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黄土高原刺槐油松混交林、刺槐纯林对土壤肥力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刺槐油松混交林中刺槐的生长量大于纯林刺槐的生长量。混交林下土壤无论是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渗透性能 ,还是土壤化学性质均优于纯林土壤  相似文献   

2.
刺槐油松混交林土壤肥力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黄土高原刺槐油松混交林、刺槐纯林对土壤肥力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刺槐油松混交林中刺槐的生长量大于纯林刺槐的生长量。混交林下土壤无论是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渗透性能,还是土壤化学性质均优于纯林土壤。  相似文献   

3.
不同林分组成对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阜新地区油松和樟子松混交林和油松纯林的林下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不同林分下对土壤一些物理性质的变化,探讨不同林分对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颗粒组成上,混交林各层土壤的黏粒含量均高于纯林;在土壤团聚体所占比例上,混交林0.25mm团聚体比例高于纯林。混交林较纯林具有改善土壤质地和结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陈天阳 《绿色科技》2023,(19):117-120
测定了不同林分(油松人工纯林、蒙古栎次生林、油松+蒙古栎混交林)的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旨为林间管理提供依据。选择同样年份的油松人工纯林、蒙古栎次生林、油松+蒙古栎混交林作为测定对象,测定不同林分的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并进行了组间对比。结果表明:(1)土壤养分:蒙古栎次生林有机质含量最高,油松+蒙古栎混交林其次,而油松人工纯林最低,油松+蒙古栎混交林含水率高于蒙古栎次生林和油松人工纯林但蒙古栎次生林和油松人工纯林相比无差异,全氮、有效氮、速效钾和有效磷等养分指标,油松+蒙古栎混交林含量最高,蒙古栎次生林偏低,油松人工纯林土壤养分较为匮乏;(2)土壤酶活性:3种林分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指标相关,油松+蒙古栎混交林酶活性显著高于油松人工纯林,蒙古栎次生林各项土壤酶活性虽然低于油松+蒙古栎混交林,但高于油松人工纯林,且土壤酶活性指标与土壤养分相关。经测定,油松+蒙古栎混交林平均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蒙古栎次生林>油松人工纯林,根据测定结果可以为林间管理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支持。  相似文献   

5.
土壤是森林植物生命活动的基质.该文研究了冀北山地6种典型森林的土壤养分状况,以及土壤养分的等级.结果表明:6种森林土壤的全氮均属于极贫乏程度,全氮含量排序为:白桦落叶松混交林>油松蒙古栎混交林>白桦阔叶纯林>蒙古栎纯林>油松纯林>落叶松纯林;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排序为:白桦纯林>白桦落叶松混交林>蒙古栎纯林>油松蒙古栎混交林>油松纯林>落叶松纯林;6种森林类型土壤磷均属于极贫乏程度,全磷含量排序为:白桦纯林>白桦落叶松混交林>落叶松纯林>蒙古栎纯林>油松纯林>油松蒙古栎混交林;速效磷含量排序为:白桦纯林>落叶松纯林>白桦落叶松混交林>油松纯林>油松蒙古栎混交林>蒙古栎纯林;速效钾含量排序为:白桦落叶松混交林>白桦纯林>蒙古栎纯林>油松蒙古栎混交林>油松纯林>落叶松纯林  相似文献   

6.
试验以油松、樟子松混交林和油松纯林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林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松、樟子松混交林每层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都高于油松纯林,混交林每层土壤的过氧化氢酶活性都极显著高于纯林。两种酶活性的最高值都出现在0~20cm表层土壤中。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辽西地区人工林对石灰性褐土土壤质量的定向改良作用,以油松×沙棘混交林、山杏纯林、油松纯林3种人工林地为研究对象,对在石灰性褐土上的人工林土壤肥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松沙棘混交林能够显著提高有机碳含量,比荒地高42.8%;油松沙棘混交林、油松纯林土壤碱解氮分别比荒地增加34.6%和33.6%,人工林对土壤全氮含量影响不显著;油松沙棘混交林的土壤速效磷和水溶性磷分别比荒地提高14.9%和128.57%;人工林增加了土壤速效钾含量;林木的改良土壤作用主要表现在土壤表层。  相似文献   

8.
林分组成对林下土壤pH及有机质含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阜新地区油松+樟子松混交林和油松纯林的林下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不同林分组成下对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指标的变化,来探讨当地混交林林地土壤的特点。试验结果表明:土壤的pH随着土层的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还呈酸性;混交林各层土壤的pH显著高于纯林,对于土壤酸化有改善作用;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是随着土层的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混交林各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纯林,混交林有机质含量的提高能改善林地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9.
王东 《防护林科技》2019,(3):19-20,29
为了探索辽西地区油松混交林与纯林土壤理化性状的差异,开展了几种油松混交林与油松纯林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油松与其他树种混交后可以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增加林内枯落物厚度。混交林处理各项指标与纯林有显著差异,其中地面枯落物厚度以油松+山杏混交林最厚,为2.8 cm;容重以油松+刺槐混交林最轻,为1.187 g·cm-3;孔隙度油松+刺槐最大,为56.35%;土壤有机质含量以油松+刺槐处理最高,为20.1 g·kg-1;全氮含量各混交林处理比油松纯林提高了0.23~0.36 g·kg-1,差异极显著;全磷含量各混交林处理高于油松纯林但是差异不明显;全钾含量混交林处理均高于油松纯林,其中油松+蒙古栎混交林、油松+山杏混交林2个处理极显著高于油松纯林,油松+刺槐混交林与油松纯林未达到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油松侧柏人工林下枯落物对森林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油松侧柏人工混交林及纯林下的枯落物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组成的枯落物贮量、分解速率、持水量各异,从而对土壤发育层次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弱酸淋溶作用、腐殖质侵染及营养元素下移程度,侧柏纯林高于混交林和油松纯林;枯落物层中微生物数量,混交林>侧柏林>油松林;枯落物中水溶性营养元素的绝对量,油松林>混交林>侧柏林,相对量则是混交林>油松、侧柏纯林。  相似文献   

