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 Mazel ex H.de Lehaie.)是我国主要的大型经济竹种,其竹秆是竹材加工和制作竹筏的原料.随着竹材加工业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市场对大径竹材(胸径12cm以上)和大径竹筏的需求与日俱增,大径毛竹价格不断上扬.在现有毛竹林中选择适宜的林分培育成大径毛竹林,是一项高效产业.现将大径毛竹林的营造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
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 Mazel ex H.de Lehaie.)是我国主要的大型经济竹种,其竹秆是竹材加工和制作竹筏的原料。随着竹材加工业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市场对大径竹材(胸径12cm以上)和大径竹筏的需求与日俱增,大径毛竹价格不断上扬。在现有毛竹林中选择适宜的林分培育成大径毛竹林,是一项高效产业。现将大径毛竹林的营造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项目主要将现有竹林高效丰产栽培的适用技术与毛竹大径材培育技术相结合,建立隆宫乡十八湾毛竹园区和淤上乡官岙毛竹园区两个试验示范基地的试验和研究,总结一套适合庆元县竹林大径材培育技术,并推广和应用,达到不减少毛竹产量而增加毛竹胸径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杉木大径材密度控制连续状态的动态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集杉木大径材林分的标准地资料 ,应用连续状态的动态规划方法建立了可变间伐间隔期的杉木大径材林分密度决策模型 ,为杉木大径材培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杉木不同产地家系定向培育大径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良种是定向培育杉木大径材的物质基础 通过对12个产地的65个杉木优良家系进行造林对比试验, 以福建邵武的杉木优良家系为对照 结果表明: 选用杉木优良家系培育大径材,可以缩短杉木大径材培育年限, 18年生已接近或达到大径材培养标准, 同时提高林分产量和大径材出材量; 分析了不同产地和不同家系之间的生长差异, 11个产地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生长优于对照, 胸径生长都达到培育大径材标准; 筛选出50个速生丰产、遗传增益高的杉木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杉木大径材培育技术,促进杉木大径材科学经营。【方法】调查南丹县山口林场杉木大径材示范林,分析不同种质来源、立地条件和保留密度对培育大径材杉木效果的影响。【结果】良种林分的杉木年均生长量、生长量及大径材比率均极显著(P<0.01,下同)或显著(P<0.05,下同)高于对照(普通种);在21年生时,良种林分杉木大径材株数比率和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别比对照高5.4和7.4倍。立地指数对杉木大径材林分生长具有极显著或显著影响,保留密度对林分生长的影响在不同立地条件下表现不同。立地指数在20以上(含20)适宜培育大径材杉木,其最佳保留密度为800~900株/ha;立地指数为18适宜培育大、中径材杉木,其最佳保留密度为800~1100株/ha;立地指数为16适宜培育中径材杉木,其最佳保留密度为800~1200株/ha。【结论】采用杉木良种,在立地指数20以上、保留密度800~900株/ha条件下,可高效培育大径材杉木。  相似文献   

7.
以32年生杉木大径材林分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施肥配方下杉木人工林的材种结构及大径材出材量、出材率状况.采用因地制宜的"3414"施肥配方,随机区组设计,3组重复.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大径材株数所占比最高的为处理10(N肥140 g/株、P肥500 g/株、K肥60 g/株),占总株数的40.00%;施肥2年后,处理8(N肥450 g/株、P肥800 g/株、K肥200 g/株)对大径材出材量的增加效果最为显著,达到291.89%,施肥3年后,处理10对大径材出材量的增加效果最为显著,达到235.07%,施肥4年后,处理8对大径材出材量的增加效果最为显著,达到243.87%;施肥2年后,处理7(N肥300 g/株、P肥1200 g/株、K肥200 g/株)的大径材出材率最好,比对照增加305.88%,施肥3年后,处理10的大径材出材率增长最多,比对照增加383.02%,施肥4年后,处理10的大径材出材率增加最多,比对照增加145.00%;N肥和P肥对大径材出材量的增长在2018、2019年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施肥4年后,N肥和P肥对大径材出材率的增长影响极显著.  相似文献   

