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桃小食心虫性诱剂和苹果蠹蛾性诱剂田间诱蛾药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苹果蠹蛾性诱剂、桃小食心虫性诱剂测报和防治苹果蠹蛾和桃小食心虫2种害虫,试验设置2组诱捕器,分别为单放苹果蠹蛾性诱剂和单放桃小食心虫性诱剂诱芯各1枚,以及1个诱捕器内放入苹果蠹蛾性诱剂和桃小食心虫性诱剂各1枚,比较不同诱捕器处理诱蛾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苹果蠹蛾性诱剂单用诱芯,诱集雄虫的数量平均占到总量的21.10%;苹果蠹蛾与桃小食心虫诱芯合用,诱集苹果蠹蛾的数量平均占到总量的78.90%,2种方式存在极显著差异。苹果蠹蛾性诱剂在和桃小食心虫性诱剂合用时,对苹果蠹蛾的诱捕能力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枣园应用桃小食心虫性诱剂试验,摸清了桃小在张掖市的发生规律,桃小在临泽小枣上年发生2代,发生期在6月上旬至8月下旬。船型诱捕器诱蛾效果明显好于三角型诱捕器。枣园悬挂性诱芯可以有效降低幼虫蛀果率,防虫效果与树冠喷施农药相当,还可减少田间农药施用量,降低农药污染及残留。  相似文献   

3.
性信息素诱杀山地果园梨小食心虫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浙南云和县重河湾山地果园,采用不同类型诱捕器、不同药剂和不同浓度性信息素比较了梨小食心虫的田间诱捕效果。结果显示,不同类型诱捕器中,以粘胶型诱蛾效果最好,其次是水盆型,其它诱捕器不适合诱捕梨小食心虫;纯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蛾效果最好,加入梨酯后,诱蛾效果显著下降,梨果中提取出的梨酯诱蛾效果最差;同一性引诱剂诱捕效果随浓度的增加显著提高,但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会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6种不同直径和4种不同颜色的水盆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成虫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水盆诱捕器不同直径间诱集梨小食心虫成虫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以直径25 cm的水盆诱捕器诱杀效果好,水盆的颜色对梨小食心虫诱集效果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利用性信息素监测是目前松毛虫监测预报的重要方法。为了对同一林地中混合发生的两种或多种松毛虫同时进行监测,在桂阳县2个乡镇开展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s kikuchii双诱芯诱捕器和靶标昆虫诱捕器的诱捕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3块样地中,双诱芯诱捕器和马尾松毛虫诱捕器诱捕到的马尾松毛虫分别为(10.22±3.15)头/器、(9.78±3.61)头/器,无显著差异(P>0.05);双诱芯诱捕器和思茅松毛虫诱捕器诱捕到的思茅松毛虫分别为(13.22±4.39)头/器、(14.33±4.73)头/器,无显著差异(P>0.05)。在两种松毛虫混合发生的林地,将两种靶标昆虫的诱芯放置于同一个诱捕器中,可以同时有效地监测两种松毛虫,节约人力物力。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不同信息素诱剂和诱捕器对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的诱捕效果,以APF-Ⅰ持久型(A)、APF-Ⅰ持久增强型(B)和F1型(C)3种诱剂、以及ZM-60型(D)和BF-1型(E)2种撞板式诱捕器为研究对象在林间进行了诱杀松墨天牛试验。结果表明:使用D诱捕器,B诱剂诱捕量为A诱剂和C诱剂的1.53倍和1.84倍,差异显著;使用E诱捕器,B诱剂诱捕量为A诱剂和C诱剂的1.97倍和2.16倍,差异显著;使用相同诱剂,D诱捕器和E诱捕器的诱捕量均无显著差异。3种诱剂诱到的松墨天牛雌虫分别是雄虫的1.51~1.67倍,平均1.60倍。因此认为,诱剂B优于A诱剂和C诱剂;建议生产上能优先选其用于松墨天牛监测与防治。  相似文献   