11.
辽西半干旱区不同类型油松水土保持林土壤改良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比较、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辽西地区几种不同类型油松水土保持林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在分别阐释13项土壤因子特征的基础上,对各种类型林分改良土壤效应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油松混交林无论在改良土壤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方面都明显优于油松纯林;(2)不同类型油松混交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效应是不同的;(3)不同类型林分改良土壤综合指数排序为:油松-紫穗槐混交林>油松-黄栌混交林>油松-刺槐混交林>油松-山杏混交林>油松-小叶锦鸡儿混交林>油松纯林;(4)林分对土壤的改良作用反过来又促进了林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对 3种类型黑松混交林及纯林的土壤微生物、土壤酶及土壤养分因子进行了测定和分析 ,结果表明 :各土壤类型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的活性均表现出差异 ,混交林的土壤养分含量均高于纯林 ,尤以黑松×刺槐、黑松×麻栎混交林显著 ;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以辽宁省岫岩地区油松纯林和油松-杜鹃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两种林分类型对林下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混交林对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提升显著,在对酶活性的上也有很好促进作用,混交林相对纯林林地质量改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油松麻栎混交林土壤物理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麻栎油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油松纯林为对比,分析两种林分情况下的土壤物理性质,通过对比发现:1)油松麻栎混交林的下层土壤紧实度更利于透水透气;油松纯林和油松麻栎混交林对比毛细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在0-10cm层表现出显著差异;油松麻栎混交林的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均大于油松纯林的持水量。可见油松麻栎混交林利于土壤结构的改善,土壤蓄水能力的增强,为辽西地区的造林任务提供可行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辽西地区油松纯林适宜的改造方式,对封育、不同阔叶树种混交改造后的油松林分的生长、土壤物理性质、植物多样性及天然更新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封育油松纯林生长状况最好,其次是油松-刺槐、油松-毛黄栌、油松-山杏混交林。封育油松纯林、油松-山杏、油松-毛黄栌混交林土壤改良效果较好。封育油松纯林、油松-山杏、油松-柠条混交林各项多样性指数均较高。封育油松纯林天然更新树种种类及油松幼苗幼树数量最多,油松-柠条、油松-刺槐、油松-元宝槭混交林林下基本无油松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16.
林木混交对土壤性质及肥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油松、刺槐人工混交林和油松纯林生长状况及土壤肥力进行了样地调查。其结果表明,在0~20cm土层中,混交林土壤总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土壤pH值分别比油松纯林增大7.59%、2.31%、6.46%;土壤容重和可溶盐含量分别减小1.63%和10.88%。混交林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含量分别比油松纯林增大10.95%、15.80%、12.02%;速效钾含量减小1.36%。油松在混交林中,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分别比油松纯林增大5.32%、5.11%和19.51%。因此,混交林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林木生长,增加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7.
对油松、蒙古栎人工混交林和油松纯林的生长状况、生理指标和土壤因子、气象因素的测试分析表明,油松、蒙古栎混交林比油松纯林具有更大的生长优势和生态效益。混交林能有效地改善林地土壤水肥状况,提高林分相对湿度、降低温度,从而增强树木的光合能力,提高树木的生长量。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油松—蒙古栎混交林和油松纯林的生长状况、生理指标和土壤因子、气象因子等进行测试和分析,得出油松—蒙古栎混交林比油松纯林具有更大的生长优势和生态效益之结论。混交林能有效地改善林地土壤水肥状况,提高林分相对湿度,降低温度,从而增强树木的光合能力,提高树木的生长量。  相似文献   

19.
秦岭山区油松纯林与松栎混交林下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秦岭山区油松纯林与松栎混交林下土壤养分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纯林与混交林都有富积养分的效应,但两者对养分的影响有明显差异。混交林在土壤表层、根际及土壤剖面上土壤的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含量明显高于纯林,而速效磷的含量低于油松纯林。在0~2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磷的含量,混交林比纯林分别增加83.8%、40.6%、127.6%、7.3%、44.4%。由于混交林能积累较多的有机质,因而更有利于改善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农田为对照,通过对陕西永寿县农田、人工纯林(刺槐、侧柏和油松)和混交林(刺槐+油松、刺槐+侧柏及侧柏+油松)两种造林模式下土壤和土壤微生物碳、氮、磷及化学计量的分析,探究造林模式对土壤养分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显著改变了土壤和土壤微生物碳、氮、磷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其影响程度不仅受到造林模式的影响,同样受树种组成和树种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