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日本第22次(1983年度)旱地灌溉研究集会,以。旱地灌溉与气象灾害防止”为讨论课题,1983年9月在佐贺市举行。该集会报告及讨论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用水在防止气象灾害中的意义(报告人:东京大学农学部竹中肇) 在栽培技术进步、农田基本建设日渐完备的今天,气象灾害是农业生产不稳定的重要因素。通过  相似文献   

2.
日本农业土木学会与旱地灌溉研究部会于1986年9月在神户市共同举办于第25届旱地灌溉研究集会。会议题为“经济的旱地灌溉计划”。会期两天。约400名与会者聚集一堂,听取了有关专题报告;参观了农业公园等现场。会议期间同时举办了旱地灌溉物资器材展示会,有六所喷灌公司展示了产品。  相似文献   

3.
日刊《农业土木论文集M58号(1992年4月)在“1990年农业土木进步年报”中,综合归纳了该年公开发表的有关文献。在灌溉部分谈到有关水田灌溉的研究非常少。关于旱地灌溉,由于“旱地灌溉设计标  相似文献   

4.
第二届泛美地区灌溉排水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6月8日和9日两天与第40届国际灌溉委员会执行理事会同时在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召开。会议的议题为农业供水和排水中的有毒物质。共有29篇论文分别在两次全体会议和3个专题会议上宣读和讨论。1.在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宣读的论文有4篇:①农业化学剂与地下水水质(美国);②加拿大水质指南:农药对灌溉和环境的影响(加拿大);③硒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在中国的地区性分布(中国);④为降低农业排水污染的费用和津贴的经济分析(以色列)。  相似文献   

5.
<正>机械深松是一项增产增收的农机化技术,机械深松特别适合于旱作农业区(雨养农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奇台县陵区公路以南大部分属于山旱地(除个别槽子地外),陵区公路以北属于灌溉农业,开展灌溉农业深松是目前一项新的农机技术研究课题。按照昌吉州农机局的安排,奇台县农机部门根据深松技术需要,紧密联系实际,科学制定试验大纲,详细收集试验数据,积极探索灌溉农业机械深松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节水灌溉》2001,(2):32
据中国国家灌溉排水委员会简报 (2 0 0 0年第 2期 )载 ,在ICID第 5 1届执行理事会上 ,武汉大学茆智教授获得了ICID2 0 0 0年度节水灌溉技术奖。在此之前 ,1998年 ,我国广西水利厅原厅长吴锡瑾获得ICID1998年度节水技术奖 ,1999年时任中国水利学会秘书长、农村水利司副司长冯广志获得ICID1999年度节水灌溉管理奖 ,中国水科院水利所所长高占义获得了ICID1999年度节水灌溉青年奖。我国成为获得该项奖励最多的国家 ,这说明我国的节水灌溉事业所取得的成就得到了ICID及世界各国的公认茆智教授获得ICID2000年度节水灌溉…  相似文献   

7.
首先简单介绍了贵州省的自然条件及水资源基本情况,并对国内外及贵州省农业设施灌溉的发展现状作了简要阐述,浅析了目前贵州旱地作物设施灌溉技术应用的几种不同情况,同时还对贵州旱坡地、温室大棚和大田等不同条件下旱地作物适宜的设施灌溉模式进行了探讨,为我省在旱地作物设施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中合理选择灌溉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欲从旱地上获得增产,必须进行灌溉。这里对灌溉的效果,灌溉的方法、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等提出一些看法,供有关部门参考。灌溉与增产  相似文献   

9.
干旱是我省农业生产的主要威胁。全省有旱地5000万亩占耕地面积50%,到目前止,解决了灌溉问题的仅占15%,旱地中坡土面积很大,喷灌是解决灌溉问题的好办法、要使农业作到稳产高产,发展喷灌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重大措施。我省进行喷灌建设从76年到80年走了一条比较曲折的道路,80年我们认真总结了经验教训,根据省委指示,开始了用经济的办法进行喷灌建设试点的工作,走“三化”(专业化、社会化、企业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正尊敬的各位专家:根据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决定,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学术研讨会将于2018年8月(具体日期待定)在江苏省镇江市召开,由江苏大学承办。诚挚邀请和热烈欢迎您参加本届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的主题是"节水灌溉理论、技术与装备"。会议将围绕农业绿色高效用水的理论与技术、现代节水灌溉技术与装  相似文献   

11.
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措施及机理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是指在没有灌溉条件,作物生长依靠有限降雨供给的耕地上,采用加深耕作层和培肥土壤肥力以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提高旱地作物产量的旱地机械化耕作技术。我省现行的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是从山西的自然特点和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2.
第12届国际灌溉排水大会于1984年5月20日至6月2日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柯林斯堡举行。参加本届大会的有51个会员国、地区及11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共850人,是历届大会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中国灌溉排水国家委员会首次派出6人组成的代表团(团长:崔宗培,团员:娄溥礼、张蔚榛、高如山、江平、薛克宗)参加了本届大会。会议的活动分四个阶段:专业委员会议,第35次国际执行理事会,第12届大会和会后参观考察。  相似文献   