7.
采用船型粘胶诱捕器和马尾松毛虫性信息素诱芯,在林间进行诱捕马尾松雄蛾试验。第1年林间平均诱捕率30.6(,平均诱捕量0.475头。同一批次的马尾松毛虫性信息素诱芯,经同一冰箱低温保存1a后,在林间开展诱蛾试验,平均诱捕率25.9(,平均诱捕量0.7头。调查结果表明:保存1a的诱芯没有影响诱捕效果,但同一批次的诱芯在相同条件下保存3a后,其诱捕效果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苹果不套袋栽培模式下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动态、危害情况及性迷向素的防治效果,为不套袋苹果园中梨小食心虫的精准防控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通过性信息素诱芯监测烟台等3个地区不套袋栽培苹果园中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动态,调查梨小食心虫蛀果率,分别研究在越冬代、第1代和第2代成虫羽化前期施放梨小食心虫性迷向素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结果】烟台、威海、泰安3个地区梨小食心虫成虫田间始发期为 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发生末期均为10月上旬,共出现5个高峰,7—9月为群体数量高峰期;3个地区不套袋苹果园中性信息素诱芯对梨小食心虫的全年诱捕数量为每诱芯213~1 837头,显著低于套袋苹果园(每诱芯729~ 3 715头)( P <0.05),而不套袋苹果园的梨小食心虫蛀果率为3.38%~6.13%,显著高于套袋苹果园(0.13%~0.50%)( P <0.05)。在不套袋苹果园中,性迷向素在梨小食心虫越冬代、第1代和第2代成虫羽化前期施放对梨小食心虫雄成虫交配行为均具有显著干扰效果,迷向率为87.28%~99.80%,不同时期施放处理间差异显著( P <0.05)。第5 代幼虫危害盛期(09-11—10-08)的蛀果率调查发现,性迷向素在第1代和第2代成虫羽化前期施放对梨小食心虫蛀果防治效果分别为92.89%和95.53%,显著高于越冬代羽化前施放(81.77%)( P <0.05)。【结论】烟台、威海、泰安3个地区梨小食心虫的发生动态趋势、成虫发蛾高峰期和持续时间在套袋和不套袋苹果园中差异不明显,但梨小食心虫在不套袋果园中的危害重于套袋果园。在不套袋栽培苹果园中使用性迷向素结合常规化学防治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效显著高于单独常规药剂防治,其中在梨小食心虫第1代和第2代成虫羽化前期施放性迷向素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正> 梨小食心虫,成虫危害规律受湿度影响较大,其危害时间长,面积也越来越大。如何及时、准确防治?我们自1985年起,在冀县南榆林果园应用梨小食心虫诱芯,测报田间蛾的发生高峰期。实践证明:含梨小性外激素的诱芯诱蛾  相似文献   

10.
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捕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从诱捕器的类型及影响诱捕效果的因素两方面论述了性信息素诱捕器在梨小食心虫监测和防治中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北方果树害虫梨小食心虫的准确、高效、经济、简便的监测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从生态健康理念出发,以巴州沙依东生态健康果园为研究对象,利用性诱剂对不同设置密度的性信息素样地内的梨小食心虫进行信息素迷向防治,并做了梨小食心虫的消长动态监测研究。研究表明,梨小食心虫在巴州地区1年发生4代。在0.067 hm2香梨园内放置32根信息素迷向管对梨小食心虫的迷向率为86.75%,其蛀果率也较低,相对防效为87.16%。  相似文献   

12.
为了比较不同类型的信息素诱剂对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的诱捕效果,以APF-Ⅰ持久增强型诱芯和F1型诱剂2种相同类型不同来源的复合型诱剂、以及不同类型的FJ-Ma-02型植物源引诱剂为研究材料,在林间进行了诱杀松墨天牛试验。结果表明:APF-Ⅰ型诱芯的诱捕量为F1型和FJ-Ma-02型诱剂的2.18倍和7.62倍,F1型诱剂诱捕量为FJ-Ma-02型诱剂的3.50倍,3者之间差异显著;APF-Ⅰ型诱芯的周诱捕量一直高于各处理,并且高峰期后的诱集量一直维持较高的数量,这说明,APF-Ⅰ诱集效果最好且稳定,最能反映林间天牛的种群动态。因此认为,复合型诱剂显著优于植物源引诱剂,并且APF-Ⅰ型诱芯优于F1型诱剂,建议生产上能优先选用于松墨天牛监测与防治。  相似文献   

