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005-2007年的冬小麦和夏玉米生长季节,在四川省土壤肥料研究所资阳试验站的1号试验地(坡度20°)和2号试验地(坡度12°)利用陷阱法调查了香根草(1号地)、紫穗槐(1号地)、蓑草(2号地)和苜蓿(2号地)4种植物篱物种作为半自然生境对地表甲虫的活动密度(种群密度和活动性的参数)和科丰富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篱带地表甲虫的活动密度在小麦生长季节与对照裸地或临近农田之间差异不明显,在玉米生长季节明显低于对照裸地或临近农田.植物篱带地表甲虫的科丰富度在小麦生长季节和玉米生长季节与对照裸地之间差异均不明显.在小麦和玉米生长季节,植物篱带的出现均没有明显提高农田地表甲虫的活动密度和科丰富度.以上结果表明,有助于保持水土的植物篱由于宽度较窄、植被结构简单,导致对提高农田生态系统地表甲虫的物种多样性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白龙江沙滩公益林保护区地表甲虫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进行研究,为保护区生态恢复的抚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在林区内选择修枝、割灌、间伐及对照4个不同抚育措施的人工云杉林地,采用巴氏罐诱法进行诱集地表甲虫,对其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采集甲虫标本543号,隶属17科.其中步甲科个体数量最多,占总数的33.89%,是该地区地表甲虫的优势类群,隐翅虫科次之,占32.23%,球蕈甲科的个体数量占10.31%.大多数科的物种数在不同抚育措施没有显著差异,而步甲科、隐翅虫科等在不同抚育措施下分布有显著差异.间伐区甲虫个体数量最多,与修枝区、割灌区及对照区差异极显著(P0.01).未经过抚育措施的对照区甲虫个体数量最少,多样性最低,种类贫乏,物种分布不均匀.多样性指数在修枝区最高,与间伐区、割灌区差异不显著,与对照区差异显著(P0.05).物种丰富度在间伐区最高,与对照区差异显著(P0.05),但与修枝区、割灌区差异不显著.【结论】保护区内地表甲虫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不同抚育措施密切相关,在对保护区进行生态恢复时,采取合理有效的间伐抚育措施,将有助于提高该地区地表甲虫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2018年5—9月,分别在茂兰自然保护区周边选择灌木林、藤刺灌丛和灌草丛3种生境,设置样地30个,采用巴氏罐诱法对不同生境下地表甲虫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开展了调查。结果表明:共采集标本1007号,隶属20科。其中,隐翅虫科、粪金龟科、金龟科和叩甲科的地表甲虫个体数量相对较多,分别占个体总数的30.59%、24.43%、11.82%和11.52%,为该区域地表甲虫的优势类群;地表甲虫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分析表明,隐翅虫科个体数量在灌木林中较高,粪金龟科个体数在灌草丛中较高;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分布都比较均匀,在灌木林中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相对较高,物种丰富度指数以藤刺灌丛较低;相似性指数为中等不相似水平;说明影响地表甲虫物种多样性的分布主要是放牧、人为干扰及生境环境。  相似文献   

4.
在黑龙江省帽儿山国家生态站内,在20 m的固定样地内基于规则格网调查法,采用陷阱法逐日采集2015年8月30日至11月21日的地表甲虫,以揭示气温变冷季节地表甲虫小尺度空间的逐日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调查中共捕获地表甲虫1332只,隶属于5科、27个物种。在气温逐渐降低的季节,帽儿山红松人工林小尺度的物种组成以步行虫科、隐翅虫科、埋葬甲科和象甲科物种为主。随着气温的降低,地表甲虫的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群落丰富度整体表现为逐渐降低的趋势,但存在日间波动性;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这种逐日动态趋势和温度有显著的相关性;这种逐日变化表现出物种之间的差异,步行虫科和埋葬甲科物种较多的活动于相对温暖的9月,而隐翅虫科物种则在相对较冷的10月出现峰值。  相似文献   

5.
