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赤峰市城郊林场包玉贞同志经过多年观察,发现杨树蛀干害虫——树蜂的一种新天敌。新发现的这种杨树树蜂天敌,属膜翅目、姬蜂总科、姬蜂科、马尾姬蜂属。这种姬蜂体长25—150毫米,宽2.0—5.5毫米。雌、雄蜂全身皆呈黄、棕、褐及黑褐色交错的虎皮色斑纹,是一种体形较大,颜色美观的大型姬蜂。它的卵细长,乳白色,长扁园形,两头略尖,卵上有透明丝状分泌物。幼虫乳白色,长扁柱形,两头略尖。初龄幼虫体长2—3毫米,老熟幼虫体长50毫  相似文献   

2.
松毛虫的天敌种类很多,有卵期寄生蜂(赤眼蜂、黑卵蜂、平腹小蜂等),幼虫期寄生蜂(姬蜂、茧蜂等)和寄生蝇(寄蝇科的某些种类),蛹期寄生蜂(姬蜂、大腿蜂)等。本文着重介绍寄生松毛虫幼虫期  相似文献   

3.
松树蜂原产于欧洲、亚洲的格鲁吉亚共和国和蒙古国以及北非,是国际上具有极高风险的林业外来入侵生物。先后传入多个国家,对各国松树资源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2013年首次发现入侵我国并定殖于东北地区樟子松林,所以目前急需有效的监测技术来摸清其种群传播态势。本文综述有关松树蜂的繁殖行为和化学生态调控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繁殖行为方面:松树蜂为雄蜂先熟,羽化的松树蜂中,雄蜂数量占绝对优势,其羽化受气候和在树干上羽化孔的高度影响。求偶行为受到物理因素(光、声音)和化学因素(寄主植物挥发物、信息素)的调控。该虫既可孤雌生殖,也可进行两性生殖;孤雌生殖后代全为雄蜂,两性生殖受精卵发育为雌蜂,未受精卵发育为雄蜂。松树蜂雌蜂羽化后即可产卵,部分雌蜂交配后再进行产卵,产卵量受到温湿度、处女蜂体型、树干内部共生菌的共同影响;产卵偏好于受害和衰弱木。化学生态调控方面:松树蜂信息素是两性交流的重要因子,雌蜂表皮中具有接触信息素能引诱雄蜂进行交配;雄蜂释放信息素可以聚集雌、雄两性树蜂;松树蜂信息素释放节律与交配节律表现出一致性。健康寄主、衰弱木、受害木均对树蜂有吸引作用,特别是受胁迫后(农药注干处理和环割)释放的挥发物,主要包括单萜烯,倍半萜烯、芳香族化合物、绿叶气体和碳水化合物等;受到胁迫后释放的挥发物变化存在动态节律。松树蜂可以携带淀粉韧革菌属的共生菌,挥发物主要成分为单萜类、醛类、酯类,酮类,共生真菌的挥发物可以吸引交配后的松树蜂,同时对松树蜂的寄生蜂也有吸引力,说明寄生蜂利用松树蜂的共生真菌来定位松树蜂幼虫和卵的位置。最后,改善林分结构、天敌和线虫防治、卫星遥感监测、检验检疫是近年来常用的松树蜂林间监测和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4.
发展和利用天敌控制森林害虫的增长是防治森林害虫一个重要途径。几年来,由于天敌的作用,舞毒蛾在敦化林区柞树林内虽然保持着一定的数量,但并未成灾。为了准确地掌握天敌的种类,更好地发展和利用天敌资源,特对敦化林区内舞毒蛾幼虫天敌进行了调查。视步收集到舞毒蛾天敌昆虫7种,其中有寄生蜂6种、捕食性天敌1种。简述如下: Apanteles sp.属膜翅目,姬蜂总科,茧蜂科,绒茧蜂属。该蜂是小型蜂,蜂幼虫寄生于寄主幼虫体内,蜂幼虫成熟后结茧于寄主体外。茧白色,圆筒形,绒状,群集于寄主之旁  相似文献   

