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彭琼英  王聪 《水利渔业》1993,(6):17-19,24
近几年滇池水质污染严重,藻类水华滋生,水葫芦疯长,富营化程度加剧,网箱养鲢,鳙连年发生暴发性死亡情况。如1985年死鱼351箱,1986年死鱼2980箱,1987年损失600箱,1988年损失800箱,1993年1-2月死鱼400万元以上。水质污染也引起银鱼,鲫等经济鱼类产量大幅度下降,使滇池渔业深受影响。作者对滇池网箱养链,鳙暴发性死亡问题进行了调查,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一、渔排寄生虫病的发生及检测 2008年10月9日,深圳东部某片区海上养殖渔排有少部分渔排发现死鱼,次日养殖区内其他渔排网箱又发生大量死鱼现象。随后多个渔排刚箱陆续出现养殖成鱼和鱼种死亡的情况。接到渔民报告后,渔政部门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赴现场进行死鱼情况调查、水质监测和病鱼检测。排除水质污染死鱼事故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工程鲤、工程鲫虽然抗病力强,但在高密度网箱养殖时,由于密度大等原因,也经常发病,引起死亡。如果在养殖过程中,采取“预防为主、内服外消”防病治病措施,成活率可达95%以上。主要措施如下:1以防为主1·l网箱的浸泡。鱼种人箱前半月将网箱浸入水中,使网衣上附有浮游生物,避免网箱粗糙,擦伤鱼体、撕裂绍条而引起鱼病。1·2鱼种入箱消毒。鱼种入箱时要小心操作,尽量减少人为的损伤、消毒的药物有孔雀石绿10g/m‘药浴10一户分钟或用10g/m‘的高锰酸钾洗浴10-20分钟。具体根据天气、鱼种的反应决定消毒时间。1·3投喂药饵。鱼种…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辽中县养土卜乡渔户王耀安,12亩水面,水深1.5米,养殖品种为鲤、鲫鱼。5月上旬,池塘持续死鱼。经镜检,鳃上有大量指环虫寄生。用敌百虫等药物泼洒数次,均不见好转。5月25日上午9时,用克虫C18瓶全池泼洒后28日下午3时,池塘边镜检,指环虫彻底杀光,死鱼症状基本停止,鲤、鲫等鱼摄食量增加。站在显微镜前看着干干净净的鱼鳃,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厦门市马銮湾、杏林湾、凤林湾一带的养殖场上,密匝匝的渔排网箱一个紧挨一个。超大密度发展养殖,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结果连续两年发生了大面积的“死鱼事件”,不少养殖户损失惨重。所以,海水网箱养殖必须适度规模地发展。 上图:马銮湾上密匝匝的网箱。 左图:“死鱼事件”令人痛心。网箱养鱼过度发展造成死鱼损失惨重@王文津  相似文献   

6.
1990-1992年在养殖草虫、鲂、鲫等成鱼的网箱中,利用引诱箱外野杂鱼入箱供鳜摄食的方法搭养鳜1992年搭养网箱。面积4733m^2,其中3367^2网箱放养老口鳜。其余放养仔口鳜。老口鳜放养密度为每箱(66m^2)5尾,规格74-150g/尾,经193-330天养殖,箱产商品鳜2.6kg,平均规格598g/尾,成活率85%,箱增产值261.7元,箱增利润216.7元。仔口鳜放养密度每箱10-2  相似文献   

7.
养鱼过程中发生鱼类急性死亡事故,该怎么办?笔者曾参与过几起鱼类急性死亡事故的调查取证工作,发现养殖单位(个人)往往在死鱼发生时并不知道该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去处理,即使对死鱼原因心存疑问,也不  相似文献   

8.
养殖水体中突然大量死鱼往往是有人投毒、企业有毒污水排放等引起水质突然变化、大量毒物突然出现造成,但自然大型水体中突然大量死鱼的现象还不多见。2005年7月10日,笔者到河北省衡水市境内的衡水湖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考察时,发现大量死鱼突然出现漂浮水面的现象。随即与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和市水文局水质科的有关技术人员展开调查,并提出治理方案。现就调查情况和处理方法报道如下,以供有关方面和水产养殖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网箱养殖罗非鱼突发肠炎病的治疗1994年河北省抚宁县洋河水库内网箱养殖的108箱罗非鱼(网箱规格为5m×5m×2.5m,每箱投放50~75g/尾的罗非鱼种300~350kg)于7月下旬患突发性肠炎病。每天每箱死鱼7~8尾,到8月10日,每箱死鱼达60...  相似文献   

10.
提高网箱养鱼入箱鱼种初期的存活率,是提高网箱养鱼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之一。河池地区自1993年实施万箱网箱养鱼技术综合开发项目以来,入箱鱼种初期存活率低,是制约网箱养鱼发展的重要因素。1993年入箱鱼种初期存活率最高为90.48%,最低为0。  相似文献   

11.
大规格优质鱼种是影响网箱鲤鱼成鱼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池塘培育的鱼种因拉网操作和运输中损伤,以及入箱后不适应网箱环境,入箱初期死亡率较高,此外,网箱养鱼需要鱼种量较大,因此占用池塘面积较多;网箱培育鱼种则没有上述缺点,但以往培育的鱼种一般个体重在50克以下,在成鱼箱中当年很难达到0.5公斤以上的商品鱼规格。  相似文献   

