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在我国东北寒地黑土区退化草甸人工种植紫花苜蓿,是植被快速恢复和土壤修复的有效手段,而合理施肥是提高苜蓿产草量和品质的有效措施。为了减少施肥过程中机械对土壤和苜蓿植株的碾压破坏,一般宜在早春苜蓿返青前后一次性进行土壤施肥。东北寒地黑土区紫花苜蓿返青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在农业生产中也常在此时期进行施肥。但是并无研究讨论早春不同时期施肥对紫花苜蓿是否存在影响。【目的】通过研究早春不同时期施肥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的影响,进而确定早春紫花苜蓿最佳施肥时期,为寒地黑土区种植紫花苜蓿修复退化草甸提供技术指导。【方法】试验以种植第二年苜蓿为试验材料,施肥种类为自主研制苜蓿专用肥(专利号:201810193040.0),其氮、磷、钾含量分别为14.2%、10.86%、10.47%,设置施肥量为525 kg·hm~(-2),以施肥时间为处理,处理时间相隔5d,全年收割3茬,观测早春不同时期施肥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各个时期施肥均可显著促进各茬次苜蓿的生长,其中早期施肥有提高第一茬株高和全年平均株高趋势,晚期施肥有提高第二茬和第三茬株高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各个时期施肥均可显著提高各茬次苜蓿干草产量。施肥可显著提高苜蓿各茬次及全年平均粗蛋白质含量;早期施肥提高第一茬苜蓿粗蛋白质含量,但不同施肥时期对全年平均粗蛋白含量影响不显著。与不施肥相比,不同时期施肥均可显著降低苜蓿各茬次NDF和ADF含量;早期施肥可以显著降低第一茬苜蓿NDF和ADF,较晚施肥较早春施肥对第二茬苜蓿NDF和ADF的降低更为明显;施肥时期对第三茬苜蓿NDF和ADF含量影响不显著。从全年考虑,4月20日(T1)的纤维素含量最低,与4月25日(T2)差异较小,与其他施肥处理组差异明显。【结论】经综合分析,在寒地黑土区,种植第二年以后的紫花苜蓿,如果每年只进行一次性土壤施肥,以4月25日前后施肥可获得较好的全年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2.
【背景】 在我国东北寒地黑土区退化草甸人工种植紫花苜蓿,是植被快速恢复和土壤修复的有效手段,而合理施肥是提高苜蓿产草量和品质的有效措施。为了减少施肥过程中机械对土壤和苜蓿植株的碾压破坏,一般宜在早春苜蓿返青前后一次性进行土壤施肥。东北寒地黑土区紫花苜蓿返青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在农业生产中也常在此时期进行施肥。但是并无研究讨论早春不同时期施肥对紫花苜蓿是否存在影响。【目的】 通过研究早春不同时期施肥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的影响,进而确定早春紫花苜蓿最佳施肥时期,为寒地黑土区种植紫花苜蓿修复退化草甸提供技术指导。【方法】 试验以种植第二年苜蓿为试验材料,施肥种类为自主研制苜蓿专用肥(专利号:201810193040.0),其氮、磷、钾含量分别为14.2%、10.86%、10.47%,设置施肥量为525 kg·hm-2,以施肥时间为处理,处理时间相隔5d,全年收割3茬,观测早春不同时期施肥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 各个时期施肥均可显著促进各茬次苜蓿的生长,其中早期施肥有提高第一茬株高和全年平均株高趋势,晚期施肥有提高第二茬和第三茬株高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各个时期施肥均可显著提高各茬次苜蓿干草产量。施肥可显著提高苜蓿各茬次及全年平均粗蛋白质含量;早期施肥提高第一茬苜蓿粗蛋白质含量,但不同施肥时期对全年平均粗蛋白含量影响不显著。与不施肥相比,不同时期施肥均可显著降低苜蓿各茬次NDF和ADF含量;早期施肥可以显著降低第一茬苜蓿NDF和ADF,较晚施肥较早春施肥对第二茬苜蓿NDF和ADF的降低更为明显;施肥时期对第三茬苜蓿NDF和ADF含量影响不显著。从全年考虑,4月20日(T1)的纤维素含量最低,与4月25日(T2)差异较小,与其他施肥处理组差异明显。【结论】 经综合分析,在寒地黑土区,种植第二年以后的紫花苜蓿,如果每年只进行一次性土壤施肥,以4月25日前后施肥可获得较好的全年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3.
