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前期研究中分离的5株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的方式,将植物根际促生菌制剂接种到紫花苜蓿幼苗的土壤中,测定不同处理下苜蓿株高、茎粗等生长指标以及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纤维等品质指标的变化,研究其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的5株植物根际促生菌均能够有效促进紫花苜蓿生长,改善品质,但不同菌株的促生效果不同。促生菌株处理后,紫花苜蓿的株高、茎粗分别增加了11.2%~75.2%和4.1%~22.2%;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分别增加了6.0%~20.1%、3.8%~12.7%,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分别降低了1.8%~3.8%、1.4%~4.4%。以菌株Gnyt1促生效果最佳,具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河北省沧州黄骅市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研究对象,对采自黄骅地区常郭乡赵子札村、羊二庄镇张八寨村及旧城镇云庄村等10个地点的紫花苜蓿根际土壤进行细菌分离纯化和培养,获得134株根际细菌。进而将其接种到紫花苜蓿植物种苗,培养60d后,比较分析了接种不同根际促生菌对植物生长的促生影响,选择了30株促生细菌优良菌株,并且对30株细菌菌株进行了溶磷能力和分泌生长素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菌株EF2对植物干重增重影响最为显著(P0.05),其溶解有机磷和无机磷能力也最强;菌株LF13分泌生长素的能力最强,其对株高的影响较为明显。研究最终初步筛选出9株溶磷能力和分泌生长素能力较强并能促进紫花苜蓿显著生长的根际细菌。  相似文献   

3.
无机磷溶解菌对扁穗雀麦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扁穗雀麦(Bromus cartharticus)根际溶磷菌进行分离,得到6株溶磷菌株。采用盆栽试验,比较接种6种不同溶磷菌株对扁穗雀麦的株高、分蘖数、根长、地上与地下部分生物产量等的影响,同时也进行了营养品质(粗蛋白、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全磷和全钙)的测定。结果发现:溶磷菌肥能促进扁穗雀麦根系生物量的增加,Br24,Br7和Br17的效果最明显;溶磷菌对株高和产量的促进作用在植物生长早期要优于后期,Br24与Br7效果最好。施加溶磷菌肥能够显著提高了植物总磷含量,降低了总钙与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除Br8与Br17),促生效果较好的菌株粗蛋白含量略有下降(P0.05),而促生效果不显著的菌株粗蛋白含量显著增加。综合分析,生产应用潜力最大的2个菌株为Br24与Br7。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燕麦(Avenna sativa L.)根际微生物的功能多样性,本文以三江源区燕麦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方法测定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平板涂布法筛选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 PGPR),探究其固氮、溶磷及产吲哚乙酸能力,并对优异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鉴定。本研究筛选得到优异的固氮菌31株、溶磷菌5株,产吲哚乙酸菌13株。各地区土壤碱解氮、全氮、速效磷、全磷、速效钾、全钾和有机质含量以及pH值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根际土壤全氮含量与PGPR数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根际全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与PGPR数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6株优异PGPR鉴定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1株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 sp.),2株为节杆菌(Arthrobacter sp.)。不同区燕麦根际菌株具有数量和功能多样性,土壤特性和PGPR量间呈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对甘农3号、三得利、旱地、WL343、巨能601、威神等6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开展根瘤菌接种试验,以越冬率、分枝数、株高、干草产量、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相对饲喂价值等为评价指标,采用灰色关联法分析行评价接种根瘤菌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及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根瘤菌可显著提高紫花苜蓿品种的越冬率、株高、干草产量和粗蛋白含量(P<0.05),对紫花苜蓿的分枝数、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相对饲喂价值的影响不显著(P>0.05),可促进紫花苜蓿提前接瘤,促进提高苜蓿产量和饲草品质,是提高苜蓿产草量和饲草品质的有效措施,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紫花苜蓿/甜高粱间作体系对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改善土壤结构、维持良好的土壤微生态环境和实现土地生态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紫花苜蓿和甜高粱为对象,对其连续3年单作和间作种植下的结瘤固氮特性、根际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以及种植第3年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甜高粱间作系统内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为主要优势菌群,且与单作相比,间作有效提高了根际土壤中的拟杆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Gp6相对丰度,显著提高了甜高粱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效磷含量、脲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P<0.05),显著提高了紫花苜蓿固氮酶活性和单株固氮潜力(P<0.05),同时显著降低了间作中2种牧草的根际土壤pH值(P<0.05)。间作紫花苜蓿根际土壤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的活性随着年份的增加逐年提升,同时3种种植模式下根际土壤pH值均随年份的增加显著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4个根际土壤酶与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机质...  相似文献   

