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气象因子对小麦生育后期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气象因子对小麦生育后期的影响。[方法]采用1979~2008年5月的降水、光照和安阳市同时期小麦单产资料,采用农业气候统计方法分析了小麦生育后期(5月份)气象条件对安阳市小麦产量的正负影响,并研究了该市小麦生育后期青干危害的原因及防御措施。[结果]当5月份日照百分率55%、降水量45 mm时,小麦普遍增产;阴雨寡照,特别是月降水量80 mm、月日照百分率55%时,小麦普遍减产。小麦后期阴雨、水涝容易造成青干减产,而少雨甚至干旱并没有对小麦丰收有明显不利。在5月降水过多或时间过长,空气湿度过大,影响了正常的水分供应和无机养分的输送;同时后期阴雨时间越长,日照时间越短,光照强度减弱,不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影响了灌浆过程的正常进行。应采取排水防涝、选育良种、科学种植、合理灌溉等措施来防治小麦青干减产。[结论]该研究为小麦品种改良、科学种植、合理灌溉及小麦优质高产等技术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新乡县位于豫北平原中部,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0℃,降水量548.3mm,日照2384h,日照百分率54%,在小麦灌浆成熟期的5~6月,日照充足,温差较大,有利于小麦粒重增加,落黄成熟。新乡县常年小麦播种面积2.5333万hm~2,是河南粮食核心区小麦优质高产重点示范区。2009年以来,新乡县连续承担国家小麦高产创建活动项目,带动全县小麦均衡增产,为此,国家副主席习近平(2009年4月3日)、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2010年5月20日)专程到新乡县视察小麦生产,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3.
安阳市夏玉米灾害天气减灾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正海 《河南农业》2014,(13):59-59
<正>一、玉米灾害天气发生情况和影响(一)干旱安阳市玉米旱灾从发生时间上分为初夏旱、伏旱和秋旱3种。1、初夏旱。据安阳市1971—2012年气象资料(下同)分析,5月下旬—6月中旬出现初夏旱(3个旬中,每旬降水量均少于30mm,且总降水量少于50mm)发生频率为22%。由于初夏旱往往影响玉米适时播种和出苗,其中初夏旱旱期在30d以上的,可造成玉米减产。2、伏旱。7月上旬—8月上旬  相似文献   

4.
全程服务推广技术 搞好小麦高产创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乡县位于豫北平原中部,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0℃,降水量548.3mm,日照2384h,日照百分率54%,在小麦灌浆成熟期的5~6月,日照充足,温差较大,有利于小麦粒重增加,落黄成熟。新乡县常年小麦播种面积2.5333万hm~2,是河南粮食核心区小麦优质高产重点示范区。2009年以来,新乡县连续承担国家小麦高产创建活动项目,带动全县小麦均衡增产,为此,国家副主席习近平(2009年4月3日)、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2010年5月20日)专程到新乡县视察小麦生产,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5.
根据菏泽市主要农业气象观测站冬小麦主要发育期观测资料和菏泽市各气象台站2015—2016年冬小麦发育期内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菏泽市2015—2016年度冬小麦全生育期有利、不利的气象条件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年度总体气温、降水、日照充足,冬小麦全生育期内积温较常年同期偏多271.9℃;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17.7 mm;日照时数较常年同期偏少136.2 h。综合分析观测地段冬小麦全生育期气象条件基本适宜,对小麦生长发育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6.