13.
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从其内涵而言,是指在没有灌溉条件,作物生长依靠有限降雨供给的耕地上,采用以增强土壤蓄水保墒功能和培肥土壤肥力为主的机械化组合配套作业,达到提高旱地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为目的的旱地机械化耕作技术。其外延有:选用抗旱、优质、高产新品种和种子包衣、测土配方施肥、防病虫和除草等农业和生物措施。  相似文献   

14.
稻田灌溉和旱地灌溉相比较具有很多用水特点,本文结合日本的具体情况对这些特点和不同的效率进行讨论。很明显,从稻田渗透和地表排水方面来看,如按I.C.I.D.标准计算,稻田灌溉的效率是很低的,不能和旱地相比。在日本注意到一种有趣的趋势,即灌溉的发展和农田的联并引起了灌溉效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15.
全世界正关注讨论什么问题 1 第19届国际灌排大会将在北京召开 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ICID)于2000年10月22日至11月3日在南非开普敦市召开了第51届执行理事会,在会上,我国成功地申办到国际灌排委员会第19届大会暨第56届执行理事会的主办权,并正式决定于2005年9月在我国北京举行。这是继1991年在我国北京成功举办的ICID第42届执行理事会以后的又一次更大的盛会。 为了开好大会,最近国际灌排委员会总部向世界80多个会员国发出通知,要求会员国灌排委员会对在19届大会上讨论的问题和特别会议上讨论的专题提出建议。建议讨论的问题和专题内容应包括灌溉、排水、河流治理和洪水管理领域中的新的发展和展望。ICID将于2001年9月在韩国汉城召开第52届执行理事会,并成立一个专门小组研究各会员国提出的建议,最后确定第19届ICID大会讨论的主题。ICID总部希望各会员国最好在2001年5月底以前提出建议,将历年各届大会讨论的问题和专题印发各会员国。从这51个问题和25个专题看出,ICID大会汇集数以千百计的各国专家,对灌溉、排水、治河、防洪领域中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且讨论的问题都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步伐。第19届大会能在我国北京召开,这是我国的光荣,也是我国水利工作者为农业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长期奋斗的结果。开好这次大会,选定好讨论的主题,无疑将对促进世界灌溉、排水、治河和防洪技术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2 1951年以来,历届ICID大会讨论的主题 (1)第1届大会,1951年,印度,新德里。问题1:对灌溉发展和实践的回顾;问题2:当今灌溉排水中存在的问题。 (2)第2届大会,1954年,阿尔及利亚,阿尔及尔。问题3:从理论和经济方面看灌溉渠道(干渠,支渠,配水渠,水道或斗渠)排水沟、堤防和水库中的超高问题;问题4:灌溉和排水系统中的地下水位变化;问题5:灌溉和排水渠道养护中的杂草控制;问题6:地下水用于灌溉,单位流域面积的安全开采量,人工回灌,以及有计划地利用地下水库。 (3)第3届大会,1957年,美国,旧金山。问题7:渠道衬砌;问题8:灌溉中的土壤水关系;问题9:灌溉和排水系统上的水工建筑物;问题10:灌溉与排水之间的内在关系。 (4)第4届大会,1960年,西班牙,马德里。问题11:渍涝地和沼泽地的改良;问题12:喷灌与其他灌溉方法的比较;问题13:作物对灌溉水和土壤溶液中矿物质的耐受能力;问题14:利用堤坝作为防洪措施。 (5)第5届大会,1963年,日本,东京。问题15:灌溉、排水与防洪工程的经济和财务;问题16:灌溉土地上的配水效率;问题17:控制排水地区的地下水位,防止过量排水;问题18:利用地面和地下滞蓄洪水。 (6)第6届大会,1966年,印度新德里。问题19:灌区盐碱地改良;问题20:灌溉和排水渠道中的泥沙淤积;问题21:三角洲的开发;问题22:水库作为灌溉、防洪和其他目的时的综合运用。 (7)第7届大会,1969年,墨西哥,墨西哥城。问题23:作物需水量;问题24:小型渠道上的水工建筑物;问题25:农业地区排水系统的管理养护方法和经济;问题26:开发新灌溉和排水土地的程序和政策。 (8)第8届大会,1972年,保加利亚,瓦尔纳市。问题27:三角洲、滨海和低地的田间灌溉与排水;问题28:灌溉排水机械化操作的现状和展望;问题29:影响河道整治和控制洪泛平原的因素。 (9)第9届大会,1975年,苏联,莫斯科。问题30:控制泥沙的灌溉取水建筑物;问题31:发展地下水灌溉的规划;问题32:先进灌溉方法的比较(包括提水灌溉)。 (10)第10届大会,1978年,希腊,雅典。问题33:灌溉工程的经济评估对已发展地区的研究以及对经济和环境影响的实例研究;问题34:最新的排水技术和排水施工方法;问题35:灌溉排水系统的养护和运行(组织,维修设施、运行等)。 (11)第11届大会,1981年,法国,格勒诺贝尔。问题36:现有灌排系统的改善和现代化;问题37:与防洪有关的土地规划和水管理。 (12)第12届大会,1984年,美国,考林堡。问题38:水管理因素;问题39:灌溉排水中有问题的土壤。 (13)第13届大会,1987,摩洛哥,卡萨布兰卡。问题40:为改善水管理的灌排工程改建和现代化;问题41:通过培训改进水管理。 (14)第14届大会,1990年,巴西,里约热内卢。问题42:灌溉排水对环境的影响,特别强调对地表水和地下水质的影响;问题43:灌溉对减缓干旱影响的作用。 (15)第15届大会,1993年,荷兰,海牙。问题44:灌溉排水系统的规划和设计;问题45:灌溉排水系统的管理机构与财务的内在关系。 (16)第16届大会,1996年,埃及,开罗。问题46:农民参与有利于可持续灌溉农业;问题47:灌溉规划和管理与环境协调的措施。 (17)第17届大会,1999,西班牙,格拉纳达。问题48:缺水条件下的灌溉;问题49:灌排系统的改建和现代化。 (18)第18届大会,2002,加拿大,蒙特利尔。问题50:有限水资源和人口增长对粮食生产、脱贫以及环境的挑战;问题51:灌溉、排水和防洪的综合管理。 3 1966年以来,历届ICID大会讨论的专题 1966年,灌溉排水和防洪的新发展与展望。1969年,成功的灌溉农业所必需的主要因素;应用计算机分析灌排系统中的各类问题。1972年,发展中国家引进和发展灌溉排水系统的主要措施;与灌溉、排水和防洪特别有关的水资源系统规划。1975年,灌溉、排水和防洪工程的环境控制;为灌溉排水信息收集、规划和管理需要引进自动化设备。1978年,为地区发展进行长距离大量调水及其对人类环境的影响;地下水回灌技术的发展。1981年,工程后评估的方法:成就和改善措施;应用现代技术设计控制水资源和灌溉的原理。1984年,能源危机对灌溉和排水的影响;灌溉、排水和防洪控制建筑的防护技术新发展。1987年,灌溉、排水和防洪工程在发展中国家的国民发展计划中的作用;灌溉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特别是田间系统具有调节高峰需水量的能力。1990年,机械灌溉系统的社会经济和技术影响;实时配水制度。1993年,灌溉和排水对水的竞争;实时信息对系统管理的影响。1996年,在各部门用水竞争加剧和粮食需求增长条件下的灌溉前景;灌溉排水中的信息管理系统。1999年,劣质水的可持续利用;灌溉农业制约条件,未来的作用和作物多样化种植。2002年,灌溉、排水和防洪的研究和发展;私人部门参与灌溉和排水。 □ (许志方武汉大学 430072)  相似文献   

