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技术与市场》2007,(1):11-11
本项目采用闪爆、酸解、漂洗、干燥等技术和工艺,得到具有较好流动性的白色粉末——优质微粉纤维素(MCC)。可以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和新材料领域。微粉纤维素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和新材料领域。由于微粉纤维素具有赋型、粘结和吸水膨胀功能,可以作为直接压片的粘合剂、崩解剂和填充剂。作为药物缓释剂,其主要作用是将活性物质缓慢地释放出来;  相似文献   

2.
以辣木叶粉为主要原料,采用湿法制粒压片法制备片剂,通过预实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辣木叶粉片剂主料和辅料用量分别为辣木叶粉96.3%,木糖醇2%、硬脂酸镁0.56%、微粉硅胶0.14%,再加入主料总重50%的浓度为2%PVP水溶液,此条件下可制得呈天然淡绿色,表面光洁,色泽均匀一致,有辣木清香味的片剂。经对辣木叶粉片剂进行质量检查,辣木叶粉片剂制备工艺稳定,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3.
以天然高分子羟丙基纤维素-聚丙烯酸(HPC-PAA)胶体微粒为模板,通过沉淀聚合法获得中空结构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聚丙烯酸(PNIPAm-PAA)纳米胶囊,平均粒径约为500 nm;然后运用静电作用自组装法和原位还原法将Fe3O4磁性纳米粒子负载于PNIPAm-PAA纳米胶囊上,制备获得Fe3O4/PNIPAm-PAA磁性纳米复合微球,粒径约为400 nm。制得的复合微球不仅具有一定的铁磁性(饱和磁化强度为5.5(A·m2)/kg,而且对抗肿瘤药物——盐酸阿霉素(Dox)显示了较高的载药率和较好的体外缓释效果,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靶向药物载体应用于药物输送体系。  相似文献   

4.
林木染色体制片与显带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用的有两大类: 1、水解压片法 高等植物的染色体主要是由组蛋白,非组蛋白及DNA组成。水解法是用一定浓度的盐酸在一定温度下,对植物有分生组织的根尖与茎尖,幼叶或花粉母细胞等进行处理,使细胞染色体DNA中的醛基释放出来,而与染色剂碱性品红作用,使染色体染上颜色,便于观察。也可用醋酸洋红、结晶紫苏木精或Giemsa染色剂染色。制片时首先要注意盐酸浓度、处理时间和温度。通常将材料放入1 NHCl60℃处理10—20分钟。也可用浓盐酸  相似文献   

5.
采用3种不同形态的竹刨花及不同形态刨花组合压制竹质定向刨花板(BOSB),探讨竹刨花形态对BOSB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不同刨花形态制得的BOSB性能差异较为显著,尺寸较大的竹刨花因其本身良好的抗弯强度和塑性,制备BOSB能有效提升板材强度;尺寸较小的刨花具有良好的流动性,有效胶合面积大,因此制得的BOSB稳定性好;将尺寸较小的刨花作为辅助填充物添加,能够改善单一使用大刨花或小刨花时出现的板材力学性能较低问题。  相似文献   

6.
以玉米芯酸水解制备糠醛的废弃物为原料,采用物理法和化学法相结合的方式制造活性炭,并做了不同的工艺条件下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由糠醛废渣制得的炭质原料中加入2%的灰分促融剂,在900℃下进行水蒸气活化,活化料用15%的盐酸进行酸洗,极大的降低了物料中灰分的含量,可制得品质较好的活性炭。活性炭的亚甲基蓝吸附值可达到180 mg/g,灰分可控制在6%,铁盐质量分数为0.08%。  相似文献   

7.
采用真空注入法,将单体MMA注入竹材,然后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催化剂,采用催化加热法聚合处理,制得竹-MMA复合材,测其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竹-MMA复合材比未经处理的素材,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都有明显提高.而且在本试验条件下,不同因素对竹-MMA复合材的制备及特定物理力学性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林产工业》2021,58(7)
以竹单板、泡沫铝为原材料,采用中温固化型酚醛树脂胶黏剂制备竹单板泡沫铝夹芯复合材料。应用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曲面法,探究施胶量、热压温度和热压时间三因素对复合材料静曲强度和胶合强度的影响规律,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三因素按影响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程度大小依次排序为施胶量热压温度热压时间。通过构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施胶量、热压温度和热压时间之间的回归方程模型,得出优化的制备工艺条件为:施胶量340 g/m~2、热压温度132℃、热压时间1.5 mm/min,在此条件下制得的复合材料静曲强度为122.6 MPa,胶合强度为3.20 MPa,测量误差在3%以内。  相似文献   

