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不同杉木混交类型幼龄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不同杉木混交类型幼龄林林分的林冠层、林下植被和枯枝落叶层以及林地土壤贮水性能的研究分析表明:在各杉木混交模式中以杉木×米老排的林分涵养水源能力最强,地上部分总持水量和林地土壤贮水量都大,总持水量为2918.12t/hm2,具有较大的初渗值(24.20mm/min)和终渗值(10.49mm/min)。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间伐和林分类型对森林凋落物储量及土壤持水效能的影响,为提高不同林分类型水源涵养功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浙江省建德市3个小流域的间伐与未间伐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和阔叶林为对象,野外采集凋落物与土壤(0~10、10~30、30~60 cm)样品,测定凋落物的储量、持水率和持水量以及土壤的容重、孔隙度和持水量。  结果  杉木林间伐较未间伐的凋落物储量降低了25.2%(P<0.05),而凋落物最大持水率和有效拦蓄率分别增加了24.4%和47.1%(P<0.05);间伐对阔叶林凋落物储量无显著影响,但凋落物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分别比未间伐的增加了42.5%和42.2%(P<0.05);凋落物持水性能总体表现为间伐林分高于未间伐林分。间伐显著提高了杉木林10~60 cm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持水量(P<0.05);间伐显著增加了阔叶林30~60 cm土层土壤非毛管孔隙度(P<0.05)及0~10、30~60 cm土层土壤非毛管持水量(P<0.05);间伐杉木林各土层土壤最大持水量均显著高于间伐阔叶林(P<0.05),并且间伐杉木林0~60 cm土层土壤最大持水量(3 775.19 t·hm?2)高于其他林分。  结论  间伐显著提高了森林凋落物的持水能力和土壤的持水性能,其中间伐杉木林凋落物及土壤整体的水源涵养功能最强。图3表5参考24  相似文献   

3.
为应对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经营问题,探究林分密度对森林土壤的影响,以晋南油松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抽样法,探讨3种林分密度(500、1250、2475株·hm-2)对土壤水分物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林分密度对土壤密度和土壤孔隙度影响不同,高密度油松人工林显著降低土壤密度,增加土壤总空隙度和非毛管孔隙.(2)不同林分密度对土壤持水特性的影响程度不同,高密度油松人工林显著增加土壤最大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3)不同林分密度对表层土壤密度、孔隙度和持水特性的影响更为强烈,林分密度对0相似文献   

4.
黄作舟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3):129-131,145
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对闽南马尾松纯林和马尾松林冠下套种木荷混交林进行改造试验。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冠下套种木荷林分郁闭度、蓄积量,林冠层持水量、枯枝落叶层持水量、土壤层持水量,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通气度,自然含水量、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及土壤结构体破坏率,有机质、全N、全P、全K、水解N、速效P、速效K和pH值等指标均优于马尾松纯林。可提高林分生产力,增强涵养水源功能,提升土壤肥力,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闽南森林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缙云山典型林分森林土壤持水与入渗特性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该文根据2004年8月的实测数据,对三峡库区重庆缙云山4种典型林分(马尾松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楠竹林和常绿阔叶灌丛)森林土壤的持水和入渗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典型林分森林土壤的非毛管持水量是农地的1.5~2倍;除楠竹林外,各林分土壤的有效蓄水容量为农地的1.1~1.9倍;各林分土壤持水量为:常绿阔叶灌丛(454.1 mm)马尾松阔叶混交林(327.6 mm)常绿阔叶林(292.5 mm)楠竹林(218.9 mm); 4种典型林分森林土壤稳渗率的顺序为:常绿阔叶灌丛(10.169 mm/min)楠竹林(0.927 mm/min)马尾松阔叶混交林(0.743 mm/min)常绿阔叶林(0.551 mm/min)农地(0.253 mm/min); 从土壤持水性能和入渗性能来看,常绿阔叶灌丛的水源涵养和理水调洪功能远好于其他林分土壤,而马尾松阔叶混交林优于常绿阔叶林,楠竹林较差.   相似文献   

