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不同品质小麦氮素分配及利用率的15N示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品种、施氮量、追氮时期对小麦各器官氮素分配、利用率的效应及权重,利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两种施氮水平和两种追肥时期下不同品质类型的四个小麦品种(系)济南17、PH82-2-2、PH97-4、PH97-5成熟期各器官氮含量、氮积累量和15N丰度的差异.结果表明,施氮量增加,籽粒氮含量和积累量增加,而营养器官氮含量和积累量升高或降低,规律不一致.拔节期追施氮肥,籽粒氮含量和积累量比抽穗期追施氮肥低,而营养器官相反.成熟期小麦各器官氮含量高低依次为籽粒、其他叶、旗叶、颖壳、茎秆+叶鞘.品种间各器官氮含量和积累量存在显著差异,PH82-2-2和PH97-5籽粒中氮含量和积累量高于济南17和PH97-4,PH97-5后期营养器官向籽粒转移氮素较多,品种是影响各器官氮含量和积累量差异的决定因素.抽穗期追氮整个小麦植株中追肥氮含量比拔节期追施氮肥显著降低,地上器官中降低了10.1个百分点,籽粒中降低了10.3个百分点,小麦对氮素的当季利用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
氮素与品种对小麦产量和品质性状的效应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选用产量和品质性状存在差异的四个小麦品种济南17、PH 82-2-2、PH 97-4、PH 97-5,在两种施氮量和两个追肥时期下,研究了氮素与品种对小麦产量和品质性状的效应。结果表明,施氮量、追肥时期、品种及因素间互作对小麦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20.69%、18.44%、48.66%、12.01%,对蛋白质含量的贡献率分别为0.01%、0.26%、97.25%、2.49%,几种因素都显著影响小麦产量。对蛋白质含量而言,品种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小麦的加工品质主要取决于品种的遗传特性,品种对加工品质的贡献率依次为沉淀值、硬度、面团稳定时间、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降落值、容重,其中沉淀值、硬度、面团稳定时间、吸水率来源于品种的贡献大于98%,可以作为衡量小麦加工品质性状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不同施氮水平和基追比对弱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为确立弱筋小麦优质高产生产的氮肥管理策略,以2个弱筋小麦品种扬麦9号和宁麦9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及基追比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产量与施氮量呈二次曲线关系,增加施氮量及提高后期追氮比例提高了弱筋小麦蛋白质含量及籽粒容重、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吸水率和稳定时间,但降低了总淀粉含量和弱化度。面团形成时间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随追氮比例的增加而降低。施氮量对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均有提高作用,依次为球蛋白>谷蛋白>醇溶蛋白>清蛋白,而追氮比例处理对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具有显著的提高效应,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因追氮比例而异。增加施氮量及提高后期追氮比例显著提高了直链淀粉含量和直/支比,但降低了支链淀粉含量。同比例追肥,两次追施比一次施用籽粒产量和蛋白质、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增加,但湿面筋含量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和直/支比增加而总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降低。综合产量和品质分析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弱筋小麦在施氮量180 kg.ha-1、基肥∶拔节肥∶孕穗肥为7∶2∶1时可以实现高产与优质的协调。  相似文献   

4.