9.
采用柳树枝桠材制得的片状刨花制备木质刨花板;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施胶量、预设密度以及石蜡添加量对板材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预设密度对静曲强度和静曲弹性模量均有显著的正相关线性影响,对内结合强度有显著影响;施胶量对静曲弹性模量和内结合强度有一定的正相关影响;所有试验因素对2 h吸水厚度膨胀率均有一定影响。从板材性能和成本角度考虑,确定柳树枝桠材制备木质刨花板的最佳工艺为:施胶量7%,预设密度0.7 g/cm~3,石蜡添加量4%。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高值清洁利用狼尾草资源。【方法】以狼尾草粉末为基材、纳米氧化铜为增强因子,通过高纯酒精分散与三维高效无偏析混合方法获得狼尾草粉末与纳米氧化铜的均匀混合物,采用温压成形工艺对均匀混合物实施双向成形制备狼尾草粉末/纳米CuO复合材料。以单因素试验结果为基础,采用BBD响应面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CuO含量、成形温度、成形压力与复合材料静曲强度、吸水率的数学模型,研究不同工艺参数对静曲强度和吸水率的影响及变化规律,得到了最优制备工艺参数,评估其电磁屏蔽效能。【结果】狼尾草/纳米CuO复合材料的最优温压成形工艺参数与最佳成分配比为:成形温度185℃,成形压力70 MPa,保温保压时间30 min,CuO含量44 wt%。据此制备的狼尾草/纳米CuO复合材料的静曲强度为77.64 MPa,吸水率为2.3%,电磁屏蔽效能为60 dB。【结论】狼尾草/纳米CuO复合材料的吸水率不足高密度水泥纤维板吸水率(≤25%)的10%,仅为超薄高密度人造板吸水率(≤60%)的3.8%,优于人造板相关技术标准;其电磁屏蔽效能已达到工业应用标准(30~60 dB),可望达到军用标准(60~120 dB)。  相似文献   

11.
油茶壳活性炭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油茶壳为原料,采用直接炭化和二步炭化法制备活性炭,探讨炭化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活性炭产品得率、亚甲基蓝吸附值和碘吸附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直接炭化法制得的油茶壳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二步炭化法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在较优的工艺条件下,活性炭的亚甲基蓝吸附值和碘吸附值为210.0 mg.g-1和1 016.2 mg.g-1。二步炭化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直接炭化的油茶壳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制得吸附性能良好的活性炭材料。  相似文献   

12.
高温炭化法制备竹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温炭化法制备竹炭,探讨温度、保温时间和升温速率对竹炭吸附性能的影响,并通过N2吸附等温线对其孔隙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温度提高、保温时间延长,竹炭的亚甲基蓝吸附值和碘吸附值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升温速率的提高,促进了炭素前驱体石墨化程度的提高,不利于竹炭孔隙结构的发达;高温炭化法可以制得微孔、中孔、大孔较发达的竹炭。在较佳的实验条件下,高温炭化法可制得亚甲基蓝吸附值和碘吸附值分别为280 mg.g-1和947.3 mg.g-1的竹炭。  相似文献   

13.
微波法制备甘蔗渣活性炭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影响活性炭性能的因素如活化剂、添加剂、微波功率及处理时间等进行了系统研究 ,并用热分析方法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得到了磷酸 微波法新工艺制备甘蔗渣活性炭的最佳工艺 :将甘蔗渣浸渍于添加有 2 %~ 4 %硫酸及 1%~ 2 %盐酸等添加剂、浓度为 15%~ 2 5%的磷酸溶液中 ,浸泡 4 8h后 ,在微波功率为 72 0W条件下处理 15~ 2 0min。用典型工艺条件制得的活性炭的产率为4 7.5% ,亚甲基蓝脱色力为 15.5mL/ 0 .1g ,干燥减量为 3.1%。  相似文献   

