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Sigma因子是一类依赖于DNA的RNA聚合酶亚基,在生防细菌中通常可调控抗生素的合成。防御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rotegens) FD6中rpoS基因编码的RpoS蛋白是一类非必需sigma因子。利用BPROM在线工具预测rpoS基因的启动子区,并用PCR技术将其克隆到pRG970Km质粒中无启动子的lacZ基因上游,将构建的rpoS-lacZ转录融合质粒转化至菌株FD6中,为后续抗生素合成调控机制的探究提供重要的试验材料。此外,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P.protegens FD6中RpoS的功能,并通过邻接法构建RpoS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FD6中RpoS蛋白分子量约为38 ku,理论等电点为5.14;具有多个磷酸化位点;无跨膜结构,且N端无信号肽;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为主。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 FD6中RpoS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防御假单胞菌Pf-5相似性最高,二者在系统发育树中位于同一分支。  相似文献   

2.
当生长介质中存在多种碳源时,细菌通常选择利用某一种优先碳源,同时在碳代谢抑制蛋白参与下抑制其他碳源的代谢和利用。这种碳代谢抑制现象广泛存在于细菌中,是当前微生物代谢研究的热点和前沿之一。通过对碳源的选择性优先利用,细菌可以在生存环境中保持高度的竞争力和环境适应能力。碳代谢抑制蛋白通过复杂的调控网络发挥作用,主要通过转录水平上的激活/抑制或者与RNA结合蛋白的翻译控制等方式进行。在不同微生物中,碳代谢抑制蛋白的种类及其作用机制存在一定的差异。综述了目前研究较为深入的几种细菌中的碳代谢抑制蛋白及其作用机制,将有助于深化微生物的环境适应性,代谢多样性和碳代谢分子调控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为适应各种多变的环境,需要通过严紧反应调控rRNA基因的转录表达。细菌CarD含有DNA结合的C端结构域和RNA聚合酶相互作用的N端结构域,作为一种全局调控蛋白,参与多种细胞生理代谢过程,在调控核糖体rRNA转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细菌CarD的蛋白结构、同源蛋白及调控方式等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探讨了CarD蛋白的功能及其调控rRNA转录表达的分子作用机制,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模式病原细菌铜绿假单胞菌PA14(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14)第三套六型分泌系统(H3-T6SS)的调控机制和在环境适应等方面的功能,为该菌致病机制研究和治疗方案开发奠定基础。【方法】以铜绿假单胞菌PA14为研究对象,利用凝胶迁移阻滞试验(EMSA)验证σs因子(RpoS)与H3-T6SS启动子区的结合能力;构建rpoS敲除菌株(ΔrpoS)及回补菌株(rpoS),用启动子酶活试验研究RpoS对H3-T6SS表达的调控作用;构建H3-T6SS关键组分clpV3敲除菌株(ΔclpV3)及回补菌株(clpV3),测定其在酸、渗透压等不同胁迫下的细胞存活率;检测H3-T6SS对铜绿假单胞菌PA14生物膜形成和运动能力的影响。【结果】RpoS蛋白可以直接结合H3-T6SS启动子区;成功构建了铜绿假单胞菌PA14的rpoSclpV3敲除菌株及回补菌株,RpoS正调控H3-T6SS的表达,H3-T6SS有助于细菌抵抗酸胁迫,但对渗透压胁迫响应不明显;H3-T6SS可显著增强细菌的生物膜形成和运动能力。【结论】铜绿假单胞菌PA14的H3-T6SS受调控因子RpoS的正调控,在增强细菌抗酸胁迫、生物膜形成和运动能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病程相关基因非表达子(non-expressor of pathogenesis-related genes 1,简称NPR1)作为植物激素水杨酸(SA)信号的主要调节因子,参与系统获得性抗性(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简称SAR)的建立,在植物抵抗病原菌的侵染中起着重要作用.核内单体化的NPR1作为辅因子通过与转录因子的相互作用正向调控病程相关(pathogenesis-related,简称PR)基因的表达;NPR1的翻译后修饰与降解也增加了其调节机制研究的复杂性.此外,该蛋白的作用已扩展到对植物生长发育、昼夜节律稳态、内质网分泌相关蛋白以及抗冻等的调控.以NPR1调控建立SAR过程中的机制为重点,综述其结构特征以及各方面的重要功能,为NPR1蛋白在植物生命活动中潜在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生物被膜是细菌适应不良环境形成的一种特殊胞外结构,当细菌从浮游状态转换成生物被膜状态后其生理代谢活动也会随之发生改变。为了研究细菌形成生物被膜后生理代谢途径的变化及生物被膜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以食源致病性大肠杆菌O157:H7为试验对象,对其在浮游状态和生物被膜形成状态下的转录组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与浮游状态相比,大肠杆菌O157:H7在生物被膜形成状态有1 652个显著差异表达的基因(上调821个,下调831个),其中鞭毛组装、细菌趋化性和双组分系统调控蛋白基因等在生物被膜形成阶段表达上调;ABC转运系统调控蛋白基因等表达下调。同时,碳代谢、氮代谢、脂肪酸代谢等多个代谢途径也发生了变化。上述结果为深入研究生物被膜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李凌燕  乌兰 《山西农业科学》2014,(12):1344-1348
