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以湖南省某冶炼厂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子指数法、空间插值、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模型、ALM模型,进行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及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场地土壤重金属主要污染因子为砷、锑、锌、铅,重污染区域分布在1~2.5m的土壤深度,砷污染单因子风险值最大为29.7,污染最严重,健康风险分析中砷的最大致癌风险和危害商为10~(-3)和87.69,均处于不可接受水平,具有明显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锑的非致癌风险在0.88~4.43之间,锌的非致癌风险均小于1,土壤铅含量引起成人孕妇腹中胎儿血铅水平超过10 ug/dL的概率为1.9%~7.9%。  相似文献   

2.
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主成分分析及目标危害商数模型,对所采集的115个蔬菜样品的Cu、Zn、Pb、Cr、Cd、As、Hg含量、单因子及综合污染指数、主要有毒有害成分及对人体健康的风险做出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除个别样本Pb含量超出限量值外,其余样本的重金属含量均在限量值内;Cr单因子污染指数葱蒜类(0.30)最高,绿叶菜(0.23)次之;Cd的单因子污染指数茄果类(0.23)最高,薯芋类(0.22)次之;Pb的单因子污染指数茄果类和瓜类最高,均为0.79。茄果类综合污染指数(0.59)最高,瓜类(0.58)次之,豆类(0.07)最低。主成分分析提取了3个主要成分,其中,绿叶菜、豆类、白菜等主要有毒有害重金属成分是第1主成分(Cr和As);茄果类、薯芋类和瓜类主要有毒有害重金属成分是第3主成分(Cd和Pb)。闵行区地产蔬菜重金属的健康风险主要来自有毒有害成分As和Cr,且儿童食用的健康风险远大于成人;不同种类蔬菜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显示,葱蒜类最高,其次是绿叶菜、瓜类,直根类最低。  相似文献   

3.
铅蓄电池厂遗留场地污染分析与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重庆地区某铅蓄电池厂搬迁遗留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Han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健康风险评价法,对场地污染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场地Pb的质量浓度为15~166 000mg/kg,均值为8 774.98mg/kg;通过单项污染指数法评价得到污染主要集中在极板生产、化成车间及堆放区域;内梅罗指数评价得到铅为重度污染,As为中度污染;场地铅的生态危害为较强,砷为轻微危害;场地重金属污染的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As的致癌风险HI为3.21×10~(-5),超可接受的阈值10~(-6);危害熵HQ为3.56,大于阈值1,对人体存在较严重的致癌和非致癌危害风险;使用IEUBK模型计算得到儿童受体血铅质量浓度超过100μg/L的概率为99.756%,大于安全概率5%,铅污染的区域存在较高环境健康风险,场地必须经过修复治理才能规划利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掌握高砷煤矿周边旱作农田重金属污染状况,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地积累指数法对高砷煤矿周边旱作土壤重金属(As、Cd、Hg、Cu、Zn)进行污染风险评价,并采用富集系数法、目标危害商数法和致癌风险指数法对农作物和人体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土壤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为2.12,属中度污染水平;土壤中As、Cd、Hg、Zn、Cu的含量均值分别为全国土壤背景值的7.91、2.57、5.26、1.53、3.44倍;As和Hg的污染等级高且范围广,Cu污染等级低但污染范围广,Cd的污染等级较低且范围较小,Zn基本无污染。富集系数法评价结果显示,作物对5种重金属的吸收能力表现为Cd>Zn>Cu>Hg>As。农作物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5种农作物的健康风险主要为非致癌风险,As是可食用农作物(除玉米外)的主要致癌风险因子和非致癌风险因子,Cd是烟草的主要致癌风险因子和非致癌风险因子。食用本地农作物对人体造成的健康风险依次为As>Cd>Hg>Cu>Zn。研究表明:研究区域土壤处于中度污染水平,As的风险较高;可食农作物中重...  相似文献   

