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田间采集老熟幼虫或蛹,在室内分时段观测杨扇舟蛾成虫羽化、交尾和产卵规律.结果表明:杨扇舟蛾在河北沧州地区1 a发生4代,个别5代.成虫主要在傍晚羽化,雄虫羽化高峰出现在15:00-18:00,雌虫在18:00-21:00,单体成虫羽化需13~28 min.雌虫自羽化至初次交尾时间为34.82~54.62 h,成虫交尾起始时间在04:00-05:00,交尾结束时间在19:01-20:00,整个交尾持续时间15.4~16.17 h.雌雄成虫均可进行2次交尾,交尾高峰期和羽化高峰期相差7~11 h.成虫羽化后多在第2和第3天交尾,7日龄以后雌虫不再释放性信息素与雄虫交尾.雌虫交尾后大多当晚或第2天晚上产卵,产卵时间主要集中在20:00-24:00,产卵方式为块产,个别单产.单个卵块平均卵量50~80粒,卵块单层平铺,总卵量220~420粒.雌虫可孤雌产卵,但卵不能孵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明纹侧柏松毛虫(柏科林木的主要食叶性害虫)羽化、求偶和交配行为的规律,并通过林间诱蛾试验测试雌雄蛾之间的引诱活性,以期为明纹侧柏松毛虫性信息素的提取和鉴定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2020年通过室外笼内人工饲养观察和野外诱蛾的方法,观察明纹侧柏松毛虫成虫羽化和生殖生物学节律。【结果】成虫羽化集中在晚上(19:00—2:00),日羽化高峰集中在21:00。2019年与2020年的羽化期不同。2019年养虫笼内的蛹7月初开始羽化,7月底进入羽化高峰期(7月29日左右),8月中旬羽化逐渐减少;2020年养虫笼内的蛹羽化日期晚于2019年,7月中旬开始羽化,8月中旬进入羽化高峰期(8月11日左右),之后逐渐降低。在羽化高峰期之前,雄蛾羽化数量多于雌蛾,高峰期后,雌蛾羽化数量较雄蛾多。2019、2020年的成虫羽化率分别为83.8%、88.5%。雌雄蛾的性别比例为1∶1.04(2019)和1∶1.01(2020)。未交配雌雄蛾平均寿命分别为4.05、5.84天,交配后雌雄蛾平均寿命分别为3.69、5.33天。雌蛾在羽化当日即观察到有求偶行为,求偶行为均发生在晚上,其中1日龄和2日...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摸清金斑蝶成虫的行为特征,[方法]在田间的网室内跟踪观察其飞行、取食、求偶、交配和产卵行为。[结果]表明:金斑蝶成虫羽化主要集中在8:00—10:00,成虫羽化当天基本处于停歇状态;羽化第2天起至交配前,雌雄成虫的日平均飞行次数及日平均飞行时间均逐渐增加,雄成虫的日飞行高峰在13:00—15:00,雌成虫的日飞行高峰期在9:00—11:00和15:00—17:00,雌雄成虫的日平均飞行次数、平均飞行时间和日飞行规律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飞行次数与飞行时间均呈显著正相关(雌蝶:r=0.978,p0.05;雄蝶:r=0.957,p0.05)。金斑蝶雌雄成虫羽化次日开始取食,自羽化第2天起,雌雄成虫的日平均取食次数及日平均取食时间均逐渐增加,雄虫的日取食活动高峰期在9:00—11:00,雌虫日访花高峰期在11:00—13:00和15:00—17:00,雌雄成虫的日平均取食次数、平均取食时间和日取食规律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取食次数与取食时间均呈不显著正相关(雌蝶:r=0.949,p0.05;雄蝶:r=0.853,p0.05)。最早交配时间发生在羽化第4天,雌雄成虫均可多次交配,交配主要发生在14:00—16:00。产卵时间主要在11:00—13:00,雌成虫的产卵方式为散产,主要产卵于寄主植物叶片背面。[结论]金斑蝶成虫期可分为运动器官成熟阶段、补充营养和促进生殖器官发育阶段、求偶和交配阶段、产卵等4个阶段,各阶段内行为有交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朱红毛斑蛾是榕属植物上一种重要的食叶害虫,研究其繁殖行为,可为该虫的种群管理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朱红毛斑蛾的羽化、求偶、交配和产卵的繁殖行为及节律。[结果 ]朱红毛斑蛾仅在光期06:00—16:00时羽化,11:00—13:00达到羽化高峰;求偶行为包括爬行、飞行、侦测、触角交流、振翅、暴露生殖器、尝试交配等系列步骤,09:00—18:00均有求偶行为的发生,求偶高峰期为11:00—16:00。交配姿势呈"一"字型或"V"字型,雌雄成虫一生均只交配1次,交配高峰为14:00—16:00,交配时长为16.16±0.26 h。雌虫将卵产于寄主植物的叶柄或叶尖,产卵高峰期为10:00—14:00,单雌平均产卵量为107.3±3.0粒,平均孵化率为88.40%±1.60%。[结论 ]朱红毛斑蛾为日行性的单配制蛾类。  相似文献   

