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行了3组湿地对再生水景观水体的修复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植物的存在增强了湿地系统对COD、TN、NH3-N的去除效果,而对TP的去除作用较小。菖蒲湿地系统对水体的修复效果明显高于蒲草湿地系统。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不同植物配置模式对景观水质的保持效应,为生态水景植物配置提供科学依据,选 取 24 种水湿生木本植物及 12 种水生草本植物,根据植物配置原理设计 9 种复层水景植物配置模式处 理,并以无植物配置为对照,通过设置水箱试验样地,检测 pH、浊度、TN、NH4+ -N、TP 和 CODCr6 项 水质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出最佳的植物配置模式。复层植物配置对水质具有不同程度的保持效 果。T1 处理(水石榕 Elaeocarpus hainanensis+ 木芙蓉 Hibiscus mutabilis- 方枝蒲桃 Syzygium tephrodes- 千 屈菜 Lythrum salicaria- 苦草 Vallisneria natans- 槐叶苹 Salvinia natans)对 CODCr 的降解能力最强,T3 处理(蒲桃 Syzygium jambos- 风箱树 Cephalanthus occidentalis- 三白草 Saururus chinensis- 苦草)对降 低浊度、NH4+ -N 浓度的效果最为显著,T6(木棉 Bombax ceiba+ 喜树 Camptotheca acuminata- 水团花 Adina pilulifera+ 朱砂根 Ardisia crenata- 薄荷 Mentha haplocalyx+ 圆叶节节菜 Rotala rotundifolia)对 TN、 TP 净化效果最好,较对照分别下降了 94.1%、96.3%、65.6%、58.2%、83.9%;T8 处理(香港算盘子 Glochidion zeylanicum- 石菖蒲 Acorus tatarinowii+ 鸢尾 Iris tectorum+ 香菇草 Hydrocotyle vulgaris- 苦草) 对上述 6 项水质指标均有良好的降低作用,达到Ⅱ类水质标准,pH、浊度、TN、NH4+ -N、TP 及 CODCr 较对照分别下降了 23.1%、67.2%、47.4%、39.8%、78.7%、50.0%。综合景观效果、植物生长状况及各项 水质指标,香港算盘子 - 石菖蒲 + 鸢尾 + 香菇草 - 苦草复层植物配置(T8)处理的效果最佳,在微污染水 体净化和水质保持中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选取小黑三棱+杉叶藻+荇菜、水葱+睡菜+荇菜、菰+荸荠+荇菜和香蒲+睡菜+眼子菜等4种云南高原常见湖滨湿地植物群落作为试验材料在净化槽中进行水质净化模拟研究。结果表明,4种湿地植物群落对生活污水TP(总磷)和COD(化学需氧量)都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各植物群落对TP和COD的去除率均显著高于无植物对照组(P<0.05);但不同群落之间净化效果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水葱+睡菜+荇菜群落对TP去除效果显著优于其他3种群落(P<0.05),去除率达到94.72%,与该群落挺水植物水葱的生长特性密切相关;植物群落能有效促进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各群落对TP和COD去除的贡献率分别为32.73%~49.63%和14.76%~20.46%;湿地运行过程中,COD的去除效果存在不稳性和波动性。在湖滨带的恢复与重建过程中,适当增加挺水植物的比例,能有效促进湿地对TP和COD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植物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五大要素之一。综述了国内外水生植物组合净水效果的研究成果,以常用改善水质的水生植物为切入点,分析总结了现有水生植物组合对TN、TP、NH4^+-N、COD这4种目标污染物净化效果的研究进展,为未来水生植物净水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人工湿地净化水体污染物的污水处理系统是生态可持续的净水模式,以垂直流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人工湿地运行工况(进水时间、间隔时间、运行周期、水力负荷、湿地结构出水口高度及湿地植物)对净化水体污染物的效果。结果表明:运行工况对COD污染物去除影响较小;随运行周期增加和间隔时间减小,TN的去除效率增加4.5%和13.59%;随水力负荷减小,垂直流人工湿地净化水体各项污染物能力都显著提升;人工湿地出水口由0m提高到1m,TN去除率提高超过50%;湿地植物对湿地系统净化水体氮素、磷素污染物去除率的提升贡献较小。