在黑龙江省帽儿山国家生态站内,在20 m的固定样地内基于规则格网调查法,采用陷阱法逐日采集2015年8月30日至11月21日的地表甲虫,以揭示气温变冷季节地表甲虫小尺度空间的逐日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调查中共捕获地表甲虫1 332只,隶属于5科、27个物种。在气温逐渐降低的季节,帽儿山红松人工林小尺度的物种组成以步行虫科、隐翅虫科、埋葬甲科和象甲科物种为主。随着气温的降低,地表甲虫的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群落丰富度整体表现为逐渐降低的趋势,但存在日间波动性;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这种逐日动态趋势和温度有显著的相关性;这种逐日变化表现出物种之间的差异,步行虫科和埋葬甲科物种较多的活动于相对温暖的9月,而隐翅虫科物种则在相对较冷的10月出现峰值。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西藏林芝不同植被地表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水平,采用陷阱法对西藏农牧学院农场3种不同植物(油菜、杨柳、青稞)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功能群结构进行研究。共捕获节肢动物1221头,隶属6纲11目28科。3种不同植被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相似,油菜、杨柳和青稞的优势种群同为鞘翅目步甲科,但数量分布有所不同,青稞地群落明显高于油菜、杨柳地。通过3种种植地多样性特征指数、功能群分布及相似性比较可知:杨柳地4项指数均高于油菜地和青稞地;3种种植地均是杂食性群落占比最大、寄生性群落占比最少;不同植被下种植地地表节肢动物类群相似性有差异。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在不同植被间存在显著差异,植被变化和人为干扰是影响其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茂兰喀斯特森林地表昆虫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巴氏灌诱法(陷阱法)对茂兰喀斯特森林4种林型的地表昆虫多样性进行研究.共采集昆虫标本9462个,有10目40科,其中鞘翅目(35.64%)和膜翅目(33.15%)数量较多,鞘翅目中数量最多的是步甲科,膜翅目中数量最多的是蚁科;在科级水平上,乔灌混交林的地表昆虫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高(分别为2.8604、0.8045),乔木林和乔灌混交林的地表昆虫相似性系数最高(0.8205);4种林型中地表昆虫个体数在季节上呈现夏、秋、春、冬依次递减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地表甲虫在维持苔原生境的作用,对长白山西坡苔原带地表甲虫的物种组成及时空分布格局进行研究。2005—2007年,在长白山西坡苔原带利用陷阱法采集"常绿灌丛"亚带和"半荒漠"亚带的地表甲虫,共采集723头,隶属于11科,41种,步甲科和埋葬甲科为优势类群。"常绿灌丛"亚带中地表甲虫物种数和个体数都高于"半荒漠"亚带,地表甲虫的物种数、个体数、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都是7月和8月远高于其他月份。长白山苔原带环境条件恶劣,地表甲虫的多样性较低,步甲科和埋葬甲科具有相对较强的适应能力。地表甲虫的活跃高峰期相对较长,集中在7月和8月,显示出其对环境变化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甘南亚高山5种不同典型森林生境下地表步甲的群落结构、分布特征及多样性,探究地表步甲对森林生境的选择倾向,为甘南亚高山区生态环境监测及地表步甲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2019年采用巴氏罐法在人工云杉林(RPA)、人工油松林(RPT)、次生阔叶林(CPB)、次生针叶林(CPT)和原始云杉林(YPA)中采集地表步甲,室内对其进行分类鉴定,并对其类群优势度、多样性及相似性进行分析。【结果】在甘南亚高山5种不同典型森林生境下共采集地表步甲2 418头,经鉴定隶属16属33个种,其中分属于青步甲属、通缘步甲属、斯步甲属、蜗步甲属和步甲属的步甲数量分别占捕获总数的23.16%,16.33%,13.19%,12.00%和10.42%,共同构成了该地区的优势类群。地表步甲个体数在RPA中最多,在YPA中最少,且RPA生境中地表步甲个体数显著高于其他类型森林生境;在属级和种级水平上,地表步甲类群数均以YPA中最多,RPT中最少。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H′)和Peilou均匀度指数(J)在各生境类型中的大小顺序为:YPACPBRPACPTRPT;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在各生境类型中的排序为:YPACPBCPTRPARPT;Simpson优势度指数(H)以RPT最高,CPT次之,YPA最低。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CPT与RPA间地表步甲群落结构相似性最高,为极相似;YPA与RPT中地表步甲群落结构相似性最低,为极不相似。【结论】地表步甲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受生境类型的影响,人工林和次生林地表步甲群落结构组成及多样性尚未恢复到天然林的水平。因此在提倡森林恢复的同时,保护天然林免受破坏是保护地表步甲群落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蓝藻是生物土壤结皮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许多重要的生态功能。迄今为止,黄土高原地区生物结皮中藻类的种类组成及分布鲜有报道。