5.
以美国环保总署推荐使用的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方法为基础,首次结合砷的形态,对云南汤池地热水中砷对人群产生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地热水中总砷含量为0.165 5 mg/L,其中As3+和As5+分别占64%和36%。砷的非致癌总风险指数为75.73,致癌总风险为1.10×10-2,可对人体健康产生极强的非致癌和致癌危害。饮用途径是产生风险的最主要的暴露途径,贡献量达90%以上。As3+产生的健康风险约为As5+的107倍,占总风险的99.1%。形态组成极大地影响着砷的健康风险。虽然,该研究的计算结果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但对将污染物形态组成纳入到健康风险评价中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分别选择市区污泥、县城污泥、腐熟污泥作为研究对象,开展污泥重金属含量、生态风险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价,为污泥资源化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同类污泥中重金属平均含量均排序为锌(Zn)铜(Cu)铬(Cr)砷(As)铅(Pb)镉(Cd)汞(Hg),只有市区污泥中As的含量超过农用泥质A级标准(CJ/T 309—2009)。Cu、Zn、Cr、Cd在3类污泥中的含量、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单因子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的平均值都表现为腐熟污泥市区污泥县城污泥。腐熟污泥、市区污泥、县城污泥中重金属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分别为4.684、1.995、1.145,分别为重污染、轻度污染、轻度污染,腐熟污泥、市区污泥、县城污泥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平均值分别为321.06、214.49、106.08,相应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分别为重、中等、低。基于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进行成人健康风险评价,腐熟污泥、市区污泥、县城污泥对成人非致癌综合危害指数分别为1.10×10~(-1)、5.13×10~(-2)、2.58×10~(-2),重金属多因子致癌综合危害指数分别为3.39×10~(-5)、4.77×10~(-5)、1.87×10~(-5)。县城污泥无论是生态风险还是对人类健康风险都最低。  相似文献   

7.
工业污染场地风险评估与土壤修复工作需求不断加大,基于人群健康、生物、生态综合风险的分类管理是优化土壤与地下水治理修复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构建污染场地分类管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确定污染特性、污染物迁移途径和污染受体3级共40项评价因子,以三角模糊数描述评价因子的隶属度,综合划分11级风险等级和风险重要性,提出风险等级和风险重要性的赋值标准,可以根据污染场地的调查资料综合评价得出场地的风险等级和风险重要性判定值,多层次风险向量分析,得到场地的综合风险判断结果,作为是否优先治理的参考依据。利用MATLAB编程建模,将评价模型应用到某农药厂工业污染场地实例,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从该模型的评判结果识别出案例场地的综合风险等级为V8高度风险,应及时开展治理修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河南省柿Diospyros kaki主产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生态风险,为评价土壤环境安全状况以及防治重金属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从安阳、济源和三门峡等3个柿主产区的90个柿园采集了450个土壤样品,测定砷、汞、铅、镉、铬和铜等6种重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采用污染负荷指数(IPL)、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IR)和生态风险预警指数(IER)对柿园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进行评价。  结果  在河南省柿主产区,土壤砷、汞、铅和铜质量分数的平均值分别为背景值的1.26、2.01、1.86和1.64倍。柿园土壤汞表现为中度污染,砷、铅和铜轻度污染,镉和铬无污染。在河南省柿主产区,土壤砷、汞、铅和铜受到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其中砷主要是受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汞、铅和铜则受工业活动影响较大。在河南省柿主产区,IPL、IR和IER平均值分别为1.08、136.95和2.33,呈现轻度污染、轻微风险和轻度预警等级。济源产区污染最为严重,生态风险等级和预警等级均为最高,IPL、IR和IER分别达1.32、154.10和3.79;13.33%的果园处于中度或重度污染状态,33.33%的果园处于中等或较强潜在生态风险等级,66.67%和26.67%的果园分别呈现中度和重度预警。在河南省柿主产区,6种重金属中汞的单因子污染指数(CF)、潜在生态风险指数(IR)和污染生态风险预警等级(IER)均最高,分别为2.01、80.31和1.01。  结论  汞是河南省柿主产区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等级和预警级别最高的重金属元素。济源产区柿园污染水平、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与生态风险预警等级在3个产区中最高,均达到中等水平。图2表8参30  相似文献   

