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 赊销作为一种销售方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客观性,同时也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并不是所有的商品都适合以赊销的方式销售。赊销方式运用得当,可以起到增加铺货率,迅速占领市场的作用。笔者认为,目前,在饮料、食品等行业,都有运用赊销成功的范例;但有些行业,比如农资商品特别是化肥的营销,就不适合搞赊销。  相似文献   

2.
<正>当下,"网购"已成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在家就可"逛商店",随时下单,通过网上支付或货到付款就可购买到自己喜欢又价廉物美的商品,还享受着"送货上门"的服务,省时、省力,又省钱,这一现款现货交易方式轻松而又快捷。然而,农资作为一种农业生产中必需的特殊商品,多年来赊销非常严重,在许多地方赊销成了农民的一种习惯,成了行业的一个"顽疾"。现款现货是电商交易的方式,正在崛起的农资电商也不例外,要让习惯了赊销的农民用现款去购买农资,这无疑是农资电商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点。现阶段,一个个农资电商都在跃跃欲试准备上线运营或已运营,那么农资电商遇上赊销,如何让农民"买账"?  相似文献   

3.
<正>"不想再赊了"这是一位从事农资销售多年的经销商对赊销的感言。目前赊销导致很多假冒伪劣产品不断出现,扰乱市场交易秩序,经销商越来越难实现现款交易。其实为了解决赊销现象,农资行业也采取过各种措施,但效果甚微。赊销之于农资行业非一日之疾,所以也需要逐渐解决,如今有一些经销商正在走出这一步,逐渐对赊销说"不"。  相似文献   

4.
正近几年,随着行业迅猛发展,农资市场已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赊销等不良竞争手段也随之而来。在许多地方,赊销已成为零售商和农民的一种习惯,成为农资行业的"顽疾"。现阶段,如何让习惯了赊销的农民用现款去购买农资,这无疑是农资行业的一个难题。赊销是激烈竞争下的无奈之举农资经销打赊销牌,在抢占市场、争夺客户中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但也为各级经销商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和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由中国农药工业协会主办的2017年中国农药行业市场与销售论坛在江苏无锡召开。会上,与会代表认为,在当前农药行业供给过剩、竞争激烈、政策零增长的要求下,行业亟需突破求新,其中改变行业赊销现状是重点方向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国内专注于农业金融服务的公司也现身此次论坛,与农药企业代表一同探讨行业的突破方向,希望通过金融配套服务破解赊销顽疾。  相似文献   

6.
杨永兴 《中国农资》2009,(12):60-61
<正>谈起基层农资销售领域的赊销问题,几乎每一个经销商都有一肚子的话要说。因为几乎每一位农资经销商多多少少都有多年未结清的"死账",多则几十万元,少则几千元,更重要的是旧账没有结清,新的欠账仍在不停地出现,如雪球般越滚越大。由此可见,赊销问题已经成为令经销商最头疼的问题之一,严重影响着农资行业的健康发展。大  相似文献   

7.
皓洁 《农家致富》2005,(20):16-16
市场上可以赊销商品,诚信作为一种职业道德,也能赊销吗?其实,只要条件适合,这招同样可以一试 河北省昌黎县马坨店乡大夫庄村的卖油郎田永安就使用了这种经营方法,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8.
<正>库存根源:赊销、产品同质化、竞争众所周知,农药行业有三大难题:竞争、赊销、库存。农资本来就不算是一个大的行业,而农药在农资几大块中占比就更少了,整个农药化工行业的产值超过2000亿,其中原药大部分出口。再看看制剂生产企业呢?统计结果显示至少1500家,竞争不可谓不激烈吧,到经销商层面就更多了,一个县城平均有10个以上。  相似文献   

9.
正如何在行业寒冬持续的情况下做到逆势而上,是每一个农资人都要思考的问题。对于农资这一早就供大于求的行业而言,赊销同样令人头疼。如何在扩大销量、增加客户的前提下,能够保证赊销账款按时收回,是农资流通企业的必修课。邱振炎,福建龙益农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在这方面最有发言权。在市场行情低迷的环境下,他在2015年销售化肥破8万吨,继续保持每年10%的销量增长;在销售额早就破亿的基础之上,他的赊销坏账每年从未超过1万元;全国百佳(优秀)农资经销商这一称号,他连获七届从未缺席。在同  相似文献   

10.
王宝生 《新农业》2015,(2):39-40
<正>粮食收购的高峰期刚刚过去,农户们的欣喜却远远没有到来。在12316与农民的电话互动中,更多的问题渐渐浮出水面。许多热心农户和焦急的粮农拨打热线咨询了同一个问题——粮食赊销。今天,我们选取了与12316联系密切的一位热心农户的供稿,他为我们讲述了关于粮食赊销的"大众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张艳潇 《中国农资》2011,(47):16-16
提起赊销,农药企业中的很多老总都深感头疼:不赊销,经销商不拿货.生产企业就担心销售旺季因配送不及时而错过机遇;如果赊销,经销商会拖欠半年甚至一年以上.一些实力不足的生产企业还会被拖死。而河南万庄农资物流集团通过旗下的100多个区域仓储配送中心,将仓库建在经销商门口,让合作的农药生产企业既能实现仓库前移.又不丧失对产品的控制权,从而在根本上杜绝赊销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正>国内农业生产规律决定了农资赊销在基层几乎无法避免。农民在用肥季节往往短缺资金,但是在这个时节化肥等农资用品又是刚需,这就造成了经销商和农民之间的赊销。令人忧虑的是,赊销的存在往往是基于双方的绝对信任,农民从经销商手里拿货往往通过我们熟知的"打白条"的形式,有时甚至都只是口头约定。所以,经销商在进行赊销的时候往往存在着资金回流慢,甚至是资金难以回收的风  相似文献   