施肥对两个苜蓿品种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平衡施肥,提高饲草产量和品质.[方法]设置不同梯度的N、P、K施肥对两个品种的苜蓿进行施肥试验,研究苜蓿的生长性状、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磷360 kg/hm~2+钾450 kg/hm~2施肥处理时,苜蓿胖多和三得利干草产量最高,达18 506.78和17 191.97 kg/hm~2,各茬干草产量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各茬株高明显高于对照(除胖多处理a1第三茬外);胖多各茬次粗蛋白含量比对照高14.00;、23.28;、16.36;,三得利与对照分别高于12.68;、15.69;、21.40;,较对照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绿洲区内的苜蓿生产,采用磷360 kg/hm~2+钾450 kg/hm~2施肥处理更有利于胖多和三得利生长能力的发挥,显著提高饲草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4.
【背景】东北寒地黑土区气候寒冷生长期较短,以往在退化草地或低产田种植紫花苜蓿,为保证安全越冬,一般每年只能刈割三茬;在"粮改饲"背景下,寒地黑土农区耕地土质相对较肥沃,田间管理较规范。【目的】通过探究东北寒地黑土农区在合理施肥条件下紫花苜蓿年刈割4茬的可行性,为寒地黑土农区苜蓿种植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种植第二年"东农1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Dongnong No.1’)为试验材料,在苜蓿春季返青前一次性土壤施肥525 kg·hm~(-2)基础上,再于每次刈割前15 d喷施自主研制的寒地黑土农区紫花苜蓿专用叶面肥,进行年刈割4茬和3茬的比较试验,以不施任何肥为对照,观测施肥条件下紫花苜蓿年刈割4茬比传统年刈割3茬在产草量、营养品质及越冬率的变化,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探讨在东北寒地黑土农区合理施肥条件下苜蓿年刈割4茬的可行性。【结果】施肥可以有效提高苜蓿产草量和质量,在施肥(土壤底肥+叶面肥)条件下,苜蓿年刈割4茬和3茬的总干草产量分别为13 544.44 kg·hm~(-2)、11 935.26 kg·hm~(-2),比对照(不施肥)分别提高了11.45%、10.77%,平均粗蛋白质含量分别达22.11%、21.68%,比对照分别提高了8.17%、7.59%。施肥(土壤肥+叶面肥)条件下,苜蓿年刈割4茬比年刈割3茬的干草产量提高13.48%,平均粗蛋白质含量提高2%,并对越冬率影响不大,仅降低2个百分点,从96.70%降低为94.84%。苜蓿施肥并年刈割4茬的产值和产投比分别达24 380.01元/hm~2和2.05,比不施肥年刈割3茬纯增收4 851.68元/hm2,经济效益明显。【结论】在东北寒地黑土农区种植紫花苜蓿,在合理施肥条件下年刈割4茬,不但可以获得较高的产草量、牧草质量和经济效益,而且不影响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5.
【背景】 东北寒地黑土区气候寒冷生长期较短,以往在退化草地或低产田种植紫花苜蓿,为保证安全越冬,一般每年只能刈割三茬;在 “粮改饲”背景下,寒地黑土农区耕地土质相对较肥沃,田间管理较规范。【目的】 通过探究东北寒地黑土农区在合理施肥条件下紫花苜蓿年刈割4茬的可行性,为寒地黑土农区苜蓿种植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以种植第二年“东农1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Dongnong No.1’)为试验材料,在苜蓿春季返青前一次性土壤施肥525 kg·hm -2基础上,再于每次刈割前15 d喷施自主研制的寒地黑土农区紫花苜蓿专用叶面肥,进行年刈割4茬和3茬的比较试验,以不施任何肥为对照,观测施肥条件下紫花苜蓿年刈割4茬比传统年刈割3茬在产草量、营养品质及越冬率的变化,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探讨在东北寒地黑土农区合理施肥条件下苜蓿年刈割4茬的可行性。【结果】 施肥可以有效提高苜蓿产草量和质量,在施肥(土壤底肥+叶面肥)条件下,苜蓿年刈割4茬和3茬的总干草产量分别为13 544.44 kg·hm-2、11 935.26 kg·hm-2,比对照(不施肥)分别提高了11.45%、10.77%,平均粗蛋白质含量分别达22.11%、21.68%,比对照分别提高了8.17%、7.59%。施肥(土壤肥+叶面肥)条件下,苜蓿年刈割4茬比年刈割3茬的干草产量提高13.48%,平均粗蛋白质含量提高2%,并对越冬率影响不大,仅降低2个百分点,从96.70%降低为94.84%。苜蓿施肥并年刈割4茬的产值和产投比分别达24 380.01元/hm2和2.05,比不施肥年刈割3茬纯增收4 851.68元/hm2,经济效益明显。【结论】 在东北寒地黑土农区种植紫花苜蓿,在合理施肥条件下年刈割4茬,不但可以获得较高的产草量、牧草质量和经济效益,而且不影响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高产粮田养分状况及施肥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了山东省典型高产区———桓台、滕州、寿光粮田土壤养分、质地状况 ,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利用定位试验 (16年 )研究了长期施肥对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桓台、滕州、寿光 3地高产粮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为 15 0 45~ 2 4 5 11g/kg ,14 5 5 0~ 18 0 10g/kg和 12 45 4~ 14 6 10g/kg ,碱解氮平均 80~ 90mg/kg ;速效磷含量范围 46 5 2 91~ 6 9 7375mg/kg ,平均 6 1 0 894mg/kg ,速效钾平均 10 8 7mg/kg ;在土壤养分因子中有机质与小麦产量关系最密切 ,土壤质地也是影响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长期施用化肥和有机肥除作物吸收外土壤中的有效养分明显积累。  相似文献   

7.
