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秀玲 《广西蚕业》2002,39(2):44-44
一般蚕发生不蜕皮蚕有以下几种情况 :( 1 )蚕因生病 ,体质虚弱 ,而不能正常蜕皮。 ( 2 )小蚕期没有采用薄膜防干育 ,叶子失水多 ,造成蚕摄食水分不足 ,或遇连续干旱天气 ,叶子含水量低 ,也容易造成蚕不蜕皮。 ( 3)因空气干燥 ,加上眠座上和蚕室地面撒大量的石灰粉 ,使蚕室空气过于干燥 ,在眠后期 ,容易造成不蜕皮蚕发生。所以养蚕期间要注意消毒防病 ,良桑饱食 ,连续干旱天气 ,桑园要及时抗旱。小蚕期要采用薄膜防干育 ,大蚕期湿度低要采取措施在地面撒水或适当给蚕添食水叶 ,补充水分。在眠蚕后期遇干旱天气要注意补湿。为什么会发生不蜕皮…  相似文献   

2.
莫嘉凌 《广西蚕业》2003,40(4):56-57
核多角体病是蓖麻蚕的一种主要病害。蚕儿食下病毒多角体后,在中肠碱性胃液的作用下,多角体溶解,释放出病毒粒子。这些病毒粒子首先在中肠上皮细胞内进行复制,进而侵入血细胞、脂肪细胞及真皮细胞,生殖腺膜细胞也有寄生。病重时,丝腺、神经细胞都有多角体形成。 蓖麻蚕核多角体病仅能水平传播,食下传染是本病的主要传染途径。感染病毒后,小蚕期经过3~4天,大蚕期经过5~7天发病死亡,死后蚕体变软。染病的蚕儿,食欲减退,发育迟缓,出现较多的小蚕、迟眠蚕、半蜕皮或不蜕皮蚕。蚕儿狂躁外爬,蚕体环节肿胀,节间膜发亮。重病蚕,背部及两侧气门处…  相似文献   

3.
简化眠起处理加网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农村养蚕生产中,按照传统的用网方法,蚕儿将眠时,要加眠网进行眠除。2、3龄蚕儿起身时加起除网开叶再起除。这一眠起处理工作技术性强,要求饲养人员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网要加得不早不迟,恰到好处,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尤其是起除操作,如果过早过迟均会增加操作难度,使减蚕率增加。目前农村中的饲养员很难把此项技术掌握得比较准确,对于部分饲养蚕种较多的农户眠除和起除费工费时,甚至剥 增加蚕座污染。所以传统的眠起处理方法对农村养蚕很不适应。目前农村都是推广省力化养蚕技术,小蚕一日一回育或两回育。在此基础上我们对…  相似文献   

4.
<正> 一、将眠期的处理1.适期加眠网(1)目前,因为普及少回育,所以要适当提早加眠网,即三令蚕一开始发现将眠蚕时就加。(2)四、五令时要推迟加网,即蚕盘中发现数头眠蚕时再加。(3)三令加眠网前要撒蚕体消毒剂和石灰,以隔离蚕盘,促使蚕上爬,减少网下蚕。2.揭薄膜时间根据环境条件不同而定,一般在眠蚕达到60%时进行。(1)温度低的时侯,眠蚕要达到80%时揭膜。(2)蚕座蚕沙过多,应及早除膜。  相似文献   

5.
莫嘉凌 《广西蚕业》2002,39(4):42-44
三、收蚁方法把刚孵出的蚁蚕收集起来饲养 ,叫做收蚁。木薯蚕收蚁方法有叶引法、纸收法和倒卵法。叶引法 :收蚁时 ,将附有蚁蚕的卵袋或包卵纸打开 ,平铺在垫纸的蚕匾内 ,把蓖麻、木薯的适熟偏嫩叶片切 (撕 )成小片疏盖在蚕体上 ,待蚁蚕爬上叶片后 ,连蚕带叶移至空蚕匾整理成蚕座 ,未爬上叶片的蚁蚕可继续用叶片吸引。纸收法 :在蚕卵转青后把蚕种袋撕开 ,将蚕卵倒在铺着光纸的蚕匾内 ,蚕种孵化时 ,在卵面上覆盖一张棉纸 ,棉纸上面放几片嫩叶 ,蚁蚕爬到棉纸的底面时 ,将棉纸翻开向上 ,连同蚁蚕平铺在蚕匾内给叶。纸收法收蚁后 ,卵壳上附着的少…  相似文献   

