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猕猴桃溃疡病是由一种细菌性病菌—丁香假单胞猕猴桃致病变种(P.syringae pv.actinidiae,Psa)引起的。该病害毁灭性极强,具有感染范围广、传播速度快、致病能力强,防治难度大等特点,目前已对全世界猕猴桃产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笔者基于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报道,从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发生状况、症状表现、发生规律、鉴定检测、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猕猴桃溃疡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猕猴桃叶部病害日益严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日前,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科研人员发现稻黑孢菌株会引起猕猴桃黑斑病及褐斑病,胶孢炭疽病菌为猕猴桃炭疽病的主要致病菌。近年,猕猴桃叶部病害的问题日益严重,常见病害包括褐斑病、灰斑病、黑斑病、炭疽病及灰霉病等,病害主要危害猕猴桃叶片、枝条和果实,严重时容易导致叶片早落,果实商品价值降低。病害流行年份,成年果园病叶率可达50%~100%,严重制约猕猴桃  相似文献   

3.
一些重要作物拟茎点霉属病原生物学及致病机制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拟茎点霉属(Phomopsis)是腔孢纲球壳孢科真菌中的一个大属,含有100多个不同的种,可寄生于70多种不同科的植物。该属病原菌地域分布广泛,引起植物的叶枯、枝枯、烂茎、溃疡及果腐等严重病害,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综述了一些主要作物的拟茎点霉属真菌病害在发生特点、致病症状及特性、生活周期循环、病害生化防控及病菌生物学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今后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认为今后应加强从组织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明确其致病机制,鉴定该属的致病特异性,并构建抗病分子育种技术体系等为病害安全、高效防控提供基因基础。  相似文献   

4.
针对猕猴桃园地土壤有机质缺乏的问题,进行了猕猴桃枝蔓粉碎发酵还田试验,经过100 d的发酵,堆肥的微生物活菌数达到17亿个/g,有机质含量32.3%,可以结合其他化学肥料安全使用。猕猴桃枝蔓粉碎发酵还田,是绿色发展、循环经济模式,可以在"双减"条件下,实现猕猴桃高产、高品质,获得高收益。  相似文献   

5.
<正>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是一种腐生性强,又极能耐低温的细菌性病害,侵染传播具有隐蔽性,发生具有暴发性,危害具有毁灭性,对猕猴桃产业最具威胁,广大种植户应抓住关键时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综合防治。选用抗病品种。目前生产上应用的优良品种有徐香、金魁、华优、海沃德等品种较抗病,红阳等品种最易感病,应慎重发展。  相似文献   

6.
切花月季白粉病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粉病是切花月季的主要病害之一,在世界各地普遍发生,温室生产时全年都可发病。该病对切花月季的危害较大,较轻的病害会引起嫩叶扭曲变形、植株长势减弱和降低切花的观赏价值;严重的病害将造成植株落叶、花蕾畸形或不能开放、枝条枯死甚至整株死亡。病原毡毛单囊壳(S p h a e  相似文献   

7.
<正>猕猴桃溃疡病是一种低温、高湿性病害,病原菌为细菌,主要从伤口侵入,借助风、雨和嫁接、修剪等农事活动进行传播。秋冬季是猕猴桃成熟采收、修剪的重要时期,由于采果、落叶、修剪等造成树体大量伤口,极易感染溃疡病,因此秋冬季防治至关重耍,应坚持做好"主动预防为主、综合措施防控"的防治策略,重点把好四项技术关。第一关,科学施肥抗病。猕猴桃采收后是树体复壮的关键时期,幼果园(3~6年)应以有机肥或生物有机肥为主,每株施0.5~1.5千克,  相似文献   

8.
科技与产品     
<正>南京农业大学发现菌株特异性基因的自然存在是稻瘟病菌群体变异的重要原因之一近日,南京农业大学植保学院真菌病害课题组在稻瘟病菌致病分子机制领域再次取得重要进展。稻瘟病菌引起的稻瘟病是水稻上毁灭性真菌病害,每年给我国造成30亿公斤的粮食损失,每年给全球造成的粮食损失可养活6千万人口。生产上人们广泛地选育抗病品种防治该病害,但是该病菌容易产生致病性变异,所产生的新群体能快速导致新选育的抗病品种丧失利用价值,造成严重的农业损  相似文献   

9.
棉花黄萎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林玲  张昕  邓晟 《棉花学报》2014,26(3):260-267
由大丽轮枝菌引起的棉花黄萎病已成为当前我国棉花可持续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该病害为土传种传维管束病害,具有病原菌寄主范围广,防治困难的特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其病原菌的致病力分化、全基因组测序与致病机制、微菌核形成与萌发机制,寄主的抗病分子机制以及病害防治措施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芦笋重要真菌病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芦笋是重要的功能型蔬菜,芦笋真菌病害是威胁其生产的主要瓶颈之一,主要包括茎枯病、根腐病、枯萎病、褐斑病等。其中茎枯病是危害芦笋生产的世界性病害,特别是在中国,已成为生产中的突出问题。笔者简述了茎枯病等芦笋重要真菌病害在病原菌生物学特性、致病性、芦笋品种抗病性及病害关键防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认为今后应加强病原菌的致病和芦笋的抗病分子机制研究,为开展芦笋抗茎枯病分子育种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危害果树根部的病害较多,往往对果树造成毁灭性损失。而在果树管理中,许多果农对果树枝干梢叶的病害防治比较留心,而忽略对根部病害的防治,导致不应当的损失。其实,根部病害的防治与地上部分的病害防治同等重要。现将危害果树根部的主要病害发生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主要根部病害的症状1.根腐病由致病细菌侵染危害所致,根部受害后形成大小如核桃、小于豆粒状肿瘤,受害果树植株生长不良,植株矮小、叶片黄化、果实变小、树  相似文献   