垂直流人工湿地按最佳去除效果运行工况条件运行,TP、NH3-N和COD出水水质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V类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出目前对生活污水净化效果较好的浮床植物。【方法】以14种湖南常见的草本和木本植物为材料,监测了污水处理过程中植物的株高、根系结构和生物量等生长指标,CODcr、TN、NH3-N、TP等水质指标的动态变化,并进行了植物的生长指标与水质净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1)大部分植物均有较强的生长能力,其中水葱、水蕹菜的株高具有显著性优势(P <0.05);美人蕉、再力花、菖蒲和梭鱼草均表现出极强的生根能力,其根长增长率分别为390%、293.33%、286.67%和270%;植物的生物量增长率在5.1%~500.7%之间,其中菖蒲、美人蕉、水蕹菜和再力花的生物量具有显著性优势(P <0.05)。2)无植物对照组对污染物的去除率明显低于有植物处理组,处理时间的长短对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 <0.05),且主要表现为早期对污染物净化速率快。所有植物处理对CODcr、TN、NH3-N、TP的平均净化率比无植物对照组分别提高了6.30%~36.80%、11.92%~20.97%、22.92%~29.28%、5.51%~41.24%,其中,美人蕉对CODcr的净净化率高达36.80%,水蕹菜对TN、TP的净化效果表现出显著性优势(P <0.05),梭鱼草则对NH3-N具有较好的净化能力。3)根据筛选指标的平均隶属函数值对14种草本和木本植物进行聚类分析,可将植物分为高、中、低净化能力植物三大类,高净化能力植物:梭鱼草、菖蒲、美人蕉、鸢尾、水蕹菜和再力花。中等净化能力植物:花菖蒲、旱伞草、黄菖蒲、花叶芦竹和水葱。低净化能力植物:冬青、女贞和月季。【结论】草本植物中的梭鱼草、菖蒲、美人蕉、鸢尾、水蕹菜和再力花以及木本植物中的冬青对生活污水具有较高的净化能力,适合用作生活污水处理的浮床植物。  相似文献   

7.
实验选取滇西北高原湿地4种典型挺水植物,茭草、菖蒲、香蒲、水葱进行室内净化效率试验,通过对4种植物净化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的比较研究,为云南省污染湖泊治理的人工湿地构建提供科学依据。在对茭草、菖蒲、香蒲、水葱四种挺水植物的室内净化效率试验研究中发现,茭草对TN的平均去除率为69.3%;TP平均去除率为75.2%;氨氮平均去除率为76.4%;正磷酸盐平均去除率为74.7%;COD平均去除率为69.4%。香蒲对TN的平均去除率为60.1%;TP的平均去除率为66.3%;氨氮平均去除率为69.8%;正磷酸盐平均去除率为64.3%;COD平均去除率为60.3%。菖蒲对TN的平均去除率为56.2%;TP平均去除率为61.7%;氨氮平均去除率为64.7%;正磷酸盐平均去除率为62.4%;COD平均去除率为57.9%。水葱对TN的平均去除率为51.9%;TP平均去除率为57.8%;氨氮平均去除率为60.7%;正磷酸盐平均去除率为57.4%;COD平均去除率为53.8%,表明4种挺水植物具有较好的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4种主要挺水植物中,茭草对氮、磷的总体净化效率最高、香蒲次之、菖蒲第3、水葱第4。运用湿地植物净化水体中的氮、磷是一项既能处理污染,又能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生态工程,人工湿地构建中植物选择是基础,研究为我国高原污染湖泊湿地的治理、修复、重建以及保护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哈尔滨市9种湿地植物在不同HRT下净污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晶  郜莹  肖洋 《森林工程》2012,(6):22-24,27
选择慈姑、水葱、香蒲、小叶章、菖蒲、泽泻、芦苇、地榆、水莎草9种典型湿地植物,构建小型人工模拟湿地,分析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下湿地植物对城市生活污水的净化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水力停留时间为5 d,植物对COD、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5.25%、81.80%、77.51%,均高于对照组;植物对COD的去除能力大小排序为:香蒲>菖蒲>水莎草>水葱>慈姑>小叶章>泽泻>地榆>芦苇;对TN去除能力大小为:香蒲>慈姑>菖蒲>小叶章>水莎草>水葱>泽泻>地榆>芦苇;对TP去除能力的大小依次为:香蒲>小叶章>慈姑>水葱>菖蒲>水莎草>泽泻>地榆>芦苇。综合分析表明,香蒲、菖蒲、水葱和慈姑的净污能力最强,可应用于人工湿地中。