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自动气象站维护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1月份开始,泾川县气象站进行自动站与人工站的平行观测。在平行观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为此谈几点关于自动站维护方面的看法,供大家参考。1.地温场的维护。地面温度传感器分别插入地面温度传感器支架中,并平放在地表层上,使传感器一半暴露在空气中,  相似文献   

2.
气象地面温度误读有许多原因,但一般情况下多是由于气象观测人员粗心大意造成的,一般情况下是误读5度或10度,也有的深层地温有误读2度的可能。通过多年的报表审核工作,初步掌握了几种“比较”的方法,它能够有效地杜绝地温误读的发生,提高观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唐山地区5个观测站1960—2013年逐日地面温度(以下简称地温)观测数据,研究了近54年该地区地温平均值、最高值和最低值的变化特征及其气候突变等。结果表明:近54年唐山年平均地温总体上呈上升趋势;除6月地温呈下降趋势之外,其余各月均呈上升趋势,2月、3月上升趋势最显著;21世纪前10年平均地温最高;年平均最高地温和最低地温都呈上升趋势,其中年平均最低地温的上升趋势显著;年平均地温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显著升温为一突变现象,年平均最高地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升温非一突变现象;年平均最低地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明显升温为一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4.
十堰ZQZ-CⅡ型自动气象站与人工观测气象要素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7年1~12月十堰自动气象站和人工观测的逐日定时气温、湿度、气压、地温资料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并探讨两者差异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自动站测量平均气温值比人工观测值低0.1℃,月平均最高气温值高0.1℃,月平均最低气温值相当;平均相对湿度低3%;平均气压低0.3hPa;自动站0cm地面温度7、8月份偏高,其他月份相当,5~20cm地温相当。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深圳市三种天气形势下不同深度的地温日变化数据研究发现:晴天和阴天情况下,地面和浅层地温呈正弦曲线日变化,昼高夜低。地面温度振幅最大,深度越深,振幅越小,位相越靠后,周期越长。晴天日变化幅度远大于阴天日变化幅度。阴雨天,地面温度和浅层地温随时间逐步降低。地温垂直结构也存在日变化关系,晴天时,正午时段从地面到40cm土壤,温度随深度降低,40cm以下地温逐渐升高,凌晨从地面至320cm土壤,地温依次升高;阴天和阴雨天时,除正午前后几个时次地面温度高于5cm地温外,其他时间从地面到320cm土壤,温度依次升高。但是三种天况下,160cm以下深层地温的日变化幅度均小于0.2℃。  相似文献   

6.
王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20096-20098
利用统计软件SPSS,对2010年3、4月肃北县地温与地面高度的数学关系从统计学角度进行了分析,对地面温度随地面高度的变化进行了曲线拟合,并对获得的各类曲线进行了相应的显著性检验、F检验以及相关系数的检验;为了检验方程的可信度,又对观测值与预测值进行了对比分析,最终确定肃北县地面温度随地面高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10年3、4月肃北县地面温度随地面高度的变化拟合曲线中,三次曲线方程的解释能力最大,显著性水平很高,即三次方程具有很高的可信度,能够很好地反映地面温度随地面高度的变化规律,是最优的拟合曲线。  相似文献   

7.
自动气象站地面温度与人工观测数据对比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利用2006年的清远地面观测站自动气象站和人工观测的逐日定时地面温度的资料,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并探讨两者差异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14时地温,自动站低于人工观测值,而2时、8时、20时自动站值与人工观测值差异不大;最高差异与14时的差异基本相当,温度越高差值越大,而9月、10月最低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DZZ5新型自动站地面温度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工作流程,并结合实际工作地温发生的故障,总结出地温故障的处理方法和日常维护经验。  相似文献   

9.
根据1979—2008年泊头市逐年及季平均地面和浅层地温资料,采用折线图、气候变率等分析方法,对30年来泊头市地温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近30年泊头市年地面平均、最高、最低温度均呈上升趋势,且年和季地面温度中均以地面最低温度升温最快。5、10、15、20 cm地温的年变化均为上升趋势,以10 cm地温上升速度最为显著;春季5~20 cm地温均呈升温趋势,以10 cm地温升温速度最为显著;夏季以10 cm地温升温最为明显;秋季浅层地温均为下降趋势,以15 cm地温下降最为显著;冬季5 cm地温升温最快。该研究为了解全球气候变暖对地面及浅层地面温度的影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自动站地面气象资料地温异常对比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  张海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814-18817
利用辽宁省12个台站2006~2009年的不同层次自动站日地面温度的数据,用单站多要素、多站单要素和历年单站单要素的对比分析方法,对苏家屯和岫岩台站的地温变化及其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地温异常的根本原因。结果表明,2009年5月苏家屯台站浅层地温(5、10、15、20 cm)变化异常是由于浅层地温传感器下沉使浅层地温连续多天或整月地温变幅异常,为避免数据异常应及时查看地面温度传感器的浅层地温传感器的埋设情况,浅层地温安装支架的零标线是否与地面齐平。2008年9月岫岩台站80 cm地温整月数据异常,是由于深层地温硬胶套管内含有积水使地温传感器出现故障造成深层地温连续多天或整月数据异常。在审核地温时,要进行单站多要素的对比,还要进行多站单要素对比,如有疑义还要进行各年单站单要素的对比。  相似文献   