6.
本文重点介绍小蚕饲育中配备小蚕专用桑园、选叶与切叶标准、收蚁与饷食时间、扩座与除沙、提青分批与蚕体消毒及加温补湿等多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脓病又称体腔型脏病,第1~5龄蚕儿都有发生,也有在上簇后大量发生.脓病蚕儿又称高节蚕,是病毒病.其病原体的研究较快.农家发生的不结茧蚕多数是脓病.1、病征发病初期和健康蚕区别:病蚕进入催眠期不就眠,沿着蚕匾四周爬动,皮肤紧张发亮,其后环节间膜变高,成为高节蚕,皮肤易破,不时从蚕匾掉下,流出乳白色浓汁.这种状态极易和健康蚕区别.这种脓病蚕的最明显病征是血液混浊,白血蚕呈乳白色,  相似文献   

8.
杨胜特 《北方蚕业》1999,20(3):11-11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眠除分箔扩座,可改善原蚕就眠环境,促使眠起齐一,减少遗失蚕及发病率,提高收茧量和制种成绩,蚕种质量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杨胜特 《江苏蚕业》1999,21(3):60-61
采用眠除分箔扩座,可改善原蚕就眠环境,促使眠起齐一,减少遗失蚕及发病率,提高收茧量及制种量,蚕种质量也会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0.
莫嘉凌 《广西蚕业》2003,40(1):52-52
七、大蚕的饲养 大蚕是蚕儿丝腺成长时期,为了增产茧丝,必须养好大蚕,才能夺取高产。大蚕饲养技术要点如下: 1.良叶饱食 饲养大蚕要选摘成熟、新鲜的叶子。由于每次采叶量很多,故要松装轻放,随采随运,及时抖松摊开,防止叶子发热变质。 大蚕成长很快,食叶也多,要适当增加喂叶量,每次喂叶厚度大约是2~3层,以下次喂叶前半小时吃光为宜。4龄起蚕后便可喂全叶,一般每天喂叶4次。夏季高温干燥时,蚕儿的生长速度加快,叶子也容易失水干燥,每天喂叶的次数应适当增加。特别是5龄期,要尽量做到让蚕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养蚕中眠起处理技术使用当否,是关系到养蚕成败的关键之一,故眠起处理在饲养技术上是一个重要环节,它要求时间性强,技术处理恰当,不损伤蚕体和保持蚕头总数.眠起处理全过程分为:催眠期处理,眠中处理,饷食期处理.一、催眠期处理蚕儿食下桑叶生长发育到一定程度时,就要就眠蜕皮,这是家蚕的生理特征之一.1.适时加眠网.这一工序是为了改善眠中的环境条件,确保蚕座清洁干燥.掌握这一技术,主要靠观察蚕儿体色、体形、食桑行动等变化而定.因为幼虫在就眠前停止食桑,排空肠内的残馀物,并吐丝将腹足固定在蚕座  相似文献   

12.
蚕病是由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病原引起的。由于感染、寄生时间不同,表现症状也有很大差异。蚕体受到病原体侵蚀感染后,会引起某些组织器官发生机能和形态上的病变,外观上就表现在体态、行动、皮肤、食欲、发育等方面的变化。健康蚕身体比较结实,蚕体均匀,尾角上翘,眠起齐一,就眠时头胸部昂起。而病蚕一般表现为:蚕体萎缩细小或皮肤松弛,头胸纤瘦或胸背拱起、环节肿胀、胸部透明发黄、尾部缩小、尾角下垂、出现脱肛、封口等。因此,在养蚕过程中应加强蚕体观察,以便及时发现蚕病,尽早防治,把蚕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才能增加养蚕经济效益。下面对一些主要蚕病的症状及初步诊断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3.
家蚕起缩蚕是由于饲育环境和饲料处理不当而造成的,表现为就眠蜕皮后躯体缩短干瘪,有的不能蜕皮干瘪而死,生产中常发生在小蚕一至三龄,是导致小蚕不能正常发育、单产难于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生产实践,现将其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莫嘉凌 《广西蚕业》2003,40(3):56-56
一、蓖麻蚕病的种类与识别蓖麻蚕(木薯蚕)病有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病两大类。生产上常见的传染性病有微粒子病、核多角体脓病和软化病。非传染性病有中毒症(农药中毒和工厂废气中毒)。蚕病发生的原因,归纳起来有:生物因素(致病微生物)、化学因素(农药、废气)、物理因素(创伤)、饲料因素(不良叶)和环境因素(高温、多湿、闷热)等。蚕病的发生通常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微粒子病:蓖麻蚕微粒子病是蓖麻蚕微粒子原虫寄生蚕体内的一种原生动物病。微粒子孢子是微粒子原虫的滞育体,大小为3~5×1.4~2.4μm。在光学显微镜下,成熟的微粒子孢子通常…  相似文献   

