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放牧强度对不同草地类型生态系统气体交换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不同放牧强度下不同草原类型气体交换的变化规律,在8月中旬采用Li-6400 便携式光合仪和密闭式箱法,分别对内蒙古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不同放牧强度下气体交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草原类型之间的生态系统净CO2交换(NEE)、生态系统总呼吸(ER)和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EP)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草甸草原的NEE和GEP随放牧强度增加呈现降低趋势,ER则呈现上升趋势;典型草原的NEE和GEP随放牧强度增加呈现上升趋势,ER则呈现下降趋势;荒漠草原的NEE和GEP除对照区外,随放牧强度增加呈现上升趋势,而ER呈降低趋势。放牧通过对草原生态系统植物、土壤等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生态系统气体交换。  相似文献   

2.
陈强强  杨凌  郝旭然 《草地学报》2023,(8):2471-2480
为揭示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生态系统服务与农户生计耦合协调时空变迁规律,本研究基于1999—2020年数据资料,采用当量因子法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建生态系统服务与农户生计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两者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整体表现为小幅增长,其中调节服务价值最大,文化服务价值最小。农户生计资本不断提升,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增幅最大,是农户生计能力提升的重要支撑。两系统耦合度呈极度耦合状态并呈“先升后降”趋势,农户生计资本多元化可有效减缓生态系统压力;耦合协调度总体经历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四阶段,变迁态势趋好。因此,建议提升补给区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着力夯实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以期促进区域生态环境与农户生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青海省都兰县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青海省都兰县不同草地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类型功能价值进行了尝试性的估算。结果表明,草地系统年平均价值为55.40亿元,各类草地提供的生态服务总价值为:温性荒漠16.50亿元>温性草原13.64亿元>高寒草甸11.60亿元>高寒草原7.61亿元>低地草甸6.05亿元。草地各类功能价值中,提供食物生产的经济价值仅是草地服务价值的一小部分,草地生态系统提供给人类服务最主要的是其潜在的间接生态功能和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4.
天然草原是甘肃省最大陆地生态系统,是全省乃至全国的重要生态屏障,科学、准确地估算甘肃省天然草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甘肃草原重要性认识和生态安全维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甘肃省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和价格数据,计算出甘肃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基准单价,然后结合甘肃省各种草原类生物量,修正甘肃省草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最后计算出甘肃省各类草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1)草原提供的其他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在食物生产和原材料生产价值的3.1倍和3.7倍以上;2)甘肃省暖性灌草丛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最高,为84418.28元·hm?2,温性荒漠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最低,为10120.21元·hm?2;3)甘肃省草原生态服务总价值为7069.73×108元,是2016年畜牧业总产值的23倍,约等于甘肃省2016年国民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4)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最高,为1733.27×108元,占草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24.52%;高寒荒漠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最低,为58.51×108元,占草原生态服务价值的0.83%.本研究不仅为区域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估算提供了思路,也为利用法律手段保护草原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芨芨草草地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分布广泛,数量较多,类型复杂,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隐域性草地,全区共有2751.38万亩,占全区盐化草甸面积的46.17%,分布于7盟2市51个旗县境内,从生态地理分布来看,典型草原地带最多,占58.24%,荒漠草原地带次之,占32.71%,草原化荒漠地带占7.54%,阿拉善荒漠地带占1.51%。不同类型的结构、初级生产力及其地区分布各有其特点,在10个草地型中,以芨芨草、羊草、杂类草面积最大(占芨芨草草地面积的44.28%)、利用价值最高。应将其列入内蒙古中西部牧区近期内建设抗灾基地的重点,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其生产力。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以空间信息技术为支撑,基于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和地面观测数据,通过多源数据融合、生态模型模拟和尺度转换手段,分析中国退牧还草综合治理工程区2000-2010年生态系统宏观结构和质量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探讨生态系统变化的自然和人文驱动机制,为退牧还草工程的生态成效评估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0年,草地生态系统面积保持平稳,生态系统宏观结构稳定,但局部区域仍存在草地与农田、湿地和荒漠间的相互转化;2)研究区草地退化趋势已得到初步遏制,植被覆盖度略有增长,叶面积指数略呈波动式增加,净初级生产力呈显著上升,草地植被呈现恢复转好态势,生态系统总体质量有所提高,生态环境向良性演变;3)研究区生态状况具有空间差异性,总体转好,局部变差,各亚区整体水平排序为内蒙古东部退化草原治理区>青藏高原江河源退化草原治理区>新疆退化草原治理区>蒙甘宁西部退化草原治理区;4)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有利于草地保护,气候暖湿化促进植被生长与恢复,人类活动干扰局部地区生态系统,三者共同影响研究区总体生态状况。  相似文献   