5.
【目的】栎空腔瘿蜂(膜翅目:瘿蜂科)危害栓皮栎及麻栎的重要害虫,该虫形成虫瘿并在虫瘿内取食危害,隐蔽性强,导致对其进行化学防治非常困难,而用寄生性天敌进行防治可能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本研究旨在明确栎空腔瘿蜂虫瘿内天敌的种类和生物特性,为进一步利用天敌防治栎空腔瘿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文通过对栎空腔瘿蜂越冬期和生长期虫瘿进行田间调查和室内解剖,调查虫瘿内天敌种类及其优势天敌生活史和行为特性。【结果】栎空腔瘿蜂虫瘿内主要有3种优势天敌,均以幼虫在无性虫瘿内越冬。长尾小蜂Torymus sp. 1年发生2代,越冬成虫5月上旬开始出现,产卵于无性虫瘿内,7月上旬第1代成虫出现;广肩小蜂1年发生2代,越冬成虫5月上旬开始羽化,成虫产卵于无性虫瘿内,6月下旬第1代成虫羽化;金小蜂1年发生3代,越冬成虫4月上旬羽化,成虫产卵于有性虫瘿内,第1代成虫5月上旬羽化,成虫羽化后将卵产于无性虫瘿内,第2代成虫6月下旬开始羽化。【结论】栎空腔瘿蜂虫瘿内主要优势天敌为长尾小蜂、广肩小蜂和金小蜂,可作为栎空腔瘿蜂幼虫生物防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黄刺玫瘿蜂Diplolepis sp.危害黄刺玫的叶和花果,分别形成叶瘿、果瘿和花萼瘿。严重受害株的叶被害率可达38%,影响植株生长,导致开花稀少,落叶提前。成虫体长2.8—3.4mm,体黑褐色,足黄褐色。此瘿蜂一年1代,孤雌生殖。以老熟幼虫在落叶上的枯虫瘿内越冬,4月初开始化蛹,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成虫羽化出瘤;产卵于叶芽和花蕾中,初孵瘿蜂幼虫生长发育迅速,5月20日左右已达老熟,老熟幼虫即在瘤内越夏越冬。幼虫期有两种寄生蜂,即广肩小蜂Eurytoma sp.(占99.7%)和旋小蜂Eupelmus sp.(仅占0.3%),均为单寄生,寄生率可达78.3%。瘤内未发现寄居昆虫。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毛虫卵寄生蜂数量变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毛虫黑卵蜂、赤眼蜂和白跗平腹小蜂是浙江省马尾松毛虫的主要卵寄生蜂。松毛虫黑卵蜂对马尾松毛虫的数量有较好的调节作用。人工释放松毛虫赤眼蜂能提高该蜂的寄生率。利用卵寄生蜂防治马尾松毛虫应发挥各种卵寄生蜂的作用,特别不能忽视和削弱松毛虫黑卵蜂的作用。营造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混交林是充分发挥各种卵寄生蜂自然调节作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樟子松球果象甲寄生性天敌昆虫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蒙古红花尔基林业局樟子松林内,樟子松球果象甲寄生性天敌昆虫种类有姬蜂科9种、茧蜂科6种、小蜂科3种和双翅目1种,寄生率约27.2%。其中曲姬蜂占绝对优势,为樟子松球果象甲的优势寄生蜂,约占寄生蜂总数的88.3%。  相似文献   

9.
【目的】高山毛顶蛾(鳞翅目:毛顶蛾科)是我国青海海东地区严重危害桦树的潜叶类害虫,阐明其生物学特性及寄生性天敌种类,为该害虫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生物学特性观察在互助县北山林场,采用室外和室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越冬茧在体式显微镜下解剖,并统计寄生性天敌寄生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α=0.05)进行[Ryan-Einot-Gabriel-Welsh(REGW)]Q测验。【结果】高山毛顶蛾1年1代,以老熟幼虫下树在腐殖质层下0~12 cm土层结茧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化蛹;4月下旬为化蛹高峰期,并始见成虫,5月上、中旬为成虫羽化高峰期,5月下旬成虫羽化结束;产卵期从5月上旬持续到6月上旬;卵期7~10天;幼虫共4龄;6月下旬老熟幼虫陆续下树入土或落叶层结茧,6月末为下树高峰期;每天12:00—15:00为下树高峰;老熟幼虫主要在树冠周围表土3~6 cm处结茧。经笔者调查,高山毛顶蛾越冬茧寄生性天敌有2种:基镰尾姬蜂、邻凹姬蜂;幼虫期体外寄生性姬小蜂1种。基镰尾姬蜂在毛顶蛾越冬茧中的平均寄生率为28.0%~30.3%。2011—2014年,毛顶蛾幼虫百叶虫口密度(206,145,101,29头)差异显著,虫口密度依次递减。【结论】高山毛顶蛾在青海1年1代,其详细生物学特性见结果部分。3种寄生性天敌在自然状态下对高山毛顶蛾种群起到显著的控制作用,是值得利用的天敌资源。  相似文献   

10.
姜明成  郑平 《江苏林业科技》2010,37(4):28-30,40
南华松叶蜂在贵州平坝1 a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萤内越冬,第1代幼虫于7~8月取食2年生松针造成局部性危害,幼虫有群集习性,便于人工防治。据室内人工饲养观察,幼虫期受姬蜂及寄蝇寄生,其寄生率高居40%~88%,表明通过充分运用天敌因素,可以实现害虫的自然控制。  相似文献   

