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探明湖南省郴州市典型土壤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选取郴州市8个典型土壤剖面,通过查阅资料、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参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土族和土系的划分标准,确定其诊断层、诊断特性及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结果表明:8个典型供试土壤剖面含有暗瘠表层、淡薄表层、黏化层、低活性富铁层、雏形层5个诊断层,铁质特性、铝质现象、准石质接触面、土壤水分状况(常湿润、湿润)、土壤温度状况(热性)5个诊断特性与现象;由此检索出富铁土、淋溶土、雏形土、新成土4个土纲;湿润富铁土、湿润淋溶土、常湿雏形土、湿润雏形土、正常新成土5个亚纲;黏化湿润富铁土、铝质湿润淋溶土、铁质湿润淋溶土、酸性常湿雏形土、铁质湿润雏形土、湿润正常新成土6个土类;普通黏化湿润富铁土、普通铝质湿润淋溶土、红色铁质湿润淋溶土、铁质酸性常湿雏形土、红色铁质湿润雏形土、普通铁质湿润雏形土、普通湿润正常新成土7个亚类;黏壤质硅质混合型酸性热性—普通铁质湿润雏形土等8个土族;建立了上洞系(43-CZ01)、五一系(43-CZ02)等8个土系。此研究实现了郴州市典型土壤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对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土壤水分状况提出建议;增添了郴州市多种类型土壤的基础属性信息,为土壤调查制图和农业生产指导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湘东地区板岩红壤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确定湘东地区板岩红壤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选取该地区7个由板岩母质发育的典型红壤土壤剖面,在对其成土环境、剖面形态特征及其理化性质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方案,检索出了诊断层和诊断特性,据此确定了其在中国系统分类中的归属。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剖面的位置分别为:淋溶土、雏形土、富铁土和新成土4个土纲,湿润淋溶土、湿润雏形土、湿润富铁土和正常新成土4个亚纲,酸性湿润淋溶土、铝质湿润淋溶土、铝质湿润雏形土、黏化湿润富铁土和湿润正常新成土5个土类,普通酸性湿润淋溶土、普通铝质湿润淋溶土、普通铝质湿润雏形土、普通黏化湿润富铁土和石质湿润正常新成土5个亚类;按照土族和土系划分标准,建立了黏壤质硅质混合型酸性热性—普通酸性湿润淋溶土等6个土族和高升系等7个土系(43-CS16)。  相似文献   

3.
大围山花岗岩母质发育土壤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测定,研究了湘东大围山地区不同海拔高度由花岗岩母质发育的6个土壤剖面的成土条件及其理化性质,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方案,检索出其诊断层和诊断特性,确定其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结果表明:供试剖面包含了暗瘠表层、低活性富铁层、黏化层等10个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位于淋溶土、富铁土和雏形土3个土纲,常湿雏形土、湿润富铁土、湿润淋溶土和常湿淋溶土4个亚纲,酸性常湿雏形土、简育湿润富铁土、酸性湿润淋溶土等6个土类,腐殖酸性常湿雏形土、普通简育湿润富铁土、红色酸性湿润淋溶土等6个亚类;按土族和土系划分标准,建立了黏质高岭石型酸性热性–普通简育湿润富铁土、砂质硅质混合型热性–红色酸性湿润淋溶土、黏壤质硅质混合型温性–腐殖酸性常湿雏形土等6个土族和红山系(43–LY03)、泥坞系(43–LY04)、樱花谷系(43–LY10)等6个土系。  相似文献   

