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9 毫秒
1.
4种柳树叶片表面易去除与难去除颗粒物滞纳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柳树叶片表面滞纳易去除和难去除颗粒物的质量及粒径分布差异,评价不同种柳树对颗粒物的滞纳特征,以期为进一步提高树木叶片滞纳大气颗粒物的定量评估精度及合理利用柳树进行城市绿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苗圃中3年生旱柳、龙爪柳、垂柳和蒿柳为研究对象,于雨后第7天(降雨量为36 mm)采集树叶样品,经泡洗得到易去除颗粒物,再对叶片进行刷洗和超声波清洗获得难去除颗粒物,称洗脱颗粒物干质量,测定粒径分布,计算易去除(ERP)、难去除(DRP)和总颗粒物(TRP)中各径级颗粒物质量和滞尘效率。【结果】不同柳树叶面的TRP和ERP滞纳量差异显著,其中ERP滞纳量占TRP滞纳量的比例为30%~50%;不同树种间,龙爪柳的ERP滞纳量最高,蒿柳的TRP和DRP滞纳量最高;在ERP和DRP不同粒径质量百分比方面,旱柳中粒径小于10μm颗粒物的比例均最高,蒿柳中10~100μm粒径颗粒物的比例最高;ERP的平均粒径大小排序为蒿柳(34.98μm)龙爪柳(33.89μm)垂柳(31.52μm)旱柳(27.81μm),DRP的平均粒径大小排序为龙爪柳(40.18μm)蒿柳(35.34μm)垂柳(29.27μm)旱柳(28.25μm);对于不同粒径颗粒物的绝对滞纳量,龙爪柳叶片对各径级ERP滞纳量均最高,蒿柳叶片对粒径大于10μm的DRP滞纳量最高,旱柳叶片对粒径小于10μm的DRP滞纳量均最高;蒿柳叶片对粒径大于10μm的TRP和DRP滞尘效率最高,旱柳叶片对粒径小于10μm的TRP和DRP滞尘效率最高,龙爪柳叶片对ERP的滞尘效率最高。【结论】4种柳树叶面难去除颗粒物滞纳量占50%以上。龙爪柳叶面滞纳的颗粒物更新最快,旱柳和垂柳叶面能持久固定小粒径颗粒物,蒿柳叶面对粒径大于10μm的颗粒物滞纳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2.
通过采样分析对库布齐沙漠流动沙丘与固定沙丘沙粒径进行测定,对两类沙丘的沙物质粒径进行对比,分析沙粒的粒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实验区沙粒的粒径主要集中在0.25~0.05mm范围内,约占总含量的95%左右;固定沙丘地表和流动沙丘0.25mm沙...  相似文献   

3.
PLA纤维是一种新兴固沙材料,用它灌沙形成的筒状沙袋铺设于沙丘上形成沙障,可以改变近地表风沙流结构和地表粗糙度等因子。为了解该PLA沙障对沙丘地表土壤粒径的影响情况,在铺设沙障沙丘及对照沙丘分别取0~11 cm土样,用Rise-2008型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土样平均粒径,对比研究不同规格、不同部位PLA沙障与对照沙丘表层平均粒径的差异。结果表明:1 m×1 m、2 m×2 m、3 m×3 m PLA沙障3种规格相比,规格越大其平均粒径反而越小,但是均显著高于对照沙丘(P〈0.005);铺设沙障沙丘的迎风坡、坡顶和背风坡平均粒径分别比对照沙丘高11.4%、26.8%和1.8%;并且坡顶平均粒径最大,迎风坡次之,背风坡最小,对照出现相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引水拉沙(俗称打沙)是指利用沙区水源、河流、海子(湖泊)、水库的水,通过引水或机械提水冲拉沙丘,把沙子挟带到人们需要的位置的一种方法。用这种方法造田,就叫引水拉沙造田。拉沙造田既是综合治理风沙的措施之一,又是建设基本农田的主要方法,值得大力推广。引水拉沙是沙区群众的伟大创举。早在明朝,榆林沙区横山县雷龙湾群众就摸索出拉沙造田的初步方法。但单家单产,身孤力薄,效益不明显。据靖边县地方志资料记载,1942年杨桥畔村民张冲成创造完善了引水拉沙造田治理办法,首先拉平了杨桥畔附近的2.4hm’沙梁地。张冲成作为劳…  相似文献   

5.