11.
一、寄生蜂繁殖利用的效果松毛虫的寄生昆虫以卵期寄生蜂在自然界的寄生率较高,并容易繁殖,一般在防治利用上多以卵期寄生蜂为主。在江苏地区以松毒蛾黑卵蜂寄生效果最好,故又以松毒蛾黑卵蜂为繁殖利用的主要蜂种。自1956至1958年的各代松毛虫卵期,我们  相似文献   

12.
[目的]松材线虫病是我国对森林危害和威胁最严重的病害,控制其传播媒介昆虫松褐天牛是防治松材线虫病的主要手段。作者发现的松褐天牛深沟茧蜂(Iphiaulax monochamusi Yang)是寄生松褐天牛中老龄幼虫的重要天敌。为明确松褐天牛深沟茧蜂的寄生率与寄主树木、寄主和环境因子的关系,开展了本研究。[方法]通过解剖46株松褐天牛危害致死的马尾松,调查了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寄生率与马尾松、松褐天牛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调查研究表明:寄主树木的高度、胸径和树龄对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寄生率没有显著影响,松褐天牛的数量对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寄生率亦没有显著影响,而松褐天牛幼虫龄期和松褐天牛幼虫在树干上的位置显著影响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寄生率。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寄生率与松褐天牛龄期呈显著正相关,其偏好寄生3~5龄幼虫;就天牛在其危害寄主树木上的位置而言,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偏好寄生马尾松主干上部和在韧皮部危害的松褐天牛幼虫,其对位于马尾松树干上部的寄主幼虫寄生率最高,达27.38%,对在韧皮部生活、危害的寄主幼虫寄生率为20.18%,显著高于位于木质部生活的寄主幼虫寄生率(5.46%)。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寄生率的关键环境因子是寄主树木的坡位和其它天敌寄生率,其中,坡位与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呈显著正相关,其它天敌寄生率与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寄生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以上研究初步明确了松褐天牛深沟茧蜂的寄生率与寄主树木、寄主害虫和天敌之间的关系,为今后利用该重要天敌控制松褐天牛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姚艳霞  赵岱  杨忠岐 《林业科学》2007,43(10):83-86
通过野外采集寄主虫瘿进行室内饲养观察与适时林间采集虫瘿进行解剖分析,研究瘿孔象刻腹小蜂的生物学及其与寄主的关系.结果表明:瘿孔象刻腹小蜂在山东济南与北京两地均1年发生2代,以幼虫单个外寄生于赵氏瘿孔象4~5龄幼虫,以老熟幼虫在虫瘿内被其杀死的寄主尸体旁越冬,翌年5月下旬成虫羽化寻找新的虫瘿进行产卵.其整个生活史均在虫瘿内完成.在山东济南的寄生率为13.7%,在北京仅第2代寄生率达30.7%.而且,因其寄主赵氏瘿孔象1年只发生1代,瘿孔象可连续寄生2次寄主幼虫,对赵氏瘿孔象的种群数量具明显的抑制作用,是生物防治这种害虫的优势天敌.  相似文献   

14.
北京地区舞毒蛾天敌昆虫及其自然控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1996~1997年在北京地区进行了调查,通过采集舞毒蛾在室内饲养,共得到舞毒蛾天敌昆虫23种,其中寄生性昆虫17种,捕食性昆虫6种。卵期天敌有大蛾卵跳小蜂、舞毒蛾卵平腹小蜂;采集地最高寄生率为52%~109%。幼虫期天敌有绒茧蜂、斑痣悬茧蜂、寄蝇类等;7个采集地平均寄生率为955%。蛹期天敌有寄蝇类、广大腿小蜂、舞毒蛾黑瘤姬蜂、脊腿囊爪姬蜂等;7个采集地平均寄生率为1908%,不包括捕食性天敌昆虫捕食和病毒致死率,在舞毒蛾卵-蛹期,累计约有301%的个体被寄生性天敌昆虫寄生而致死。  相似文献   