CDK5是一个多功能的丝氨酸或苏氨酸蛋白激酶,最主要的功能是调控发育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迁移。其与调节亚基P35,P39或P25的结合是保持活性及其调控功能最基本的策略。因此,CDK5的活性及功能调控主要受P35和P39在细胞内的表达水平、时空分布及稳定性等因素的影响。此外,CDK5的活性调控也与CDK5自身的表达水平、磷酸化作用以及CDK5/P35超大蛋白复合物中某些蛋白因子的影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在复杂的生存环境中,微生物通过碳代谢抑制作用(CCR)优先利用优势碳源,同时抑制非优势碳源的使用,进而达到最佳的生长和代谢过程。碳代谢抑制调控在细菌中普遍存在,但在不同物种间存有差异。大肠杆菌中以CRP蛋白为核心,而假单胞菌的碳代谢抑制调控以CbrAB\|CrcZ\|Crc为核心发挥作用,其中Crc蛋白是一个全局性的调控因子,CrcZ是一个新发现的非编码调控RNA,二元调控系统CbrAB控制CrcZ的表达,整个过程的调控复杂且高效。将国际上最新的相关进展与本实验室工作相结合,详细介绍了假单胞菌属中CbrAB\|CrcZ\|Crc调控系统的作用机制, 有助于提高对微生物碳代谢抑制调控以及环境适应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RNA分子伴侣蛋白Hfq广泛存在于细菌中,最早在大肠杆菌Qβ噬菌体的RNA复制过程中作为必需的宿主因子而被发现。hfq基因的缺失会造成细菌多种表型的变化,对Hfq的全局性调控作用的研究,是当前微生物代谢调控研究中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Hfq能够通过参与非编码RNA与其靶标mRNAs的互作过程,从而影响mRNAs的稳定性,进而发挥其调控作用。介绍了Hfq蛋白的结构、hfq突变产生的典型表型,并阐述了Hfq参与代谢调控的分子机制以及自身的活性调控,对全面深入了解微生物中Hfq蛋白的功能多样性及调控机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春  张占琴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180-6181
细胞周期进程要求细胞周期调控蛋白如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CDKs)和周期蛋白(Cyclins)在细胞中周期性的出现。这些调节蛋白被控制在几个水平,包括表达水平、磷酸化水平以及与其他调控蛋白之间的互作。最近,这些蛋白的可控性和程序性破坏在细胞周期调控中所起的作用的机理也越来越清楚,并且26S蛋白酶体与蛋白的破坏有关。例如,在细胞周期依赖性途径中Cyc(cyclin)A,Cyc B,Cyc D和B-CDK是通过26S蛋白酶体降解的。综述了植物中通过泛素/蛋白酶体介导的蛋白质水解对细胞周期调控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水稻黄单胞水稻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 简称Xoo)侵染引起水稻白叶枯病,在侵染过程中Xoo可产生胞外多糖(EPS)、胞外酶、黏附因子、T3SS以及其产生的效应因子等毒性因子。细菌第二信使环鸟苷二磷酸(c-di-GMP)的水平在Xoo毒性调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PXO_02944是包含REC、GGDEF和EAL结构域的蛋白,是c-di-GMP信号蛋白家族的成员,研究旨在阐明水稻白叶枯病菌的环鸟苷二磷酸信号蛋白家族成员PXO_02944的基因结构和功能。【方法】根据PXO_02944基因序列信息,以PXO99A基因组DNA为模板,设计引物扩增PXO_02944基因全长,将其GGDEF结构域和EAL结构域分别与已经报道的保守的GGDEF结构域或EAL结构域蛋白进行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分别扩增PXO_02944左右臂片段,将其与目的载体pK18mobsacB载体连接,得到质粒pK2944,将pK2944与pMD-GmR载体回收获得的GmR基因片段进行连接,获得重组质粒pK2944-GmR,用于构建基因突变体。将PXO_02944全长基因克隆到载体pHM1上,获得重组质粒pHM1-2944并转化到ΔPXO_02944中,即获得互补菌株ΔPXO_02944::C。对野生型菌株、突变体和互补菌株进行表型测定,分析PXO_02944 基因缺失突变对Xoo致病性和EPS产生、生物膜形成、胞外酶活性和鞭毛运动性的影响,并通过qRT-PCR方法测定EPS合成基因和毒性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成功地从野生型菌株PXO99A中克隆了PXO_02944;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PXO_02944蛋白具有磷酸化信号接收的REC输入结构域和GGDEF、EAL输出结构域,但GGDEF和EAL结构域保守序列发生了突变。