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为探讨过氧化物酶(POD)与水稻抗热性之间的关系,对水稻6个品种进行热激处理后,测定幼苗叶片的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水稻幼苗叶片的POD活性升高,但是其同工酶谱没有变化。POD活性增加的趋势与MDA含量增加的趋势呈负相关,表明高温胁迫下POD活性升高能提高水稻幼苗抗膜脂过氧化的能力,是对高温胁迫的一种适应性生理反应。  相似文献   

2.
高温胁迫对金钻蔓绿绒耐热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金钻蔓绿绒对高温环境的忍耐能力,以3~5个叶片的金钻蔓绿绒扦插苗为试材,以室温为对照,研究了高温(35、40和45℃)胁迫不同时间(8、16、24、32和40h)对金钻蔓绿绒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相对电导率随胁迫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上升,其中35℃所有胁迫处理的叶片相对电导率均显著〉其CK,胁迫温度升高后叶片相对电导率反而显著下降甚至与其CK差异不显著,说明高温胁迫导致叶片细胞膜受害程度加深,温度过高时细胞甚至解体而失去活性;丙二醛含量随胁迫温度的升高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均持续增加,除35℃胁迫8h处理的叶片丙二醛含量显著〈其CK外,其他高温处理的丙二醛含量均显著〉其CK。植物所处的环境温度越高、时间越长,其叶片细胞受到的生理伤害就明显越重,综合分析高温胁迫对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认为金钻蔓绿绒可以勉强忍耐35℃高温8h。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研究高温胁迫对水稻苗期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其与水稻品种耐热性的关系,为制定耐热水稻品种的育种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8个籼稻品种和8个粳稻品种为材料,在苗期设置对照(白天(07:00-19:00)28 ℃,夜晚(19:00-07:00)22 ℃,CK)和高温胁迫(白天(07:00-19:00)42 ℃,夜晚(19:00-07:00)35 ℃,HS)2种处理方式,根据幼苗存活率将供试品种分为高抗、中抗、敏感和高度敏感4个耐热性等级,研究高温胁迫对不同耐热性水稻品种苗期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活性氧(ROS)积累、质膜损伤、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高温胁迫下,东稻4号、湘两优2号、黄华占和长白9号的幼苗存活率较高,是苗期耐热性高抗品种;湘两优900、泰优390、郑旱6号、武运粳21、粤王丝苗和吉粳515是苗期耐热性高度敏感品种。与CK相比,HS处理导致苗期水稻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及内源IAA、Z+ZR和GA3含量下降,ROS积累、质膜损伤(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抗氧化酶(SOD、POD、CAT和APX)活性、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和内源ABA含量升高。高温胁迫下,耐热性水稻品种苗期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SOD、POD和CAT活性及内源ABA含量均显著高于热敏感品种,ROS含量、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显著低于热敏感品种,APX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内源IAA、Z+ZR和GA3含量无显著差异。高温胁迫下,水稻苗期叶片ROS积累量、抗氧化酶活性、质膜损伤程度和内源ABA含量与水稻苗期的存活率极显著相关,可作为耐热水稻品种筛选的参考评价指标。【结论】高温胁迫诱导水稻叶片ROS过量积累,引发氧化胁迫是导致叶片枯萎的重要原因,提高抗氧化防御能力和内源ABA信号通路是水稻抵抗高温胁迫的重要途径,可作为耐高温水稻种质资源的重要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4.
高温胁迫对枣树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枣树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模拟高温胁迫对其叶片电解质渗透率、丙二醛和叶片相对含水量(RWC)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对枣树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影响并不显著;高温胁迫下,叶片的电解质渗透率有上升的趋势,且胁迫时间越久,电解质渗透率上升的越高;叶片内丙二醛的变化趋势与电解质渗透率的变化趋势相似,胁迫时间越久,胁迫温度越高,丙二醛的含量越高。  相似文献   

5.
烯效唑对小麦幼苗高温胁迫的缓解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采用不同浓度的烯效唑(S-3307)处理小麦种子。在小麦幼苗生长到21d后在恒温培养箱对小麦幼苗进行高温胁迫处理,2h后测定小麦幼苗叶片的生理指标,以探讨烯效唑(S-3307)对小麦幼苗的高温胁迫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烯效唑(S-3307)处理小麦种子后在高温胁迫下的伤害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效应,可使相对电导率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加,降低高温胁迫对小麦幼苗的伤害程度,增强小麦对不良环境的的抵抗能力,有利于小麦渡过不良环境。  相似文献   