冬小麦生育期降水对产量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小麦不同生育期降水对产量的敏感性。[方法]以郑州市1951~2007年的降水资料和小麦单产资料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生育期降水量与小麦产量的关系。[结果]不同时段降水对小麦产量的敏感性不同,底墒水权重占20%,越冬期降水权重占26%,返青至开花期降水权重占32%,灌浆期降水权重占-11%;其中拔节到孕穗期间降水对小麦产量影响最大,灌浆期降水为负面影响;越冬期降水距平每提高1 mm,产量增加5.22 kg/hm2,返青至开花期降水距平每提高1 mm,增收1.545 kg/hm2。[结论]根据降水量与小麦产量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可对小麦产量的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2014—2015年洛宁县小麦喜获丰收,单产和总产均创历史最高纪录。主要原因有政府重视、政策支持和气象条件优越等几方面。2014年9月洛宁降水量261.7mm,比常年多出180.8mm,是常年的2.23倍,为小麦播种准备了充足的底墒;3—4月总降水量101.1mm,比常年增长80%,打破了本地区多发的春旱常态,为小麦起身、拔节和孕穗提供了难得的水分。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洛宁县平均气温一直高于常年,属暖冬小阳春天气,有利于小麦冬季、春季充分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小麦干热风气候特征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河南省小麦干热风的气候特征,并对干热风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利用河南省安阳市、郑州市和信阳市1951~2009年的相关资料分析干热风的变化特征,利用安阳市2003~2009年的冬小麦产量资料和气象资料分析干热风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安阳市和郑州市为干热风发生的重灾区,信阳市受到干热风的影响较小;干热风主要发生在每年的4~10月,尤其集中发生在5月中旬到6月下旬。小麦干热风日数与气象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干热风日的平均温度、风速及最高温度与小麦的气象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该研究为河南省小麦干热风的防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河南省小麦干热风的气候特征,并对干热风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利用河南省安阳市、郑州市和信阳市1951 ~2009年的相关资料分析干热风的变化特征,利用安阳市2003 ~ 2009年的冬小麦产量资料和气象资料分析干热风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安阳市和郑州市为干热风发生的重灾区,信阳市受到干热风的影响较小;干热风主要发生在每年的4 ~ 10月,尤其集中发生在5月中旬到6月下旬.小麦干热风日数与气象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干热风日的平均温度、风速及最高温度与小麦的气象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该研究为河南省小麦干热风的防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沿海麦区,小麦全生育期内常年总积温在2 072.2℃,常年日照时数1 155.6h,常年降水量为334.3 mm;而扬花灌浆的5月降雨达77.6mm.特殊年份如2002年5月降雨量达117.1mm,2006年5月降雨量达185.0mm.小麦成熟期间阴雨天气,不利于小麦的灌浆,对小麦的产量影响很大.笔者今年通过对小麦拔节、开花、麦粒形成缮期喷施美洲星液肥,探讨其对小麦穗部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为其在本地区小麦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1.
利用河南省安阳市夏谷产量和相应的气象资料,分析了2003~2012年降水量对豫北优质夏谷新品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7月份降水量对夏谷产量影响最大,相关系数为R=0.982 04(R2=0.964 4),达极显著水平,相关回归方程Y=0.738 8X+159.991 0,该研究结果为充分利用当地气象条件、选育优质夏谷品种及其优质丰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从温度、降水、日照等角度,分析小麦各发育期气象条件的适宜度,为作物气候评价的定量化提供参考和依据,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分别建立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对昆明小麦生长发育适宜程度的隶属函数模型,据此模型分别计算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温度、降水、日照及光温水综合因子对小麦生长发育的隶属度,进而分析气象条件的适宜程度;除生殖生长阶段温度适宜度偏低外,其余发育期温度适宜度较高;日照适宜度在小麦整个生长阶段都较高,降水适宜度较低,且变化幅度较大,说明日照条件能够满足小麦生长发育的需要,自然降水偏少和生殖生长阶段的温度偏低是昆明小麦产量形成的限制因子。