7.
利用前期从苜蓿和小麦根际分离的3株溶磷菌(Bacillus sp.,Pseudomonas sp.和Azotobacter sp.)和1株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的不同组合研制苜蓿根际专用菌肥,并进行田间随机区组试验,测定其对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菌株制作的菌肥处理替代半量磷肥处理后,苜蓿的干草产量和品质较CK(全量磷肥)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显著;菌株组合制作的菌肥处理替代半量磷肥处理后,苜蓿的干草产量、粗蛋白(CP)、Ca、P和粗脂肪(EE)含量分别较CK提高10.6%,16.4%,14.1%,11.9%和4.2%,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分别下降10.9%和7.7%。单一菌株的效果不及菌株组合,经分析比较后推荐S7和Jm170+Jm92+Lx191+S7与半量磷肥配施可代替全量磷肥。  相似文献   

8.
通过测定不同种植年限紫花苜蓿地土壤中速效钾和碱解氮的含量,分析了速效钾和碱解氮在原生质土壤与人工种植地土壤在耕层的垂直分布以及根际土与非根际土中含量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种植紫花苜蓿时间越长,对土壤速效钾和碱解氮含量影响越大,紫花苜蓿地土壤速效钾和碱解氮含量在耕层呈垂直下降趋势,相同种植年限根际土与非根际土速效钾和碱解氮含量差异明显,原生质土与人工种植紫花苜蓿地土壤速效钾和碱解氮含量差异明显。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速效钾和碱解氮含量均呈现升-降-升趋势。速效钾含量整体表现为:2年生5年生4年生3年生1年生原生质土,碱解氮含量整体表现2年生5年生3年生1年生4年生原生质土。不同生长年限土壤中速效钾和碱解氮的变化幅度较大,垂直方向上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各生长年限土壤养分均呈降低趋势,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并且各生长年限土壤养分以0~20cm土层含量最多。  相似文献   

9.
利用选择性培养基,从桑树根际土样中分离获得29个具有解钾能力的细菌分离株,经rep-PCR DNA指纹分析得到24株硅酸盐细菌。通过解钾能力测定,筛选出FK2、FK3、FK8、FK11、FK4′、FK23和PK187个具有较强解钾能力的菌株,其中FK2菌株的解钾能力最强,有效态钾增长41.79%。对这7株具有较强解钾能力的细菌进行菌落形态特征观察及16S rDNA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FK2菌株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FK3和FK23菌株为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 sp.),FK11和FK8菌株为根瘤菌属(Rhizobiumsp.),FK4′菌株为中慢生根瘤菌属(Mesorhizobium sp.),PK18菌株为屈挠杆菌属(Flexibacter sp.)。  相似文献   

10.
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具有促进植物生长和提高重金属吸收的能力。因此,将PGPR作为土壤修复菌接种到具有较大生物量的植物根际,对提高植物修复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从镉污染地区的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30株耐镉菌株,根据其分泌吲哚乙酸(IAA)、溶磷、产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铁载体及促生试验结果,选取2株具有PGPR特性的菌株接种到耐镉性不同的两种一年生黑麦草品种IdyⅡ和Wasehope中,测定它们对黑麦草生长和镉吸收积累的影响。当土壤镉含量为(19.5±0.42) mg·kg-1时,分别接种Pi01和Ma02,结果表明:镉处理下,接种2种菌株后两种一年生黑麦草的生物量和镉积累量均显著提高(P<0.05);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合作用增强;根际土壤镉有效态含量增加。因此,接种筛选出的2种PGPR能够促进黑麦草生长,增加其对镉的积累。  相似文献   

