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1 毫秒
1.
赵荣 《绿色科技》2013,(12):269-273
指出了盾构沿小半径曲线掘进时隧道轴线控制,是一个系统性和综合性极强的问题。对南京地铁某区间隧道盾构掘进中发生的铰接密封漏水漏沙事故进行了分析,找出了相关原因及其存在问题,为控制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彭涌涛 《森林工程》2013,(6):106-110
盾构机在城市地铁施工中已经成为主流,盾构在掘进中的姿态控制是确保隧道施工质量的关键技术.由于影响盾构掘进姿态的因素较多,情况复杂,掘进姿态控制难度大.本文结合南京地铁三号线某标段隧道盾构施工,分析隧道设计轴线、盾构轴线和管片中线三者在施工中存在的5种位置关系:一是三条线基本重合,二是盾构轴线与隧道轴线重合,三是管片中线与隧道设计轴线重合,四是管片中心与盾构轴线有偏差,五是三条轴线不重合而且轴线水平移动;从土压的设定值、地质变化、注浆位置与时间、转弯管片的使用、管片的姿态和施工的连续性等6个方面对影响盾构掘进姿态的因素进行总结;从偏移量、油缸行程差和最小盾尾间隙三个方面对盾构掘进姿态控制的参数进行分析与计算;从掘进方向的控制,掘进姿态调整与纠偏两个方面阐述盾构掘进过程中姿态控制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马天文 《森林工程》2009,25(5):66-69
盾构始发是盾构隧道施工中的事故多发阶段,如何保证该阶段加固土体的强度和安全性,从而确定土体加固的范围,是盾构隧道施工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文章介绍盾构隧道端头常用的土体加固方式以及目前盾构始发设计施工中所采用的计算理论及模型,结合苏州地铁滨河路站西端头盾构始发工程进行理论设计与验算,并且讨论软土地区常用加固方式的加固时机、加固所采用的技术参数以及应急措施。研究得出:对于软土地区,采用最多的是水泥土深层搅拌桩+高压旋喷桩(或注浆)的加固方式;抗滑移验算对安全系数起主导因素的是加固土体的粘聚力;土体扰动极限平衡理论计算得出的横向加固尺寸小于构造要求,只要能够满足构造要求,土体在抵抗扰动上就有足够的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4.
针对南京地铁二号线一期工程土建D2-TA05标的具体情况和特点,通过本工程的施工,认真研究南京软土地层隧道掘进施工的特点,掌握在流塑、软塑粘性土中土压平衡式盾构的掘进施工技术;总结盾构施工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注意搜索信息,掌握动态;试验先行,取得参数;组织协调,团队攻关的方法;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保护隧道区间内的市政环境,取得控制地面沉降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软土地区地铁盾构隧道在运营期间会产生一定的长期沉降,过大的长期沉降将对地铁的正常运营和安全使用产生不利的影响。为了分析、解决长期沉降带来的地铁列车运营安全问题,准确地预测盾构隧道长期沉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苏州地铁一号线的实测数据,从中选取4个相邻的隧道沉降监测点,并借助Matlab工具建立灰色关联预测模型和灰色预测模型,分别对苏州地铁一号线盾构隧道的长期沉降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灰色关联预测模型的平均拟合精度为0.44,比灰色模型的拟合精度高,且其预测结果更接近于沉降实测值。灰色关联预测模型整体性强,可用于预测盾构隧道的长期沉降,为深入研究苏州及其它地区地铁盾构隧道长期沉降预测方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高速公路隧道下伏小煤窑采空区对衬砌结构稳定影响较大,给隧道施工带来较大风险与潜在危害,按现行技术细则要求对下伏采空区处治范围大、费用高、施工难。笔者以鱼洞Ⅰ号隧道为实例,根据下伏小煤窑采空区规模和特点提出隧道开挖后洞内注浆进行处治措施,通过洞内物探、钻探等手段探明采空区具体位置,采用数值模拟对洞内注浆处治效果进行分析,通过工程实践保证了隧道施工及结构安全。结果表明:隧道下伏采空区对隧道围岩及衬砌结构稳定性影响较大,使得隧道围岩及支护结构最大竖向位移分别达到-0.223 8 m和+0.312 2 m,隧道底板与采空区顶板之间的围岩大部分处于塑性变形状态;现行隧道下伏采空区稳定性评价及处治范围偏于保守,地表注浆处治费用高、难度大;隧道洞内注浆处治下伏小煤窑采空区具有较好效果,隧道结构变形处于可接受范围,可保证隧道施工及结构安全。对于无序开采、资料匮乏、回采率低等隧道下伏小煤窑采空区,采取洞内注浆措施进行处治,可显著减小采空区处治费用及施工难度,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侯杰 《技术与市场》2022,(2):122-123