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观察、培养、鉴定,对黄土高原水蚀区、水蚀风蚀交错区、风蚀区的生物结皮中蓝藻的多样性及优势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3个侵蚀类型区生物结皮中蓝藻门植物共发现4科10属54种,其中丝状种类约占87%,占绝对优势;Shannon-Weiner 多样性指数水蚀风蚀交错区最高,水蚀区次之,风蚀区最低,依次为2.22,2.20和2.14。水蚀风蚀交错区和水蚀区蓝藻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但均与风蚀区差异显著。3个侵蚀类型区的生物结皮中蓝藻的种类组成及优势种均有所差异,但均以颤藻科(Oscillatoriaceae)为优势科。水蚀风蚀交错区蓝藻种类最多(39种),以阿氏鞘丝藻(Lyngbya allorgei)为第一优势种;水蚀区次之(26种),以含钙席藻(Phormidium calciola)为第一优势种;风蚀区最少(20种),以颗粒颤藻(Oscillatoria granulata)为第一优势种。黄土高原不同侵蚀类型区生物结皮中蓝藻的多样性差异可能与土壤质地、土壤pH值、气候环境等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为阐明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森林生态环境与昆虫多样性之间的关系,于2014年7-9月采用巴氏诱罐法系统调查了该保护区内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EDB),针阔混交林(MBC),针叶林(CON),落叶阔叶林(BD),山核桃林(CC),常绿阔叶林(EBL),菜园(GAR)等7种植物群落的步甲物种多样性及其变化,并对森林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共诱捕步甲昆虫个体658头,分属于5属5种。其中,中华心步甲Nebria chinensis和大星步甲Calosoma maximovicz为优势种;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步甲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均较高。基于IndVal方法的不同生境指示生物的指示值,中华心步甲可作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指示生物,而大星步甲可作为落叶阔叶林的指示生物。步甲群落结构与生境因子之间的冗余分析的结果表明:坡度、坡向和干扰程度是造成不同生境步甲群落组成差异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天目山柳杉的茎干液流特征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利用Envis网络生态监测系统,对天目山柳杉Cryptomeria fonunei古树的茎千液流特征及环境因子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监测,并对柳杉古树茎干液流速率的日变化、月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柳杉古树茎干液流速率的日变化呈单峰或多峰曲线,并有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茎干液流随环境因子的变化而波动。冬季的平均茎干液流速率在11月份最大,为56.7mL·min^-1,比2月份高22.9mL·min^-1。晴天茎干液流变化幅度较大,雨天茎干液流变化幅度较小。柳杉古树的茎干液流速率与环境因子之间经关联度分析得出:茎干液流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为气温和空气相对湿度。图5表1参26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替代花费法和材积源生物量法等,对豫南地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其生物多样性年总价值为13.8804亿元。因此可见,建立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喀斯特地貌复杂,生境复杂多变。保护区有维管束植物143科501属1 203种,有动物有57目309科2 028种,论述了茂兰自然保护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全管理体制、加强社区宣传教育、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促进社区经济发展、扶持社区群众参与旅游接待等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预防和治疗肉鸡腹水综合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图像分析仪对低温处理组和常温对照组肉仔鸡的肺小动脉进行定量检测,动态观察低温诱发肉鸡腹水综合征发生发展过程中肺小动脉的形态学变化,并探讨低温诱发的肺血管重塑与肺动脉高压间的关系.[结果]通过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低温组血管内膜及中膜细胞增生、肥厚,外膜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增生.低温组肺小动脉膜厚度占外径的百分比(mMTPA)显著高于常温组(P<0.05),说明低温使肺小动脉中膜增厚.低温组肺小动脉管壁面积/血管总面积(WA/TA)显著高于常温组(P<0.05),说明低温使血管壁增厚.低温组肌型动脉(MA)占位比例极显著高于常温组(P<0.01),而非肌型动脉(NMA)占位比例极显著低于常温组(P<0.01),低温使肺小动脉明显肌化.[结论]低温诱发了肉仔鸡肺小动脉中膜平滑肌增生、管壁增厚及非肌型小动脉肌化的血管重塑现象.  相似文献   

16.