4.
曾月娥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10095-10096
分析了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黄壤及其理化性质,并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对其进行诊断定量分类,从而定名为铝质常湿雏形土和铝质湿润淋溶土,避免了发生学分类制上的异土同名。根据土壤肥力评价指标对铝质常湿雏形土和铝质湿润淋溶土进行肥力评价与比较。提出土地开发利用的建议,要保护性利用,合理规划利用,合理施肥并进行有效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渝东北中山区典型土壤的系统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渝东北中山区(海拔>800 m)为研究区域,选取该区域8个典型土壤样点,通过剖面挖掘、野外观测和分层样品分析等方法,明确供试剖面的形态特征和理化性质,检索出上述典型土壤的诊断层与诊断特性,探讨其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CST)中的归属,并与发生分类进行参比。结果表明,在8个供试土壤剖面中,除旱地外,林地及牧草地土壤具有淡薄表层,在坡度较小和土壤侵蚀较弱的情况下土壤大都可以形成黏化层,碳酸盐岩风化物发育的土壤均符合碳酸盐岩岩性特征,海拔800 m以上土壤符合常湿润土壤水分状况。8个供试土壤剖面分别被划归3个土纲(淋溶土、雏形土、新成土),3个亚纲(常湿淋溶土、常湿雏形土、正常新成土),3个土类(钙质常湿淋溶土、钙质常湿雏形土、湿润正常新成土),5个亚类(腐殖钙质常湿淋溶土、普通钙质常湿淋溶土、腐殖钙质常湿雏形土、普通钙质常湿雏形土、石质湿润正常新成土),其中,被划归为淋溶土土纲的剖面数量最多(共4个剖面),说明该区域土壤淋溶作用明显。黄棕壤、棕壤、黄色石灰土和黑色石灰土亚类均参比到了CST的钙质常湿淋溶土土类,黄棕壤性土和山地灌丛草甸土亚类均参比到了CST的钙质常湿雏形土土类,棕壤性土亚类参比到了CST的湿润正常新成土土类。按照土族和土系的划分标准,8个供试土壤剖面建立了8个土族,划分出8个土系。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湖南省东部大围山不同海拔地区由板岩风化物发育的3个土壤剖面的成土环境和发生特性,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选定了淡薄表层、雏形层、低活性富铁层、铁质特性、盐基饱和度、腐殖质特性为土壤剖面的诊断层和主要诊断特性,确定不同土壤剖面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结果表明:大围山不同海拔地区由板岩风化物发育的3个剖面的土壤质地为壤土、黏壤土;土壤剖面的Ba值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小,说明高海拔地区的土壤淋溶作用要强于低海拔地区。根据选定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大窝系(剖面LY-25)属于粗骨壤质硅质混合型酸性热性-红色铁质湿润雏形土,白面石系(剖面LY-26)属于粗骨黏质高岭石混合型酸性热性-普通简育湿润富铁土,榴花洞系(剖面LY-27)属于粗骨壤质硅质混合型热性-铁质酸性湿润淋溶土。  相似文献   

7.
湘中南丘岗地区土壤发生特性及系统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湖南省中南部丘岗地区11个土壤剖面,研究其土壤成土环境和形成特点。结果表明,该区土壤质地以黏土为主,土壤黏粒淋溶明显,黏化过程较强,各剖面表现出铁游离度高、活化度低的特点,处于中度富铁化过程。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鉴定了诊断层和诊断特性,确定了供试土壤剖面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其中原发生分类中的红壤(04、22、23号剖面)属普通强育湿润富铁土;红壤(07、13号剖面)属网纹简育湿润富铁土;菜园土(19号剖面)属斑纹肥熟旱耕人为土;紫色土(20号剖面)属酸性紫色正常新成土;粗骨土(21号剖面)属普通湿润正常新成土;石灰土(01号剖面)属普通钙质湿润雏形土;紫色土(16、17号剖面)属斑纹紫色湿润雏形土。  相似文献   

8.
鹫峰国家森林公园土壤系统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填补鹫峰国家森林公园土壤系统分类研究空白,对鹫峰国家森林公园不同海拔下10个土壤剖面的形态特征、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后,依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第三版)》,将样区内土壤剖面划分为简育干润淋溶土、铁质干润淋溶土、简育干润雏形土和铁质干润雏形土4个土类;进一步划分为普通简育干润淋溶土、普通铁质干润淋溶土、普通简育干润雏形土、石质铁质干润雏形土、其他简育干润雏形土5个亚类。并将分类结果与中国土壤发生分类、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以及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进行参比。  相似文献   

9.
对河南省正阳县典型土壤进行了分析与检索,确定其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位置.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分别归属为淋溶土、变性土和雏形土3个土纲;湿润淋溶土、湿润变性土、湿润雏形土3个亚纲;简育湿润淋溶土、简育湿润变性土、简育湿润雏形土3个土类;斑纹简育湿润淋溶土、普通简育湿润变性土、斑纹简育湿润雏形土、漂白简育湿润雏形土4个亚类;兰青系、张庄系、祁庄系、郭楼系、智庄系5个土系.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定山东潮土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本研究以鲁西黄泛平原区的12个典型潮土剖面为对象,在对每个剖面的形态特征观察描述和表层土壤样品分析测定的基础上,确定土壤的诊断层及诊断特性,再通过检索确定12个典型潮土剖面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并对典型潮土土壤发生分类与系统分类进行参比。结果表明,12个典型潮土剖面在土壤系统分类中归属于2个土纲(雏形土、新成土)及相应的2个亚纲(潮湿雏形土、冲积新成土)、2个土类(淡色潮湿雏形土、潮湿冲积新成土)和4个亚类(石灰淡色潮湿雏形土、普通淡色潮湿雏形土、弱盐淡色潮湿雏形土、石灰潮湿冲积新成土)。本研究可为完善山东省潮土土壤系统分类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选取武夷山土壤垂直带中的7个代表性剖面(其中一个在黄坑,六个在黄岗山,),初步研究武夷山的土壤理化性质的垂直变化规律。用发生学的方法对土壤进行分类命名。通过实验测得指标数据表明:武夷山土壤理化性质不同,垂直地带性差异显著。通过与山东丘陵山地土壤对比,分析成土因素对土壤的影响,说明不同的情况下,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过程的主导性不同。  相似文献   