5.
采用室内饲养方式,首次对会泽新松叶蜂Neodiprion huizeensis成虫日节律进行全程观察记录。结果发现:会泽新松叶蜂羽化成虫中雌虫数量占优势,羽化率73. 17%,被寄生率12. 17%;成虫羽化随时间变化十分明显,羽化高峰期在11∶00—13∶00,其间羽化数量占羽化总数的71%;交配行为日节律明显,高峰期集中在11∶00—13∶00,12∶00时最高,达到25%;产卵行为从7∶00开始增加,在13∶00—15∶00处于高峰,13∶00时最高,达到32. 5%。成虫行为的日时间分配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为静息行为,其次为移动行为和产卵行为,最小的是交配行为;移动行为主要在白天进行,高峰出现在11∶00—13∶00,夜间成虫基本不进行活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兰氏原绒茧蜂的生物学特性,为竹弯茎野螟的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兰氏原绒茧蜂的寄生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兰氏原绒茧蜂成虫羽化主要发生在上午8:00—10:00,且羽化当天即可交配、产卵;该成虫可兼营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但孤雌生殖未见雌性后代;在16~32℃范围内,16℃的成虫发育历期最长为6.65±0.24天,以10%蜂蜜水作为补充营养成虫发育历期则增加到13.35±0.37天。【结论】兰氏原绒茧蜂的寄生率随寄主发生代数增加而增加,且主要选择3-4龄幼虫期寄主寄生。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兰氏原绒茧蜂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以10%蜂蜜水作为补充营养可显著延长成虫寿命。  相似文献   

7.
采用室内试验与室外观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云斑天牛的交配及产卵行为。结果表明:云斑天牛一次完整的交配过程包括相遇抱对、插入输精和配后保护3个阶段。在交配过程中雄虫有多次插入输精现象,一次完整的交配过程平均需要17.81min。其中,输精前抱对平均时间为2.16min,总输精时间平均为10.28min,交配过程中每次插入输精时间平均为23.4s,配后保护时间为5.37min。野外交配行为与室内试验结果一致。云斑天牛雌、雄个体交配次数差异很大,而且寄主植物对云斑天牛聚集和交配有明显影响。不同补充营养寄主对产卵量的影响试验中,云斑天牛取食光皮桦和法国冬青的枝皮面积(572.47,370.83mm2)以及取食后的平均每天每头产卵量(2.44和1.80粒)最大,显著高于杨树、核桃和旱柳(P<0.05)。对产卵诱木的选择试验中,在杨树和核桃木段上的产卵量最大。羽化出孔后单独饲养8天的云斑天牛在第10到14天之间达到产卵高峰期。  相似文献   