昆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成分及利用方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怡  杨光 《广西农业科学》2013,(10):1681-1684
[目的]对昆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成分进行分析,为污泥土地合理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常规化学分析法测定昆明市主城区7座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养分及重金属含量,结合文献及相关标准对污泥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昆明市污水厂污泥有机质、全效氮、磷、钾含量丰富,而重金属Cu、Zn、Pb 、Cd、Cr含量较低,且均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农用泥质B级要求,基本满足园林绿化及土地改良用泥质要求.[结论]昆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可用于花卉种植、园林绿化、矿山废弃地等土壤改良及油料作物、饲料作物等非粮食作物种植.  相似文献   

17.
宁夏罗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蝶类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2009年对宁夏罗山进行了系统的蝶类标本采集,经分类鉴定出45种,隶属6科32属,其中以蛱蝶科种类最多,计8属14种,占总种数的28.13%,灰蝶科和眼蝶科次之,分别计9属10种和8属9种,各占总种数的25%.从世界动物区系的构成来看,组成以古北区和东洋区共有种及典型古北种为主体,占总种数的46.67%,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以华北+东北+蒙新+青藏+西南+华中+华南型居多,占22.22%.罗山和贺兰山的蝶类相似性系数较高,为0.46,罗山和六盘山的蝶类相似性系数较低,为0.19,3个地区蝶类组成的相似性分析,符合宁夏昆虫地理区划特点.  相似文献   

18.
掌握大坪箐湿地自然保护区的蕨类植物的资源情况,通过野外调查,查阅文献资料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大坪箐地区蕨类植物共24科43属79种(含种下分类单位),其中以鳞毛蕨科、水龙骨科、金星蕨科等为主;蕨类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区内温带种占绝对优势,为总种数的77.2%,具温带性质.其中,东亚分布有51种,占总种数的64.6%,说明为东亚区系.热带成分种共有14种,世界广布种共有4种,说明区内蕨类植物与热带、亚热带有一定的联系;与贵州大部分地区处在植物分布区的过渡地段上一样,比较多的属(51.2%)在这里只有1种分布,具有其过渡性质.  相似文献   

19.
王小平 《天津农业科学》2011,17(1):55-58,62
采用砂培法,研究了扬花萝卜幼苗受到Cr~(3+)污染胁迫后,植株的干质量、鲜质量,根冠比,叶绿素a、b和总蛋白质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Cr~(3+)(≤50 mg·L~(-1))胁迫下,植株的叶绿素含量、根长、株高、根冠比等均大于对照组;而高浓度Cr~(3+)(100,200,400mg·L~(-1))胁迫使叶绿素的含量减少,根长和株高生长受到抑制,根冠比呈下降趋势。在Cr~(3+)(≤100 mg·L~(-1))胁迫下,植株干质量、鲜质量和总蛋白质的含量略有增加,而随着Cr~(3+)胁迫浓度增加,植株的干质量、鲜质量和总蛋白质的含量呈现下降趋势。SOD活性随Cr~(3+)浓度变化呈现规律性变化,先变高后变低,这表现出扬花萝卜幼苗对低浓度Cr~(3+)有一定抗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2006年5月至2007年3月,分别在云南香格里拉、东川、元江和昆明进行野外标本采集.对4个地点的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色斑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4个地点的异色瓢虫体色多以黄色为基本色调,鞘翅变化可分为黑底和黄底两大系列,共有43种色斑变异型。香格里拉、东川和昆明等3个地点黑底系色斑变异个体数量小于黄底系个体数量,而在元江则是黑底系个体数量占优势。在不同海拔地带中,异色瓢虫色斑变异出现个体数量最高是中海拔地带。异色瓢虫色斑变异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积极适应。图3表2参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