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推进地方农业院校大类招生培养模式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培养复合型创新性农林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激发学习潜能等。从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实施现状看,虽然同为大类招生培养,但各高校之间的差异比较大,在大类招生的专业覆盖、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构建以及相应的学生管理等诸多方面各有千秋。目前,高校大类招生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大类招生涵盖专业取舍不当、课程教学体系存在短板、专业分流方案不合理、学生管理方式单一等。因此,推进地方农业院校大类招生培养模式改革应采取以下措施:结合专业的师资、发展前景、就业市场和社会需求等因素,科学确定大类招生涵盖专业,专业取舍避免求大求全、操之过急;建立"厚基础、宽口径、保证主干课程"的"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科学确定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课程设置注重各学科知识相互交叉,开设富有特色的选修课程,建设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育人体系;设计合理的专业分流方案,坚持学生自主选择与学院引导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志愿分流的方式,并建立和完善多元化考评体系,为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提供依据;根据专业分流前和专业分流后2个阶段学生培养工作的不同特点,创新学生管理模式,开展各有侧重的学生管理。  相似文献   

2.
"大类招生"是指高等院校将同院系或同学科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进行招生。高校"大类招生"模式的实施有助于保障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人才得到全方位的培养,促进专业教学的改革。但是"大类招生"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首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的办学效果;其次,影响了专业的均衡发展;第三,导致了教学管理工作的复杂化。针对这些弊端,提出了基于"大类招生"模式下的林业工程本科教学的改革措施:首先应构建"大类招生"模式下的教学工作体系;其次,要加强对学生专业分流的指导;第三,要细化教学管理工作。实行"大类招生"模式后,最大限度保证了学生专业选择的自由性,并能对其进行最系统、最有效的培养。"大类招生"模式在学生中得到了积极的反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管理工作更加公开,教学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3.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作为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正逐渐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趋势。大类招生在我国经济管理类院校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参与院校的数量较少。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从2016年开始按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2个大类招生,生源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但如何有序、合理地实现专业分流是大类招生面临的一个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对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大类招生新生的专业意愿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学生对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认可度、学生专业报考志愿满足情况、学生选择报考专业的主要原因、开设"专业概论"课程的必要性和效果、学生对所在专业大类的满意度及其专业分流意向、学生在专业分流依据和限额方面的意愿、学生在专业分流后续安排方面的意愿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完善经济管理大类招生、专业分流及后续工作的建议措施,具体包括:加强对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宣传,注重宣传的前置性、全方位和多角度;规范和丰富"专业概论"课程的内容,开放开课计划,开设相关讲座;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职业能力和职业发展意向合理选择专业;根据学生意愿,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大类招生专业分流工作方案;尊重学生意愿,发挥班委核心作用,妥善处理专业分流后续问题;改革和完善全校范围内、大类范围内的转专业制度,提供更多的专业选择机会等。  相似文献   

4.
大类招生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符合高校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大类招生虽有其突出优势,但也不能盲目推行。大类招生不是简单把几个专业合并在一起,而是需要高校具有相对齐全的学科、高质量的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的需要。高校必须根据学校类型、发展历史、办学思路等,建立与大类招生相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在当前全国重点高校积极实践大类招生、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背景下,关注经济管理大类招生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对国内代表性高校的经济管理大类专业设置、专业分流等进行对比研究,探索适合北京林业大学的经济管理大类招生的专业设置及分流方式,提出了实施原则、步骤和可选方案等。  相似文献   

5.
根据计算机学科大类招生以及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大类招生模式下物联网专业的人才培养应该从以下3个方面深化改革,以更好地抓住机遇、应对挑战。首先,优化和完善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对大类基础课程体系、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专业选修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和重构。其次,加强物联网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及平台的建设,对每门课程对应的实验进行说明,并配套建设相应的实验教学条件。最后,制定加强物联网专业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措施,具体内容包括:实行导师制,引导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促进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开展专业实践,深化学生对物联网系统的理解,加强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专业性竞赛,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锻炼。  相似文献   

6.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地质与地貌学”课程具有自己独特的专业背景,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已不适合此专业的本科教育。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把课程体系建设与专业培养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强调用课程的基本理论去客观分析地质与地貌现状,帮助学生构建地质与地貌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并进行了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改革,优化了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7.
"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在本科教学中唯一的一门全面介绍材料知识的课程。掌握该课程的核心内容,能够为机械设计专业其他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并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该文针对"工程材料及成形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拓展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和加强实验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加强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供了教学改革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8.
2016年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将6个专业划分为工商管理类和管理科学与工程类2个大类,实施了大类招生,从而使生源质量得到显著改善。为了完善大类招生专业分流工作方案,做好专业分流后续工作,2016年底进行了工商管理类和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新生专业意愿问卷调查,2017年底又对这两大类学生进行了专业意愿的跟踪调查。在此背景下,根据专业意愿跟踪调查结果,对"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的认可度、报考志愿的满足情况、报考专业大类的选择依据、开设"专业概论"课程的效果、专业的了解程度和满意度以及专业选择的变化情况、大类招生专业分流模式对学习的影响情况、大类招生专业分流意向专业的选择及其相关信息的来源情况、专业分流限定条件和限额方面的意愿、专业分流后续安排方面的意愿等9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最后,基于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对进一步完善大类招生专业分流工作提出以下建议:一是要正确认识大类招生专业分流模式在满足学生专业选择需求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方面的作用;二是大类招生宜尽量扩展所覆盖的专业范围;三是要优化大类招生专业分流限定条件,适当放开分流专业的配置人数;四是要提供高质量的专业分流相关信息,引导学生合理选择分流专业;五是要妥善处理专业分流后续问题。  相似文献   