11.
从紫花苜蓿根际土中分离出2株芽孢杆菌(Bacillus spp.)菌株CYY-6和CYY-42,并评价了其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苜蓿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经过形态观察、16S rDNA序列分析和生理生化鉴定,确定菌株CYY-6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CYY-42为短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同时检测发现这2株芽孢杆菌均能不同程度地合成嗜铁素。在平板对峙实验中,2株菌株均能对尖孢镰刀菌产生拮抗作用,并产生抑菌带,抑菌率分别为49.3%和56.3%。且其发酵液可以致使尖孢镰刀菌菌丝及孢子生长异常,出现菌丝扭曲、断裂、破碎,孢子数量明显减少等现象。在盆栽实验中,2株菌株对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紫花苜蓿根腐病的相对防效分别为57.55%和64.03%,在紫花苜蓿根腐病防治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胶质芽孢杆菌对黑麦草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波  赵艳 《草业科学》2012,29(6):889-893
本试验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研究了从玉米(Zea mays)、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多年生黑麦草、匍匐剪股颖(Agrostis palustris)根际土壤中分离到的5株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菌株对多年生黑麦(Lolium perenne)草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离筛选到的5株胶质芽孢杆菌菌剂施入土壤后,黑麦草根际3个采样时期的细菌、放线菌数量都分别高于无施胶质芽孢杆菌菌剂的对照;但3个采样时期的根际真菌数量与对照相比均呈降低趋势,说明5株胶质芽孢杆菌菌剂施入土壤后对真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但对多年生黑麦草根际细菌、放线菌数量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产硫化氢细菌阻控牧草吸收重金属、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作用,从生长在矿区污染地的苜蓿中分离纯化产硫化氢细菌,根据菌株生理特性、产硫化氢能力、铅镉抗性以及吸附铅能力筛选高效菌株,然后以某农田受污染土壤为供试土壤,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高效菌株对紫花苜蓿生长及阻控苜蓿吸收Pb的效果与机制。结果表明,从生长在矿区污染地的苜蓿中分离筛选到一株高产硫化氢细菌Sar15,其具有合成吲哚乙酸(IAA)、铁载体和脲酶的特性,在溶液条件下能显著降低Pb2+的浓度(60%)。经16S rDNA分析将菌株Sar15归属于彭氏变形菌。菌株Sar15能够在紫花苜蓿根部定殖。与不接菌对照相比,菌株Sar15能显著增加受污染农田中生长的苜蓿地上部和根部干重、显著降低其Pb含量。菌株Sar15使得苜蓿地上部和根部Pb含量分别降低43%和45%。并且该菌株能够提高紫花苜蓿根际土壤pH和酶活性,降低根际土壤有效态Pb含量,减轻Pb对紫花苜蓿的毒害。Sar15处理具有修复中度Pb污染土壤、保障牧草安全生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田间试验研究了施磷肥和接种根瘤菌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紫花苜蓿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前施磷肥能明显提高紫花苜蓿的出苗和成苗率,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的叶茎比、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并提高干物质产量12.9%~85.5%.施磷肥还显著提高了紫花苜蓿地上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粗蛋白质的含量,降低了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使饲草体外干物质消化率增加0.73%~8.49%.播种时接种根瘤菌能显著增加紫花苜蓿单株根瘤结瘤数和平均根瘤重,并能改善苗期的生长,但对干物质产量影响不明显.试验结果显示,黄河三角洲地区种植紫花苜蓿施用过磷酸钙750 kg/hm2,并接种根瘤菌可获得较好的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桑树根际固氮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固氮酶活力测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固氮细菌可降低桑园化肥使用量和提高桑叶产量与品质。采用选择性培养基,从桑树根际分离获得24个具有固氮能力的细菌分离株,以rep-PCR基因指纹分析聚类为18个聚类群。经固氮酶活性测定,PA19、PA2和PK1菌株具有较强的固氮酶活性。利用菌落形态特征观察及16S rDNA碱基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对3株细菌进行鉴定的结果是:PA19菌株为中慢生根瘤菌属(Mesorhizobium sp.),PA2菌株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PK1菌株为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 sp.)。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解淀粉芽孢杆菌ck-05对槟榔生长及土壤微生态效应的影响。【方法】以解淀粉芽孢杆菌ck-05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施用解淀粉芽孢杆菌ck-05菌液后对槟榔植株农艺性状指标、植株养分含量、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土壤主要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施用解淀粉芽孢杆菌ck-05后槟榔的株高、茎粗和叶绿素SPAD值、鲜重等生长指标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增长;植株中氮、钾、铁、镁等养分含量也显著增加;土壤中的细菌数量也明显增加,土壤理化性质也明显得到改善。【结论】解淀粉芽孢杆菌ck-05可显著促进槟榔植株生长,改善槟榔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本文将为解淀粉芽孢杆菌ck-05在热区土壤改良中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法,在山东省、天津市、河北省和黑龙江省等6个紫花苜蓿主产区的盐碱地上进行了紫花苜蓿肥料施用试验,处理组(T)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300 kg·hm-2,对照组(CK)施用磷酸二铵225 kg·hm-2,分析土壤养分含量、第一茬干草产量以及牧草营养品质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T处理的第一茬干草产量显著高于CK;各地区试验中T处理植株的粗蛋白(crude protein,CP)含量都显著高于CK,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含量显著低于CK;整体上T处理的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都高于CK。通过多点肥效试验说明,有机无机复混肥能够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可以在化肥施用量减少的情况下,通过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实现了苜蓿干草产量、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的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8.
饲用玉米根际促生菌资源筛选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玉米根际促生菌(PGPR)菌株并明确其功能特性;以玉米根系及根际土壤为材料,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筛选溶磷菌与固氮菌,测定所选菌株溶磷能力和固氮酶活性,并测定其产IAA的能力,从中筛选综合性能优良的菌株,在此基础上,运用生理生化鉴定和16S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鉴定优良菌株的种属。结果表明:玉米根际有大量PGPR菌,分布特征表现出根表(RP)根表土(RS)远根土(NRS)根内(HP)的数量分布规律,呈根际效应。最终获得262株PGPR菌,其中固氮菌48株,溶解无机磷细菌108株,溶解有机磷细菌106株,有分泌IAA能力的菌株15株。筛选出综合性能优良、有进一步开发应用潜力的菌株7株。经鉴定其中3株为Pseudomonas fluorescens;2株为Bacillus subtilis;Klebsiella oxytoca和Bacillus megaterium各1株。  相似文献   