6.
不同树种水源涵养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取环刀法对塞罕坝机械林场4种不同树种涵养水源的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分0~20 cm土层土壤密度比20~40 cm处小,而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密度也在不断加大,各林分0~20 cm土层的土壤密度在0.69~1.14 g/cm~3之间;不同林分不同土层土壤密度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落叶松>樟子松>桦树>云杉;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总孔隙度减小,落叶松、樟子松、桦树及云杉各土层土壤总孔隙度变化范围为48.6%~70.2%,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平均总孔隙度从小到大排列顺序为落叶松<樟子松<桦树<云杉;不同林分类型土壤持水量的排列顺序为云杉>桦树>樟子松>落叶松,不同土壤层次持水量表现为上层土壤高于下层土壤,这种规律在非毛管持水量中表现明显。  相似文献   

7.
杉木乳源木莲混交林生长与水文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强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21):149-151
对10a生杉木与乳源木莲混交林及杉木纯林林分生长及水文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杉木乳源木莲混交林分生长状况良好。混交林中杉木比杉木纯林对照(ck)提高了28.5%。混交林中杉木的平均树高大于杉木纯林,林分稳定性好。杉木乳源木莲混交林具有较强的持水能力。混交林的林冠层生物量96.262 t/hm2,比杉木纯林多16.924t/hm2,增加21.3%。持水量45.646 t/hm2,比杉木纯林多15.369 t/hm2,增加50.8%。混交林持水量显著高于杉木纯林。混交林与杉木纯林相比,混交林中0~20cm土壤容重降低4.0%,土壤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分别增加12.0%和18.8%。20~40cm土层也表现出同样特点。混交林初渗速度5.81 mm/min,稳渗速度3.47 mm/min,分别是杉木纯林的1.4和1.3倍。混交林土壤入渗能力得到提高。混交林分土壤贮水量达1789.90 t/hm2,比杉木纯林1065.95t/hm2,增加了712.40 t/hm2,提高了67.9%。  相似文献   

8.
华北土石山区森林枯落物与土壤水文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北省易县崇陵小流域3种不同林分的枯落物层和土壤层为研究对象,对其水文效应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3种林分枯落物蓄积量差异较大,侧柏枯落物蓄积量最大,高达57.9t/hm2,油松枯落物蓄积量次之,为29.8t/hm2,刺槐枯落物蓄积量最小,是28.7t/hm2;3种林分枯落物中,侧柏林的枯落物持水能力最强,为114.5t/hm2,油松林的枯落物持最小,仅为60.1t/hm2;3种林分下土壤的平均容重和总孔隙度差别不大,容重的变化范围在1.46~1.66g/cm3;总孔隙度均偏低,具体表现为:侧柏(30.86%)油松(29.31%)刺槐(27.1%);3种林分林下土壤持水能力有所差异,表现为:侧柏油松刺槐。土壤持水能力与各林分林下土壤的孔隙度大小呈正相关,即土壤孔隙度越大,土壤的持水能力越强;3种林分的土壤稳渗速率相差较大,表现为:刺槐(10.50mm/min)油松(2.80mm/min)侧柏(0.80mm/min)。  相似文献   

9.
为定量评估森林水源涵养能力,结合野外采样和浸水试验对官司河流域7种林分枯落物及土壤层水文效应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林分枯落物蓄积量范围为4.49~13.19 t· hm-2,其中马尾松纯林最大,麻栎纯林最小;各林分枯落物最大持水深和有效拦蓄量均表现为未分解层大于半分解层,且纯竹林最大,分别为2.87 mm和9.77 t· hm-2。枯落物层持水量和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均显著。各林分0~30 cm土壤总孔隙度变化范围为37.1%~54.3%,竹林和松栎混交林的表层土壤有效持水量最大,分别为256.52、44.5 t· hm-2。纯竹林、松栎混交林持水效果较好,可作为水源涵养林得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福建柏不同混交模式林分水源涵养能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建省国有南靖林场对7种混交模式的福建柏混交林进行水源涵养能力的观测,分析比较不同混交模式地上部分与土壤持水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福建柏混交林林分地上部分持水量与其生物量呈正相关关系,福建柏×火炬松混交林最大,为42.49 t/hm2;土壤层持水量均占林分总持水量的96%以上,福建柏×火炬松混交林最高;各林分不同层次的持水量排序为土壤层林冠层凋落物层活地被物层,土壤层是森林水源涵养的主要场所;通过对福建柏混交林林分涵养水源的综合评价可知,采用福建柏×火炬松混交模式建立的林分水源涵养能力最大。  相似文献   