7.
以云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草原生态系统为对象,利用能值理论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单价表对研究区封育30年来系统生态资产价值及生态服务价值进行评估,以期对封育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封育最初10年,草原生态系统生态价值显著上升,封育10~25年间获得的效益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但在封育25年后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在2002年,即封育20年后,生态资产价值与生态服务价值达到峰值,分别为9994.97万元和1.07亿元。总体而言,30年封育期总体价值均远高于封育前状况,说明为期30年的封育措施使得草原生态系统价值得到大幅增长,封育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新疆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价值初步评价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对新疆草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进行调查,重点估算了新疆草地生态系统不同服务功能和类型的生态价值。计算结果显示,新疆草地生态系统2003年提供的总服务价值为71.32×108美元。从草地各类功能价值看,草地的经济功能价值仅为21.26%,远低于草地的生态价值。从新疆草地类型看,温性荒漠草原、温性荒漠和低平地草甸是新疆草地的主体类型,占58%以上,而其贡献率为43.17%;低平地草甸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最高,占30.20%;沼泽和温性草甸草原虽然单位面积服务价值很高,但在草地生态系统中所占的地位很低。这些结论体现了新疆草地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及开发和保护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MODIS数据的中国草地生态体系价值估算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传统的草原生态系统价值估算的基础上,利用遥感技术,以谢高地等人计算出来的各种草地类型单位面积价值量为经济参数,利用2003年MODIS数据估算的中国草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约折合US$311.48×108,并从草地类型和省区等角度分别进行区域分析,表明我国草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出农牧交错带较高且逐渐向牧区递减的特征,说明牧区草原生态系统退化比较严重,草原生态功能保护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0.
草地生态系统是陆地表面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其土壤保持功能对于维持敏感而脆弱的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具有重要意义。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采用改进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的土壤保持功能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流域年土壤保持总量为1.65×108 t/a,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为168.18 t/hm2;流域土壤保持功能从上游至下游呈递减趋势;草甸草原的土壤保持功能最高,农田和典型草原其次,沙地植被和草甸最差;草地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功能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加呈非线性增长。可见,提高草地植被覆盖度,保持典型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有助于维持锡林河流域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和区域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1.
近30年山丹天然草原面积及盖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将3S技术与地面调查相结合,选择决策树分类和像元二分模型等方法,对山丹草原资源和草地植被盖度现状及变化进行了研究与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草原总面积39.59万hm~2,其中高寒草甸、山地草甸、温性草原、温性荒漠和温性草原化荒漠分别为8.47,3.14,9.61,8.23和10.14万hm~2;2014年研究区草原总面积比1987年减少了2.59万hm~2,山地草甸、温性草原、温性草原化荒漠和温性荒漠分别减少了8592.75,2377.08,3357.69和11559.75hm~2。各类型草地平均盖度依山地草甸、高寒草甸、温性草原、温性草原化荒漠和温性荒漠次序降低,分别为82.35%,57.60%,33.79%,17.07%和9.94%,正常年份分别以Ⅱ,Ⅰ,Ⅳ,V和V级草地盖度为主;从1987年到2014年,山地草甸盖度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高寒草甸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温性草原、温性草原化荒漠和温性荒漠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天然草原是甘肃省最大陆地生态系统,是全省乃至全国的重要生态屏障,科学、准确地估算甘肃省天然草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甘肃草原重要性认识和生态安全维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甘肃省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和价格数据,计算出甘肃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基准单价,然后结合甘肃省各种草原类生物量,修正甘肃省草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最后计算出甘肃省各类草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1)草原提供的其他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在食物生产和原材料生产价值的3.1倍和3.7倍以上;2)甘肃省暖性灌草丛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最高,为84 418.28元·hm~(-2),温性荒漠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最低,为10 120.21元·hm~(-2);3)甘肃省草原生态服务总价值为7 069.73×10~8元,是2016年畜牧业总产值的23倍,约等于甘肃省2016年国民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4)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最高,为1 733.27×10~8元,占草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24.52%;高寒荒漠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最低,为58.51×10~8元,占草原生态服务价值的0.83%。本研究不仅为区域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估算提供了思路,也为利用法律手段保护草原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九三学社中央针对2011年启动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存在的问题,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完善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的提案》。提案指出,2011年1月,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在全国8个主要草原牧区分别启动以来,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草原面积少、人口多的旗县获得补贴少,进一步拉大了不同地区牧民的收入差距。同时,荒漠草原生态系统最为脆弱、恢复难度大、时间长,当前补奖机制制定的时间太短。科技支撑亟待加强,草原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相对较弱,主要表现在技术支撑体系不健全,资金投入不足,技术更新慢,实用技术少,  相似文献   

