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由于广西是桉树造林大省,其种植主要采用纯林集中连片种植的模式,而随着桉树的大面积种植,单一无性系造林所引起气候灾害和病虫害袭击等的生态问题也日益凸显。且混交林具有改善林地土壤、增加生物多样性、调整林分小气候等作用。因此,选择马尾松、格木、红锥3种广西洪潮江水库周边常见乡土阔叶树种,对不同混交模式下桉树与马尾松,格木,红锥的林木生长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桉树与马尾松(3∶1)混交模式下,桉树树高、胸径生长量明显高于桉树纯林。混交模式下,马尾松和红锥生长量增加,而格木的生长量降低。故认为,混交能促进桉树生长,但最佳混交造林模式则因混交树种而异。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台湾相思混交林水土保持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主要用材林树种之一。但纯林在较差的立地条件上往往生长不良 ,针叶呈淡黄色 ,干形弯曲迟迟不能郁闭成林 ,甚至导致林地水土流失 ,造成地力衰退 ,生产力下降等不良后果。但台湾相思树对土壤要求不严 ,在立地条件较差的土壤能生长 ,是保持水土的优良树种。多年来 ,为了治理安溪县官桥地区的水土流失 ,我镇根据现有林地条件 ,采用针阔混交造林技术措施 ,对马尾松低产林进行了改造 ,套种台湾相思树 (Аcaciacon fusaMerr .)使其成为混交林。我们对 1990年营造的马尾松台湾相思树混交林和马尾松纯林的水土保持效应进行了对比研…  相似文献   

3.
针对福建省安溪白濑国有林场(1967、1976、1978、1984、1986、1991年)营造的福建柏混交试验林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立地条件较差(Ⅲ、Ⅳ类地)的林地,福建柏与杉科树种(杉木、柳杉、秃杉)树种混交,生长竞争力大,相互促进作用较小,其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均有差异,福建柏纯林的单位蓄积量比杉木与福建柏混交林反高了31.8%;福建柏与松科树种(马尾松、湿地松)混交,相互促进,其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均显著差异,混交林单位蓄积比纯林高70.5%、51.2%;福建柏与阔叶树树种(火力楠、木荷)混交,形成复层林,混交林蓄积量比纯林高了34.9%、57.9%。说明在立地条件较差(Ⅲ、Ⅳ类地)的林地,福建柏不宜与杉科树种(杉木、柳杉、秃杉)混交,可以与松科(马尾松、湿地松)、阔叶树(火力楠、木荷)混交,比营造福建柏纯林可以取得更大的经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固氮树种混交造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固氮树种与马尾松混交,对促进马尾松生长作用十分显著,并可不断增加林地土壤肥力,保持地力资源的永续利用。树种搭配模式主要有:马尾松×杨梅、胡枝子,马尾松×南岭黄檀、胡枝子,马尾松×江南桤木、胡枝子。  相似文献   

5.
闽楠人工混交林的生长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闽楠与马尾松、鄂西红豆树等树种进行混交试验,观察闽楠在不同混交林分中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闽楠与马尾松、鄂西红豆树混交对林木生长有促进作用,混交林中楠木的胸径、树高、冠幅均明显高于楠木纯林,且以闽楠与马尾松混交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6.
马尾松纯林的更新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金英  曾祥划  吴刚  李小川 《热带林业》2004,32(3):39-40,47
本文查阅了混交林的有关文献,总结了混交林的优点,并进行了多种树种和马尾松混交处理的实验,从生态学观点和生产的角度提出马尾松纯林改造的思路,马尾松纯林改造应以藜蒴、荷木为主,利于林地的持续生产,应以马占相思为主,可快速更换马尾松纯林。  相似文献   

7.
木荷(Schima superba Gardn.et Champ.)为山茶科常绿乔木,是一种生长中速的用材树种。其材质好,叶片革质,树冠浓密,干皮粗厚,根系发达,能隔离树冠火,也是优良防火和水土保持树种。木荷与马尾松混交,对控制松毛虫的蔓延有一定作用。我地海拔1200m以上的山谷、山坡、山脊地带均有其分布,常与马尾松、槠、栎类、枫香等混生。现将木荷优质苗培育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百色地区有较广泛的马尾松林地,但由于长期以马尾松为树种,土壤肥力下降,马尾松产量也下降。因此以枫香与马尾松营造混交林,用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马尾松的产量,促进马尾松优质生长。精选造林材料,探讨了马尾松与枫香混交林的造林技术,重视病虫害防治,结果证明:选择枫香与马尾松混交造林,并采用块状造林技术,具有良好优势。  相似文献   