与野生型菌株PXO99A相比,虽然PXO_02944突变体胞外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活性、鞭毛运动性都无明显变化, 但其对水稻的致病性、EPS产生和生物膜形成能力显著增强,T3SS调控基因hrpG和EPS合成基因gumG的转录水平也明显升高。【结论】应答调控因子PXO_02944负调控了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性、EPS产生和生物膜形成这些毒性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水分胁迫下水杨酸对大麦幼苗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杨酸是一种与植物逆境生理密切相关的生长调节物质.研究选取普通大麦为实验材料,通过不同浓度的外源水杨酸处理,考察其在水分胁迫下对大麦幼苗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杨酸的作用具有双重性:低浓度的水杨酸(<0.30 mmol/L)可以改善水分胁迫下大麦幼苗的水分状况,并且降低丙二醛含量,维持较低水平的蛋白质羰基含量,减...  相似文献   

13.
植物病原细菌分类最新进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冯洁 《中国农业科学》2017,50(12):2305-2314
随着人们对植物病原细菌研究的不断深入,细菌分类一直处于一个变化的过程。除了传统的属被拆分成若干个属以外,新属也不断增加,植物病原细菌属的数量已增至近40个。革兰氏阴性细菌中,传统的欧文氏菌属(Erwinia)又分出了4个属:果胶杆菌属(Pectobacterium)、迪基氏菌属(Dickeya)、泛菌属(Pantoea)和布伦纳氏属(Brenneria),导致作物软腐病的胡萝卜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和黑腐果胶杆菌(P.atrosepticum)最初分别归在胡萝卜欧文氏菌胡萝卜亚种(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和黑腐亚种(subsp.atroseptica);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中分出了雷尔氏菌属(Ralstonia)、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和噬酸菌属(Acidovorax)。新种的命名更是层出不穷,迪基氏菌属中已陆续增至8个种,导致玉米细菌性茎腐病和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病菌现名为玉米迪基氏菌(Dickeya zeae)。有些亚种或致病变种上升为种,导致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病原菌由燕麦噬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变为西瓜噬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很多病原菌的学名经历了数次变更,棉花角斑病的病原原名为野油菜黄单胞菌锦葵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malvacearum)和柑橘黄单胞菌锦葵致病变种(X.citri pv.malvacearum),现为地毯草黄单胞菌锦葵致病变种(X.axonopodis pv.malvacearum)。革兰氏阳性细菌家族的成员也在不断壮大。国内学者在学名使用上存在落伍和不规范现象。论文对近年来植物病原细菌分类体系的变化进行了梳理,并呈现了新老拉丁文学名的变化过程。关注植物病原细菌分类学的变化,有助于我们的研究工作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14.
土壤细菌的群落结构特征能够准确反映当前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为城市道路绿地的管理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以北京市五环内道路绿地为研究对象,选取34个样点进行土壤细菌高通量测序,探究北京市五环内道路绿地土壤细菌的群落组成、多样性和丰富度,并采用冗余分析(RDA)法分析土壤环境因子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北京市五环内道路绿地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存在显著差异,且由市中心向外呈递减趋势;门分类水平下优势菌门包括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4类菌门,占土壤细菌总比的78%左右;属分类水平下主要由RB41、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H16等优势属组成;属分类水平下细菌的群落结构组成较门分类水平呈现出更为明显的分异;RDA分析结果共解释了50.26%的变异,土壤含水量、全N、有机质和有效P与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存在显著相关性。总体来看,北京市五环内道路绿地土壤养分状况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可通过改善道路绿地的管理措施提升土壤质量,进而优化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16.