13.
<正>化肥行业盈利出现大幅下降2009年1-2月国内化肥行业盈利出现大幅下降。2009年前2月国内化肥行业实现营业收入555亿元,同比增长2.9%;营业利润4.9亿元,同比下降86%;化肥行业面临增收减利的不利局面。分子行业来看,氮肥行业收入和盈利均出现了下降,实现收入258亿元,同比下降2.9%,营  相似文献   

14.
一、商业信用筹资的含义商业信用是指农业企业在商品中延期付款或延期交货所形成的借贷关系,是企业间的一种直接信用行为。二、商业信用筹资具有的功能商业信用融资的主要方式有:赊销商品、预收货款、商业票据等。在会计报表上反映在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票据等项目中,属于  相似文献   

15.
消费信贷 ,是指金融机构为使消费者能够购买商品、小劳务而提供的信用贷款 ,分为短期消费信贷、中期消费信贷、长期消费信贷。短期消费信贷依据凭证定期与消费者和销售者进行结算 ,中期消费信贷指允许消费者在既定时期内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赊销商品 ,一般用于购买价值较大的耐用消费品。长期消费信贷大多以抵押贷款的方式出现 ,诸如购买住房或汽车等 ,是以所购住房或汽车为抵押向银行取得贷款。消费信贷是在市场经济中货币信用关系发展到一定水平时的产物 ,其实质是在消费者与市场之间引入银行这一中间机构 ,为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提供方便和保障…  相似文献   

16.
在农化行业,提到县级农资经销商,首先想到的是赊销、批货大比拼。随着农化行业市场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再赊销,对于县级农资经销商来说,一夜之间变成了市场风险的最大承担者。作为县级农资经销商,似乎此时此刻走进了死胡同,无资金愁、有资金有产品也愁、有产品有客户也愁,原因是销售渠道早已不是供不应求,甚至很多乡级经销商为取得企业更大的代理权,尝试直接与企业打交道,实行乡级联盟的模式实现企商合作。此外,随着国家土地流转模式的推行,传统种植规模逐步被打破,更多农民变成种植户,开始向土地要金钱,不仅仅是满足解决填饱肚子的问题。这一切都给县级农资经销商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只是被动应付,或许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面对市场萎缩、企业战略转变及消费者选购产品要求提高等变化,笔者认为县级农资经销商应从三方面实现转变,才能赢得更多商机。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小龙虾可算是最火爆的水产品种之一。但在数年高速扩张之后,小龙虾行业出现了结构性过剩,局部的供过于求时有发生,在高度相似的"夜宵消费"之后,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的小龙虾行业需要更多爆发点出现,以实现新的增长力。目前,在养殖一线的农户赚钱并不容易,除了饲料、技术、病害等因素外,供求关系是较难解决的硬伤。每年3~4月商品虾开始上市,但普遍规格小、  相似文献   

18.
赵亚云 《中国农资》2014,(42):48-48
<正>农资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厂家和经销商的不断增多,产品的同质化,利润的不断下降,赊销越来越严重,耕地面积不断的减少,农民也越来越挑剔,农资行业真的到了非常关键的时刻。很多厂家倒闭,很多经销商转行,接下来应该怎么做才能突出重围才能得以生存,重庆市万植巨丰生态肥业有限公司逆流而上,在特殊的行业背景下,采取了"新配方、新营销、新效果"三新方案,在今年的华中市场特别是湖北区域起到非常大的反响,也带来非常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赊销也叫信用销售,就是企业的产品让经销商不交现金,先进行销售,在双方约定的期限内清结货款的行为. 赊销可以吸引客户,提高销售额及盈利;赊销给予客户资金融通,可融洽与客户的关系,增强新品种的推广力度;赊销也可减少银行资金反复往来,节省行政管理费用开支.中小企业产品的规模、技术、广告宣传、营销等与大型企业相比不具优势,市场上处于不利的地位,生存压力非常大.为了获取市场立足之地,结交更多客户,则采取"先市场、后利润"销售方式,进行不同程度的赊销.赊销是企业扩大市场份额的一个简单快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现在比较流行一个词叫"跨界",在继农资圈的宜化集团进军白酒行业、华农连锁进军矿泉水行业、农药企业进军肥料行业之后,现在IT圈的阿里巴巴、京东也要进军农资行业了。2015年3月,有两条消息震动农资圈,一条诺普信投资金农圈,一条是联想战略投资云农场。前一个属于诺普信用金融为自己电商农资赊销探探路,后一个属于联想农业发展的战略规划上的一种投资,此举被视为其"互联网+"战略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