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天然色素植物万寿菊丰产高效栽培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寿菊(Tagetes erectaL·)是菊科万寿菊属1年生草本植物。其花瓣中提取的植物天然叶黄素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抗氧化剂,具有抗癌作用;可预防人体因器官衰老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同时还可以作为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的色素添加剂。目前国内外对从万寿菊中提取的叶黄素的需求量日益增大  相似文献   

2.
叶黄素是一种天然植物色素,具有抗氧化、保护视网膜、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功效,同时具有调色作用,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品、食品、化妆品、饲料中。蔬菜、水果、胡萝卜中含有丰富的叶黄素,其中以万寿菊中叶黄素的含量最高。叶黄素的提取方法有干燥法、萃取法、微波法、浸提法和超声波法等,其中超声波法为叶黄素提取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3.
《技术与市场》2007,(4):17-18
国际市场上,1克叶黄素的价格与1克黄金相当,因此,研究从万寿菊中规模化萃取叶黄素技术,对于万寿菊深加工的开发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叶黄素是万寿菊中的主要提取物,它广泛用于饲料添加剂和食品添加剂领域。据统计,我国每年叶黄素的产量在8亿 g 左右,占世界总产量的85%;而每年世界上的叶黄素需求量在13亿~15亿g,缺口在3亿~5亿 g。作为万寿菊深加工产品,叶黄素晶体(食品医药原料)每吨售价在1500万元左右,国际市场上,1g叶黄素的价格与1g黄金相当,效益十分可观。尤其是近几年来,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消费观念相应转变,追求天然、无公害产品已成为主要需求方向,天然叶黄素作为食品、饲料、医药领域的高科技产品,越来越被国内外知名企业看好。据专家预测,21世纪是绿色消费时代,天然叶黄素必然代替人工合成色素。生产天然叶黄素的万寿菊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5.
林下种植万寿菊可以充分利用林下空间,提高林地资源利用率。本试验通过对不同郁闭度下万寿菊的生物量、产量和品质的测定,对比分析了各处理的株高、单株花朵数、花径、单花质量、总产量以及叶黄素含量。结果表明:17%的低郁闭度及45%的中郁闭度情况下万寿菊单花质量极显著高于69%高郁闭度;花总产量随着郁闭度增大而降低;低郁闭度下叶黄素产量为13.35 kg/667 m~2,明显高于中郁闭度的9.29 kg/667 m~2和高郁闭度的2.13 kg/667 m~2。  相似文献   

6.
提色素用万寿菊品种筛选和种植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引进美国提色素用万寿菊3个品种进行筛选和种植技术的探讨,通过3a的生物学特性、产量、叶黄素含量等的观察结果表明,以橙红品种综合价值最高,深橙品种次之,橙色品种第三。种植密度以75000株/hm^2为宜,花中叶黄素含量以开花后12d最高,并总结了万寿菊种植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7.
超声波强化有机溶剂提取万寿菊中叶黄素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研究超声波强化有机溶剂提取万寿菊花粉中叶黄素的工艺过程,考察了萃取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正己烷和石油醚作提取溶剂效果较好。以1.000 g万寿菊花粉为原料,超声波强化正己烷的较优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0(g∶mL,以下同),超声波功率300 W,超声波作用时间30 m in,叶黄素提取率93.65%;强化石油醚的较优条件为:料液比1∶20,超声波功率400 W,超声波作用时间30 m in,叶黄素提取率98.77%。  相似文献   

8.
万寿菊花中叶黄素提取及分离提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利用正己烷和乙醇混合溶剂,或石油醚溶剂,从万寿菊花粉提取、分离、提纯叶黄素的方法.最适工艺参数:正己烷(为提取剂)和95%乙醇(体积比3:2),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4~5h,提取次数5~6次,液料比15:1(mL:g);皂化温度55~60℃,皂化时间6h.按本工艺条件操作,万寿菊花中叶黄素得率为7.5%~7.9%.  相似文献   

9.
梁琳 《沙棘》2008,21(2)
介绍了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应用于沙棘果渣中叶黄素提取的优点,具体的提取工艺参数和操作要点.兵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四项影响因素对提取结果影响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夹带剂添加量>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分离压力,最后确定了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叶黄素的较优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0.
《林业实用技术》2021,(8):83-84
为了培育万寿菊健壮幼苗、促进万寿菊生长发育、提高万寿菊观赏价值,利用成本低廉、功能完善的紫色泥岩这种原材料,从生产原料、病虫消毒、加工工艺、调整pH值等全过程对万寿菊紫色泥岩源育苗基质制备技术进行了阐述。该技术适用于我国亚热带地区特别是四川盆地万寿菊的工厂化育苗。  相似文献   