盐碱退化羊草草地恢复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盐碱退化羊草草地进行松土与施肥 ,以土壤理化性质、羊草密度和干草产量作为评价指标 ,分析了改良草地恢复效果。结果表明 :改良后的草地土壤含水率提高 2 93个百分点 ,总孔隙度增加 1 67个百分点 ,容重降低 0 0 6g/c ,速效养分平均增加 2 0 0 8mg/kg ;羊草密度平均增加 4 2 9株 / ,干草产量平均增加 89g/c 。  相似文献   

8.
施肥对科尔沁沙地苜蓿生长及产草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施肥量对科尔沁沙地苜蓿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对不同施肥水平下科尔沁沙地的苜蓿干鲜草产量、枝条长度、茎粗、枝条数、株高等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并计算生长速率、茎叶比、根冠比、干鲜比。结果表明:①第一茬枝条长度、第二茬茎粗和根冠比均随施肥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第二茬枝条数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第三茬枝条数则随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②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对苜蓿干草产量贡献大小的指标排序依次为茎粗枝条数枝条长度。③第一茬紫花苜蓿生长速率变化较为平稳,第二、三茬苜蓿均呈现前期生长迅速后期减慢的规律。④苜蓿干草总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遵循报酬递减规律,在总施肥量为656.25 kg/hm~2时苜蓿干草总产量最高,达到17 218.9 kg/hm~2。因此,建议施肥量为返青施肥375 kg/hm~2(N 60 kg/hm~2、P_2O_5 56.25 kg/hm~2、K_2O 56.25 kg/hm~2),第一次刈割施肥131.25 kg/hm~2(N21 kg/hm~2、P_2O_5 19.687 5 kg/hm~2、K_2O 19.687 5 kg/hm~2),第二次刈割施肥150 kg/hm~2(N 24 kg/hm~2、P_2O_5 22.5kg/hm~2、K_2O 22. 5 kg/hm~2),施肥总量656.25 kg/hm~2(N 105 kg/hm~2、P_2O_5 98. 437 5 kg/hm~2、K_2O 98. 437 5kg/hm~2)。结果为科尔沁沙地苜蓿合理施肥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高秋眠级紫花苜蓿品种赛迪10、杰力和巨能M995为材料,在湖南长沙酸性红壤地区进行适应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紫花苜蓿品种在4~7月可收获鲜草4次,鲜草总产60 666.67~70 666.67 kg/hm2,干草总产12 009.39~12 673.54 kg/hm2,赛迪10和杰力在品质上达到一级苜蓿干草的要求,巨能M995达到二级苜蓿干草的标准,说明这3个紫花苜蓿品种可在湖南酸性红壤地区种植。从生长特性、根系指标、产量和营养品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认为赛迪10和杰力较巨能M995的适应性更好。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滴灌条件下不同花期紫花苜蓿的农艺性状特征,明确苜蓿各农艺性状指标与干草产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选取苜蓿生长的4个花期,即孕蕾盛期(S1)、初花前期(开花5%,S2)、初花后期(开花10%,S3)和盛花期(开花50%,S4),进行苜蓿不同花期的株高、茎粗、茎叶比及干草产量的测定。结果表明:相同茬次,随着花期的推进,苜蓿的株高、茎粗、茎叶比及干草产量均呈逐渐增大的趋势,且盛花期各指标均显著大于孕蕾盛期(P<0.05)。紫花苜蓿的总干草产量为S2(刈割5茬)最大,其次分别为S3、S4、S1。不同花期滴灌苜蓿各农艺性状与苜蓿干草产量的关联度不同,相同花期,茎粗与苜蓿干草产量的关联度最大。在盛花期(开花50%,S4)刈割有利于苜蓿单茬干草产量的提高,但实际生产中往往还需要考虑苜蓿的营养品质、年总干草产量及刈割成本。因此,可适当提前刈割期,在初花后期(开花10%)刈割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对冀西北半干旱区蔚县农田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蔚县土壤pH值为8.39,有机质含量为17.39 g·kg-1,土壤全氮为0.80 g·kg-1,土壤碱解氮含量为38.44 mg·kg,土壤速效磷含量为7.73 mg·kg,土壤速效钾含量为134.48 mg·kg。与20世纪80年代农田土壤养分含量相比,土壤全氮含量略有提高,土壤中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有较大幅度提高,土壤碱解氮含量略有下降。综合来看,蔚县土壤养分仍需进一步提高。因此,应建立长期的土壤养分综合管理系统,为科学、合理施肥提供长效服务。  相似文献   

12.