9.
在福建邵武卫闽林场建立了马尾松、福建柏(建柏)、闽粤栲、木荷纯林以及马尾松与其他3个树种的混交林(混交比例1∶1)的试验林,混交林有3种模式:块状(3株×3株)、横排带状(3行×3行)、竖排带状(3列×3列),株行距均为2 m×2.5 m(初植密度2000株/hm~2)。试验后25年的结果表明:13种林分类型生长量差异显著,蓄积量大小顺序为:建柏纯林闽粤栲纯林马尾松×木荷竖排带状混交马尾松×建柏竖排带状混交马尾松×木荷块状混交马尾松×建柏横排带状混交木荷纯林马尾松×木荷横排带状混交马尾松×建柏块状混交马尾松纯林马尾松×闽粤栲竖排带状混交马尾松×闽粤栲块状混交马尾松×闽粤栲横排带状混交,其中蓄积量最高的建柏纯林(279.20 m~3/hm~2)是蓄积量最低的马尾松×闽粤栲横排带状混交(84.32 m~3/hm~2)的3.11倍。马尾松与木荷混交效果最好,其次是马尾松与福建柏混交,马尾松与闽粤栲混交效果最差,其蓄积量低于两个树种的纯林。  相似文献   

10.
《安徽林业》2005,(4):20
目前,皖南杉木采伐迹地更新的2代、3代林分存在生长不良的状况,积极营造混交林,选择自肥力强、适应性好的更新树种是最主要的措施.绩溪县镇头林场选择了材质优良、生长迅速的阔叶树种与马尾松进行杉木迹地更新混交造林试验,在林分林龄、立地条件、营林措施基本一致的混交林和马尾松、杉木纯林林地中布设样地进行对比研究.样地面积10米×10米,分别为马尾松×光皮桦(Ⅰ)、马尾松×光皮桦(Ⅱ)、马尾松×响叶杨、马尾松×枫香,按检测样地常规调查方法进行每木检尺.其结果与相关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李清源 《绿色科技》2014,(3):161-162
指出了作为我国南方地区大面积栽种的林木树种,火力楠与马尾松在生长特性、环境需求方面优势互补,适宜进行混交林栽培。分析了马尾松与火力楠混交的可行性,拟定试验方法,选取标准地进行了实地栽培对比。经过对混交林与纯林的生长情况、林分生物量对比、林分水源涵养量等多方对比与研究,认为马尾松与火力楠混交林的综合指标优于马尾松纯林与火力楠纯林,马尾松与火力楠的混交具有良好的生态与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2.
人工促进马尾松毛竹混交林混交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由于毛竹扩鞭形成的马尾松毛竹混交林进行了初步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松竹混交林中马尾松的树高胸径生长量显著高于马尾松纯林,其林分蓄积量是马尾松纯林的2.34倍;松竹混交林中毛竹的平均胸径与单株生物量均高于毛竹纯林,且竹材的质量明显好于毛竹纯林,表明松竹混交经营能提高林分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松竹混交经营能够改善林地生态与环境质量,与毛竹和马尾松纯林相比,松竹混交林土壤供肥能力较强,且林地土壤疏松多孔,并持蓄了充沛的水分,这不仅为松、竹的生长发育创造了有利的环境条件,同时也增强了林分自身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采用刺槐、紫穗槐、麻栎、晚松、火炬松和马尾松等安徽省优良薪材树种,采取密植、短轮伐期、混交及幼林抚育和平茬等经营薪炭林措施,可使薪炭产量提高1—2倍,同时增加了覆盖率,能更好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4.
培育马尾松大径材林适宜松荷混交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马尾松×木荷不同混交类型造林试验 ,及对早期营造的松荷混交林调查研究表明 ,松荷混交不但能改善林地土壤肥力 ,而且能明显促进马尾松的生长 ,提高林分生产力 ,是培育马尾松大径材的有效生物措施之一。但混交比例、配置方式及林分密度控制等是营造松荷混交林能否培育马尾松大径材林的关键技术措施 ;培育马尾松大径材林的松荷适宜混交模式为 :马尾松×木荷— 2松 1荷或 6松 4荷—星状或行带状混交—初植密度 2 5 0 0~ 312 5株·hm-2 —最终保留密度 80 0~ 12 0 0株·hm-2 。  相似文献   