9.
浙南沿海养殖贝类重金属Cu、Cd、As、Pb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4年6、8、10和12月采集温州沿海贝类养殖区具有代表性的产品青蛤、缢蛏、泥蚶和牡蛎共4种128份,对金属含量进行污染评价,运用危害商数(THQs)评价食用海产品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结果表明,样品中铜、铅、镉、砷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355~2.155、0.028~1.231、0.138~1.282、0.126~1.275mg/kg。金属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青蛤重金属污染程度最高,污染程度为青蛤缢蛏泥蚶牡蛎。铅、镉、砷的危害商数小于1,说明养殖贝类中这几种重金属对人体健康不具有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0.
以某多环芳烃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根据场地未来使用功能和场地实际情况,对该场地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价.根据国家环保部新出台的《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HJ25.3-2014),确定了健康风险评价模型中相关参数;计算得出了该场地的修复目标值苯并(a)芘为0.012 mg/kg;茚并(1,2,3-cd)芘为0.12 mg/kg.  相似文献   

11.
为评估某产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及产出甜瓜果实的膳食健康风险,在评估区域采集土壤及对应甜瓜果实样品各41份,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分析瓜田土壤及甜瓜果实Cu、Cd、As、Cr和Ni 5种重金属含量;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以及Nemero综合污染指数法探讨重金属污染特征;通过目标危害系数(THQ)和总非致癌风险指数(HI)评价甜瓜果实中重金属的膳食健康风险。结果表明:41份土壤试样中,Cr、Ni、Cd和Cu4种重金属含量的最大值均小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As含量平均值为风险筛选值的2.75倍,且32%样点的As污染达中度水平,Cd最大值污染指数接近轻度污染临界值,所有样点综合污染程度达中度污染;41份甜瓜果实样品THQ和HI均远小于1。说明评估区域存在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象,主要污染重金属为As和Cd,5种重金属对产出甜瓜果实膳食安全的影响并不高。  相似文献   

12.
水产品中砷污染的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水产品中砷污染对人类健康产生的危害受到了人们高度的关注。从危害识别、危害描述、暴露评估、风险特征描述等方面对水产品中砷污染进行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3.
采用ICP,AAS,AFS法测定了重庆市黔江排水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厂终端污泥中9种重金属(Zn,Cr,Cu,Mn,Ni,Pb,As,Cd,Hg)的质量分数,并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 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法、 Muller地累积指数法对污泥中9种重金属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同时,基于US EPA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5种重金属(Zn,Cu,Mn,Pb,Hg)进行非致癌健康风险评估,对另外4种重金属(Cr,Ni,As,Cd)进行致癌健康风险评估.生态风险评价表明, Ni,Cr,Pb无污染,生态危害程度很低,但Muller地累积指数法分析显示Cu,Zn,Hg,As存在一定生态危害风险,同时, 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风险评价和Muller地累积指数法评价均表明, Cd生态危害程度较高;健康风险评估表明该厂污泥中重金属基本不存在非致癌健康风险和致癌健康风险,但Cu,Mn的非致癌总风险相对较高,且各重金属经手口摄入途径产生最高非致癌健康风险,儿童所承受的非致癌健康风险高于成人约5.9倍,但儿童所承受的总致癌健康风险略低于成人.  相似文献   