五种微肥配施对紫花苜蓿干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配合比例的微肥对苜蓿草产量的影响,试验以Zn、Mn、Cu、B、Mo五种微肥作为试验因子,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微肥对苜蓿干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苜蓿干草产量有显著影响的因子是锰肥和钼肥,有显著影响的交互项为锌肥与铜肥、锰肥与钼肥;而且在本试验条件下,施用较大量的锌、铜肥或施用较少的锌、铜肥苜蓿易获得高产,施用较少量的锰肥和钼肥,苜蓿可获得高产。通过模拟寻优得到微肥配施最佳方案为:Zn为10 kg/hm2,Mn为2 kg/hm2,Cu为2.5 kg/hm2,B为0.5 kg/hm2,Mo为75 g/hm2。建立了有关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3.
<正>一、技术要求根据北疆地区土壤供肥性能、奶花芸豆需肥规律和肥料施用效应,提出奶花芸豆在不同土壤肥力、不同目标产量条件下的有机肥、氮肥、磷肥、钾肥和微量元素肥料的适宜用量,指导农户合理施肥,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用肥的目的。1.土壤养分分级依据各种作物前茬产量、土壤养分含量,将土壤养分分为高、中、低3个参照级别,见表1。2.目标产量①高肥力田分3级,即667米2目标产量300千  相似文献   

14.
县域玉米测土配方施肥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梨树县配方施肥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表明:从1982年土壤普查后,土壤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均有增加的趋势。通过应用配方施肥技术在梨树县主要类型区土壤得出了施肥量与产量的效应方程。在中部黑土区667 m2施N-P2O5-K2O:13.26 kg-5.46 kg-5.64 kg,达最高产量644.7 kg;在西北部风沙土区667 m2施N-P2O5-K2O:13.26 kg-4.57 kg-7.91 kg,达最高产量582.5 kg;在南部棕壤区667 m2施N-P2O5-K2O:12.4 kg-8.33 kg-4.08 kg,可获得最高产量699.58 kg。综合全县来看,667 m2施纯N14.38 kg、P2O55.28 kg、K2O 6.43 kg,此时可获得最高产量637.14 kg。在梨树县主要农区平均1kg肥料增产粮食9.27 kg,肥料增产贡献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氮肥>磷肥>钾肥,从不同类型区来看,化肥增产排序为北部风沙土区>南部棕壤区>中部黑土区。  相似文献   

15.
<正> 沧选一号苜蓿 沧选一号紫花苜蓿新品种是沧州市农科院畜牧草业研究所从日本引进,从20多个品种的适应性对比试验中筛选出来适宜冀东农区种植的苜蓿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产量高、抗病、茎秆直立,再生能力强,适宜机械收割等优良特点。 该品种公顷产干草15吨~22.5吨,蛋白质含量18%~20%,如管理适时,每年可收5茬,比国内品种多收一茬草。沧选一号苜蓿株型直立,茎杆粗壮,分蘖多,在沧州地区每年3月上、中旬返青,5月上中旬开花,11月下旬进入枯黄期,全年生长期为270天左右,生长势好,再生速度快,抗寒性好,越冬率98%~100%。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在乌鲁木齐旱作栽培条件下,对29份豆科牧草进行3年(1986~1988年)试验后,筛选出具有抗旱、抗寒和丰产等特性的4种类型优良牧草。 1)割草型牧草:有图牧二号紫花苜蓿、图牧一号杂花苜蓿、石河子杂花苜蓿和麦罗斯红豆草。产量高、营养丰富,干草产量9326~10476kg/ha,适宜半干旱地区建立割草场利用。 2)放牧型牧草:有白花野豌豆、草原黄芪和谢家沟岩黄芪。草质好,蛋白质含量高(24~26%),耐牧、再生性好,干草产量3975~5400kg/ha,适宜半干旱地区建立放牧草场利用。 3)防风固沙型牧草:胡枝子和山竹岩黄芪,抗旱性强、青绿期长,干草产量4624.5~4900.5kg/ha,宜在干旱沙漠地区作防风固沙兼牧草用。 4)水土保持型牧草:草藤其茎枝多、生长快、覆盖地面大、产量高,干草产量6750kg/ha,宜在水土流失地区作水土保持及牧草利用。  相似文献   

17.