19.
为增强紫花苜蓿‘新牧1号’(Medicago sativa L.‘Xinmu 1’)的耐旱性,以分离筛选自青海乌兰干旱沙地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根际的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WL520对紫花苜蓿进行灌根处理,并测定菌株生物活性。通过平板对峙、透明圈法测定菌株拮抗、抑菌酶活性;测定菌株耐旱性及产IAA、固氮活性;采用16S rDNA及gyrB基因测序对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并测定干旱胁迫下,菌株促紫花苜蓿的生长效应。结果表明:菌株WL520对2种病原真菌表现出拮抗活性,可产生4种抑菌水解酶;并表现出较强耐旱性、产IAA及固氮能力;分子鉴定为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与干旱胁迫(D)相比,菌液灌根(DB)后,紫花苜蓿株高、根长及鲜重提高,叶绿素及SOD含量提高,MDA含量下降。因此,干旱胁迫下,菌株WL520对紫花苜蓿具有显著促生效应,本研究为挖掘高原微生物资源及促牧草生长提供了优异菌株及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将热带牧草根际筛选出的2株高效解磷细菌接种到热研2号柱花草根际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2株解磷细菌GI26和GI943均可以高效溶解难溶性磷酸盐,尤其在低磷胁迫下,可有效提高热研2号柱花草根际和土壤的pH值,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热研2号柱花草种植过程中导致的土壤酸化现象;同时,2株解磷细菌均能显著促进柱花草的植株生长和生物量、植株磷素营养积累、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提高,尤其是株高和植物含磷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