淹水胁迫对喜树幼苗LDH及保护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淹水胁迫下1年生喜树根系活力、根系乳酸脱氢酶(LDH)及叶片保护酶活性和活性氧代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根系活力在淹水处理后期急剧下降,LDH活性随淹水时间的延长和强度的加大而升高。轻度淹水胁迫下,喜树叶片内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保持较平稳的水平,能够有效地清除活性氧自由基,使之维持在较低水平;重度淹水胁迫下,随胁迫的持续,叶片POD和S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在胁迫后期不能有效地清除活性氧,导致叶片膜脂的过氧化作用加剧,丙二醛(MDA)大量积累,植株遭到伤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和方法]研究对不同诱导时间、诱导剂IPTG终浓度、培养温度和振荡培养箱转速等4个诱导培养条件对绵羊β_2-肾上腺素能受体(β_2-adrenoceptor,β_2-AR)第二细胞外环重组质粒pET32C-AR/Se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水平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筛选其最佳培养条件.[结果]随着IPTG诱导时间的延长,重组绵羊β2-AR第二细胞外环的相对表达量逐渐增加,在2 h时相对表达量达到最大值,为菌体总蛋白的30.1;.IPTG终浓度在0.01~2 mmol/L时,重组绵羊β_2-AR第二细胞外环的相对表达量水平均在27;~30;;当IPTG终浓度为0.01 mmol/L时,重组绵羊β_2-AR第二细胞外环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占菌体总蛋白的30.5 ;.在设置的4个诱导温度中,25℃时重组绵羊β_2-AR第二细胞外环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占菌体总蛋白的35.5;.在振荡培养箱不同转速条件下,重组绵羊β_2-AR第二细胞外环的相对表达量在33;~40;波动;在200 r/min时,相对表达水平最高,为细菌总蛋白的40.0;.[结论]绵羊β_2-AR第二细胞外环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最佳条件为:重组菌株在LB液体培养基中生长至OD_(600) 0.5左右时,加入IPTG至终浓度0.01 mmol/L,于25℃、200 r/min诱导120 min.  相似文献   

18.
Salt stress has been increasingly constraining crop productivity in arid lands of the world. In our recent study, salt stress was alleviated and crop productivity was improved remarkably by straw layer burial plus plastic film mulching in a saline soil. However, its impact on the microflora diversity is not well documented. Field micro-plot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from 2010 to 2011 using four tillage methods:(i) deep tillage with plastic film mulching(CK),(ii) straw layer burial at 40 cm(S),(iii) straw layer burial plus surface soil mulching with straw material(S+S), and(iv) plastic film mulching plus buried straw layer(P+S). Culturable microbes and predominant bacterial communities were studied; based on 16 S r DNA,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abundance were characterized using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 an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Results showed that P+S was the most favorable for culturable bacteria, actinomyces and fungi and induced the most diverse genera of bacteria compared to other tillage methods. Soil temperature had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 with the number of bacteria, actinomyces and fungi(P0.01). However, soil water was poorly correlated with any of the microbes. Salt content had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number of microbers, especially for bacteria and fungi(P0.01). DGG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P+S exhibited the highest diversity of bacteria with 20 visible bands followed by S+S, S and CK. Moreover, P+S had the highest similarity(68%) of bacterial communities with CK. The major bacterial genera in all soil samples were Firmicutes, Proteobacteria and Actinobacteria. Given the considerable increase in microbial growth, the combined use of straw layer burial and plastic film mulching could be a practical option for alleviating salt stress effects on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and thereby improving crop production in arid saline soils.  相似文献   

19.
20.
从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低盐转录组数据库中选取肌腱蛋白-R1 (TN-R1)、肌腱蛋白-R2(TN-R2)、乙酰胆碱受体亚基α-3(CHRNA3)、脂肪酸结合蛋白6(FABP6)、单羧酸转运蛋白2(SLC16A7)、纤维胶凝蛋白1 (Fcn1)、黑素转铁蛋白(Mfi2)共7个盐度调节相关基因, 利用 qRT-PCR 技术分析这7个基因在低盐胁迫下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表达丰度。结果表明TN-R1基因在仿刺参体腔液中表达水平最高,呼吸树次之,肠表达较低;TN-R2基因在仿刺参体腔液中表达水平最高,在肠中表达较低,呼吸树中不表达。SLC16A7、FABP6、Fcn1、CHRNA3和Mfi2均在体腔液中表达最高。Mfi2基因在体腔液中明显上调表达,在呼吸树组织和肠组织中下调表达,且与对照组均呈显著性差异。Fcn1在体腔液中的表达量在胁迫后1.5 h达到最高,为对照组的669倍,在胁迫48 h之前均呈明显上调。低盐胁迫下这7个基因表达丰度的变化,说明这些基因或作为功能基因直接参与机体的盐度适应的代谢调节,或作为调控基因调节盐度相关功能蛋白的表达和活性来提高仿刺参对低盐胁迫的耐受能力。上述结果表明仿刺参的盐度适应过程是一个需要多基因参与的应激反应信号转导网络,为仿刺参盐度调节适应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