8.
野外采集杜鹃三节叶蜂Arge similis 3龄及以上老熟幼虫或茧在室温(25±1)℃、光周期L∶D=14∶10(光期6∶00—20∶00,暗期20∶00—6∶00)、空气相对湿度RH=75%±10%的实验室饲养,观察成虫羽化、求偶、交尾等生殖节律。结果表明:杜鹃三节叶蜂结茧后10 d即可羽化,主要集中在蛹期12~16 d的光期,13 d为羽化高峰,光期3~7 h(9∶00—13∶00)为羽化高峰期;求偶行为主要发生在光期7. 5~9 h(13∶30—15∶00),高峰期出现在光期8. 5 h(14∶30),雌虫求偶率和求偶次数随着日龄增大而降低;成虫交尾主要集中在前3日龄,交尾持续时间随日龄增加而下降,交尾后雌虫的平均产卵量为25粒。  相似文献   

9.
黑肾卷裙夜蛾(Plecoptera oculata Moore)雌性幼虫生殖系统由1对卵巢、2根侧输卵管、中输卵管、交配囊、附腺等组成。经室内观察,成虫羽化现象全天可见,其雌、雄成虫的羽化性比在1.17~1.26之间波动。黑肾卷裙夜蛾羽化第2日才开始交配,进入暗期2~8h可观察到求偶和交配行为。3日龄雌蛾求偶率最高,而性信息素分泌量也以3日龄居多。雌蛾求偶高峰期发生于进入暗期后的4~6h,交配行为主要发生于进入暗期后的3.5~7.5h,交配持续时间最长约为230min,且较高日龄及较低日龄成虫的交配时间均长于中间日龄。  相似文献   

10.
橙斑白条天牛(Batocera davidia Deyrolle)是福建省杨树的新害虫,该虫在福建省2a发生1代,以幼虫和成虫越冬,一般成虫于秋季羽化,停留于蛹室越冬,次年春夏陆续自蛹室向外作椭圆形的羽化孔而飞出。成虫5月上旬开始产卵,5月下旬初孵幼虫开始取食危害,次年7月下旬开始化蛹,8月中下旬成虫羽化。少部分成虫在8月下旬爬出羽化孔,补充营养后交配产卵,大部分成虫在蛹室内越冬。在幼龄林,雌虫主要产卵于树干基部,随着树龄的增加和树皮的增厚,多产卵于2m以下的树干上。每雌产卵38-52粒,平均46.2粒。林间卵的孵化率为53%-76%。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室内养虫笼饲养法和林间套网袋饲养法观察青杨天牛Saperda populnea成虫的交配、刻槽、产卵等习性,发现雌雄交尾时间可持续10~240 min,平均约180 min;有重复交配现象,重复交配可达2~10次;每次交配持续时间为2~30 s。雌虫在寄主枝条上刻槽呈马蹄形,每次刻槽需2~3 min,环绕枝条一周以2个刻槽常见。雌虫刻槽后直接产卵,每刻槽产卵1粒。产卵期长短和产卵量大小取决于雌虫个体寿命长短,且雌成虫有较强的生殖能力。  相似文献   

12.
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 Moore是近年来大面积爆发的严重危害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的食叶害虫,为寻找其羽化和生殖行为发生规律,为生态防控提供技术参考,在温度(25±1)℃,光周期L:D=14:10,相对湿度RH=75%~80%的条件下,观察了黄野螟成虫的羽化和生殖行为。结果表明:黄野螟的羽化率为83.20%,羽化期为10 d左右,日羽化高峰在20∶00~22∶00,雌雄性比为1.12∶1,且雄蛾先于雌蛾羽化。成虫在羽化后2 d达到性成熟,2日龄雌蛾开始求偶,3~4日龄雌蛾求偶最为强烈,雌蛾的求偶行为多发生在20∶00~21∶00,成虫光期未见交尾行为,成虫日龄影响交尾行为,4日龄成虫交尾率最高。卵多产于叶片背面,孵化率超过90%。交尾雌虫和雄虫的平均寿命为6.32 d和5.75 d,未交尾雌虫和雄虫的平均寿命为8.83 d和8.24 d,说明交尾缩短雌雄成虫寿命。  相似文献   