6.
周存宇  杨朝东  占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666-16667,16670
[目的]对引种的竹柏幼苗进行冬季低温胁迫研究。[方法]通过测定竹柏幼苗叶片质膜相对透性、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研究竹柏幼苗在自然条件下(18~25℃)的和人控低温(5~6℃)条件下这些生理指标连续5 d的变化规律。[结果]竹柏幼苗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和质膜相对透性均较对照有所上升;叶绿素含量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结论]竹柏幼苗对低温胁迫产生了积极的响应,受低温伤害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7.
不同耐热性萝卜幼苗对高温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个耐热性不同的萝卜品种为试材,研究高温胁迫对萝卜幼苗叶片电解质渗漏率(EL)、丙二醛(MDA)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及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后,两萝卜品种叶片EL和MDA含量均逐渐升高,但耐热品种夏米岛(XD)升高幅度低于感热品种乌兹别克冬萝卜(WD);高温胁迫前,XD幼苗叶片可溶性糖与脯氨酸(Pro)含量均高于WD,而高温胁迫后,两品种可溶性糖和Pro含量均逐渐升高,但XD叶片中两者含量显著高于WD;高温胁迫下,XD通过大幅升高SOD活性来消除O2-的伤害,而WD通过大幅度升高POD和APX活性,以清除体内的H2O2,防止活性氧伤害,说明耐热性不同萝卜品种对高温胁迫造成的活性氧伤害的清除机理不同。恢复4 d后,XD叶片中EL和MDA含量基本恢复至处理前水平,WD显著高于处理前;两品种中可溶性糖和Pro含量差异不显著;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差异较大。可见,耐热品种XD本身含有较高的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和Pro,从而通过降低EL和MDA含量及提高SOD活性来减轻高温热害。  相似文献   

8.
高温胁迫对黄连幼苗活性氧代谢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高温胁迫对黄连幼苗活性氧代谢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黄连为材料,研究了其在(35±2)℃高温胁迫下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高温胁迫后,黄连叶片内丙二醛(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P〈0.05);超氧阴离子(O2)清除速率下降,且胁迫6d后其清除速率已极显著低于对照(P〈0.01);羟自由基(OH·)的产生速率则显著高于对照(P〈0.05),但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其在不同生长期幼苗叶片内的变化不规律;胁迫过程中POD酶活性的变化和OH·的变化规律一致;不同生长期SOD酶活性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结论]黄连可以通过调节POD酶和SOD酶的活性来减小高温胁迫造成的伤害,但随着胁迫时间的增长,这种能力逐渐变小。  相似文献   

9.
采用PEG预处理对辽星1号水稻幼苗进行干旱锻炼,研究其对盐胁迫下水稻幼苗根系的缓解作用。水稻幼苗培养1周后用10% PEG 6000预处理3 d,然后复水3 d,最后用100 mmol·L-1 NaCl胁迫处理3 d。测定水稻幼苗根系的相对含水量、根系活力、丙二醛含量及抗氧化酶(SOD、POD、CAT、APX)活性。结果表明,PEG预处理的水稻幼苗根系MDA含量显著低于盐胁迫的处理(P<005),而幼苗根系相对含水量、根系活力以及抗氧化酶活性则均高于盐胁迫处理。说明PEG预处理可以提高水稻幼苗根系的耐盐性,缓解水稻幼苗在盐胁迫下所受的部分伤害。  相似文献   

10.
为植物激素水杨酸(SA)与脱落酸(ABA)在水稻抗旱育苗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水培方法研究水杨酸与脱落酸处理后水稻幼苗在PEG胁迫(水分胁迫)下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经SA与ABA处理后水稻幼苗体内的大量元素(N、P、K、Ca、Mg)含量在胁迫4 d和6 d 时显著高于对照(干旱胁迫前未经水杨酸与脱落酸预处理);微量元素Mn和Fe在胁迫6 d 时含量显著高于对照,Se、Zn、Cu含量在胁迫6 d 时含量显著低于对照。SA与ABA处理可提高水分胁迫条件下水稻苗期抗旱性。  相似文献   

11.
植物miRNA抗逆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逆境胁迫下,植物中的miRNA能够迅速表达并作用于某些与逆境相关的基因,启动植物的某些抗逆信号系统,提高植物抵御不良环境危害的能力。文章就miRNA的合成、作用机制、进化特点及其在植物对高盐和干旱等胁迫中的抗逆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并对植物miRNA的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逆境胁迫下硅的抗性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硅是对植物生长有益的一种营养元素,能提高作物的产量,改善作物品质。硅还可以提高植物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抵抗能力。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硅在缓解病虫害、干旱、盐害、重金属毒害及冻害等逆境胁迫下的作用及机理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水稻LEA_2家族成员的特点,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从水稻基因组中鉴定出60个LEA_2家族成员,它们不均匀分布于12条染色体。蛋白序列分析结果显示,LEA_2家族蛋白的分子质量为16.24~49.14 ku,等电点4.7~11.7,有42个蛋白倾向于疏水;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LEA_2家族可以分成5个组,同一组的蛋白成员包含的保守基序类型基本相同;基因结构分析表明LEA_2基因包含少量的内含子或者不含内含子;启动子分析表明水稻LEA_2基因启动子包含大量与逆境胁迫响应、激素信号传导及生长发育有关的作用元件。根据表达谱分层聚类分析及荧光定量PCR实验发现水稻LEA_2家族基因间共表达现象明显,同时发现OsLEA2-2和OsLEA2-26基因均受干旱胁迫上调表达60倍以上。  相似文献   