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我国住宅小区灰水回用现状及灰水处理工艺,分析了各种处理工艺的优缺点,并收集住宅灰水,检测COD、NH3-N、TN、TP和浊度5项水质指标,搭建超滤膜和人工湿地装置,对灰水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住宅灰水COD、NH3-N、TN、TP指标值较低,属于优质回用水水源;超滤装置对灰水浊度有较高的去除效果,平均出水浊度2.0NTU,去除率97.1%,并能够去除灰水中部分COD、TN、TP;潜流式人工湿地能够有效去除灰水污染物质,其中COD平均去除率可达88.6%。经过技术比较,两种工艺处理住宅灰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北京地区不同湿地植物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北京地区芦苇、东方香蒲、水芹、睡菜和蒿柳5种湿地植物,设计6种不同的植物配置方式,研究不同湿地植物单种及其配置对水中pH值、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和总磷(TP)的净化效果。通过连续6个月的动态监测,结果表明:湿地植物对污染物有明显的净化效果,且9月份前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植物的生长逐步提高,9月份后净化效果上升趋势趋于缓和或下降。单种湿地植物中,东方香蒲对pH值净化效果最好,睡菜对COD净化效果最好,芦苇对TN净化效果最好,蒿柳对TP净化效果最好,东方香蒲、蒿柳对上述污染物的综合净化效果最好;从湿地植物单种和植物配置对污染物的净化效果比较来看,植物配置对pH值、TN的净化效果高于单种,而对COD和TP的净化效果低于单种,芦苇和睡菜适合与其他植物配置使用,而东方香蒲、蒿柳和水芹单种使用对污染物的综合净化效果高于与其他植物配置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该文模拟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在太湖西山岛上某农庄营建了1个柳树特色的污水处理系统,该系统由3级慢渗带(垂直型)和1级表流湿地组成,总长度100 m,平均宽6.5 m。模拟农村实际生活污水中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和铵态氮(NH+4-N)等富营养盐浓度,人工配制污水累计290 t,在5 d内陆续灌溉到处理系统中,观测结果表明位于系统末端收集池中富营养污染物TN,TP,COD和NH+4-N(铵态氮)去除率分别达到75.4%,99.2%,89.9%和95.4%,其中TP,COD和NH+4-N含量均优于或达到五类水标准。净化效率总体呈现出随着柳林处理级数的增加,污水的净化效率也增加;同一天同一级柳林湿地不同时间段出水中TN,TP,COD和NH3-N的浓度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选取美人蕉、紫芋、黄菖蒲、千屈菜、再力花、花叶芦竹、石菖蒲、水芹、苦草、萍蓬草等10种湿地植物作为研究材料,人工模拟低、中、高浓度的污染水体,研究10种湿地植物对COD和NH4+-N的去除能力,以及不同污染程度水体pH值的变化.结果表明:通过30 d的试验,整个试验期间污染水体pH值均无显著差异,表明水体环境趋于稳定,水芹和花叶芦竹对COD的去除效果最好,萍蓬草和紫芋对NH4+-N的去除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3.
为了比较张掖地区5种典型湿地植被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对TN、TP、NO3--N、BOD5、CODcr、NH4+-N几种水体指标开展研究的结果表明,5种湿地植被均可净化生活污水,在张掖地区利用湿地植被净化生活污水,应优先选择芦苇和菖蒲.  相似文献   

14.
选取密刺苦草Vallisneriadenseserrulata,金鱼藻Ceratophyllumdemersum,黑藻Hydrillaverticillata和伊乐藻Elodea canadensis 4种沉水植物构建了11种组合,在室内条件下模拟富营养化水体环境,研究不同组合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供试的沉水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均能正常生长,不同组合对水体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均较明显。以C_1(密刺苦草+金鱼藻+黑藻+伊乐藻)组合的植物长势最好,其最终净增生物量为3.89g。不同沉水植物组合对水体中总氮(TN)、总磷(TP)的净化效果最好的是B4(密刺苦草+黑藻+伊乐藻)和C_1,去除率分别为86.14%,83.52%和85.59%,81.26%。各沉水植物组合对铵态氮(NH_4~+-N)的去除率均在70%以上,其中以C_1和B_1(密刺苦草+金鱼藻+黑藻)的净化效果最好,去除率分别为97.78%和96.89%。对水体中有机物(COD_(Mn))去除效果最好的组合为C_1和B_2(密刺苦草+金鱼藻+伊乐藻),去除率分别达89.63%和88.96%。综合分析表明,B_4和C_1的综合去污能力得分均在9分以上,可作为最优植物组合应用于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  相似文献   

15.