13.
沙棘木蠹蛾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沙棘木囊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征进行初步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在辽宁,该虫为4年1代,老熟幼虫5月上旬入土化蛹,成虫始见于5月末,终见于9月初,期间经历两次羽化高峰,分别为6月中旬和7月下旬.卵集中产在干部树皮裂缝、伤口等处,孵化率达90%以上,卵期16 d.幼虫常常十几头至上百头聚集在一起且具有转移危害的习性.老熟幼虫在树基部周围的土壤中化蛹,化蛹深度在地下10 cm左右,蛹期31 d.成虫羽化集中在16:00-19:00,交配高峰在21:30左右;雌雄性比在内蒙古和辽宁分别为1:0.85和0.912:1.雌虫产卵集中在交配后的第2天20:30-22:00之间;雄虫寿命2~8 d,雌虫寿命3~8 d.以幼虫在树干部和根部越冬,坡向不同、危害程度不同的沙棘林地并不影响其越冬虫态和越冬场所.  相似文献   

14.
松墨天牛室内人工饲养及其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室内人工气候箱中对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进行人工饲养及生物学特性观察.结果表明:人工饲养条件下其羽化期为6~10d,交配2~4 d后产卵,雌虫平均产卵量60.5个;卵期为5~7d,卵的孵化率为85.95%;幼虫共5龄,1龄幼虫死亡率为25.89%,其它龄期幼虫很少死亡,幼虫化蛹率89.74%,蛹期为8~14d,蛹的羽化率为89.58%.成功建立了稳定的实验种群,实现了室内常年人工饲养,保证了实验虫源的供应,人工饲养和自然界松墨天牛的龄级一致,但人工饲养的天牛幼虫期、蛹期、羽化期、成虫帮命都大大缩短,成虫体形也较小,雌虫产卵数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15.
波纹杂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杂毛虫属。危害马尾松、栎类、油茶等幼林。在湖南溆浦,此虫一年发生一代,以卵在林间枯枝落叶层中或地面上越冬;幼虫出现在三月下旬至九月中旬;老熟幼虫结茧前2—3天停食,在潮湿山洼化蛹;蛹期41—49天;成虫羽化多在晴天进行,羽化时刻为21—22时。成虫羽化当晚即可交尾、产卵,每一雌虫的产卵量为62—404粒,平均243粒。雌虫寿命4—12天,平均8天;雄虫寿命4—10天,平均7.5天。  相似文献   

16.
油茶的一种新害虫——黑足角胸叶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危害油茶的新害虫--黑足角胸叶甲Basilepta melanopus.现有文献仅记载该虫严重危害茶树,也可取食珍珠菜,但未见危害油茶的报道.对福建省清流县、邵武市油茶林样地的调查表明:油茶株受害率100%,叶片受害率15%~90%,危害较为严重.介绍了黑足角胸叶甲成虫形态特征、分布范围、危害特征以及生物学特性等,并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7.
楚雄腮扁叶蜂Cephalica chuxiongnica是云南省危害松树较严重的食叶害虫之一。为探明该虫羽化及生殖行为的发生规律,进行室内饲养观察和野外调查。结果表明:楚雄腮扁叶蜂集中在化蛹后6、7 d羽化,主要发生于11:00—17:00,雄蜂羽化高峰较雌蜂早1 h;当日羽化雌蜂即可求偶,主要发生于11:00—16:00,在13:00达到高峰;1、2日龄雌蜂求偶活性强,求偶率分别为56.1%和65.9%;11:00—17:00为楚雄腮扁叶蜂交配活跃期,1~4日龄雌蜂交配率分别为48.9%,55.6%,42.2%和28.9%,5日龄则很少交配;雌蜂林间产卵量41~68粒,平均(54.93±7.34)粒。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松材线虫的媒介松墨天牛的防控以达到控制松材线虫病的目的。[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松墨天牛成虫行为与化学生态学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松墨天牛成虫活动范围较小,当食物短缺时会远距离迁飞。大部分成虫补充营养10 d后才开始交配,交配分为三个阶段:雌雄成虫共同受寄主植物挥发物吸引,雄虫通过短距离信息素吸引雌虫,再通过接触信息素识别雌虫。植物挥发物如α-蒎烯和乙醇等可以引起松墨天牛成虫的反应,樟子松墨天牛雄虫分泌的聚集信息素2-undecyloxy-1-ethanol能同时引诱雄虫和雌虫,使用植物挥发物与聚集信息素复配研制出的引诱剂如APF-I型引诱剂引诱松墨天牛时,效果比单独使用更加显著,是一种灵敏高效、环境友好、不易产生抗性的防治方法。视觉在松墨天牛活动中具备一定的指导作用,使其对褐色有较大的选择偏向性,当复眼被涂黑后交配成功率也相对下降。进行取食选择时,选择健康木优先于衰弱木,进行产卵选择时则相反。未交配松墨天牛对健康松枝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值比被害松枝挥发物的反应值大,交配后的松墨天牛触角电位反应与交配前相反。产卵后雌虫会在产卵孔分泌包含产卵忌避信息素的胶状物,防止其他雌虫在此处产卵。[结论]可以使用引诱剂防治松墨天牛,也可以应用天敌生物花绒寄甲、白僵菌和管氏肿腿蜂等防控松墨天牛。  相似文献   

