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尾松胸径与根径和冠径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在川渝地区进行的马尾松天然林标准地(含样木)调查资料,研究了马尾松根径(树干基部3个不同部位的直径d 0.00、d 0.05、d 0.10)与胸径(d 1.3)和冠径(Cw)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d 0.00与d 1.3、d 0.05与d 1.3、d 0.10与d1.3的相关关系模型都以二次抛物线回归方程为最优,且d 0.10与d 1.3的相关关系最为紧密;描述川渝地区马尾松天然林立木胸径与冠径关系的最佳回归模型为lnCw=-0.696 90+0.719 34lnd 1.3。该研究还编制了马尾松根径立木材积表,探讨了马尾松天然林的理论密度、最大密度和郁闭度为0.6~0.9时的适宜经营密度,对马尾松天然林的盗伐案件处理及经营管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陕西宁东林业局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最适经营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在宁东林业局进行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标准地调查资料,研究了落叶松胸径与树冠面积的相关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胸径、树冠面积和立木密度的相关规律,推算林分不同径阶的理论密度和适宜经营密度。结果表明:1)宁东林业局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胸径与树冠面积关系的最佳回归模型为Cws=0.044 6D2-0.755 1D+6.753 3;2)编制出理论密度和郁闭度为0.7~0.9的适宜经营密度表;3)落叶松人工林郁闭度为0.7时的林分密度为最适经营密度。  相似文献   

3.
天然赤松根径与胸径、树高相关模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玉德 《北京农业》2013,(24):82-83
利用延边地区收集的363株天然赤松样本资料,采用多方程分析对比法探讨天然赤松胸径、树高与根径的相关模型,结果表明天然赤松胸径与根径最佳模型为:D1.3=0.8037D0-1.586,而天然赤松树高与根径的最佳模型为:H=4.4231ln D0-1.6359。这为天然赤松林盗伐案件处理及林政资源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利用河南山区、平原62个县收集的1154株刺槐样木,编制同了河南刺槐根径二元、一元立木材积表。用回归方法筛选出了刺槐根长与胸径关系的最佳数学模型。并根据模型提出与由立木积材表导算根径立木材积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不同立地条件下邓恩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地径与胸径、树高、材积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建立了林木地径与胸径、树高、材积的回归模型,筛选出各自的优化模型并进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研究区邓恩桉地径—胸径、地径—树高、地径—材积的优化模型分别为:d1.3=-0.254+0.857d、H=-0.007d2+0.790d+2.523、V=0.000099d2.454,邓恩桉地径与胸径、树高、材积均显著相关。其中,地径—树高模型总相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偏大,且估算精度较低,不适宜在林业调查时使用;地径—胸径、地径—材积模型预测误差均在±5%以内,符合林业上的精度调查要求,适用于估算立木材积。  相似文献   

6.
该文分析了11年生杉木人工林不同密度下树冠层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的杉木人工林,自然整枝高度与胸径关系紧密,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相同胸径林木的枝下高也增大;林冠层水平变化规律可利用冠径与胸径的相关性来分析,两者之间呈直线正相关关系.该研究结果为杉木人工林确定合理的造林密度,制定科学抚育间伐措施,培育优质大径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林业生产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7.
抚育间伐是调整林分密度,提高林分生产力的重要措施,间伐强度等是抚育间伐的重要技术指标.以湿地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临时标准地调查测得4 942株林木胸径(D)、冠径(E);建立林木冠径与胸径的回归模型:E=0.7470 0.1543D,将现实湿地松林分平均直径代入该模型,即可算出林木平均理论冠径,按照公式:S理=π·E2/4,f理=10 000/S理,即可近似估算出单位面积林分合理密度值,从而为抚育间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河南山区、平原62个县(市、区)收集的1154株刺槐样木,编制出了河南刺槐根径二元、一元立木材积表。用回归方法筛选出了刺槐根径与胸径关系的最佳数学模型(D1.3=a0+a1Dr+a2D2r)。并根据模型提出由立木积材表导算根径立木材积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研究林分结构因子、立地因子、林分密度因子之间的关系对促进林分生长及改善经营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和AMOS7.0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完成。结果表明:海拔是影响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其与林分平均地径、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林分断面积相关系数分别为0.51、0.54、0.59、0.62,且达到0.05显著水平;运用观测变量交叉积协差阵建立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结构方程模型,得出了各因子与林分结构因子、立地因子、林分密度因子相关关系及各潜在变量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863、0.681、0.706,经检验各指标值均表明模型适配性较好,模型在应用过程中应以改善立地质量为基础,协调林分结构因子、立地因子、林分密度因子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辽宁东部山区广泛分布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冰砬山森林生态站研究了不同林龄长白落叶松单木碳储量动态及其群落碳密度的差异,并且估算了长白落叶松人工林年净固碳量.结果显示,长白落叶松单木碳储量与林龄、胸径和树高显著正相关,其群落碳密度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大.总体来看,乔木层碳密度是干>根>枝>叶.灌木层、草本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