15.
探究贵州省黎平县典型马尾松混交林的林分空间结构特征,为该地区混交林经营及改造提供理论依据。以黎平县马尾松混交林中的马尾松为研究对象,根据混交树种及混交比例将研究区典型马尾松混交林划分为7种林分类型,分别是马尾松占40%(类型A)、50%(类型B)、70%(类型C)的与多种阔叶混交的针阔混交林,马尾松占30%(类型D)、50%(类型E)、70%(类型F)的与杉木混交的针叶混交林以及马尾松纯林(类型G),采用角尺度、胸径大小比数、树高大小比数、混交度和空间结构综合评价指标,对其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区中:1)7种林分类型中,马尾松均为轻度聚集分布状态,趋向于随机分布格局;2)类型F中,马尾松的树高、胸径处于中庸状态,其余类型中,马尾松的树高、胸径均处于亚优势状态;3)马尾松混交林的树种混交程度较高,通常在中度混交强度以上,而马尾松纯林处于弱度混交,接近于零度混交;4)林分综合评价排序为类型A>类型D>类型E>类型B>类型F>类型C>类型G;5)典型马尾松混交林中,马尾松的角尺度、胸径大小比数、树高大小比数之间无明显差异性,其空间结构的差异主要...  相似文献   

16.
马尾松混交林生产力及其丰产机理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初步研究了马尾松与刺槐、栎类、枫香三个树种不同混交比例林分的生产力状况,从根系的分布和根量,凋落物营养元素含量,土壤养分含量三个方面初步探索了混交林较马尾松纯林丰产的机理,为马尾松混交林的经营改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马尾松在我国分布广泛、数量众多,是荒山造林最主要的树种,具有非常高的经济价值,用途非常广泛。不仅能够在建筑行业中被广泛的应用,而且还能够用于包装箱、火柴杆、胶合板、枕木等材料的制作。马尾松树木材质具有极强的耐水湿特点,在水下工程也广泛应用。除了具有这些重要的经济价值之外,马尾松还能够涵养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可以说马尾松的是集生态、经济、社会共同发展的优良树种。通过对马尾松培育以及种植技术进行深入地分析,提出了促进马尾松种植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技术措施,以保证林业产业经济的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8.
杉木泡桐混交效益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杉木是我国南方速生优良用材树种.其生长发育要求较高的水热条件和较好的生态环境.营林实践愈来愈多的证明,集中成片营造纯林,将会造成地力衰退、生态平衡破坏、生产力下降等不良后果.而把具有不同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的树种与其适当混交,就能较充分地利用空间,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林地的生产力.目前杉松、杉檫等树种混交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但杉木泡桐混交,则报道甚少.  相似文献   

19.
马尾松混交林土壤持水性和肥力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马尾松与格氏栲、青栲、火力楠及杉木等树种混交试验,13年生时测定不同混交林土壤的持水性、土壤结构和养分。结果表明,马尾松格氏栲和马尾松青栲混交林土壤饱和持水量大于马尾松火力楠和马尾松杉木混交林,土壤结构破坏率以马尾松格氏栲和马尾松青栲混交林较低,而马尾松格氏栲混交林土壤孔隙度最大,且马尾松格氏栲和马尾松青栲混交林土壤有机质、全量养分和速效性养分含量高于其他2种混交组合。格氏栲和青栲为马尾松伴生树种可以促进林分涵养水源,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20.
在杉木林采伐迹地上营造不同混交比例的马尾松、乳源木莲进行了混交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造林10年后2个树种的幼林保存率达到93%以上,不同混交比例马尾松、乳源木莲的早期生长均表现良好,混交林生长优于纯林,不同混交比例2个树种生长表现为:2∶3的比例为最佳,3∶3的优于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