14.
基于内蒙古自治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沙地草原、草原化荒漠五大草原类型15个旗(县)632户牧民的调研数据,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就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牧民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牧户满意度较高,均值为2.61;2)内蒙古自治区牧民政策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排序为:沙地草原>草甸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典型草原(P<0.01),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3)户主年龄、草场流转情况、草畜平衡补奖收入、家畜数量变化情况和政策执行情况对牧民的政策满意度产生显著影响;4)政策满意度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的牧民在人口统计变量上无显著差异,表现出政策实施无差异的良好特性;三类牧民的政策满意度与草场资源拥有量和草畜平衡补奖收入呈逆向关系,与政策实施效果呈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5.
基于内蒙古自治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沙地草原、草原化荒漠五大草原类型15个旗(县)632户牧民的调研数据,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就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牧民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牧户满意度较高,均值为2.61;2)内蒙古自治区牧民政策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排序为:沙地草原草甸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典型草原(P0.01),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3)户主年龄、草场流转情况、草畜平衡补奖收入、家畜数量变化情况和政策执行情况对牧民的政策满意度产生显著影响;4)政策满意度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的牧民在人口统计变量上无显著差异,表现出政策实施无差异的良好特性;三类牧民的政策满意度与草场资源拥有量和草畜平衡补奖收入呈逆向关系,与政策实施效果呈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6.
天祝县草地综合顺序分类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草地综合顺序分类方法,利用天祝县及周边地区117个气象台站的资料和DEM分区修正,将天祝县草地分为寒温微干山地草原、寒温微润山地草甸草原、寒温湿润山地草甸、微温微干温带典型草原、微温微润草甸草原和微温湿润森林草原6类.同时考虑土地利用方式和草地退化程度,结合天祝县实际的草地资源分布图和草地的不同等级,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tGIS)工具,对天祝县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天祝县草地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5.685亿元/年,其中微温微润草甸草原贡献率最高,达31.52%,寒温微干山地草原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低,贡献率为8.45%.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草地生态系统近10年NPP时空变化及其与气候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是全球变化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改进的光能利用率模型(CASA模型),利用MODIS NDVI数据、土地覆盖分类数据、气象数据等,逐像元模拟2001-2010 年内蒙古草地生态系统NPP的时空变化,分析其对气候因子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2001-2010年内蒙古草地多年平均NPP为281.3 g C/(m2·a),空间分布呈由西南向东北递增的趋势,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平均NPP分别为431.8,288.7和123.5 g C/(m2·a);2) 2001-2010年间内蒙古草地NPP总体上呈上升趋势。NPP上升趋势最明显的草地主要分布在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呼伦贝尔盟和大兴安岭南麓地区,而下降趋势最明显的草地主要分布在阴山山脉和锡林郭勒盟中部的典型草原区;3) 总体而言,降水量是内蒙古草地净初级生产力的主要影响因素。草甸草原NPP与降水量、温度的关系均很密切,而且与温度的相关性更强;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NPP则主要受降水量控制,其中荒漠草原NPP与降水量的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18.
三江源区典型高寒草地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及构建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三江源地区典型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中丛枝菌根(AM)真菌群落变化的关键驱动过程,以三江源国家公园高寒荒漠、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和高寒湿地4种典型草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手段,通过分析不同生态系统中AM真菌群落的物种及谱系组成,并结合群落谱系分析方法,探明影响AM真菌群落组成的各种因素,推断出AM真菌群落的构建机制及关键生态过程。结果表明:1)4种草地类型AM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高寒荒漠、高寒草甸、高寒湿地的优势属均为球囊霉属(Glomus),高寒草原的优势属则为多样孢囊霉属(Diversispora)。2)高寒湿地AM真菌的OTU丰富度和谱系多样性指数均显著低于其他3种草地类型。3)植物群落组成、土壤含水量和有效N∶P是影响AM真菌群落组成的主要因子,其中土壤含水量是AM真菌群落物种组成的首要决定因素,而植物群落组成是决定AM真菌群落谱系组成的关键因子。4)4种草地类型的AM真菌群落谱系结构均为聚集模式,在高寒荒漠,AM真菌群落构建由随机过程决定,而在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和高寒湿地,AM真菌群落受随机过程以及微弱的环境选择作用主导。  相似文献   

19.
青海省海南州天然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旭谦 《青海草业》2009,18(3):15-18
利用谢高地等人对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估算方法,以草地类估算了青海省海南州各类天然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结果表明:温性草原类为5270.68元/hm^2.a,温性荒漠草原类为2914.90元/hm^2.a,高寒草原类为5023.19.TL/hm^2.a,温性荒漠类为2666.70元L/hm^2.a,低地草句类12527.01元/hm^2.a,高寒草甸类8744.10元/hm^2.a,全州草地生态系统每年的服务功能价值为226.93×10^8元/a。  相似文献   

20.
青海湖流域草地类型变化及其生态服务价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结合 Costanza等人和国内草地生态服务价值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对青海湖流域天然草地生态服务价值及其变化进行估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内草甸类、草原类、灌丛类、沼泽类草地生态系统分布面积明显减少,荒漠类草地面积大幅增加等综合因素的影响,青海湖流域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显著减少.研究时段内,流域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年总价值减少8.93亿元,年均减少0.23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