11.
大连地区夏季特种地温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近10年大连站沥青下垫面温度观测数据年、月数据进行分析,并对不同天空状况条件下的特种地温、地面温度和气温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特种地温温度变化最为剧烈,地温与之相近,而气温变化较平缓;三者的差异在14:00最大达17℃,8:00、20:00差值较小;晴天和多云天气条件下各时次特种温度与气温的差值相差不大,14:00都约为20℃,而阴天条件下两者差值相对较小,14:00仅为12℃;8:00、20:00各种天空状况条件下,三者温度相差均不明显。此结论可以在特种地温订正预报中加以应用,也可以在考虑特种路面作业时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利用宁乡站2006—2015年观测数据资料进行分析,讨论了草面温度与地面温度的年变化、极值出现时间、月变化、日极值的相关关系以及草面温度和地面温度在不同气象条件下两者的变化关系。以期为草面温度与地面温度的自动观测异常数据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根据霸州国家基本气象站新、旧站址2012年全年对比观测数据,试图找出各气象要素存在的明显差异及形成原因。结果表明:新站与旧站相比各统计项差值变化存在一定规律,气温新站较旧站明显偏低,且差值呈现随气温的升高逐渐减小趋势;湿度新站高于旧站;月平均风速差值不大,极大、最大风速新站比旧站偏大明显;地面温度及各深层地温的全年平均温度新站均低于旧站。  相似文献   

14.
分析地温观测资料的特点,总结地温观测资料的人工审核方法,详细说明地温疑误记录的判断,以期提高地温观测资料的审核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为超声波雪深仪的应用及农业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利用2014年2月至2017年12月河北省廊坊市和张家口市6个气象站人工观测与超声波传感器测量的雪深数据,研究2种观测方式测得数据的变化趋势、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人工观测和超声波传感器测量的雪深变化趋势呈较好的一致性,相关系数为0.801,相关性极显著;人工观测雪深的平均值大于超声波传感器测量的平均值,其中差值绝对值平均为1.2cm;差值绝对值与气温和大风的相关性均不显著,与地温呈极显著正相关;地面温度是2种观测方式差值绝对值的间接影响因素,测雪板则是其直接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介绍地温观测数据审核方法,分析造成地温疑误的原因,并提出减少地温疑误的对策,以确保地温观测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杨凌观测站及日光温室内小气候站数据分析冬季日光温室内小气候要素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日光温室内外的空气温度均呈正弦曲线分布,白天温室内的空气温度变化主要受太阳短波辐射影响,夜晚室内温度主要受地面温度影响。日光温室内地温呈正弦曲线分布,温室内地温的热量来源主要为室内空气发出的长波辐射。室内外相对湿度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均呈余弦曲线分布,日光温室内空气湿度变化为作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日光温室内光合有效辐射及CO_2呈反相关关系,光合有效辐射呈正弦曲线分布,CO_2浓度呈余弦曲线分布。  相似文献   

18.
林菌间作地林下生态因子变化规律探索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林菌间作林内的微生态环境因子进行了观测和分析,探讨了林下栽培食用菌对二者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地行间光照强度日变化规律与对照一致,春季林内的日平均光强为35.46%,夏季降低为5.54%,秋季有所升高,为14.23%。间作地地面温度和空气温度的变化规律与光强一致,空气相对湿度的变化与光强和地温的变化相反。林菌间作林木与食用菌可互相促进生长,提高食用菌产量和林木出材量。  相似文献   

19.
1霜冻的形成及特点1.1气温与地温的差别根据地面辐射降温原理,当最低气温达4℃时地面温度就可降至0℃以下而出现霜。但是地面有  相似文献   

20.
邹艳丽  陈晓飞  王铁良  杨国范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461-10462,10466
在沈阳地区潮棕壤土上采用红外温度计和自动环境监测系统对雪面、地面温度以及各种相关的气象因子等进行了长期观测,对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确定了雪面和地面温度与不同气象因子的回归方程,其中多数相关性很好。这些方程可用于无雪面温度和地面温度实测资料的条件类似地区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