以松花江哈尔滨市城区段水体为研究对象,采集代表性地点的水体水样,对其悬浮颗粒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松花江水体悬浮颗粒物表现出沿程增大的分布特征,南岸水体悬浮颗粒物粒径大于北岸,马家沟、何家沟水体悬浮颗粒物粒径显著大于松花江水体。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聊城市徒骇河风景区10种常绿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测定植物群落内的大气颗粒物浓度和叶面积指数、叶表特征等指标,结果表明,10种群落对3种粒径大气颗粒物的吸附作用存在较大差异。刚竹、圆柏对PM2.5和PM10的吸附作用较强,而白皮松、红叶石楠对PM2.5和PM10的吸附作用则较弱;圆柏、广玉兰对TSP吸附作用较强,大叶女贞、红叶石楠对TSP的吸附作用则较弱;叶面积指数和叶表特征对植物群落吸附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具有一定的影响。通过观测冬季不同常绿植物群落对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的削减作用,以及叶表面特征和群落冠层对其影响,为大气颗粒物污染的治理在植物选择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灰霾天气中不同粒径颗粒物的形貌特征,以及区域点污染物的来源情况,采集了北京地区冬季重污染天中的某一日不同粒径颗粒物(PM_(2.5)、PM_(10)以及TSP(总悬浮颗粒物)),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技术(SEM)观察和分析了颗粒物形貌特征。结果表明:大气污染颗粒物具有不规则的形状,颗粒大小分布不均匀。对比不同粒径颗粒物SEM表明,PM_(2.5)和PM_(10)颗粒物在石英纤维膜上的吸附量较多,而TSP量相对较少,而且以小颗粒物为主,说明该区域受PM_(2.5)和PM_(10)颗粒污染物影响较大,结合颗粒分析和样品冬季采暖季采集时间及周围环境状况得出结论:该区域主要受汽车尾气和冬季采暖的影响比较大。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枯季三峡库区泄流后对长江河口咸潮入侵的影响,利用三维数值模式ECOM-si分别模拟了枯季1、2月份径流量为大通站实测多年平均状况下和三峡库区受上游水库群调蓄后保持天然入库量的情况下泄流后长江河口的盐水入侵特征,模拟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泄流对缓解长江口咸潮入侵有一定的作用,表现在径流量增加,咸潮入侵变弱;(2)上游放水后在大潮涨憩期间对北支盐水入侵影响不大,但使得南支北港和南港部分地区在大潮涨憩期间出现了淡水;(3)从等盐度线垂直分布方向上看,泄流后大小潮涨憩时刻的等盐度线较之前相比都向海洋方向移动;(4)从取水时间上来看,三个水库在泄流后不宜取水天数和取水时间都发生了变化,不宜取水时间分别缩短了1~2d,且青草沙水库盐度的日变化幅度也有所缩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森林空气颗粒物的不同高度垂直空间变化特征,为森林康养环境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7年5月对温州雁荡山杉木林林下(人体高度1.5 m)、林冠中部(6 m)及林冠顶部(12 m)3个高度的空气颗粒物质量浓度(TSP、PM_(10)、PM_(2.5)、PM_(1.0))进行同步昼夜24 h监测,分析空气颗粒物质量浓度的空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杉木林垂直空间不同粒径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存在差异,总颗粒物质量浓度与细颗粒物(2.5μm)质量浓度在3种高度差异显著,均为林冠层最低;(2)3种不同高度的TSP、PM_(10)质量浓度日均值均达到二类环境功能区质量要求(300、150μg·m~(-3)),其中,林冠层的TSP日均值达到一类环境功能区质量要求(120μg·m~(-3));(3)不同高度各粒径空气颗粒物日变化规律大体一致,均表现为白天低,夜间高;(4)不同垂直高度空气颗粒物质量浓度,白天为林冠层最低;夜间为TSP质量浓度各垂直高度差别不大,PM_(10)、PM_(2.5)与PM_1质量浓度总体为在人体高度较低;(5)各粒径空气颗粒物与露点温度极显著正相关,与气压极显著负相关,其中,PM_(2.5)质量浓度与2项环境因子相关系数最大;除TSP外,其余颗粒物质量浓度与温度、最大风速极显著正相关,与相对湿度极显著负相关,各气象因子共同影响空气颗粒物质量浓度。[结论]通过对结果的综合分析,温州雁荡山杉木林环境林冠层为康养游憩最佳高度,最适宜白天出行。  相似文献   

10.