为解决盾构吊装井距离盾构始发围护结构较远、在既有地铁车站正下方进行盾构始发的难题,以郑州地铁7号线黄河迎宾馆站—英才街站区间盾构始发工作进行研究,提出设置盾构始发导台承载盾构机自重及调整盾构机中心、固定负环管片、反力架的安装及加固等施工措施,以期为类似的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目前MJS工法普遍应用于地铁盾构进出洞口加固、基坑围护、坑内土体加固及止水帷幕。MJS工法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具有对环境影响小、成桩直径大等众多优势。宁波地铁5号线石碶站西端头井盾构出洞口采用此工法加固,克服了施工场地狭小、地下管线及临近运营2号线等诸多不利因素。MJS工法属于微扰动注浆工艺,能够有效地保障地下项目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卜红旗 《森林工程》2014,(3):136-139
盾构在我国城市地下铁道工程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频繁,盾构工程耗资巨大,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本文结合宁和城际轨道交通一期工程天河路站~新梗街站区间盾构工程详述盾构始发与接收的施工工艺,阐明施工中的风险点,提出防治措施。并就盾构在区间正常掘进过程中需要控制的关键点进行探讨,旨在对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某地铁三期工程106标段南经路站至北门街站区间的地铁工程为例,阐述了地铁暗挖区间施工中袖阀管注浆技术的实际应用,以期能对业界的同行们在处理类似情况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广州地铁二、八号线延长线三元里站至远景站、江夏站至陈田村站盾构区间工程中,线路沿线长距离穿越石灰岩地层,溶洞、土洞发育,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地面建(构)筑物密集。盾构施工风险高,属首次在岩溶、土洞复合地层中采用盾构长距离掘进施工。文章概要介绍了广州地铁复合地层盾构掘进施工技术及施工工序,希望使读者对复合地层盾构施工技术有一定的了解,为从事盾构施工的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长距离过江隧道掘进中,盾构机的尾部可能由于盾尾刷磨损等原因失去密封能力导致涌砂冒水事故,若不能及时抽排水或泥浆并恢复盾尾密封,将导致盾构机被淹没,造成经济损失,延误工期。因此,高水压富含水地层盾尾的渗漏防治和盾尾刷更换前的盾尾止水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南京地铁某过江隧道工程为依托,从盾尾密封脂选取、涂抹及注入,同步注浆浆液选择与注入,管片的预制和安装,盾构机体密封及盾构掘进施工等方面研究了盾尾渗漏原因及预防渗漏的技术与措施,并根据已有施工经验,针对该过江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对各施工参数进行了量化,给出了该工程盾尾渗漏防治的具体技术工艺与参数。比选研究了以往工程盾尾发生渗漏,更换盾尾刷前对盾尾进行密封止水的方法,包括化学注浆止水、盐水冻结止水及液氮冻结止水,提出液氮冻结止水方法最适合过江隧道。对比研究了不同液氮输送方式及冻结管布置方式的特点,提出如需更换盾尾刷,在管片上直接打孔并使用液氮罐供冷冻结最适合该过江隧道工程。该过江隧道工程已安全竣工多年,盾构机采用了防渗技术工艺与参数,掘进过程中未发生盾尾渗漏,无须更换盾尾刷,因此各施工参数与工艺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结合某铁路隧道工程的实例,对隧道帷幕注浆的方法、目的、准备工作和控制要点进行了介绍,对帷幕注浆的施工过程进行了重点说明,对有关注意事项进行了总结。帷幕注浆在隧道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需对相关环节进行控制,以确保注浆质量。  相似文献   

14.
地铁是一个城市立体交通发展的标志,能够缓解城市道路交通压力,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11号线工程为西部快线兼有机场快线功能。文章重点介绍深圳地铁11号线前宝区间矿山法隧道施工的特点、难点及解决方案,并对施工的难点、风险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地铁这一交通方式因其运量大、快速、正点、低能耗、少污染、乘坐方便等优点,被越来越多的城市所采用.城市地铁工程一般位于城市的繁华地段,一旦沉降事故发生,将可能造成建筑物开裂、倾斜,地下管线断裂等事故.文章结合莞惠城际轨道交通项目隧道工程实际,对城市地下浅埋暗挖隧道的小导管注浆加固措施进行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6.