襄樊市土壤养分现状和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土壤养分是农作物生长的源泉,土壤养分的丰缺和养分间的平衡决定着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高低。土壤养分具有动态特性,施肥结构、种植结构等因素是诱导土壤养分变化的主要因素。及时发现和分析土壤养分现状和动态,对合理施肥、合理种植、保持地力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掌握耕地土壤养分的变化,襄樊市土肥站建立了土壤养分监测网,对土壤养分进行长期定位跟踪监测。下面是襄樊市土壤养分现状和20年的变化趋势以及施肥对策。 1 襄樊市土壤养分现状 1.1 土壤全钾平均含量是1.579%,变化区间是1.579%±0.126ck,土壤速效钾平均含量是156.90mg/kg,变化区间是156.90mg/kg±42.99mg/kg。总体表脱土壤不缺钾。但是由于土壤母质、土壤质地等条件不同,上壤含钾量有较大的差异。黄棕  相似文献   

18.
牧草品种  紫花苜蓿是多年生豆科牧草 ,也是全国种植最多的牧草品种。其具有适应性广、营养价值丰富、适口性优良、产量高、利用年限长、一年可多次刈割 ,便于收获、加工和商品化及规模化生产等诸多优点。苜蓿草质优良 ,各种家畜均喜食 ,饲喂家畜可以替代部分粮食。按能量计算 ,1 .6kg苜蓿干草相当于 1kg粮食的能量 ,苜蓿蛋白质含量较高 ,优质干草中含粗蛋白质 1 5 %~ 2 6.2 % ,相当于豆饼的一半 ,比玉米高 1~ 2倍 ;赖氨酸比玉米高 4~ 5倍 ,苜蓿的产量根据不同品种、不同地区、管理水平和刈割次数不同 ,产量差异很大 ,一般年刈割 3茬 (…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甘肃荒漠灌区紫花苜蓿优质、高产、稳产的最佳播量和行距配置栽培模式,为苜蓿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播量12.0、16.0、20.0、24.0 kg/hm~2为主处理,行距10、15、20 cm为副处理,选育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株高、鲜干比等4项指标在2015~2018年的平均值,综合评价不同播量和行距配置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播量、行距及二者互作对紫花苜蓿粗蛋白、株高和干草产量有显著影响.粗蛋白含量随播量和行距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干草产量和株高随播量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随行距增加呈增加趋势.4年平均粗蛋白含量、干草产量和株高在中等播量16.0 kg/hm~2,行距20 cm时最高.不同生长年限及同一生长年限的不同茬次对干草产量和株高有一定的影响.【结论】中等播量16.0 kg/hm~2和行距20 cm是甘肃荒漠灌区苜蓿草田种植的最佳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鹤壁市旱地小麦土壤养分与产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指导农民合理施肥,依据鹤壁市旱地43个有代表性的样点土壤全氮含量、速效磷含量和有机质含量测试数据,建立了土壤养分与产量之间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鹤壁市旱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以速效磷为最大,属强变异,变异系数为72.77%,说明不同农户在施用磷肥上存在较大差异;土壤全氮含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为中等变异,变异系数分别为24.59%和24.79%;在土壤有机质保持在样点平均水平(14.6 g· kg-1)的前提下,随着土壤全氮含量的增加,小麦产量呈现“低—高—低—高”的阶段性变化趋势;随着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增加,小麦产量则呈现“低—高—低”的阶段性变化趋势;土壤养分效应函数解析认为,与最高产量相应的土壤全氮含量为1.22 g·kg-1,速效磷含量为34.33 mg· kg-1;与最佳经济产量相应的土壤全氮含量为1.2 g· kg-1,土壤速效磷含量为31.86 mg· k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