12.
芙蓉鲫是芙蓉鲤和红鲫杂交的后代,是适宜网箱养殖的优质品种之一,近年来,网箱养殖在我地取得了较大发展,为探索其最佳养殖途径,我们于1999年在益阳市梓山村水库用小体积网箱4口高密度养殖芙蓉鲫,在27.0米2有效养殖水体里,经过7个多月的养殖,共产芙蓉鲫5555.0千克,平均单产204.2千克/米3,增重倍数为17.4,平均饵料系数为2.37,平均盈利471.9元/米3,投入产出比为1∶1.39,获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1材料与方法1.1网箱设置自然条件及位置梓山村水库位于益阳市城郊,1967年建成,其正常库容为1.13×107米3,有效养殖水面78.3公顷,是一…  相似文献   

13.
6月13日,平旺水库全部养殖鱼类停止摄食,15号开始大量死亡,估计死鱼苗2500kg左右,直接损失约3万元;百草坪水库的网箱养殖也开始出现死鱼。省市县水产有关部门会同河北师大生命科学学院组成调查组前往调查死鱼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合理化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4.
1995年,在一精养成鱼塘设置1口25m^2网箱养湘鲫,经136天饲养,生产湘鲫334.33kg。每平方米鱼13.37kg。1996年,在两口精养成鱼塘各设置1口20m^2网箱培育乌鳢鱼种,经42天饲养,1#箱培育10cm规格鱼种30520尾声84.0kg,每平方米1526尾、14.20kg;2#箱28960尾、268.4kg,每平方米1448尾,13.42kg。通过两年的实验,对池塘网箱养殖名优  相似文献   

15.
孔祥峰  黄伯温 《淡水渔业》2000,30(10):21-22
目前 ,山东省网箱养殖建鲤 ,从尾重不小于 1g的寸片鱼种开始入箱 ,至主养成鱼的系列化配套技术已基本成熟。但库区多数养殖单位和个人缺少用于培育寸片鱼种的池塘 ,所需鱼种主要依靠外购。池塘中培育的鱼种入箱后 ,因不适应由池塘到网箱这一生态环境的突变 ,多集群顶网欲外游 ,往往因擦伤造成较高的死亡率。根据我所几年的养殖经验 ,入箱后驯化到适应新环境 ,死亡率一般要超过 30 %。为能直接由乌仔在网箱内培育成寸片鱼种 ,只要经济上划算 ,将会给无配套池塘的养殖者带来方便。 1 996年我们在水库中网箱养殖建鲤的生产中 ,进行了由乌仔培…  相似文献   

16.
洞庭青鲫作为人工选育的养殖新品种,抗病力强是其主要优良性状之一。在多年的养殖试验和大面积推广生产过程中,尚未发生过洞庭青鲫因感染某种鱼病而大量死亡。实践证明,洞庭青鲫对各种疾病感染率极低,即使有少部分感染疾病,其成活率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但是洞庭青鲫在高密度养殖的条件下,也会发生鱼病。  相似文献   

17.
南宁市邕宁县水电局清水泉养殖场,于1996年10月26日从南宁市水产良种场购回22000尾4-6cm的淡水白鲳鱼种,投放于清水泉水库的一个网箱中进行越冬养殖。白鲳进箱后第2天开始发现死鱼,10月28-30日死鱼达到高峰(每天死鱼1000多尾)。经诊断,白鲳是患了小瓜虫——水霉综合症而死亡,经过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治好了该网箱内的白鲳综合症。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几种经济鱼类网箱养殖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富荣 《淡水渔业》1999,29(5):44-46
为适应网箱渔业发展,根据本人多年实践体会,现将几种名优经济鱼类(湘鲫、彭泽鲫、异育银鲫、湘云鲫、芙蓉鲫、草鱼、乌鳢、翘嘴鳜)的网箱养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以供参考。1网箱的场地与设置11鱼种网箱的场地湘鲫、彭泽鲫、异育银鲫、湘云鲫、芙蓉鲫等优质鲫鱼和...  相似文献   

19.
丰产鲫是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对彭泽鲫加以改良而获得的工程鲫,基本上是全雄个体,雌性比例仅占2%,其生长速度比彭泽鲫快25%~30%,杂食性,抗病能力强。为了推广这一优良品种,我局于1999年在我市城前镇洼斗水库进行了养殖丰产鲫试验,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自然条件 洼斗水库位于我市城前镇,地处山区,集雨面积10.7 km2,总库容 289.5万 m3,兴利库容 189.3万m3,属于小(一)型水库。正常年份宜渔面积385亩,水深5~7m。水质清新,溶氧量高,无污染,适宜网箱养殖。1.2网箱制作与设置 …  相似文献   

20.
1985年6月,由湖南省科委主持对鲫鲤杂交鱼进行了技术鉴定,鉴定会上把鲫鲤杂交第一代鱼简称为“湘鲫”,去年列入了省科委推广计划,在省鲫鲤杂交研究协作组的统一组织下,有关地县科委和水产主管部门积极支持,生产单位大力推广养殖,据年终“湘鲫”推广总结会上的不完全统计,1986年全省推广养殖“湘鲫”面积达18.63万亩,产“湘鲫”鲜鱼2803.9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