16.
一、行走式节水灌溉技术的特点行走式节水灌溉技术是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的有机结合,是农民智慧与现代科技的有机结合,是农业机械化技术与节水农艺的有机结合,其特点: 1.使灌溉机具不需要专配动力机,减少灌溉投资,可充分利用动力机(拖拉机)和灌溉设备;  相似文献   

17.
每月要闻     
正012016第五届中国(郑州)国际节水灌溉暨温室设施展览会将于10月召开为了响应党中央1号文件号召,发展现代新型农业,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现实需要,探讨与交流新形势下节水灌溉及温室技术发展与创新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中国智慧农业发展联盟、河南省花卉协会、郑州市温室协会将于2016年10月28—30日联合举办2016第五届中国(郑州)国际节水灌溉暨温室设施展览会。该展  相似文献   

18.
稻田灌溉和旱地灌溉相比较具有很多用水特点,本文结合日本的具体情况对这些特点和不同的效率进行讨论。很明显,从稻田渗透和地表排水方面来看,如按L.C.I.D.标准计算,稻田灌溉的效率是很低的,不能和旱地相比。在日本注意到一种有趣的趋势,即灌溉的发展和农田的联并引起了灌溉效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19.
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ICID)第39届执行理事会及其专门技术会议于1988年9月25日至10月2日在南斯拉夫的杜布洛夫涅克举行,专题会议的主题是防洪经济和非工程防洪措施。同时进行的还有第15届欧洲地区大会,中心议题是农业水管理。在会前,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组织了为期2天的农业水技术交流系统专家顾问组会议;在会后,南斯拉夫灌溉排水国家委员组织了为期6天的技术参观考察活动。此外,ICID 主席和世界银行共同组织部分国家代表讨论由世界银行资助发展中国家改进灌溉排水研究的问题。参加这次会议的人数共计487人,分别来自48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组织。中国灌溉排水国家委员会派出张蔚榛教授(团长)和蔡林根同志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正1.旱作农业旱作农业在中国又称旱地农业(简称"旱农"),在国外称"雨养农业"或"雨育农业"。旱作农业是指在降水稀少又无灌溉条件的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偏旱地区,主要依靠天然降水和采取一系列旱作农业技术措施,以发展旱生或抗旱、耐旱的农作物为主的一种雨养农业。旱作农业也是在干旱、半干旱或半湿润易旱地区完全依靠天然降水从事作物生产的一种栽培制度。旱作农业包括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