19.
为突破棉铃虫齿唇姬蜂室内规模化繁育的技术瓶颈,通过采用不同温度、光照、湿度、替代寄主等方法进行棉铃虫齿唇姬蜂室内繁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棉铃虫齿唇姬蜂成虫羽化率最高是白天6:00~18:00,羽化高峰期是在6:00~8:00之间,20~30℃间时交配成功率较高且无显著性差异;在光照1 500 lx时交配成功率最高。棉铃虫齿唇姬蜂在温度22℃、光照1 500 lx条件下的平均单雌产卵量为(81.58±16.3)粒;(25±1)℃、RH(70±5)%的条件下时幼虫发育历期适中,存活率最高。综上所述,可在(25±1)℃条件下饲养被棉铃虫齿唇姬蜂寄生的寄主幼虫,但成蜂在5~(25±1)℃条件下,温度越低其寿命越长,因此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低于(25±1)℃的温度。从斜纹夜蛾室内被寄生后的发育结果来看,棉铃虫齿唇姬蜂能够很好的阻止斜纹夜蛾进入暴食期。  相似文献   

20.
《林业科学》2021,57(1)
【目的】德清真片胸叶蜂是我国南方竹区重要的竹子害虫之一,研究该虫的产卵习性,分析不同生境与寄主营养条件对其产卵选择的影响,为其防控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在德清真片胸叶蜂发生区内,选取不同竹林结构及立地条件的毛竹林样地,随机调查不同年龄毛竹各轮枝条的卵粒数量;测定新、老竹叶片含水率、上下表皮厚度及营养元素(N、Na、K、C)含量,利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分析各因子与德清真片胸叶蜂产卵行为的关系。【结果】1)在同一竹株上,中高部盘枝叶片上的产卵量最多;坡底竹叶上的着卵量(3 835.0±385.2粒)极显著高于坡顶竹叶上的卵量(864.5±215.5粒,P 0.01); 2)竹龄对德清真片胸叶蜂的产卵选择有极显著的影响,新竹(1年生)上的产卵量(3 954.6±1 247.4粒)显著高于老竹(2年生,144.3±49.3粒,P 0.001),这可能与新、老竹叶的含水率有关,而与新、老竹叶片表皮的厚度无关(P 0.05); 3)新、老叶片中C、K含量差异不显著,而N、Na含量差异显著(P 0.01); N含量为影响德清真片胸叶蜂产卵的主导因子,Na次之。【结论】德清真片胸叶蜂偏好在坡底、盘枝高度中上的新竹叶上产卵。竹龄、竹叶含水率及叶片N、Na含量与该虫产卵选择密切相关。在进行德清真片胸叶蜂防治时,可针对性地对当年新竹进行竹腔药剂注射,可达到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