研究竹纤维生物膜载体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浙江临安横畈镇污水处理厂厌氧池出水效果,考察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气水比对CODCr,NH4+-N,TN和TP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竹纤维生物膜载体反应器12天内即完成挂膜启动;HRT在8~15h范围内,随着HRT增加,CODCr处理效果增强;HRT对NH4+-N,TN和TP的去除效果影响较小;试验范围内气水比对CODCr的去除效果无明显影响,NH4+-N和TN的去除率随气水比的增加显著降低,分别从91.46%和46.12%降低至69.21%和36.43%,TP去除率则随气水比增加从29.18%升高至36.40%。竹纤维生物膜载体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与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曝气池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竹纤维生物膜载体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对CODCr处理效果更好、耐冲击负荷能力更强。因此,采用竹纤维生物膜载体生物接触氧化对活性污泥曝气池进行升级改造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充分了解河岸植被缓冲带对地表、地下径流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选取了临港新城河岸带为研究对象,利用人工模拟径流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植被配置在不同河岸带宽度下对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对污染物去除效果受到河岸带宽度及污染物种类的影响,7 m宽河岸带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1、2 m宽;4种不同配置类型的河岸带对地表径流及地下径流中各污染物的去除率彼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配置类型Ⅰ对于地表径流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最好,对TN、TP、NO3--N、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7.66%、27.66%、26.53%、29.56%,4种配置类型对地表径流中各污染物的平均去除效果大小顺序为ⅠⅣⅢⅡ;配置类型Ⅲ对地下径流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最好,对TN、TP、NO3--N、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1.34%、21.83%、26.97%、18.26%,4种配置类型对地下径流中各污染物的平均去除效果大小顺序为ⅢⅣⅠⅡ。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翠芦莉Ruellia brittoniana对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翠芦莉对污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总氮(TN)和氨氮(NH4-N)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植株大小对其去除效果没有显著差异。在华南地区已有多个生态园林项目应用翠芦莉作为生态修复污水净化植物品种,如梅州市芹洋半岛滨水湿地公园、中山市火炬开发区得能湖公园、贵州云漫湖等项目中,在生境较为恶劣的区域采用翠芦莉作绿植设计,经过一段时间追踪观察可知翠芦莉对生境修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厌氧系统、一级稳定表流湿地(SSFW)、一级潜流人工湿地(SFCW)构成的低成本污水处理组合工艺对生活污水在进水流量为5、15、30m~3/d的条件下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3种进水条件下,工程出水均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的B标准;当进水流量为5m~3/d的条件下,工程对COD、NH_3、TN、和TP的处理效果最佳,去除率均值为79.27%、93.09%、82.38%、90.88%和89.25%;SSFW在COD、NH3-N、TN、SS和TP的去除中起主要作用;在进水浓度改变的情况下,SFCW均能保障稳定出水水质,表明工程稳定性好,抗冲击负荷强。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针对松花江宾西工业园区所处的寒冷地区气候特点,以多点循环A2/O工艺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试验工艺有机污染物去除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成果可望对污水厂在低温下的运行给出指导,进而保护冰封期松花江的水质。研究发现,随着温度的降低,试验工艺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对COD、NH3-N及TN及TP的去除效果下降幅度均较小,在低至14℃时仍能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0.
采用卵石、砾石、沸石及植物组合形成的梯级生态缓冲系统,实验研究了该系统对初期雨水的净化能力。结果表明:梯级生态缓冲系统对城区初期雨水中COD、NH_3-N、TP均有一定的处理效果,对COD、NH_3-N和TP的3d去除率分别达到了71.7%、66.0%和52.7%。该梯级生态缓冲系统形成了河岸水-土-生物之间的良性循环,增加了生物栖息地的多样性,实现了河道生态功能,提高了河道水体自净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