孤石埋藏分布随机、形状大小各异,同时与周围地层形成软硬不均地层,地铁盾构施工遇到孤石时,易造成刀具磨损严重、地层扰动加剧、掘进速度较慢等问题,增加掘进施工风险.结合深圳地铁10号线1011-4B标坂贝区间盾构施工实例,分析孤石对盾构施工造成的危害,提出探测方式,且根据孤石位置地质条件及地面环境,制定处理方案,降低施工风...  相似文献   

17.
采用正交试验法探讨了各热压工艺因子对稻草刨花板薄木贴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稻草刨花板表面饰贴薄木是切实可行的,进行0.2 mm厚水曲柳薄木贴面,在选用PVAC胶黏剂且涂胶量为100 g/m2的条件下,其较佳工艺参数分别为:热压压力为0.7 MPa、热压温度为100℃、热压时间为120 s;在选用GB-3胶黏剂且涂胶量为100 g/m2的条件下,其较佳工艺参数分别为:热压压力为0.8 MPa、热压温度为90℃、热压时间为180 s.进行0.6mm厚白橡薄木贴面,在选用PVAC胶黏剂且涂胶量为120g/m2的条件下,其较佳工艺参数分别为:热压压力0.8MPa、热压温度90℃、热压时间240 s;在选用GB-3胶黏剂且涂胶量为120g/m2的条件下,其较佳工艺参数分别为:热压压力0.7 MPa、热压温度90℃、热压时间180 s.  相似文献   

18.
人工冻结法在地铁建设中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婷  杨平 《森林工程》2012,(6):74-78
人工冻结法具有良好的封水性能,且地层可复原性好、绕障性强、施工方便,可适用于各种地层条件,特别是在富含水砂层中更具优越性,随着我国地铁建设规模的加大,该法已成为地铁建设的主要辅助工法。本文以实例分析为背景,详细论述人工冻结法在地铁联络通道、盾构隧道端头加固、地铁事故修复、特殊工程及穿越江河湖底隧道中的盾尾刷更换等应用,给出各种工程中人工冻结的适用条件、设计参数、及关键技术参数,并提出人工冻结在地铁建设中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从燃烧化学反应动力学出发,结合热力学原理以及气体分子动理论,提出了木粉燃爆的动力学理论模型,对木粉燃爆试验的测量数据进行了理论计算。在不同木粉浓度以及不同木粉粒径下,将本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已有模型的理论计算结果对比。结果表明:本模型的理论结果更接近试验测量结果,最大爆炸压力以及最大压力上升速率理论计算值与试验数据的平均偏差仅为9%。此外,利用本理论模型计算了最大压力上升速率随连续木粉浓度的变化曲线,得到在木粉质量浓度845 g/m3附近,爆炸指数的极大值为14.57 MPa·m/s。爆炸指数大于10 MPa·m/s的木粉质量浓度为330~1 945 g/m3,在此区间,利用本理论模型可以对不同浓度木粉的爆炸指数进行理论估算。研究得到的相关结果对试验测量以及实际生产中的燃爆防控技术均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注浆工程因其隐蔽性和浆液扩散随机性成为控制施工效果的难点,采用模型试验研究可为设计注浆施工工艺提供依据。针对砂层注浆试验中试验结果处理方法和水泥浆液扩散及分布规律开展研究,提出了改进的EDTA二钠滴定法测定水泥含量,利用注浆模型试验装置,改变注浆参数、浆液色彩和开挖方式进行5次模型试验。通过分析注浆后结石体形状,并将试样分块滴定,结合图像变换法处理注浆体研究浆液扩散形态。结果表明:注浆结石体主要由浆液富集区和沿优势路径扩散区组成;分块滴定检测处理显示浆液由注浆口向外总体呈线性扩散,浆液最大扩散范围随注浆压力、注浆量和水灰比增大而增大,扩散体积与注浆量比值在7.04~8.74之间,可注性随注浆压力和水灰比增大而增大,随注浆量增大而减小;图像处理显示劈裂作用、潜蚀作用、浆液富集和优势路径等常见浆液扩散模式,并与分块处理相互验证。研究表明所述处理方法在试验中应用效果良好,实际工程中需通过优化注浆工艺避免产生单向大型劈裂通道和潜蚀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