9.
"自然保护工程计算机辅助制图"课程的重点是应用AutoCAD制图软件开展课堂教学,旨在指导学生依据保护区和湿地工程规划熟练绘制二维平面图。作为教学方法改革的尝试与探索,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到"自然保护工程计算机辅助制图"课程教学中,探索案例教学法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意义、实施模式、课程设计、案例选取,并评估其最终的实施效果。通过"课前案例搜集筛选-课堂内容与案例分析结合讲授-课后教学效果反馈及反思"一套完整的教学,使得案例教学法在软件基本操作、自然保护工程相关理论应用以及设计理论与实践这3个层面上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教学目标。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帮助"自然保护工程计算机辅助制图"课程提升了教学效果,使得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相关技术水平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给水排水工程制图"课程是北京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的选修课程。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制约"给水排水工程制图"课程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课程教学内容与专业需求脱节、缺少与相关专业课程的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时分配不科学、考核方式限制了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全面考察、学生缺少学习兴趣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对课程进行了改革探索:首先调整理论课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学时比例;其次在理论课讲授过程中,加强与给水排水工程其他专业课程的融合;第三,在考核环节,以实际工程或实际工程图纸作为专业知识点的载体,将单一纸质闭卷考核方式改变为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相结合的方式。实施教学改革后,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求知欲明显增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入,增强了专业实践能力,教学效果有了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1.
在新林科建设背景下,“动物学”作为高等农林院校生物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实践教学在其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分析动物学课程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学生对动物学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动物学实践教学与日常生活相脱节;动物学实践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不够紧密;动物学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不够完善等。针对以上问题,近年来,在动物学实践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包括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动物学思维;改变实验课的授课方式;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开展课程实践教学;结合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改革动物学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等。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动物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增进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的实践与经验,从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验教学等方面,探讨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体会。已在北京林业大学的研究生教学和本科生计算机类专业教学中进行了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结果表明,该做法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3.
从《化学导论》教学大纲的修订、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的调整、教学方法的改革、交叉学科知识和科技前沿的导入等4个方面提出了高等农林院校生物类专业的大一化学课程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化学课程的一些改革建议,为学生未来在专业方向的选择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辅助设计是木材科学与工程类本科专业的一门主要选修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设计思维、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实现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笔者近5年来在讲授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与体会,结合该课程的传统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夯实教学指导理念、现场实例(物)教学、基于任务导向的合作型课堂教学、基于项目学习法的多元化-自主型上机实践教学等教学方法或改进措施,为木材科学与工程类本科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为了适应森林公安院校本科教育的要求和森林公安工作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和教学研究成果,提出"森林资源管理概论"课程改革的设想,以期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课程改革的具体内容包括:界定课程内容,构建相对完善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加强实践教学,以适应本科教学的要求;改革教学方法,利用网络资源和案例进行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计算机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考核。最后,对"森林资源管理概论"课程改革实践中的难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针对农科院校非化学专业《基础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特点及教学现状,结合华中农业大学大类招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夯实基础、拓展前沿、分类教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理念,围绕不同大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与培养了目标相适应的《基础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体系,使各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并为《基础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些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法学本科教育面临着理论教学脱离法律实践、学生缺乏综合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驾驭专业语言的能力、大部分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无法进入法律职业阶层等困境。导致法学本科教育陷入困境的原因包括法学专业的实践课程缺失,教材内容重理论、轻实践,课堂教学方式陈旧,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等。为此,以法学的实践教学为视角,提出法学本科教育困境的突围路径,包括增加实践课程和法务综合能力培养课程、改革现行的教材编写模式、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法律实务能力、课程教学内容适当与司法职业考试内容相结合等。  相似文献   

18.
由于《景观生态学》作为非生态类专业的选修课程长期处于边缘地位,根据该课程在以往教学中的经验,针对景观生态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及课程特点,提出了三项课程改革内容:调整课程内容、突出专业特色,针对学生的特点补充生态学和环境学等相关知识点,可促进学生对理论的掌握和运用;教学方式多样、实践教学同步,生动有画面影像感的专业实践与理论拓展课程相结合,可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明确教学目标、完善职业规划,着重引导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可有计划有目标地引导学生规划未来的职业道路。  相似文献   

19.
“GIS导论”课程是林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传统林业向数字林业和智慧林业过渡的纽带,因此近些年各林业高校林学专业对其日益重视。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林学专业“GIS导论”课程多年的教学和实践为基础,针对教学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实验课时不足和GIS教学深度与广度有限等问题,“GIS导论”课程组进行了5项改革,具体措施如下:①调整授课内容;②开展阶段化教学;③分组实验;④成立兴趣小组;⑤鼓励学生使用开源GIS软件。“GIS导论”课程改革解决了林业GIS教学当中存在的理论脱离实践问题,提高了该课程教学质量,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推动了GIS技术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林学专业的深入应用,为林学专业其他计算机相关课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管理类专业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 运筹学是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针对目前管理类专业运筹学课程教学存在的教学重点不明确、重理论轻应用、“都没体”的多媒体教学、缺乏适用教材等问题,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从课堂分组讨论、案例教学、加强实践环节、合理利用多媒体手段、改革考试形式、注重与后续课程的衔接、加强运筹学课程教师的培训等方面,对运筹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相关建议,使其符合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