灌水及施氮对高产区小麦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高产小麦的优质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中筋小麦品种平安8号为材料,研究了大田条件下灌水和施氮对小麦籽粒产量、籽粒品质及面粉品质性状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水氮对小麦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表现为施氮灌水施氮×灌水。施氮对大多数品质性状(醇溶蛋白含量除外)的影响达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水平;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产量、蛋白质组分含量及多数面团流变学特性指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而籽粒硬度和容重则呈下降趋势,其中不施氮处理与施氮处理间差异显著,施氮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施氮处理中以施氮180kg·hm-2时氮肥偏生产力最高。灌水对籽粒产量、蛋白质产量、清蛋白含量、球蛋白含量、籽粒硬度和容重的影响亦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籽粒产量、蛋白质产量和吸水率随灌水次数(每次灌水750m3·hm-2)的增加而增加,而籽粒蛋白质含量、硬度、容重及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拉伸阻力和比例均随之降低。施氮与灌水互作显著影响籽粒产量、蛋白质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籽粒硬度、容重,对其他性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追氮时期和基追比例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给小麦高产优质栽培中氮肥合理运筹提供依据,以济麦20号为材料,在施氮量为240kg·hm-2下,研究追氮时期(起身、拔节、孕穗、开花)和基追比例(1∶1、3∶7和3∶17)对强筋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起身期和拔节期追氮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二者显著高于孕穗期和开花期追氮处理。起身和拔节期增加追氮比例可提高产量,孕穗和开花期增加追氮比例则使产量降低。在起身和拔节期追氮时,籽粒蛋白质、醇溶蛋白和清、球蛋白含量随追氮比例增加均呈下降趋势;在孕穗和开花期追氮时,籽粒蛋白质、醇溶蛋白和清、球蛋白随追氮比例增加呈上升趋势。在各时期增加追氮比例均可提高谷蛋白、HMW-GS、LMW-GS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在一定的基追比条件下,拔节期追氮处理的谷蛋白、HMW-GS、LMW-GS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均高于起身期追氮处理,追氮时期自拔节期后移至孕穗和开花期时谷蛋白、HMW-GS、LMW-GS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均不同程度降低。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强筋小麦济麦20号以基肥∶拔节肥比例为3∶17为最佳氮肥运筹方式。  相似文献   

6.
为给稻茬小麦大面积提质增效生产提供参考,以中筋小麦徐麦818为材料,在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以施氮量225 kg·hm-2、基肥和拔节肥各50%模式为对照,在此模式基础上进行减少追氮量和平衡减少基肥和追肥施氮量(简称平衡减氮),探讨减氮模式对稻茬中筋小麦籽粒产量、品质、氮肥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追氮减少10%~20%能提高氮肥效率,对穗数、穗粒数、籽粒产量、经济效益、籽粒容重、硬度、出粉率、湿面筋含量、沉降值、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淀粉及其组分含量、淀粉糊化特性和粉质特性均无显著影响。平衡减少基肥和追肥施氮量各10%能提高氮肥效率、经济效益、面团稳定时间和粉质质量参数,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其余品质参数影响均不显著。在平衡减氮20%基础上追氮各分50%于拔节期和孕穗期施用,能显著提高千粒重、籽粒产量、经济效益、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籽粒容重、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和粉质质量参数。过多减氮会导致籽粒产量、品质、氮肥生理效率、氮肥农学效率和经济效益不同程度降低。综上,本试验条件下,减氮20%不会造成减产,可实现优质增效目标,且平衡减氮效果优于减少追氮处理。  相似文献   

7.
施氮方式对强筋小麦济南17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13,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优质强筋小麦济南17为材料,研究氮肥不同施用量、基追比和追氮时期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分析了产量与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适当地增加施氮量和拔节期追氮比例可显著地提高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和干、湿面筋含量与产量同步增加;施氮量和拔节期追氮比例超过一定值时再增加施氮量和拔节期追氮比例,籽粒蛋白质含量和干、湿面筋含量继续增加,而产量则显著下降;延迟追氮时期可使籽粒蛋白质含量和干、湿面筋含量有较大幅度地提高,但对产量形成不利。以施氮量为262.5~328.1kg/hm^2且基追比为4:6或5:5,拔节和始花两次追肥的施氮方式,强筋小麦济南17能较好地实现优质与高产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追氮时期对冬小麦籽粒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4,自引:17,他引:64  
采用水泥池栽和大田栽培两种种植方式 ,研究了追氮时期对冬小麦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起身期施氮肥相比较 ,拔节期和挑旗期追施氮肥 ,促进了籽粒各蛋白质组分和蛋白质总量的提高 ,增加了谷蛋白大聚合体的含量 ;提高了籽粒容重、出粉率和面粉的湿面筋含量及沉淀值 ;延长了面团稳定时间 ,同时籽粒产量亦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9.