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的作物气候适宜度动态模型,能客观地反映气象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的适宜程度,为提高气象服务质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化常常会导致小麦产量波动,5月份作为冬小麦生育的关键期,该时段气候变化对冬小麦产量影响较为显著。[目的]为了促进冬小麦产量的提升, [方法]利用宝鸡地区近16年来5月份的气温、降水、日照等气候数据,与宝鸡地区冬小麦单位面积产量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结论]结果显示:宝鸡地区冬小麦5月生育的适宜生长的气温为20 ℃左右;冬小麦单产与5月份降水量之间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但降水量减少所带来的冬小麦增产并不是无限的;冬小麦单产与5月日照累计时长没有明显的线性相关,但产量会随光照时长逐渐增多,充足的光照对于冬小麦5月生育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项城市2011—2012年度麦播面积7.04万hm2,平均产量530.4kg/667m2,总产为55893.9万kg。小麦产量的形成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2011—2012年度项城市小麦全生育期(2011年10月1日—2012年5月31日)的气候特征为:降水比较适宜,日照偏少,积温偏高,气象因素利弊兼有。一、小麦生育期间气象条件概述(一)气温2011—2012年度小麦全生育期,平均气温为9.7℃,>0℃积温为2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资》2014,(43):23-23
<正>各区农业气象条件分析东北、内蒙古: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有利于畜牧业生产;但受雾霾天气的影响,日照偏少,对设施蔬菜生长和秋粮晾晒不利。西北、华北、黄淮:大部地区气温偏高1℃-4℃,土壤墒情适宜,有利于冬小麦出苗及分蘖生长。西北地区东南部、黄淮西部平均每日日照不足2小时,寡照对设施蔬菜生长不利;河北中东部无降水,部分地区旱情发展,不利于小麦幼苗生长。江淮、江汉:大部地区降水量有10-100毫米,土壤失墒的局面得到扭转,降水为小麦播种  相似文献   

16.
<正>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属暖温带亚湿润季风气候,热量资源丰富,雨量较多,年降水量为700 mm左右,无霜期217 d,土地肥沃,是河南省主要的小麦产区。近年来,小麦赤霉病的发病频率有增加趋势,对许昌市小麦产量造成了较大影响。为此,我们总结了许昌市小麦赤霉病的危害特点、发生原因,制定了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以期为许昌市小麦生产提供参考。一、危害特点(一)影响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7.
1生态条件 盐都县常年日平均温度14.8℃,10月20日至翌年6月10日,0℃以上有效积温为2435.8℃,小麦越冬期极端最低气温-11.4℃;实际日照时数1419小时,日照百分率53%;降水量为355.9mm.全年降水量为1008.6mm.我县地势平坦,地面真高2.0~2.5m,地下水位高度1.37m,土质较粘,有机质含量1.7%,全氮0.12%,全磷0.09%,速效磷6.3mg/kg,速效钾112mg/kg.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加强鄄城县农业生产规划提供有效气候参考,分析鄄城县2020年的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极大风速、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气象要素对当地主要粮食作物各生育期内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鄄城县2020年全年平均气温为15.5℃,较历年偏高1.9℃;年总降水量495.4 mm,较历年偏少103.4mm;全年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6-8月降水量占全年的60%以上;年日照总时数2 677.2h,较历年偏多608.9h。全年气象条件适宜作物生长,不利因素为2月冬小麦返青期出现的-5.5℃极端最低气温和5月冬小麦乳熟期前出现的22.6m/s极大风速。总体看,2020年鄄城县极端天气较少,属一般年景。  相似文献   

19.
葡萄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近10年清徐葡萄的产量资料以及同期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温度、光照、降水等主要气象条件对葡萄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生长期有效积温、5月下旬及6月上旬气温、光照与葡萄产量有较好的相关关系;葡萄生长期对降水量、日照时数需求存在临界值。  相似文献   

20.
荣云鹏  田茂超  王锡玖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822-15823,15852
选择了降水、日照、气温及产量等资料,采用农业气象统计学和气象统计学原理,对2011~2012年度桓台县小麦播种以来的各发育期气象条件以及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11~2012年度桓台县冬前气象条件适宜,小麦分蘖充分,群体较大;返青至拔节前气温持续偏低,利于小麦充分分化,利于形成大穗,增加穗粒数;乳熟至收获期间天气条件复杂,不利小麦充分灌浆和提高千粒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