11.
叶黄素酯和叶黄素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研究光、热、酸、碱、金属离子、氧化剂和还原剂对叶黄素酯和叶黄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对叶黄素酯和叶黄素的稳定性影响很大,日光照射0.5h,二者的保存率仅为0.35%,而放置在暗处保存率基本不变;叶黄素酯和叶黄素对热较稳定,但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加热时间的延长,保存率下降,降解速度加快;在相同的光、热条件下,叶黄素酯的稳定性优于叶黄素,叶黄素以与脂肪酸结合的形式存在,稳定性更强;强酸性条件对叶黄素酯和叶黄素有一定的破坏作用,而其在中性、碱性条件下较稳定;Fe3 、Fe2 、Cu2 对它们的破坏作用较强,保存率下降较多,而Zn2 、Mg2 、Ca2 、K 、Na 对它们基本无影响;氧化剂H2O2对其有轻微的破坏作用;还原剂Na2SO3对叶黄素酯和叶黄素影响不大,VC可以使它们降解,与VC共存叶黄素酯的降解程度比叶黄素大。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乌兰察布市部分地区位于阴山山脉南麓,具有很好的适合于万寿菊生长的自然条件,介绍了万寿菊的药用价值及观赏价值,分析了乌兰察布市栽种万寿菊的有利条件,并阐述了万寿菊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不同品系万寿菊花中叶黄素和叶黄素酯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颜色万寿菊花(包括花瓣和花萼)中叶黄素和叶黄素酯的含量.通过与叶黄素标准品比较,并利用相同色谱条件下的色谱图确定万寿菊花中含有叶黄素和6种叶黄素二酯,即月桂酸-肉豆蔻酸酯、二肉豆蔻酸酯、肉豆蔻酸-棕榈酸酯、二棕榈酸酯、棕榈酸-硬脂酸酯及二硬脂酸酯.不同颜色万寿菊花中叶黄素和叶黄素酯的含量差别较大,黄绿色花色素含量为 0.024 %,橙色花色素含量高达1.148 %(均以干花粉计),颜色越深,叶黄素酯含量越高.万寿菊花的色素含量与脂肪含量呈明显正相关(R2=0.974).  相似文献   

14.
万寿菊又名金菊花、蜂窝菊,为菊科万寿菊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墨西哥等地,现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万寿菊株型紧凑,花大艳丽,园林上多用于城镇街道和绿地上摆放花坛或栽植花境,用途十分广泛。现从育苗、上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把万寿菊盆花的生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品种选择盆花用万寿菊一般选择株高较矮、株型紧凑、花朵丰满肥硕、花色艳丽、花期较长的品种,现在生产中多选用F1丰盛、F1太阳、F1探戈、奇迹系列、女神系列、瑞雪、硕美等优良的栽培品种。2.种苗繁育万寿菊可以采用播种和扦插两种方式繁育种苗,在生产中以播种为主。2.1…  相似文献   

15.
万寿菊是宁夏室外绿化主要品种之一。通过多年的科研和生产实践,总结出了宁夏地区万寿菊基本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为宁夏万寿菊的生产培育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为给提高欧李幼苗植株耐逆性提供理论指导,研究了在干旱胁迫下外源抗坏血酸(AsA)对欧李幼苗叶片光合作用和叶黄素循环的影响,并结合抑制剂与分子生物学的手段进一步研究玉米黄质(Z)形成的机制。结果表明,外施AsA缓解了干旱胁迫引起的欧李叶片光饱和点的降低,促进了内源AsA的产生,增加了叶黄素循环中Z的含量,使更多的紫黄质(V)转化成单环玉米黄质(A)和Z。AsA还能在转录水平提高紫黄质脱环氧化酶(VDE)的表达,而对玉米黄质环氧酶(ZEP)的作用不显著。抑制剂二硫苏糖醇(DTT)能显著抑制叶黄素的脱环氧化状态,但葡糖胺(Gla)作用不显著。表明外源AsA通过启动叶黄素循环增加胁迫下的热耗散能力,从而提高植株的抗胁迫能力,其中VDE对叶黄素循环的启动起到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五一"和"十一"两大假日期间万寿菊的生产技术,并对万寿菊常见的病虫害防治分别加以归纳,阐述了病害的防治原则,同时也对万寿菊在园林绿化中所起的作用进行总结,并就万寿菊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一些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万寿菊(Tagetes erecta)别名臭芙蓉、蜂窝菊,为菊科万寿菊属1年生草本花卉。其花繁多、色泽鲜艳、花期长、栽培容易,适做花坛布景或花丛、花境栽培,切花水养可以保持10天以上,花与叶均可入药,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经济价值。为使其在株高、花形上更加整齐一致,进行了不同施肥间隔期及浓度澳洲液肥对万寿菊生长及开花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万寿菊杂交育种实验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从万寿菊F1分离得到的雄性不育植株进行杂交试验,以期能得到稳定的万寿菊雄性不育系,如果利用不育系进行杂交制种,将大大降低制种成本。并提出了在万寿菊育种中利用雄性不育进行育种时,对父本进行自交,以保证得到纯的父本,并应选择适宜地区进行制种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万寿菊富含天然色素,是绿色的食品添色剂,近年来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介绍了万寿菊生物学特性、优良品种以及露地栽培中的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花朵采摘技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