8.
<正>桉树人工林可用来制作纸浆与人造板原料。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在桉树丰林形势下,加大大径材培育力度极为关键,是增大森林资源战略储备的重要基础。但由于桉树大径材培育周期相较小径材要长,部分地区对大径材的定向培育积极性较差。需选择合适的品种科学培育桉树大径材,将获得良好的经营效果,为森林资源结构优化奠定基础。本文分析了桉树大径材的优势条件及市场前景,简述了桉树大径材培育关键技术,包括选种、造林设计、经营措施及经营目标等,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综合研究调查广西全州县杉木大径材经营管理的措施,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杉木大径材的培育技术,通过采取综合配套技术措施,旨在实现杉木大径材的高产、高效,以供同行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杉木大径材培育技术在杉木规模化种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提升林业产业经济有非凡的意义。本文首先对研究杉木大径材培育技术的目的和意义进行了分析,其次阐述了杉木大径材培养技术的具体实施策略,旨在提高杉木大径材培育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助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蔡年辉  李根前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518-15519
由于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木材供需矛盾更加尖锐,人工林大径材定向培育已成为我国木材供应和环境建设的必然选择。重点讨论了人工林大径材定向培育的关键技术,即立地控制、密度控制、遗传控制,并对人工林大径材定向培育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利用设置固定样地监测和统计学方法,对地形、土壤养分与单位面积内杉木大径材数量、比例分布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地形、土壤养分与杉木大径材形成的关系,为贵州山区杉木大径材培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地形对杉木大径材形成的影响较大,其中,海拔、坡度、坡向对其影响的差异显著;土壤有效磷含量与杉木大径材形成有相关性,但总体来说各土壤养分对其影响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桉树是纸浆材的主要树种,培育大径材桉树不仅能够缓解我国木材需求,特别是中、大径木材紧缺的状况,解决市场供需不平衡的矛盾,缓解我国对国外木材市场的依赖,而且能够有效减轻对天然林、水源林和保护林的压力,在一定意义上也遏制了我国天然林过度采伐的问题。大径材培育也避免了人为活动频繁,减少水土流失,增加生物多样性,促进我国森林质量的不断提升,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同时,桉树大径材培育为我国造纸业等行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原料,解决了原材料供应的问题,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相统一。本文章在简单介绍桉树的含义及特性的基础上,阐述桉树大径材培育的重要意义,探究与思考桉树大径材培育的主要技术与有效策略,希望为我国实现桉树种植效益最大化,提供相应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毛竹大径材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毛竹大径材培育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毛竹大径材培育技术,可改善竹林质量,提高冬笋品质,增效明显,可以推广应用。该技术注重更新母竹,留笋养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林分下套种黄精技术及生长量,包括杉木林、毛竹林、猕猴桃林和红花油林等林种。方法:测量不同林种下黄精年株高、地径粗度、叶片数量及块根鲜重,每个林种林下测量10株,连续测量2年,每年于6月中旬进行测量,取2年平均值进行对比。结果:在多种条件一致或几乎一致的情况下,多黄花精生长高低顺序为毛竹林红花油茶林猕猴桃林杉木林,平均株高(cm)依次为30.927.326.118;地径生长速度由快到慢顺序为红花油茶林猕猴桃林杉木林毛竹林,平均地径(mm)依次为3.642.651.781.73;地下块茎重量由重到轻顺序为红花油茶林猕猴桃林毛竹林杉木林,平均重量依次为42.7534.1924.1513.32;叶片数量由多到少顺序为毛竹林红花油茶林猕猴桃林杉木林,平均数量依次为12.910.910.87.4。结论:毛竹林下和红花油茶林下黄精长势较好。  相似文献   

16.
杉木大径材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良种选育、立地条件、栽植密度、抚育措施、病虫害防治、林下植被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杉木大径材培育技术,以期为杉木大径材的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西芹教学林场的现实森林为研究对象,把用材林组织为杉木大径材、杉木中径材、马尾松大径材和马尾松中径材四个经营类型。根据林场对树种结构的要求以及适地适树原则,应用状态转移方程,分析和确定了各经营类型在调整期内面积的变化情况和增减的数量。并分别四个经营类型建立了森林收获调整模型。  相似文献   

18.
该文就青阳县杉木大径材培育技术应用以及在实践中的技术措施和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立地和良种选择、密度调控和人工促进等培育技术措施,造林后10a杉木大径材林分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位面积蓄积量和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林分,而造林后20a大径材林分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位面积蓄积量和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都极显著高于对照林分。由此可见,开展杉木大径材的培育可以提高林地的产出率,同时有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可以获得较高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9.
介绍德国培育柞林的经验与技术──注重种源选择和种子基地建设,注重选择适宜的更新造林方式,注重森林抚育与保护,注重培育混交林及柞树大径材;同时,结合黑龙江省柞树资源现状,提出了黑龙江省培育柞林的对策及建筑。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桉树无性系大径材的干燥特性,并预测其干燥基准,为桉树大径材的实木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百度试验法研究10年生尾巨桉无性系大径材的干燥特性,根据木材干燥过程中初期开裂、内部开裂和截面变形3项干燥缺陷的发生程度,制定桉树大径材干燥基准.[结果]桉树无性系大径材初期开裂程度2级;内部开裂程度中等,为3级;截面变形严重,为4级.干燥速度为4级,干燥速度较慢,属难干木材.体积、径向和弦向干缩率较大,分别为19.656%、10.976%和9.451%;差异干缩值为0.861,属差异干缩小.根据3种缺陷的等级程度,确定桉树无性系大径材干燥基准的基本条件:初期温度50℃,初期干湿球温度差2~4℃,末期温度75℃;厚度为25~30 mm的桉树无性系木材窑干至水含率10.00%所需时间为20.75 d.[结论]截面变形是桉树无性系大径材的主要干燥缺陷,为防止其发生,在生产中应以初期温度50℃、初期干湿球温度差2~4℃、末期温度75℃为干燥基准,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