14.
总结传统重组木的产业化发展历程和技术难题,提出先制备单板、再疏解纤维化单板、后重组的技术方案,介绍冷压热固化法和热压法制备新型纤维化单板重组木的主要工艺和关键设备。新型纤维化单板重组木突破了传统重组木采用原木直接碾压疏解制备木束的思路,解决了重组木产业化的技术瓶颈,为其产业化提供了一套可行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5.
采用高温聚合有机物前驱体的方法,以三聚氰胺为前驱体,制得了类石墨型氮化碳(g-C_3N_4)粉末。以硫化钠、氯化镉和制得的g-C_3N_4为前驱体,通过膜法制备了g-C_3N_4/CdS复合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等对催化剂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结合降解活性艳红(X-3B)的实验评价了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膜法制备显著增强了光催化剂的活性;与纯CdS相比,g-C_3N_4/CdS复合光催化剂光催化活性明显增强,其中(CdS/g-C_3N_4)2:1光催化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16.
目前竹材高温热处理技术的工业化生产大多采用常压高温热处理,与传统的常压热改性处理技术相比,饱和蒸汽热处理技术在处理效率、环保及能耗方面更具优势。在传统竹重组材制造工艺的基础上,提出了压力式饱和蒸汽热处理竹束技术。以竹材为原料,通过开片、碾压疏解等工序制得竹束,采用饱和蒸汽压力罐对竹束进行高温饱和蒸汽热改性处理,再经浸胶、干燥、养生、热压后,制得竹重组材及其系列产品,构建了一种新型高性能竹重组材制备工艺体系。这对于提升竹重组材制造技术,促进竹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Hummers法是制备氧化石墨烯(GO)的一种重要方法,其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但该方法反应结束后混合液中仍残留大量的酸。在不对Hummers法制备的混合液进行任何洗涤过滤处理的前提下,直接将经过预处理的木质纤维素溶解于混合液中,在45℃水浴条件下反应2 h后,将混合物透析处理至中性,并经冷冻干燥或超声-冷冻干燥处理后制得GO/纤维素复合材料。采用SEM、XRD、红外及拉曼光谱等表征方法对GO/纤维素复合材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本研究的方法可制备GO/纤维素复合材料,且该复合材料的冻干粉易分散于水溶液中,且溶液能稳定保持一段时间。该研究简化了制备GO/纤维素复合材料的方法,缩短了反应时间,节约了制备成本,充分利用了反应液中的硫酸,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糠醛对碳钢在盐酸中的缓蚀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秸秆催化热解制得的糠醛作为盐酸酸洗缓蚀剂,其缓蚀效率采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极化法进行了评价,初步探讨其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糠醛属于混合型缓蚀剂,在盐酸介质中缓蚀作用良好,室温下糠醛添加量为0.7%时,其缓蚀效率可达91.3%,能使碳钢的腐蚀反应活化能降低,腐蚀速率明显下降,同时其缓蚀效率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其吸附符合Lan...  相似文献   

19.
以天然产物月桂烯(MY)为基体原料与马来酸酐、环氧氯丙烷和丙烯酸依次进行D-A加成、缩聚和环氧开环酯化反应制得一种新型月桂烯源乙烯基酯树脂单体(AE-MYM),并采用FT-IR、GPC对制得的产物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目标产物已成功合成,相对分子质量485,且树脂单体在50 s内双键转化率可达到70%以上。动态热机械性能(DMA)分析表明制备树脂的紫外光固化产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达到65℃,储能模量达到4 400 MPa以上;拉伸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光固化产物的拉伸强度可达到50 MPa以上。以上结果分析表明制备的树脂单体固化产物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刚性材料。  相似文献   

20.
微波辐射磷酸法制备竹材活性炭及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竹屑为原料,采用微波辐射磷酸法制备活性炭。讨论了微波功率、活化时间及磷酸质量分数等工艺条件对竹材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磷酸质量分数、活化时间和微波功率3个因素中,微波活化时间对活性炭质量指标影响最大,延长时间可以提高其产品的吸附性能;微波辐射磷酸法制备竹材活性炭的较优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600 W、活化时间16 min、磷酸质量分数50%。在此条件下制得的活性炭的碘吸附值850.6 mg/g、亚甲基蓝吸附值233.8 mg/g、比表面积920.5 m2/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