利用单颗粒气溶胶飞行质谱(SPAMS)于2014年1月7~13日在南宁市城区中心测量了冬季期间细颗粒物PM_(2.5)的粒径谱及其化学组成。对PM_(2.5)的分类结果发现:冬季期间大气中主要存在有机碳、元素碳、有机碳元素碳、芳香烃、矿物质、富钾颗粒、钠钾颗粒、高分子有机物、重金属和有机胺10种粒子,其粒子数分别占总数的14.39%、29.09%、12.19%、9.8%、4.93%、23.81%、2.8%、2.05%、9.8%、0.29%、0.65%,二次污染显著。观测得到的10类颗粒物中都包含SO_3~-、HSO_4~-、NO_2~-、NO_3~-等二次组分,说明南宁市的细颗粒物都经历了不同的二次过程或与二次组分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混合。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库布齐沙漠裸沙丘及5种沙障内沙物质进行测定,对裸沙丘和沙障内的沙物质粒径进行对比,分析沙物质粒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低立式沙柳格状沙障和平铺式玉米秆格状沙障下沙物质细物质含量最多,防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以"长三角"城市安徽省宣城市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单颗粒质谱仪SPAMS(Single Particle Aerosol Mass Spectrometer)开展了为期5d的测试,获得了细颗粒物化学组分及粒径特征,从而确定细颗粒物成分来源,研究结果表明:颗粒物组分占比高低依次是元素碳(23.4%)、左旋葡聚糖(15.1%)、矿物质(14.0%),颗粒物粒径主要在1.0μm以下,占颗粒物总数的93%。PM2.5来源排在前四位的分别为扬尘源、机动车尾气源、生物质燃烧源和工业工艺源,PM2.5质量浓度升高时,这四类污染源贡献增加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驷马山滁河四级站干渠(江巷水库近期引水)工程新建沟通江水与江巷水库之间的骨干输水渠道,是江巷水库的水源工程。江巷水库是解决定远县干旱缺水状况的重要水源工程。在介绍工程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工程引起的水质、水生态等方面的主要环境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树木叶片和塑料叶片单位面积滞纳细颗粒物(PM_(2.5))、可吸入颗粒物(PM_(10))、总悬浮颗粒物(TSP)等大气颗粒物的量,从而区分出受树木叶片结构影响的滞尘量(DRLS)和不受叶片结构影响的滞尘量(DULS),为探索城市树木缓解大气颗粒物污染的贡献及优化树种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北京市常用的6个绿化树种为对象,持续测定4个季度的叶片滞尘动态,以没有降雨影响的10天为1个试验周期,进行本底采样和颗粒物积累采样,并设置光滑塑料叶片(由自摩擦系数为0.04的聚四氟乙烯塑料制成)对照试验模拟DULS,对采集到的供试样本叶片(含树木叶片和塑料叶片)采用洗脱称量粒度分析法(EWPA),测定10天内各树种叶片单位面积滞尘总量、DULS和对不同粒径颗粒物的滞纳量。【结果】1)滞尘能力最强的侧柏单位叶面积总滞尘量为(124.76±19.27)μg·cm~(-2),是滞尘能力最低的元宝枫的2.24倍,其对PM_(2.5)的滞纳量为(16.92±2.61)μg·cm~(-2)。2)DULS占树木叶片滞尘总量的比例仅为19.65%~42.29%,DRLS所占比例为57.71%~80.35%。3)侧柏的DRLS能力最强,占其滞尘总量80.35%;元宝枫的DRLS能力最弱,占其滞尘总量57.71%;供试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的DRLS占滞尘总量的百分比均值分别为77.42%和63.96%。4)针叶树滞纳的各粒级颗粒物中,PM_(2.5)占滞尘总量的13.83%±0.19%,粒径大于10μm的颗粒物占56.82%±1.07%;阔叶树滞纳的各粒级颗粒物中,PM_(2.5)占滞尘总量的8.09%±0.94%,粒径大于10μm的颗粒物占70.29%±3.56%。【结论】树木叶片对大气颗粒物的滞纳具有特异性且作用效果极为显著;供试树种中针叶树滞尘能力显著高于阔叶树,针叶树对小粒径颗粒物滞纳能力较强,而阔叶树对大粒径颗粒物滞纳能力较强。本研究证明绿化树种对缓解大气颗粒物污染有贡献,为合理选择缓解大气颗粒物污染的树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园林树种叶片滞尘能力与叶表结构及颗粒物特征的关系,为筛选优良园林绿化树种、提高植被的滞尘效应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杭州市富阳区5个常见园林绿化树种(红花檵木、海桐、红叶石楠、桂花和香樟)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工业区、交通区和清洁区进行采样,采用质量差值法测定植物对不同粒径颗粒物的滞留能力,利用扫描电镜及能谱仪观测植物叶表面结构、颗粒物形貌特征及所含元素,分析叶片表面结构、颗粒物形态、粒径大小与植株滞尘能力的相互关系。[结果 ]在工业区中绿化树种对总颗粒物的滞留量大小为:红花檵木(7.36 g·m-2)桂花(6.53 g·m-2)海桐(6.44 g·m-2)红叶石楠(4.28 g·m-2)香樟(2.59 g·m-2),交通区和清洁区也呈现同样的规律。不同功能区绿化树种对PM10的总滞留量达11.34 g·m-2,不同树种的滞留能力依次为红花檵木、海桐、红叶石楠、桂花和香樟。不同功能区内绿化树种对颗粒物的滞留量呈现工业区交通区清洁区的趋势;植物叶片滞留的颗粒物形态可分为规则和不规则两类,常见球形、椭圆形、蓬松状聚合体、链状聚合体、不规则块状、不规则片状等。[结论 ]各功能区内,均以红花檵木的滞尘量最大,香樟的滞尘量最小;叶片滞留颗粒物中粗颗粒物占比大于细颗粒物;叶片滞留的颗粒物多为烟尘集合体和矿物颗粒。  相似文献   

16.