14.
硅对植物抗逆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硅作为有益元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的作用,同时硅在增强植物抗逆性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探究硅增强植物抗逆性的深层作用机制,本文综述了硅增强植物抵御生物胁迫(包括病原菌、害虫等)及非生物胁迫(干旱、盐害、重金属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认为硅可通过改善植物形态、平衡养分吸收、调节激素代谢、改良土壤性状等多种作用机制缓解胁迫。针对硅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如硅抵抗各种胁迫的耦合机制,深入研究硅提高植物抗逆性的生物化学及分子机制以及加强新型硅肥及配套施用技术的研发。  相似文献   

15.
Oenoccoccus oeni is an alcohol-tolerant, acidophilic lactic acid bacterium with its ability to perform malolactic fermentation in wine, which is of fundamental importance in oenology.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wine bacterium with remarkable adaptability to the very harsh physicochemical conditions of wine, many studies were carried out for its applied interest and focused mainly on its stress response mechanisms of O. oeni. on both physiological and molecular levels. In this review, three main stress response mechanisms in O. oeni during culturing process were addressed. Of them, various solute transporters and secondary metabolic energy-generating systems were utilized to control the intracellular environment and the energetic status of O. oeni. The changes in cell membran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profiles and synthesis of stress proteins, especially small heat shock proteins were required for active cell response to maintain membrane integrity and function under stress conditions. The study on stress response of O. oeni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on culture bacteria selection, making inoculation culture and construction of other engineering bacteria.  相似文献   

16.
利用精度较高的高斯积分点的应力值来改进等参元结点应力的性质,采用数学方法计算出了相应的高斯点坐标和形函数值,推导了三维8节点等参元和20节点等参元的应力修匀平滑矩阵,并求出了数值解。  相似文献   

17.
胁迫萌发与不同水分胁迫强度下水稻对供氮形态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营养液培养及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的方法,比较了3种供氮形态(NO3--N、NH4+-N和NO3--N与NH4+-N等体积混合)、3种水分条件(非水分胁迫、50 mg.L-1和100 mg.L-1PEG胁迫)和3种种子萌发方式(正常萌发、50 mg.L-1和100 mg.L-1PEG萌发)对水稻由苗期至分蘖期生长的响应。结果表明:在2种强度的水分胁迫条件下,3种供氮形态处理中始终以NH4+-N营养条件下水稻的生物量最高;在水分胁迫条件下,除NH4+-N外,其余2种供氮形态中水稻(包括正常萌发和胁迫萌发)光合同化物均被相对优先分配至根系;此外,胁迫萌发较正常萌发相比,不仅提高3种供氮形态下苗期至分蘖期水稻的生物量,而且还提高了水分胁迫条件下NH4+-N营养条件下水稻对氮、磷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对一年生芦笋幼苗用0、0.1、0.2、0.3mol/L的中性盐NaCl和碱性盐Na2CO3处理,检测芦笋对盐碱的耐受程度。结果表明:在两种盐胁迫下MDA含量、叶绿素含量及质膜透性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但碱性盐Na2CO3胁迫使MDA含量急剧上升,质膜透性也明显增加,叶绿素含量下降显著,表明碱性盐Na2CO3对芦笋破坏较中性盐NaCl严重。两种盐对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上表现为碱性盐Na2CO3处理使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显著,中性盐NaCl处理使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明显,说明芦笋可通过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提高对盐碱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19.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来自环境的多种胁迫,包括以高温、低温、干旱、水涝、高盐、臭氧、光照、矿物质、酸雨、辐射、重金属和机械损伤为代表的非生物因素环境胁迫和以诱导子、细菌、真菌、病毒和植食性动物为代表的生物因素环境胁迫。植物通过改变自身的蛋白质表达水平来对各种环境胁迫作出响应,因此蛋白质组学技术方法能够更好地揭示植物耐受胁迫相关的重要蛋白质群组的动态变化规律,发现植物响应环境胁迫的重要标志物。对近年来植物应答环境胁迫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从组学角度拓展植物耐受胁迫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图书馆员工作压力的外在表现及其对工作的影响,剖析了工作压力的成因,提出了要从图书馆和馆员两个方面缓解工作压力,减少工作压力的危害,提高馆员工作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