14.
为支撑区域尺度重金属镉(Cd)污染农田的分区管理决策,以湖南省某典型粮食大县为案例,通过区域网格采集土壤和水稻样品,分析县域Cd污染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单因子评价、地累积指数法和人体健康风险法,评估该县Cd污染风险。结果表明:不同评价方法对Cd污染风险区划分差异较大。单因子指数法显示该县仅有5.9%的区域存在污染风险,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荣昌县饮用水源主要污染物的健康风险。[方法]选取荣昌县8个镇街饮用水源地进行水质监测分析及污染源调查,应用目前美国环保局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各饮用水源地的水环境主要污染物进行评价。[结果]在所监测的水库中,水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N、P、有机物污染,未出现重金属等指标污染。非致癌物的个人年风险最大为NH3-N,其次为Hg、氰化物,最低为挥发酚,但在枯水期和丰水期均低于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Cr~(6+)在枯丰水期的个人年风险值均高于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As的个人年风险值低于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结论]化学致癌物对人体健康的风险远超过非致癌物,Cr~(6+)是对人体有健康风险的主要有毒污染物,对Cr~(6+)的管理和控制是保证镇街饮用水源地水体安全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安徽东至香隅化工园区域土壤重金属累积程度及其环境影响,在此区域采集5个表层土壤样本,分析测定了重金属Cd、Pb、Cr的含量,并用单因子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了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Cr含量超出背景值达10倍,富集程度高,但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较小;Cd的含量高出背景值2-3倍,富集程度低,但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最高;Pb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应合理引导区域开发活动,避免区域土壤环境污染加剧。  相似文献   

17.
沉积物是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的源和汇,为探究东洞庭湖最新的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生态风险及健康风险,采集东洞庭湖湿地保护核心区、城陵矶港口区、航道区、城镇居民区、旅游区、农场和芦苇场7个功能区63个表层沉积物样品,测定As等10种重金属的含量,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富集因子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以及美国EPA健康风险评价法对其污染程度和人体暴露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As、Cd、Cr、Co、Cu、Mn、Ni、Pb、Sr和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4.53、6.49、70.39、19.66、27.91、933.26、42.36、41.48、93.83 mg·kg-1和164.91 mg·kg-1。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显示,Cd处于偏重度污染程度等级(Igeo=3.39),其余均为轻度污染(0<Igeo<1);富集因子法评价结果表明,Cd为中度富集(EF=2.78),其余重金属均为轻度富集(EF<1);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Cd的风险程度为极高风险(Eir=662.13),其余重金属均为低风险(Eir<10);从不同功能区来看,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由高到低排序为:湿地保护核心区>芦苇场>航道区>旅游区>农场>城镇居民区>城陵矶港口区,表明重金属更易于在植物根际土壤中沉积与滞留。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对成人的非致癌指数均在可接受范围内(HI<1),而As、Cd、Pb对儿童造成的非致癌风险在沿东洞庭湖东岸的航道区超过了可接受水平。综合来看,与已报道的国内其他浅水湖泊相比,东洞庭湖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处于较高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18.
由于生态风险评价指标选择存在差异,评价结果与实际污染事故之间的相关性较低,对此,提出一种平原区农田重金属污染的综合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基于生态风险管理框架,识别重金属污染源并确定评价终点,考虑到重金属污染特点,结合自然灾害指数、潜在生态损失度指数和污染指数,构建综合生态风险评价指标;在风险评价模型的作用下,获取不同重金属元素的风险值,并依据生态风险级别划分标准,完成平原区农田重金属污染的综合生态风险评价。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评价结果与重金属污染事故数之间的相关性为0.91,对控制土壤重金属污染及保护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凤县金矿周边河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方法]沿金矿周边地段采集河道表层沉积物,测定分析沉积物内重金属含量,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分析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危害程度。[结果]金矿周边河道地段大部分区域的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属于轻度危害,产生危害的重金属为Pb、Hg、Cu、Cd、As。个别采样点出现中度污染,产生中度污染危害的重金属是Hg、Cd、Cu。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表明,河道沉积物内重金属污染程度总体上属于轻度生态危害,3段河道重金属污染危害程度由强至弱依次为三台山金矿、庞家河金矿、小裕河金矿。[结论]该研究可为矿区周边河道重金属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