主要栽培措施对中筋小麦皖麦44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为了给中筋小麦——皖麦44优化栽培提供参考,以此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播期、密度以及氮肥应用对其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300kg/hm^2范围内,氮素与籽粒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面粉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粉质质量数等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弱化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增施氮素能显著提高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和粉质评价值,降低弱化度,延长面团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氮肥全部基施和返青追肥产量和品质指标都较低;在拔节期施肥可有效地提高产量,并促进品质改善;在抽穗期施肥能改善粉质性状。皖麦44在淮北地区中等肥力地块的适宜施氮量为150~225kg/hm^2,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追施拔节肥效果更佳。播期和密度对皖麦44的产量有显著影响,对品质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播期、密度和氮肥运筹对瑞华麦520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立抗病小麦品种瑞华麦520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管理措施,在大田研究了播期、密度、施氮量及氮肥基追比对瑞华麦520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密度对籽粒产量和品质均有明显影响,不同施肥量间差异显著,且播期效应大于密度和施肥效应。播期与密度试验中,10月10日播种、基本苗22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10月10日后随着播期的推迟籽粒产量下降;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均随播期的推迟而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随密度增加而降低,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受密度影响不大。氮肥运筹试验中,施氮量180~270kg·hm~(-2)范围内,籽粒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快速增加,施氮量超过270kg·hm~(-2)后产量增长缓慢;氮肥基追比7∶3时产量最高;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上升。综合分析,在本试验条件下,10月10日播种、基本苗225万·hm~(-2)、施氮量270kg·hm~(-2)、基追比7∶3时瑞华麦520可以获得更高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烘干玉米的主要化学成份和几种重要的酶进行了测试,并与晾晒玉米进行了对照分析。分析了玉米在后期贮藏和使用中产生劣变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确保烘干玉米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硒提高茶叶品质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在低硒土壤的茶园施用无机硒肥 ,研制富硒茶叶。研究硒对茶叶保鲜品质和蛋白质氨基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富硒茶茶汤放置 12小时过程中 ,556nm吸光度比低硒茶叶稳定 ,表明富硒茶叶中的硒可有效地阻止茶汤氧化褐变 ,有利于保持绿茶品质。在室温条件下贮藏 90天 ,低硒绿茶维生素C的保存率为 4 8 2 1% ,而富硒茶维生素C保存率为 78 54% ,表明富硒茶中的硒能有效抑制茶叶在贮藏期间维生素C的减少。与低硒茶叶相比 ,富硒茶蛋白质的氨基酸总量增加 8 3%~ 14 8% ,必需氨基酸总量增加 8 8%~ 14 8% ,甲硫氨酸增加 6 0 %~ 8 7% ,胱氨酸增加 38 7%~ 95 6 %。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消费者对茶叶质量的需求出发,探讨现代茶叶企业质量管理的目标多元化、范畴系统化、系统协调化、方法规范化、设计超前化等提升茶叶质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从种子纯度、发芽率、净度水分、商品性和种子活力等方面阐述了小麦种子生产过程中种子质量的全程控制,以期为种子企业生产高质量、商品性佳的种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2006-2014年我国小麦品质在年度和品质区之间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我国小麦在年度间和品质区之间的品质变化,对2006-2014年我国10个品质区637个小麦品种6 339份样品的籽粒品质、面粉品质和面团流变学特性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较高,平均达13.94%,湿面筋平均含量为30.4%;但蛋白质质量一般,沉淀指数平均值为32.1mL,稳定时间平均值为5.8 min,相对美国硬红冬小麦较低.