15.
王淑芳  侯德海 《林业科学》1993,29(2):122-123
宽背曲姬蜂[Scambus(Scambus)latustergus]是曲姬蜂属Scambus Hartig的一个新种,是寄生樟子松梢小卷蛾幼虫的一种新天敌。本新种与短角曲姬蜂[Scambus(S-cambus)brevicornis Grav.]和球象曲姬蜂[Scambus(Scambus)sudeticus Grow.]对樟子松梢小卷蛾幼虫的寄生率达44.4%,占整个幼虫期天敌的90%以上,因此这三种姬蜂在生物防治上很有应用价值。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锥栗瘿蜂在主要锥栗产区的分布、危害特征及天敌种类,比较近缘种栗瘿蜂的形态特征,为控制其危害提供基础。【方法】于福建、浙江及湖南主要锥栗产区采集瘿蜂虫瘿,调查锥栗瘿蜂及其天敌种类和危害情况。【结果】锥栗瘿蜂虫瘿形态与栗瘿蜂相似,以成虫中胸侧板斜纵刻纹、并胸腹节背板侧隆线等特征可与栗瘿蜂相区分。锥栗瘿蜂分布于福建省周宁县、建瓯市、政和县、寿宁县及浙江省庆元县。多与栗瘿蜂混合发生,混合发生地锥栗瘿蜂羽化成虫的数量比例为0.6%~86.0%。调查地有虫株率100%,锥栗瘿蜂的危害枝率为17.9%~32.9%,每虫瘿内虫室数3个左右。植株的东南西北方位皆可致瘿,于树冠上部形成的虫瘿数显著低于中下部,与栗瘿蜂占据着类似的生态位。调查地锥栗瘿蜂的寄生性天敌种类主要有日本大痣长尾小蜂、栗瘿啮小蜂、栗瘿长尾小蜂、栗瘿旋小蜂及黑褐宽缘广肩小蜂,其中日本大痣长尾小蜂和栗瘿啮小蜂为其优势天敌,对锥栗瘿蜂种群数量起到了明显的自然控制效果。【结论】锥栗瘿蜂分布于福建省周宁县、建瓯市、政和县、寿宁县及浙江省庆元县,在锥栗林与栗瘿蜂占据着类似的生态位。主要寄生性天敌种类为日本大痣长尾小蜂、栗瘿啮小蜂、栗瘿长尾小蜂、栗瘿旋小蜂及黑褐宽缘广肩小蜂。  相似文献   

17.
严静君  姚德富 《林业科学》1992,28(5):405-411
根据1985—1991年在北京西山地区研究结果,油松毛虫连续7年处于低密度状态,虫口密度在0.4—11.7条/株间变动;黑足凹眼姬蜂年平均寄生率为25.22±11.14%,其寄生率高低与寄主密度大小呈负相关,寄生率高于25%时,次年松毛虫种群数量下降;黑足凹眼姬蜂与松毛虫狭颊寄蝇存在种间竞争关系,该蜂寄生率高的年份,寄蝇寄生率很低或没有寄生;被姬蜂寄生的松毛虫越冬幼虫,早期出蛰数量多于后期出蛰,该蜂在野外的转主寄主有黄褐天幕毛虫、舞毒蛾和榆毒蛾,一年中在不同寄主上可完成4—5代;越冬寄主是松毛虫;因受转主寄主、重寄生蜂和夏季高温影响,该蜂的季节种群动态规律为春季数量多、夏季种群凋落,秋季数量又开始上升。据7年观察,该蜂对低密度的松毛虫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采集舞毒蛾卵块、幼虫、蛹在实验室内培育,共发现舞毒蛾寄生性蝇类6种、寄生蜂类4科8种。其中,幼虫期寄生天敌有金小蜂科1种,即黑青小蜂Dibrachys cavus;广肩小蜂科2种,即粘虫广肩小蜂Eurytomaverticillata和Eurytoma sp.;以及茧蜂科3种,姬小蜂科2种和寄蝇类,平均寄生率12.89%。蛹期的寄生天敌有毛瓣奥蜉寄蝇Austrophorocera hirsuta、日本追寄蝇Exorista japonica、条纹追寄蝇Exorista fasciata等,平均寄生率是13.30%。卵期未发现任何寄生性天敌。从幼虫到蛹期,寄生性天敌平均可降低舞毒蛾种群数量22.17%。  相似文献   

19.
赣东北地区的松毛虫卵寄生蜂有 1 5种 ,其中有 3种是近年发表的新种。调查分析表明 ,赤眼蜂、黑卵蜂和平腹小蜂是主要类群 ;平腹小蜂属的白跗平腹小蜂是优势种。思茅松毛虫的卵寄生率明显高于马尾松毛虫 ,主要是个体大、寄生力强的平腹小蜂和金小蜂的寄生量大。若能造成多种卵寄生蜂及其它天敌增加的趋势 ,控制松毛虫成灾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20.
中华松梢蚧(Matsucoccus sinensis Chen)又称松针蚧,是以若虫寄生在松树针叶上的一种害虫,在本省宁波地区分布较广,它刺吸树液,危害松树。该虫每年发生一代,雌虫终生隐藏在无肢若虫蜕壳里,交尾后雌虫在壳里边产卵边向前收缩,给防治带来了困难。1981至1983年我们对松梢蚧卵期的两种天敌——松蚧瘿蚊(Lestcdiplosis SP.)和牯岭草岭(Chrysopa kulingensis Navas)作了初步观察。据观察松蚧瘿蚊一年发生一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