12.
武夷山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武夷山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空间分布特征。[方法]以武夷山5个海拔(312、687、1 153、1 775、2 186 m)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各个海拔不同土层的养分和酶活性变化。[结果]武夷山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分布差异明显,随着海拔升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以及酶活性均呈上升趋势,而同一海拔,随着土层加深,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以及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海拔高度与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等各指标间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5种土壤酶活性与3种土壤养分指标之间,除蛋白酶和全磷不显著相关外,其他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5种土壤酶活性之间,除蛋白酶与蔗糖酶、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不显著相关外,其他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3种土壤养分指标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结论]该研究为植被的空间选择及修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紫色土的特性及改良措施—以武夷山紫色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色土是武夷山低丘土壤中的重要土壤类型,发育深受母岩的影响。通过典型采样和室内理化分析,收集野外实地考察的资料和室内实验分析的数据,对武夷山紫色土成土过程以及10项理化指标(pH、有机质含量、机械组成等)进行分析,得出母岩是紫色土发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针对目前紫色土存在的如地表破碎化、土壤薄层化等问题,提出了若干有效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常绿阔叶林关键区域土壤碳循环规律,在2010—2011年间,以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不同土层土壤为对象,研究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和土壤有机碳(SOC)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剖面分布;分析森林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碳、土壤微生物熵(qMB)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变化表现为:夏季、秋季较高,春季、冬季较低;而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季节变化不明显。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土壤有机碳在G1(0~10cm)表层土壤含量明显高于G2(10~20cm)和G3(20~30cm),差异显著;而G2、G3土层之间差异不显著,但表现为自上向下显著递减的趋势;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碳、土壤微生物熵含量均表现出显著相关性(P<0.01)。研究表明,表层土壤有机碳的累积量较高,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伏牛山森林土壤理化性质空间分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伏牛山森林土壤理化性质的空间分异特征,为探明中国暖温带与北亚热带交界地带山地土壤空间分异机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垂直梯度取样法,在伏牛山南北坡海拔1640~1870m处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并结合传统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伏牛山南北坡土壤理化性质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土壤pH、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受海拔高度影响显著,其中土壤pH和全氮含量随着海拔升高而显著增大,而有机质含量则呈减小趋势;不同海拔高度的土壤电导率、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全钾含量并无显著差异;土壤理化性质受坡向影响也较为显著,电导率、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南坡较高,分别为0.092Ms/cm、273.69mg/kg、2.46mg/kg,北坡分别为0.087Ms/cm、215.42mg/kg、2.23mg/kg;北坡土壤速效钾、全氮和全钾含量相对稍高。【结论】海拔高度和坡向是影响伏牛山森林土壤理化性质空间分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武夷山植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丹 《现代农业科学》2008,(11):100-101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特殊的生境,使得保护区内的植被有自己的特点,通过对实习地的野外考察并对植被生境进行分析,得出武夷山植被的垂直分布以及一些特殊现象如旗状树、老头松、山顶草甸形成原因,并提出了武夷山植被开发利用需要遵循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武夷山土壤性状及其垂直变化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取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土壤垂直带中7个代表性剖面,通过对土样处理及试验测定,分析武夷山不同海拔高度各土壤剖面的成土环境因子、理化性状、机械组成和质地等;比较分析各剖面土壤的平均有机质积累量、酸碱度、发育程度、淋溶富积作用等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垂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剖面土壤的平均有机质积累量大体与海拔高度成正相关性;而剖面平均pH、发育程度和B层土壤黏化率等大体与海拔高度成负相关性;且各剖面表土层的土壤颜色亮度总体是随海拔降低而变亮,心土层随海拔降低而变暗。  相似文献   

18.
为准确、快速地获取武夷山生态与生物多样性野外调查数据,通过分析武夷山生态与生物多样性野外调查数据采集工作流程,制定数据采集规范,研制基于Android平台的武夷山生态与生物多样性野外数据采集系统。调查人员手持移动智能终端进行野外实地信息采集,通过无线网络将外业系统采集的数据传给内业系统分析处理。外业系统负责调查点位置信息自动获取、生境信息记载、图像采集、声音采集等操作;内业系统负责实时接收调查结果,经分析处理后打印输出或导出 EXCEL存档。该系统将移动智能终端采集取代传统的纸笔记录,简化野外考察的流程,提高了生态与生物多样性调查的数据质量,为武夷山生物多样性野外考察提供便携的数据采集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