(2)年度间小麦品质呈规律性偏态分布,平均值在年度间变化无规律;从品质类型看,强筋、弱筋小麦比例在减少,中筋小麦比例在增加.(3)品质区之间小麦质量差异较大,东北、北部和西北春麦区、华北北部强筋麦区、黄淮北部强筋与中筋麦区、黄淮南部中筋麦区蛋白质数量性状高于长江中下游中筋与弱筋麦区、四川盆地中筋与弱筋麦区和云贵高原麦区;蛋白质质量性状表现较为复杂,其中长江中下游中筋与弱筋麦区小麦稳定时间一般,但最大拉伸阻力较高,华北北部强筋麦区、黄淮北部强筋与中筋麦区和黄淮南部中筋麦区小麦稳定时间较高,但最大拉伸阻力一般;各品质区以中筋小麦为主.我国小麦总体质量表现为中等水平.小麦品种类型结构的变化是导致年度间小麦质量以及品质区小麦质量变化的重要原因,北方强筋麦区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和南方弱筋麦区优质弱筋小麦品种减少,反映了强调产量、大力推广高产品种的生产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麻类质量安全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概述了我国麻类生产的现状,针对麻类生产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了提高麻类质量安全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出价廉质优的有机肥。[方法]通过大田对比试验,分析不同类型有机肥对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在试验条件下,施用中烟有机肥的烟田烟株长势最好,烟苗早生快发明显,对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马铃薯Y病毒(PVY)等病毒病的抗性较强,烟叶开片效果好,上等烟比例最高,产量产值和均价较高,化学成分协调,中、上部烟叶感官评吸得分较高;在施氮量较其他处理偏高的情况下,施用八福仙(7-5-13)有机肥的烟田烟株长势较好,对TMV、CMV、PVY等病毒病的抗性较强,烟叶开片效果好,产量、产值和均价居第1位,上等烟比例居第3位,烤后烟叶油分增多,化学成分协调,中、下部烟叶感官评吸得分较高,综合表现较好:宏旺肥对上、中、下3个部位烟叶质量均有一定改善作用,但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烟叶外观质量不及中烟有机肥和八福仙(7~5-13)有机肥。[结论]研究结果为烟叶生产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扬麦系列小麦品种的饼干加工品质,明确弱筋小麦育种程序中简单实用的品质评价指标,以26个扬麦系列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其籽粒和面粉的理化品质及其曲奇和酥性饼干的品质,并进行理化品质与饼干品质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6个扬麦小麦品种曲奇饼干的直径为15.03~18.50 cm,厚度为15.99~23.10 mm、直/厚比为0.66~1.14;酥性饼干的硬度为522.66~1520.00 g,脆性为36.30~38.82 mm,感官评分为81.81~84.29分。根据饼干品质评价,26个扬麦小麦品种可被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扬麦10号、扬麦158等6个中强筋品种,曲奇饼干直径小、厚度大、直/厚比小,酥性饼干的硬度大、感官评分相对稍低;第二类为扬麦9号、扬麦13等14个弱筋品种,曲奇饼干直径大、厚度小、直/厚比大,酥性饼干硬度小,感官评分高;第三类为扬麦4号、扬麦6号等6个品种,曲奇和酥性饼干品质介于上述两类之间。相关性分析表明,碳酸钠溶剂保持力(solvent retention capacity, SRC)、水SRC、乳酸SRC、蔗糖SRC、吸水率、籽粒硬度、SDS沉淀值与曲奇饼干的直径、直/厚比和酥性饼干感官评分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曲奇饼干的厚度、酥性饼干的硬度和脆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综合曲奇和酥性饼干品质,26个扬麦系列多数小麦品种的饼干品质较好,以扬麦9号、扬麦13、扬麦15、扬麦20、扬麦24表现最为突出;扬麦158、扬麦10号、扬麦16、扬麦17、扬麦23、扬麦28的饼干品质相对稍差;籽粒硬度、粉质仪吸水率、SDS沉淀值、碳酸钠SRC、乳酸SRC、水SRC和蔗糖SRC是评价弱筋小麦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玉米品质现状、问题及发展优质食用玉米对策   总被引:79,自引:20,他引:79  
本文依据我国玉米生产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提出了我国玉米生产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提高单产改善品质的阶段.对我国玉米品质现状进行了分析,介绍了食用玉米研究进展、发展趋势及发展优质食用玉米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钾肥施用量与草莓品质的关系,确定草莓全生育期最佳钾肥施用量。[方法]以丰香草莓为材料,在固定氮磷比例的基础上,通过改变钾肥用量,分析钾素营养对草莓品质的影响。[结果]在各供钾水平下,N∶P∶K为1∶1∶1时,可使果实中的可溶性固形物比未施钾肥的处理组提高9.75%,可溶性糖增加2.06 mg/g,蛋白质增加0.071 mg/g,固酸比增幅达39.64%,产量提高17.24%,磷酸蔗糖合酶和蔗糖合酶分别高出98.17%、78.69%。[结论]氮磷钾最佳配比为1∶1∶1,可显著提高草莓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