15.
如东县人工饲料育技术共育小蚕的实践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益飞 《广西蚕业》2011,(3):51-56,69
为解决小蚕共育过程中出现的户主老龄化和人工短缺,以及共育安全等问题,开展了规模化人工饲料育技术共育小蚕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人工饲料育与桑叶育相比,1眠蚕体重无显著差异,2眠开始眠蚕时体重表现出差异,3眠期蚕体质量差距较大,4眠蚕体重差异缩小,熟蚕体重差异不显著;盒种产茧量除春蚕低于桑叶育5.1%外,续春蚕、一秋蚕和二...  相似文献   

16.
结合桑蚕一代杂交种种茧育实践,探讨如何提高种茧小蚕共育质量,总结出抓好种茧小蚕共育专用桑园管理、把握小蚕饲养技术环节和加强消毒防病等技术措施。小蚕共育专用桑园管理,要重点抓好桑园合理低伐、科学配方施肥及病虫害防控;小蚕饲养要把握好收蚁、给桑、温湿度调控、眠前眠后技术处理、除沙扩座等技术环节以及消毒防病防微措施,做好小蚕发放管理,科学饲育小蚕,提高种茧育小蚕品质。  相似文献   

17.
普通的四眠蚕要经过四次蜕皮 (眠 ) ,才能吐丝结茧 ,而三眠蚕只眠三次 ,没有五龄期 ,四龄期就能早熟结茧。由于全龄经过的缩短 ,三眠蚕食桑量要比四眠蚕少 ,三眠蚕茧也要比四眠蚕茧小。虽然三眠蚕茧形小 ,但干壳量高、茧丝长长、解舒率高 ,特别是茧丝纤度细而匀、强伸度好 ,可以缫制高档优质细旦生丝 ,是一种难得的开发特种用途生丝的理想原料。为了开发利用超细纤度生丝 ,增强我国丝绸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应变力 ,1 985~ 1 988年陆雪芳等先后研究成功SM -1和金鹿三眠素人工诱导三眠蚕生产超细纤度茧丝技术[1] ,1 99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蚕…  相似文献   

18.
家蚕强显性三眠蚕基因(M^3)对四眠蚕基因(M^4)在遗传学上是一种显性遗传关系,即基因型为M^3/M^4的个体表现为三眠蚕。相关研究表明,催青温度、饲育温度和桑叶叶质都会影响三眠蚕的眠性,通过对三眠蚕同质基因型和异质基因型用老嫩桑叶进行分别饲养试验,结果显示:1~3龄饲喂偏老桑叶,对强显性三眠蚕基因同质型(M^3/M^3)的眠性无显著影响,对强显性三眠蚕基因异质型(M^3/M^4)的眠性有显著影响,容易诱发四眠蚕;三眠蚕与四眠蚕杂交,在叶质偏老的情况下,以三眠蚕为母本比三眠蚕为父本的杂交方式更容易发生四眠蚕。  相似文献   

19.
高品位生丝品种"芳·绣×白·春"入眠较慢,眠起处理与一般品种"早止桑、迟饷食"不同。入眠处理时,要注意有95%以上的眠蚕或在三、四龄入眠时有个别起蚕时方可止桑,保证青蚕和将眠蚕饱食就眠。有95%以上起蚕可饷食,防止起蚕乱爬,消耗体力使蚕体虚弱。注意提青分批处理,确保及时就眠。  相似文献   

20.
材料和方法供试材料为夏秋蚕品种浙农1号×苏12雄蚕.通过在Grace培液中加入PTTH抽提物,体外培养桑蚕前胸腺(一侧胸腺的培养液中加PTTH,另一侧不加PTTH作对照),然后以蜕皮甾体类激素的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培养液中的蜕皮甾体类激素含量的途径,研究了桑蚕 PTTH与前胸腺的某些分泌特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