内容和技术流程。  相似文献   

9.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可持续综合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本溪国家湿地公园开展了资源环境,生态保护和宣教保障等综合性应用基础研究,获得了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详尽可靠的资源环境本底值并对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估,构建了生态监测和评价指标体系,科普教育及保障体系,提出了生态保护与恢复、鸟类栖息地恢复与重建技术,以及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策略和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海绵城市设计原理,以江门市潮连小海河湿地公园规划为例,针对小海河湿地公园的资源特色和功能需求,从功能分区、道路系统规划、植物景观规划、海绵系统规划等方面着手,提出最适合潮连小海河湿地公园发展的途径,以期解决湿地公园存在的水质恶化、河道变窄、生物多样性减少和生态功能下降等问题,打造以生态旅游为主题的生态海绵湿地景观,为湿地公园海绵系统设计提供参考案例。  相似文献   

11.
对广东德庆森林公园进行实地调查,根据公园现有鸟类、植被及其他自然资源条件,分析鸟类栖息地植物配置影响因子,从植物功能分区、植被空间改造、树种选择等方面探讨鸟类栖息地营造的公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内容和要点。  相似文献   

12.
编者  梁世铃 《广东园林》2014,(3):I0001-I0004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自然界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环境之一,它具有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孕育了许多生物,如鸟类、鱼类、植物及浮游生物等。作为重要的湿地景观之一,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大大改善了公众的居住生态环境。本期选登一组城市湿地公园图片,包括海珠湖公园、云溪生态公园、大沙河湿地公园,供大家观赏。  相似文献   

13.
采用样线法对武平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鸟类分布的本底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武平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有鸟类16个目46个科164种,其中雀形目(Passeriformes)鸟种为优势种群,占59%;按区系分,东洋界鸟种相对较多;按居留型分,留鸟和冬候鸟最多;按生境分,林缘生境中鸟类种数和多样性指数最高;按季节分,冬季鸟类种数和多样性指数最大。调查结果为武平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的未来鸟类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重庆阿蓬江国家湿地公园现状调查和湿地资源、风景旅游资源的分析研究,按照景观资源的分类要求对湿地公园的景观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简要分析项目实施的优势和劣势,在突出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下将湿地公园划分为舟白湿地保育区、官渡峡湿地游赏区、蒲花河湿地体验区、濯水湿地服务区、神龟峡湿地探秘区、两河湿地休闲区等6个功能区和1个外围保护地带,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保护保育规划、生态旅游规划、植物景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居民社会调控规划、科研和监测规划等相关规划。  相似文献   

15.
浅谈紫竹院公园鸟类群落特征及对公园环境的适应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康  范卓敏徐新 《北京园林》2006,22(3):22-26,27
通过2004年9月至2005年9月对紫竹院公园鸟类资源的调查,结合公园所特有的地理位置及人为创建的生态环境,分析了紫竹院公园作为鸟类栖息地的特征、公园鸟类群落的分布特征以及鸟类对公园的适应性,根据公园鸟类群落调查结果对公园生态建设提出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6.
利用观察、拍摄等手段,采用定点、样线法及样方对辽宁葫芦岛龙兴湿地公园的鸟类进行监测。结果表明,龙兴湿地公园共监测到鸟类203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29种。水鸟资源丰富,种类99种,种群数量162 232只。雀形目鸟类种数最多,占鸟类总种数的41.87%;鸻形目鸟类占鸟类总种数的20.68%。99种水鸟中鸻形目最多,占水鸟总种数的42%;鸥形目占水鸟总种数的19%;雁形目占水鸟总种数的16%。建议进一步加强管理,广泛开展宣传教育、监测和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以湖北浮桥河国家湿地公园为例,制订了湿地生态恢复方案设计。通过功能分区确定整体布局,提出从水岸保护、有害生物防治、植被恢复、鸟类栖息地营造等几个方面进行湿地生态恢复设计,注重自然恢复与人工恢复相结合,以自然生态恢复为、主人工恢复为辅的设计思路。通过探索当前湿地生态恢复的可实施性,以及如何将湿地生态建设与旅游景观建设互相融合、共同发展,以期为今后湿地公园的有序开发与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湿地公园是城市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提升景观价值、蓄水防洪、科普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从湿地公园分类入手,阐述了湿地公园的功能分区、水系规划及植物种植设计等内容,提出了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侯马市湿地公园的总体规划设计,提出了规划设计的定位和发展目标,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理念、创造出丰富的景观形态.并提出了各项设计内容,通过各项详细的规划,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还浍河流域一片优美的湿地景观,还野生动植物一席栖息地,还侯马市民一处休闲好去处.  相似文献   

20.
针对山西千泉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地形地貌以及河岸周边的环境和植被和鸟类栖息,进一步提高生态和景观效益,研究出了一套湿地公园野生动物生境恢复工程和栖息地改造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