11.
肉桂林取代杉木林后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 4年生肉桂林和杉木萌芽林的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凋落物层和林地土壤贮水性能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肉桂林的地上部分持水量、林地土壤持水量 ( 0~ 40 cm)、表层土壤 ( 0~ 2 0 cm)的初渗值和稳渗值依次为 9.92 2 t/hm2 ,3 90 .2 t/hm2 ,1 4.46 mm/min和 8.6 3 mm/min,分别比杉木萌芽林高 4.2 55t/hm2 ,72 .0 t/hm2 ,3 .6 8mm/min和 1 .59mm/min.说明肉桂林取代杉木林后 ,对改善土壤结构 ,提高水源涵养功能都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贡嘎山冷杉纯林地被物及土壤持水特性   总被引:53,自引:5,他引:53  
为了研究贡嘎山冷杉(Abies fabri)纯林林下地被物及林地土壤在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方面的作用,该文通过对贡嘎山4种林龄的冷杉纯林(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和过熟林)林下地被物持水特性及林地土壤物理实验,得到不同林龄林下地被物最大持水量、吸水速度等水文特征参数及林地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等物理特性参数.结果表明,成熟林林下苔藓层持水量最大,为其风干重的343.5%,过熟林林下的为284.5%,中龄林林下的为282.5%,幼龄林林下的为250%.成熟林林下枯落物最大持水量为其风干重的301.8%,过熟林林下的为226.4%,中龄林林下的为209.4%,幼龄林林下的为205.4%.经分析拟合,得到林下苔藓层、林下枯落物吸水速度与浸泡时间之间关系式S=ktn.贡嘎山冷杉纯林林地土壤容重为0.851~1.136 g/cm3,土壤饱和含水量为55.29%~83.96%,毛管持水量为44.48%~75.41%,田间持水量为39.50%~65.86%.  相似文献   