"沙尘暴"已经成为近年来公众常见的词汇。到底什么是"沙尘暴",它与"沙暴"和"尘暴"有何区别和联系?通过对沙粒与尘粒的粒径分析、比较,结合风力作用下沙粒和尘粒的运动特点,辨识了沙暴、尘暴和沙尘暴的区别与联系。结果表明:沙暴指粒级0.05~2mm的沙粒形成的风暴,尘暴指粒级0.002~0.062 5mm尘粒形成的风暴,沙尘暴指粒级0.002~2mm沙粒和尘粒形成的风暴;它们发生的机制具有相似性,但运移形式和影响范围不同,因而其危害方式、程度和防治对策亦有所差异。由于沙暴(沙物质源中不可能没有小于0.05mm的颗粒物)、尘暴和沙尘暴在理论上是按粒径大小来区分,只有专门监测机构才可以严格将三者分开,因此,对于普通公众,在不能明确是沙暴还是尘暴或是沙尘暴时,可统一称沙尘暴。  相似文献   

17.
浙江江山碗窑水库是国家大(二)型水库,其可控制集雨面积212.5km^2,还可引水集雨面积64km^2。其集雨区生态公益林建设直接关系到水库水土保持、森林景观和使用寿命,尤其与库区群众的经济发展、百姓的生活收入休戚相关。从碗窑水库集雨区相关的实际出发,提出了生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生态公益林建设的管理经营模式及经营对策。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间的推移 ,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造成塔河中下游森林退化 ,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除自然因素影响外 ,主要是人为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1 塔河流域森林生态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1.1 水资源不合理的利用成为沙漠化和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 水利方面 ,对河流开发缺少统筹考虑 ,统一规划。塔河中上游大量引水 ,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 ;星罗棋布的平原水库渗漏严重 ,水资源浪费的同时 ,使水库周围的大面积土地盐渍化 ;水利工程设施简陋 ,水的利用率低下。自古以来从故河道扒口、堵坝、无序引水…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库布齐沙漠夜鸣沙沙物质、库布齐沙漠穿沙公路两侧沙障内沙物质、银肯响沙的沙物质、响沙湾附近新月形沙丘沙物质以及响沙湾附近固定沙丘沙物质各粒级颗粒的百分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夜鸣沙的的粒径均一,分选良好,其中细沙占95.72%,这是夜明沙在夜晚自鸣的主要原因;(2)银肯响沙的细沙占89.54%,比...  相似文献   

20.
厦门市行道树芒果和高山榕叶面尘理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滨海城市厦门的沧虹路(工业区)、仙岳路(商贸区)、厦门大学(文教区)和汀溪水库(农业区)4个功能区为研究对象,对该市主要行道树种芒果和高山榕的滞尘能力、叶面尘粒径分布以及叶面尘水溶性离子含量进行测定,比较不同树种的环境滞尘效应。结果显示:芒果和高山榕单位叶面积滞尘量分别为(2.2020±1.08)g.m-2和(1.2979±0.61)g.m-2,芒果显著高于高山榕(P<0.05);高山榕总体上比芒果更易吸附较小粒径颗粒物;受车流量大及道路施工的影响,商贸区滞尘量较大但颗粒偏大,工业区不仅滞尘量大且粒径偏小,说明工业区粉尘污染状况比其他功能区严重;2个树种的叶面尘来源基本一致,主要为海盐颗粒、机动车尾气以及燃煤,其中商贸区和工业区受自然源影响较其他功能区大,文教区和工业区交通尾气对叶面尘来源的贡献高于农业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