13.
2014年使用废旧饮料瓶自制成喇叭口型诱捕器与常用的三角式、水盆式诱捕器,同时安装苹果蠹蛾诱芯对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越冬代雄性成虫进行了田间监测诱捕,对3种诱捕器诱捕效果和使用优缺点进行对比。通过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自制的喇叭口型诱捕器诱捕效果明显优于三角式和水盆式诱捕器,且制作安装简单,成本维护管理费用低。  相似文献   

14.
不同诱剂和诱捕器组合诱捕松褐天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种不同诱剂和两种不同诱捕器组成三个不同组合进行松褐天牛诱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浙江农林大学F1诱剂和厦门三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APF-1诱剂两种诱剂对松褐天牛都有引诱效果且引诱效果无显著差异;厦门三涌天牛诱捕器和浙江农林大学天牛诱捕器都能诱捕松褐天牛,但厦门三涌天牛诱捕器收集效果明显优于浙江农林大学天牛诱捕器。  相似文献   

15.
梨小食心虫性诱剂使用试验初报高同义,李秋梅(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林业站,753000)(石嘴山市园林局,753000)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molestaBasck)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常以幼虫危害桃、李、杏等新梢,致使新梢调萎死亡,影...  相似文献   

16.
梨小食心虫为木瓜的主要害虫,在南京一年发生5—6代,其发生期不整齐,世代重叠,单一使用化学药剂防治,效果不佳。通过利用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蛾试验表明,用性信息素诱杀梨小食心虫成虫效果好,既可做测报手段,又可做为防治手段。  相似文献   

17.
不同生物措施防治梨小食心虫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Busck)的田间发生规律,在不同虫期实施不同生物防治措施,即成虫羽化期悬挂梨小食心虫性诱剂进行监测和诱杀,在产卵期释放松毛虫赤眼蜂,在幼虫孵化期使用苏云金杆菌(Bt)制剂,建立"性诱剂+松毛虫赤眼蜂+Bt"综合生物防治体系,防治效果显著。桃树平均折梢率降低为0.4%,梨树平均蛀果率降低为0.6%。  相似文献   

18.
自制诱芯和糖醋液诱捕器以不同间隔距离对栎线小卷蛾成虫进行诱杀,结果表明:自制诱芯的三角胶粘式诱捕器诱蛾量极显著高于糖醋液诱捕器;田间诱捕器设置间距为15 m时,诱蛾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梨小食心虫在河北保定桃园的发生情况和4种性诱捕器的田间诱捕效果,对桃园梨小食心虫进行田间性诱捕试验,结果表明:水盆式诱捕器效果最好,一共诱捕到1 293头;其次为桶型诱捕器,一共诱捕到949头;最后为蓝色粘虫板和自制水瓶诱捕器,分别诱捕到489头和153头;在保定满城地区,梨小食心虫2014年出现3个危害高峰,分别是6月下旬、7月中下旬、8月下旬;建议推广使用水盆和桶型诱捕器并在高峰期进行药剂防控。  相似文献   

20.
模毒蛾Lymantria monacha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重大森林害虫。通过对模毒蛾性信息素诱捕器应用技术的研究显示:不同类型的诱捕器诱虫效果不同,圆筒型和船型诱捕器的诱捕效果较好,方形的较差;诱捕器设置高度对诱虫效果的影响不同,设置在树冠下层和中层的诱捕器诱捕效果较好,上层的较差;不同设置距离的诱捕器的诱虫效果不同,随着设置距离的增加,诱捕器的诱捕量逐渐下降,设置于距林缘50 m的诱捕器诱虫效果最好,性信息素诱捕器的最远引诱距离可能为280 m。研究结果为利用性信息素对模毒蛾进行种群监测和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