12.
<正>猕猴桃溃疡病是一种严重威胁猕猴桃生产发展的毁灭性细菌性病害。该病危害严重,流行年份可使全园毁灭,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该病不仅降低产量,而且导致果皮变厚,果味变酸,果实变小果形不一,品质下降,商品价值降低。主要危害叶、果实及蔓条,严重影响果实产量和果实品质。一、病害症状溃疡病多从茎蔓幼芽、皮孔、落叶痕、枝条分叉部开始发病,初呈水渍状,后病斑扩大,颜色加深,皮层与木质部分离,用手挤压呈松软状。后期病部皮  相似文献   

13.
<正>(接上期)1.大豆炭疽病大豆炭疽病是我国大豆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和华南等各大豆产区,而且一般南方重于北方。发病时可危害豆荚、豆杆和幼苗,造成幼苗死亡,豆荚干枯不结粒,茎杆枯死,一般造成损失16%~26%,严重时导致减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陕西省猕猴桃栽培发展迅速,沿秦岭北麓的猕猴桃产业带正在形成。种植猕猴桃效益显著(一般在5000~10000元,亩),然而笔者在生产中也发现一些问题,主要是不少果农缺乏科学防治病害知识,结果导致猕猴桃果园黄化病、褐斑病、溃疡病愈来愈重,严重影响了猕猴桃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猕猴桃鲜果在贮藏期间生理特性变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猕猴桃果实富含生理活性物质,营养丰富,具有抗衰老、预防并治疗疾病等多种功效。本综述对猕猴桃采后呼吸生理特性、成熟生理特性及其在贮藏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概述,综述了影响果实生理特性的关键因子,包括贮藏果实的环境温度、气体组成、病害控制及其他化学试剂,果实经不同的保鲜技术处理后其生理特性变化存在较大差异。本综述以期为猕猴桃鲜果的贮藏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为猕猴桃产业的深入研究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16.
正猕猴桃黑斑病一般为害猕猴桃的叶片、枝蔓和果实,严重影响猕猴桃的生长、结果及果实品质。现将该病的为害症状特点和防治要点介绍如下。一、为害症状1.叶片发病初期病叶背面形成灰色绒毛状小霉斑,以后病斑逐渐扩大,呈灰色、暗灰色或黑色绒霉层,小病斑联合成大病斑,整叶枯萎、脱落。在病斑部对应的叶面上会出现黄色褪绿斑,以后逐渐变成黄褐色或褐色坏死斑。病斑多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部和健康部分界不明显,病叶易脱落。2.枝蔓病部表皮出现黄褐色或红褐色水渍状的纺锤形或椭圆形病斑。  相似文献   

17.
在众多树木病中,对猕猴桃最具威胁性的是猕猴桃溃疡病。猕猴桃溃疡病来势凶猛,传染力也十分可怕,很容易导致整个种植基地都受到危害,造成果实由于营养不良而畸形、发酸、品质低下等问题,使猕猴桃的售卖价值受到严重影响。主要研究讨论了在猕猴桃溃疡病高发的秋冬季节如何防范猕猴桃溃疡病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正>甜瓜白粉病是危害甜瓜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可造成植物光合能力下降,引起早衰,甚至死亡,严重影响甜瓜的产量和品质。春、秋两季发病重,发病率为30%~100%,一般可致减产10%~20%,病害严重时可减产40%以上。除危害甜瓜外,还可为害葫芦科其他蔬菜。一、发病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叶柄、茎蔓。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白粉状小霉斑,以后蔓延到叶背面,很快扩大形成白粉层,严重时会扩  相似文献   

19.
烟剂防治贮藏期猕猴桃灰霉病之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灰霉病是猕猴桃贮藏期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猕猴桃商品价值与经济效益。采用烟剂对贮藏期猕猴桃灰霉病(Botrytiscinerea)进行了毒力与防效研究,结果表明,3种烟剂对防治贮藏期猕猴桃灰霉病均具有较好的效果,其中烟剂2号效果好于其他2种烟剂。  相似文献   

20.
赤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主要为害麦穗,造成枯穗。受害麦穗籽粒皱缩瘪小,千粒重下降,产量降低,出粉率降低,品质变劣,且病粒中还含有致呕毒素和雌性毒素,人畜食用病麦粒及其加工品后,会引起眩晕、发烧、恶心呕吐、头痛、腹泻等中毒反应及其他严重疾病,重者可引起死亡。小麦赤霉病在胶东地区属偶发性病害,一般年份发生较轻,但近年来发生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