13.
对马尾松水土保持林的截水与持水功能进行了计量研究。结果表明:林冠的截水量与冠层枝叶生物量呈正相关;林分的截雨量和降雨量的关系可用Richards函数较好地拟合;灌木的截水能力与其叶质叶形有关;林分枯落物不仅具有较强的持水能力,还能明显改善土壤结构;土壤的非毛管孔隙度受植被因素的显影响,并提出了各植被因子的持水模型和土壤孔隙度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4.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的持水性能及其海拔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的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海拔和土层森林土壤持水性能的测定分析,研究土壤持水性能的垂直地带性。结果表明,(1)在0~80 cm土层,不同海拔森林土壤的容重为0.489 0~1.242 0 g/cm~3,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土壤表层容重的变化幅度大于深层土壤;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容重呈波状下降趋势。(2)在0~80 cm土层,不同海拔森林土壤的总孔隙度为52%~75%,毛管孔隙度为44%~65%,非毛管孔隙度为3.9%~13.1%,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整体上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非毛管孔隙度在不同土层的变化规律不明显;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呈波状上升的趋势。(3)在0~80 cm土层,不同海拔森林土壤的最大持水量为42%~154%,土壤毛管持水量为39%~126%,土壤最小持水量为35%~114%,土壤贮水能力为74.7~265.3 t/hm~2;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整体上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土壤的贮水能力在不同土层的变化规律不明显;随着海拔升高,土壤的贮水能力、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最小持水量呈波状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黄土丘陵沟壑区人工刺槐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的植被恢复重建及生态环境建设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对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密度的刺槐人工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刺槐林分的土壤平均密度都低于农田,密度为1 600株/hm2的林分土壤密度最小,为1.225 9 g/cm3;土壤密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刺槐林分的孔隙度和通气度都大于农田,退耕还林后,土壤质量明显得到改善,密度为1 600株/hm2的林分孔隙度最大。刺槐林分土壤持水量都要好于农田,土壤平均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少,密度为1 600株/hm2的林分持水性能最好;持水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下降。密度为1 600株/hm2的刺槐林土壤饱和蓄水量和非毛管蓄水量最高,分别为558.12和52.45 mm,水源涵养能力最强;土壤表层蓄水能力好于中、下层;密度为1 800株/hm2的刺槐林土壤涵蓄降水量和有效涵蓄量最大。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不同林龄锐齿栎林分土壤物理性质及水源涵养功能差异,在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开展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龄土壤各层容重大小顺序均为成熟林>幼龄林>中龄林;对于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各层土壤大小顺序均为中龄林>幼龄林>成熟林,不同林龄上述指标随土壤加深均是逐渐减小;不同林龄锐齿栎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物质量从大到小分别为:中龄林,17.82 ×105 t· hm-2;幼龄林,15.75×105 t·hm-2;成熟林,14.47×105 t hm-2.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桃花林下土壤水分物理特性和水分生态效益,为桃林的种植管理及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南宁青秀山风景区桃花岛林分土壤为对象,研究不同土层和不同土壤剖面的厚度、土壤容重、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结果]与一般土壤物理性质标准相比,桃林地整体表层土壤略紧实,土壤孔隙度在良好范围内,水–气关系协调。在0~1 m土层,土壤持水能力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0~1 m土层桃花林地总持水量为4 601.3 m3/hm~2;桃花岛的土壤储水总量为62 117.6 m3,采用效益替代计算,桃花岛土壤水分生态效益总货币价值为74 541.12元。[结论]林地土层深度对土壤孔隙度状况及持水性能有一定的影响,桃花林地具有一定的水分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8.
滇中磨盘山几种典型林分枯落物及土壤的持水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浸水法和环刀法分析滇中磨盘山4种典型林分枯落物及土壤持水特性,为研究该地区水土保育提供依据。4种林分枯落物层的总蓄积量为3.22~8.98 t/hm~2,大小依次为华山松针叶林云南松+木荷混交林高山栲常绿阔叶林高山矮栎林。各林分枯落物持水量、吸水速率随浸水时间分别呈Q=a+blnt、v=kt~n的方程关系。4种林分枯落物的最大持水量为7.92~20.77 t/hm~2,有效拦蓄量为4.46~12.85 t/hm~2,均呈现出华山松针叶林云南松+木荷混交林高山栲常绿阔叶林高山矮栎林,表明4种林分枯落物层华山松针叶林持水性能最强。在0~40 cm的土层,土壤容重均值最大为华山松针叶林(0.84 g/cm~3),最小的是高山栲常绿阔叶林(0.51 g/cm~3)。非毛管孔隙度均值最大的是高山栲常绿阔叶林(16.97%),最小的是云南松+木荷混交林(8.69%)。土壤最大持水量均值为586.60~777.13 t/hm~2,有效持水量均值为109.33~207.25 t/hm~2,4种林分土壤层持水性能表现为高山栲常绿阔叶林高山矮栎林华山松针叶林云南松+木荷混交林。比较了滇中磨盘山4种林地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持水特征,发现枯落物层的持水量远低于土壤层。因此,高山栲常绿阔叶林持水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水曲柳天然林水源涵养功能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水曲柳天然林林下灌草层、枯枝落叶层、土壤水分物理性质以及土壤渗透性能的研究表明 :林下灌草层的存在显著增强了林分对水分的调蓄能力 ,最大持水量为 5 .4 2~ 11.2 8t·hm-2 。枯落物的持水量较低 ,仅为 12 .0 0~ 13.0 0t·hm-2 。水曲柳林土壤最大蓄水量为 3344 .0 0~ 345 5 .94t·hm-2 ,有效蓄水量为319.16~ 4 0 0 .6 5t·hm-2 。林地土壤的初渗、稳渗速度以及达到稳渗的时间都较荒地有明显的不同。综合分析表明 ,水曲柳天然林具有显著的水源涵养效益 ,对于保证该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土壤入渗和持水性能对森林生态水文有着重要影响。为了解白龙江上游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土壤入渗特征和持水性能,在室内采用双环刀法对该地区土壤进行研究,测量土壤容重、孔隙度、持水量、渗透速率、根系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1)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土壤的容重、持水量、孔隙度的变化比较明显,并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与持水量、孔隙度呈反比关系;2)土壤入渗速率在不同土层上各有差异,但总体有初渗速率>平均渗透速率>稳定入渗速率的趋势。在0~10 cm土层灌丛的渗透性能好,10~40 cm红桦林渗透性能优于其他林分;3)Kostiakov模型对不同植被类型不同土层的土壤入渗拟合的精度相对较高,尤其是对灌丛的拟合,是描述本研究区灌丛地土壤入渗特征最好的模型;4)植物粗根与土壤入渗呈负相关关系,与毛管持水量呈正相关关系,细根和中根与土壤入渗呈正相关关系,中根与毛管持水量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